书城社科初中物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4193000000026

第26章 《力》说课稿

巫山县笃坪初中  黄前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互联网与校园网的接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我今天说课的内容就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一节物理课的教学设计,课题是《力》。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理念等几个方面对我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析

《力》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第十二章第四课题的知识,它贯穿了力学乃至整个物理学的始终,是今后学习力和机械、压强和浮力、功和机械能等知识的基础,因此本节是初中物理力学的重点。本课题探讨的主要内容有: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三要素,力的示意图和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因为力的概念对初学者来说比较抽象,但却贴近生活,相关事例十分普遍,较易吸引学生参与思考、讨论,因此教材以学生熟悉的体育项目为基础并通过“想想做做”让学生从感觉力的作用效果入手,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得到“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结论。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归纳概括力的初步概念的过程;培养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能力;培养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内容及学生实际,我确定如下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b、知道力的概念和单位;

c、知道力的三要素,能用示意图表示力。

2、过程与方法

a、通过自主学习和生活经验总结力的作用效果;

b、利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培养学生利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培养学生运用网络查找资料,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践和探究,使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并培养学生的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从而建立科学的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主探究,使学生在概括、总结力的作用效果的基础上得到力的概念。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力的概念。

3、教学关键点:实例与实验现象相结合(教师运用恰当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现象后得出正确的力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例对力的概念进行理解)。

二、教学方法与策略

(一)教法

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恰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恰当的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法、交流讨论法、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全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充分、全面和自由的发展。例如:在学习“力的三要素”时,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以记笔记的方式将结论记录下来,教师通过主机收集相关信息。

(二)学法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科学的学习是一把开发学生智能的金钥匙,也是学习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教育要达到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的学习中,学生通过观察、评析、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等方法来达到学习目的。例如:在学生自主学习力的作用效果及力的概念时,首先让学生通过超链接在国家远程教育网找到关于这两个知识点的模拟实验,然后仔细观察,最后以小组交流讨论的方法来完成整个学习。又例如:在学生练习后,先让学生相互交流评析,然后教师进行集体订正。

三、教学媒体

以《物理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目标,将现代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相整合,在多媒体网络教室完成本课的教学。

四、教具准备

结合物理的学科特点和本节内容的安排,教具准备如下:弹簧、多媒体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激趣,导入新课

一上课,我就利用多媒体让学生欣赏(各项运动相关的)图片。用学生感兴趣的直观生动的运动图片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巧妙引申到本课的教学内容“力”上,通过自主欣赏,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评述图片中,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体精神,活跃课堂气氛,使整节课有个良好的开端。

欣赏完后师生互动,教师进一步启发,如:“同学们看过这些图片后,是否觉得它们有共同点?共同点是什么?……

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互相交流,产生了丰富的联想,联想到我们所熟悉的各种各样的运动,教师顺势提出问题:“这些都是力的功劳吗?力到底有多大本事呢?不如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吧!”自然的过度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景,揭示学习目标

大家知道,创设良好的、适合学生生活和知识能力的情景,不但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而且能极大的调动学生主题探究、质疑、创造的热情。

我从网上请来了一些客人,让他们来告诉我们吧!

我在这里创设了情景教学,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巧妙的揭示课题的学习方法,并提出本课的第一个教学任务,让学生在好奇的同时带着目的的去仔细观察,有利于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2、利用资源,自主学习

(1)力的作用效果

首先,指导学生进入到远教资源库,找到“力的作用效果”的模拟实验,然后提出要求:让学生仔细观察各种现象,最后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并做好笔记。

让学生自己在资源库中进行浏览学习。

课前,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些有关“力的作用效果”的习题,并把它们做成了幻灯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后,将学到的知识及时的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练习完毕,并让他们几个人一个小组,对所获取的知识进行分析、评价,互相交流本知识点在生活中的体现(教师展示多媒体图片让学生分析)。

教师介绍力的单位和生活中常见的力的大小。

这个环节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兴趣,使学生自主的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改变传统教学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2)力的“三要素”

a.探究力的“三要素”

导入知识点2:我们了解了弹簧被拉会变长,如果是用力压又会怎么样呢?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动手做实验(用大小不同的力拉(压)弹簧、把力作用在不同位置开(关)门等):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个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素养。

探究完毕,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然后集体订正。

b.力的示意图

教师总结力的“三要素”后,提问: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什么方法用做图是方式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呢?待学生稍作思考,教师便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42倒数第一自然段文字和图12.4-3的内容,并让学生讨论后总结出如何利用力的示意图来表示力的“三要素”,学生在描述后教师就用多媒体来板书过程。

学生练习,教师通过主机进行评估并订正答案。(订正后让学生用鼓掌的方式为自己的表现加油)

(3)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教师根据学生鼓掌时的感觉启发性的提问(同学们刚才在鼓掌的时候有什么感觉吗?学生觉得这样的问题有些奇怪,所以会继续拍手找感觉,然后肯定回答:有。教师接着问:为什么会这样?)从而很自然地过渡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

引导学生进入远教资源库自主探究学习“力的概念和力的相互作用”。(这个过程的设计理由与本节第一个知识点的学习相同)

联系:运用这几个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课堂小节

让学生先相互交流各自的收获,然后整理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后,存到自己电脑的桌面上(告诉学生:做的好的老师有一定的奖励)。

六、教学理念

网络教室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运用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等方法教学生学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

多媒体及网络引入课堂,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及网络辅助,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平等关系和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七、预期教学效果及自我反思评价

本节课我充分运用网络和实验的吸引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相信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达成课前为他们制定的目标。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也并不完美,例如: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可见度的问题,不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寻找更好的方法,力求使自己与完美靠得更近。

我的整个说课到此结束,请各位领导和老师多多批评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