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触目惊心:交通事故灾害的防范自救
4189200000012

第12章 交通事故现场急救(1)

车祸又称交通肇事。车辆自撞或互撞易造成各种伤害,如各类骨折、软组织挫裂伤、脑外伤、各种内脏器官损伤等。车祸,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为城市人口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掌握一定的自救常识是尤为重要的。

事故急救原则

2012年春节时的一天凌晨,学生小张和父亲从亲戚家串门回来。

张父开车经过一段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时,路边发生车祸,张父下车看到现场有人受伤后,马上报警并与小张进行救援。当俩人把两位重伤者抬到自己车上正要离开时,迎面驶来的一辆丰田吉普车重重地撞到自己车上,小张当时被撞成重伤。

随后,小张和其他几位受伤者立即被赶来的120急救人员送往医院,在经过20多个小时的抢救后,终于挽回生命。伤愈后,小张还时常觉得头痛,精神不能集中。小张的父亲说:“我是我很后悔没有注意现场是否安全,还把自己的儿子搭了进去。”图99小张看到一宗车祸,就毫不犹豫地跑下车去救人,这种精神值得肯定,但是他忘了交通意外拯救守当时想也没想,就跑下车去救人。但 则最重要的一条:先确定现场是否援救别人时,先要竖起警告标识,安全。首先抵达车辆事故现场的人,提醒其他驾车人,以策安全。竖起切忌不顾现场环境就去抢救伤者,警告标识后,应立即报警,接着料否则自己或自己的汽车也会被其他理伤者。图100车辆撞到,导致事故扩大。因此,交通意外拯救守则。

1.自己停车在出事车辆后约10辆后约100米处。双向行车路上,米处,亮起危险警告灯号,前轮转最好在车前方同一距离也放置警告向路边。如在夜间,还要亮起前灯牌。图101照着出事车辆。如出事车辆着火,3.察看牵涉多少辆汽车、伤人把自己的车停在稍远的地点,因为燃油箱会随时爆炸。

2.向往来的车辆示警并寻求帮助。如果你是单独一个人,一定要随时注意现场安全,因为车祸发生地点多是容易发生意外的路段。你可以挥手叫后面来的车辆停靠路旁寻求帮助。在晚上,用手电筒或浅色围巾截停车辆。迎面驶来的车辆也要截停,以免发生意外。如果有三角形警告牌,拿出来放在出事车 多少,并查看车辆内有没有人被困。

4.迅速报警,说出车祸的精确地点,报告涉及的汽车有多少辆、有没有汽车着火焚烧、伤者有多少、车内有没有人受困以及报警所用电话的号码等。警察有其他问题提出,应一一答复清楚,直至警方问完,再挂上电话。

5.自己不要吸烟,也提醒在场的人不要吸。即使远离出事汽车,也不宜吸烟。燃油箱可能破裂,渗出的汽油流到沟渠里或路面上,即使小小星火,也会着火焚烧。

为什么说急救重在黄金4分钟呼吸、心跳骤停病人的生命处于最危急状态,是最需要急救的。据统计,90%的猝死病例发生在医院外,在我国,从拨打急救电话到急救车到达现场,平均需要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这段时间对于急需救助的病人来说是非常难熬的,而现场的黄金抢救时间只有短短的4分钟,也就是急救中常说的“黄金4分钟”。急救生存链包括四个环节:早期通路、早期徒手心肺复苏、早期心脏电除颤、早期高级心肺复苏,前三个环节都是在医院以外完成的,所以学习急救措施,争取在黄金4分钟内救助伤者是非常关键的。

如何救治车祸伤者?

1.救治伤者的先后次序依次为伤者昏迷,并且没有呼吸;大量出血者;昏迷而仍有呼吸的人。

2.对伤者进行全面评估,观察伤者有无呼吸、颈动脉和桡动脉(手腕上的)是否搏动、神志是否清楚。

3.不管伤者神志是否清楚,也不管其他任何条件,不要轻易搬动伤者,以防加重损伤。不过,要是伤者身处险境,如附近的汽车着火,或因伤者躺在漏出的汽油上,要把伤者移到安全的地方。

4.检查伤者呼吸道是否通畅,并解开束着颈部的衣物。替伤者轻不要清除伤者脸上或身上伤口插着的碎片、玻璃,以免流血更多。

5.如果呼吸停止,脉搏摸不到,可进行胸外按压,即按压心脏,同时进行人工呼吸。

轻盖上毯子或外衣保暖。

⑥如果伤者有大动脉出血,可以使用压迫止血法,即按压出血处进行止血。

⑦不要给伤者食物或饮料。甜的热茶只能给受惊过度的人喝,至于伤者或休克的人则不宜饮用。

⑧巡查周围,看看有无人被抛出车外或倒卧在远处。安慰惊惶失措的人,告之救护人员正在赶来。

高速公路上发生车祸怎么办

高速公路上交通繁忙,驾车人在车祸现场停车会阻塞交通,专家建议不宜在车祸现场停车救人,而且路上的车开得快,贸然停车救人也有危险。可用手机或最接近现场的紧急电话报警求救。高速公路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紧急电话,通常路肩都有标注指示最近的电话在哪里。公路上的紧急电话没有号码盘,只要拿起话筒,就会自动接到警察机关。说出电话机编号,以指出现场位置以及是什么交通意外、涉及车辆的数目及受伤人数。

判断危险急病

学会判断危重急症可让真正垂危的伤者得到在现场及时必要的紧急救助。不过应尽快地通知急救中心,附近医疗机构的医生急救,这样才不会耽误病情。

1.交通事故致伤原因

对人的伤害主要有撞击、挤压、碾挫、烧烫伤等。这些因素可以单独发生,也可几个因素同时作用于伤员。

2.交通伤的特点

(1)暴力大,伤情严重;(2)脏器损伤多见;(3)脊柱骨折、脱位、截瘫多见;(4)颅脑损伤、血气胸、肝脾破裂多见;(5)开放骨折多见;(6)致残、死亡率高。

3.对交通伤严重程度的判断

交通伤伤员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同一个伤员可能同时有多处受伤。

现场急救要分清主次、轻重、急缓,以先救命、后救伤为原则。

4.判断伤情的方法

一般先判断伤者神志是否清醒。

通常做法是大声呼唤或轻轻摇动病人身体,观察是否有反应。神志尚清醒的伤者在呼唤和轻轻推动时会睁眼或有其他反应。伤者如无反应,则表明神志丧失,已陷入危重状态。

伤者突然间倒地,然后呼之不应,情况也很严重,需积极救护。

(1)检查病人的瞳孔反应

当发现病人脑部受伤、脑出血、严重药物中毒时,瞳孔可能缩小为针尖大小,也可能扩大到黑眼球边缘,对光线无反应或反应迟钝,有时因为出现脑水肿或脑疝使双眼瞳孔一大一小。瞳孔的变化提示了脑病变的严重性。当病人的瞳孔逐渐放大并固定不动,对光反射消失时,表明病人已陷入“临床死亡状态”。

(2)检查呼吸活动

当病人已处于十分衰竭、危重、呼吸很微弱的状况时,则胸部起伏不易觉察,此时可以用棉花絮丝或纸条等放在病人鼻孔前,观察棉絮或纸条是否飘动,以判定呼吸是否正常。发现呼吸已停止,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3)检查心跳、脉搏

严重的心脏急症(如:急性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等)以及严重的创伤、大失血等急病危及生命时,病人心跳或加快,超过每分钟100次;或变慢,每分钟40~50次;或不规则,忽快忽慢、忽强忽弱。

当心跳出现以上这些情况时,往往于紧急或危险时,非专业人员不可是心脏呼救的信号,应特别引起重能全面掌握,只能是初步判断伤情,视。

以便采取简便可行的抢救措施,同学会判断伤情,有助于我们了时呼叫急救中心。

事故现场如何搬运伤员

交通事故发生后,搬运和运送伤员是一项重要措施,一般是先进行现场抢救,再转送附近医院。

1.现场搬运

其主要任务是使伤病员迅速脱离出事地点,转移到安全和便于救治的地方,以进行及时地止血、包扎和固定。现场的搬运方法如下。

(1)单人背、抱搬运法是采用的主要方法之一。背伤病员时,应将其上肢放在搬运者的胸前,搬运者背负伤病员胸腹,并用两手托伤员两大腿。抱伤病员时,搬运者一手抱扶病员腰部,另一手扶托伤病(2)双手搬运法比较常用,有坐椅式与抬式搬运法,可用于一般伤员,但不宜用于脊柱损伤伤员等。

(3)救治伤病员时,应了解伤病部位,以便搬运时保持合适的体位,员大腿中部。

①颅脑伤伤者宜采用半卧位或侧卧位,保持呼吸道通畅,妥善保护暴露的脑组织,防止或减少震动,可用衣物将伤者头部垫好。

②胸部伤患有呼吸困难宜采用半卧位。

③腹部开放性损伤,搬运时,伤者应仰卧,下肢屈曲,然后用担架或木板抬送。

④脊柱损伤者在搬运时,要注意保护脊髓,以免受损伤或加重损伤。禁止用一人抱胸,另一人抬腿的双人搬抬法,因为这种体位搬运,能加重脊柱压缩和脊髓受压。正确方法是可由数人共同进行,使身体平直,用均衡协调的力量抬起或滚动,采用俯卧位放置在木板或担架上。如果采用仰卧位,宜用小枕或衣服加垫于脊椎骨折部位,然后抬送。如为颈部损伤,应稳定头部,适当牵引,数人协调将伤者滚动仰卧至木板或担架上,颈下垫小枕,头部两侧用软物固定,避免头部摇动。

⑤骨盆部损伤可采用仰卧位于 木板或担架上,髋、膝部屈曲,膝下可垫软物,以保护体位。

2.转运伤员

重伤员经现场抢救后,应迅速送医院治疗。

(1)木板或担架抬运法:适用于一般伤情、损伤、情况严重等病例,呼吸困难不太适用。

(2)背、抱转送法:较适应于体重轻、儿童等病例,路短易于完成,需要时可轮流背、抱。转送路程远者,不适用。

(3)推车、三轮车、拖拉机、汽车运送。适用于道路较平坦的地区。

(4)各种船只运送,适用于水网发达地区。

(5)伤病员转运最好用救护车实施。

3.转送时注意事项(1)注意观察病情,特别是脉搏、呼吸、神志等改变,开放性伤口应注意出血、必要时需重新包扎处理。

(2)注意保持伤员的特定体位。

(3)颈、胸部的伤情,应维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观察经过固定的肢体,定时检查末梢循环,如出现循环障碍者,应及时处理。

(5)腹部损伤、昏迷、呕吐及估计需要尽快手术治疗者,应禁饮食,一般病例可适量饮水。

车祸常见损伤的急救车祸常见损伤的急救下面介绍脑震荡、颅骨骨折、胸部和腹部创伤骨折的一些急救知识。

1.脑震荡

脑震荡是闭合性颅脑损伤中最轻的一种,无神经系统器质性损伤,有一过性功能障碍。休息几天后功能可完全恢复,不留有其他障碍。

临床表现为伤后出现一过性神志恍惚或昏迷,持续几秒、几分钟甚至几小时,醒后对受伤经过记忆不清,或有头晕、头痛、呕吐等症状,但症状多在数天后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