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第三十中学 翟利民
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等四大方面来说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新课程标准教学用书)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电功率》中的第三节,是在学习“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及“电功率”等基础上设立的一节实验探究课。这节实验探究课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巩固“电功率”的概念,加深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理解,也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使用电学各主要仪表的能力,以及正确分析实验数据,评估实验过程的能力,所以本节具有较强的知识综合性和实验能力的协调性,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同时结合初中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①会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电功率;
②理解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意义;
③巩固电流表、电压表的操作技能,了解滑动变阻器在实验中所起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生活情景发现小灯泡的电功率随它两端电压的改变而改变,并探究掌握其变化规律,体验小灯泡(用电器)在不同功率下的工作状态。
②通过对比“测量小灯泡电阻”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两个实验的理论分析和探究方案的设计,体验寻找、归纳、提炼课程相关要素的整合点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③通过认识用电器正常工作和不正常工作对用电器的影响,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
3、重点与难点:
(1)重点:①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实际)功率;
②电压对用电器功率及工作状态的影响;
③科学探究的能力。
(2)难点:①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理解;
②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4、课时安排:1课时。
5、教具准备:“伏安法测电功率”所需实验器材,手电筒,实物投影仪等。
二、说教法:
本节为实验探究课,物理探究设计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教师角色应从以教授知识为主变为以指导学生的学习为主,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指导者、促进者。结合初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现有能力,我采用“自探共研”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共同研究活动中,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材中,直接提示结合“伏安法测小灯泡电阻”设计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探究。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我打破教材的原有教学程序,把本节实验探究过程分解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引导探究如何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第二个阶段探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以分散教学重点、难点,逐个突破。下面为各阶段的教学程序和具体操作:
第一阶段:探究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1、情景展示:(约2分钟)
(1)拿出手电筒(三节新干电池),展示其工作状态,然后关闭并取下小灯泡,用实物投影展示其“3.8V0.3A”标识,找同学说出其意义。
(2)取下手电筒中的三节干电池,展示其“1.5V”字样,学生共同说出三节干电池串联总电压为4.5V。
手电筒是大家所熟悉的照明用具,通过刚才的情景很容易让学生发现这个小灯泡此时是不能正常工作的,促使学生产生困惑,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引导提出问题,学生讨论设计解决方案:(约8分钟)
(1)小灯泡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正常工作?根据所给的器材设计出电路。
由生活情景产生困惑到问题的提出,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学理念。学生讨论交流时,要做巡回指导,特别关注基础较差的同学,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展示一学生设计的电路,并鼓励该生说明其设计思路及操作方法。着重引导学生弄清滑动变阻器的作用。
继续引导提出问题:
(2)如何测出上述电路中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功率(即额定功率)?设计出电路。
引导学生通过对电功率计算公式讨论分析,确定根据P=UI,在原有电路中跟小灯泡串联一个电流表,测出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流,即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设计电路略。在此培养学生根据理论知识和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法、选择实验器材的能力。另外,在此提示同学们把这个实验电路跟“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对比,初步体验寻找、归纳、提炼课程相关要素的整合点的学习方法。
3、进行实验并收集处理数据:(约5分钟)
生连接电路并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体会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状态(发光情况)。测出此时通过小灯泡的电流,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连接电路之前,要引导学生回顾连接电路的注意事项或问题(主要:连接电路前开关断开,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置于阻值最大处,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和正负接线柱问题),达到巩固电路的连接、两表的操作等技能,在实验中还要提示学生注意体验滑动变阻器的使用方法及作用,加强合作,提醒学生做好记录,以计算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完成结果性目标①③、体验性目标①②,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第二阶段:探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电压的关系。
1、挖掘实验情景提出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约3分钟)
随着手电筒使用时间的增长,小灯泡工作时发光越来越暗,另外回顾在刚才的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小灯泡两端电压发生了变化,同时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也发生了变化。这说明了小灯泡的实际工作功率受到了电压的影响,据此提出问题,加深探究:
小灯泡的实际功率跟它两端的电压有什么关系?
联系生活情景,结合实验中的现象深化探究主题,培养学生关注生活、注重观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2、猜想与假设:(约2分钟)
根据已有的经验基础,学生不难得出如下猜想:小灯泡两端电压越大(小),它的实际功率越大(小)。
3、讨论交流,制定计划:(约5分钟)
(1)研究问题:小灯泡的电功率跟两端电压的关系。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小灯泡的电功率跟两端电压的关系,就是要测量出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然后再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因此可借用第一阶段的方法在原电路上进行电功率的测量,以培养学生根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步骤的能力:
(2)实验步骤:利用刚才的实验电路分别进行以下实验:
①测量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观察其发光情况。
②测量小灯泡在约为额定电压1.2倍时的电功率,观察其发光情况。
③测量小灯泡在低于额定电压下的电功率,观察其发光情况。
(3)设计数据记录表格:
U/VI/AP/W发光情况
表格的设计,是在借鉴“伏安法测电阻”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项小灯泡的“发光情况”,可以帮助理解小灯泡在不同功率下的工作状态。
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约4分钟)
巡回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醒大家做实验②时电压不要超过小灯泡额定电压过多。着重体验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及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发光情况。
此实验过程是在原有电路基础上进行的,只需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小灯泡两端电压,测出对应电流即可。在此培养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及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并学会体验。
数据处理及分析论证:(约5分钟)
学生通过计算得出不同情况下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并和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额定功率及发光情况对比,初步得出结论。找出几组同学进行描述,教师进行适当点评。
培养********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
演示实验过程,加深学生体验(约3分钟)
做一演示实验,投影到大屏幕上:先使小灯泡正常发光,分别进行:(1)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逐渐变暗,对比说明:小灯泡(用电器)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的亮度会降低(即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2)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逐渐变亮,直至把小灯泡烧坏(注意安全防护措施,以防万一),说明:小灯泡(用电器)两端电压高于额定电压时,小灯泡逐渐变亮,甚至有点“可怕”(用电器的使用寿命会缩短乃至烧坏)。
本演示实验设计是为了加深学生对小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工作状态的理解,以突破难点,其次体验用电器在高于额定电压条件下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烧坏用电器。以培养学生科学使用用电器的意识,回归社会生活,体现“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教学理念。因为实验最后结果具有破坏性,所以选择教师演示。
7、交流评估:(约5分钟)
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在实验中遇到的困难、解决方法,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交流得到的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收获。
(三)板书总结:(约2分钟)
1、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用电器)(额定)电功率的
原理:P=UI;
电路图:
2、用电器的实际功率跟其两端的实际电压有关:
①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正常工作;
②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不能正常工作;
③当U实>U额时,P实>P额,用电器使用寿命会减小,甚至烧坏用电器。
(四)作业:(约1分钟)
1、课下思考:
对比“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两个实验探究学习过程,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你学到了什么?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加深体验寻找、归纳、提炼课程相关要素的整合点的学习方法。
2、完成实验报告。
四、说教学评价:
本节采用“表现性评价”方法,通过学生完成的书面作业“实验报告”及在探究过程各环节中的表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上进行“三维”立体式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