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耽美祸倚福福伏祸
4175700000006

第6章 追根寻底(上)

六。追根寻底(上)

不过,话虽是这么说,可我现在却连最基本的信息都还不知道,而关于这扇麒麟石门的年份和主人,又全都不过是我根据一些枝末细节自己推敲猜测出的,根本没有十足的把握。

我不由陷入了沉思,脑子里不断盘旋着有关这麒麟石门的疑惑,可没想到这众多疑惑堆加在一起,没头没绪的乱作一团,不仅没有任何帮助,反而让我的脑袋犯昏,太阳穴更是隐隐作痛。我没办法只好摸来了笔记本,把脑子里现在能想到的所有想法都粗略整理一下,然后记录了下来。

1。麒麟石门的年份:

经过我之前的那些推测,如果雕绘这麒麟的人是为了顺应当时的形势潮流,正巧赶上了以右为尊的年代,那么最有可能的,就只有唐朝玄宗年间和元朝时期,不过这二者之间我更倾向于后者,因为唐玄宗李隆基前后在位不过四十四年,如果硬是要算上他当太上皇的那几年的话,也才正好五十年整,所以才会有后来的“五十年太平天子”之说,而元朝虽然只是个昙花一现的短命王朝,但好歹在元朝所统治的这段时间,举国上下皆是以右为尊的,而不是像唐玄宗那样可以说是‘一时兴起’,而后又被强行扳正。

所以在我看来,这麒麟石门的建造年份在元朝时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为什么石门上的麒麟雕绘的手法和风格与闷油瓶身上所纹的那只这么相似,但姿势却不同?

我把‘姿势’这个词重重地画了一个圈,意在它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因为其他的都基本相似无二了,为什么偏偏姿势不同?对此我做了三个猜想:

①因为崇拜:如果张家真是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都有那么丁点联系,甚至能左右朝廷决策,即便是再怎么低调,但表面看起来,在当时起码也一定是个名门望族,而且只要假以时日,那些真正明眼的人也一定能瞧得出张家跟朝廷千丝万缕的关系,自古以来弱者依附强者就是常有的事儿,这话往好听里了说是“良禽择佳木而栖”,说难听点儿就是结党谋私,倚仗权势。按这么说,那些依附张家的小门小族难免不会因为‘崇拜’而学习模仿张家的一切,没准儿这其中就包括有麒麟图。

②因为时代:这个猜测就和我之前关于麒麟石门年份的猜测基本一致了,不过我仍不能确定,因为在经历这么多次的接触后,我算是知道了张家的人根本不按常理出牌,所以这个猜测被我用线勾画了起来,以示提醒。

③因为内讧:关于这一点解释起来很简单,因为一个家族,尤其是一个与历朝历代的君王政权都有着千丝万缕联系的名门望族,无论它有多么强大,实力多么雄厚,也难免会有起内讧的一天。世事无常,也许就有一些个心怀不轨的张家人,他们聚集起来,自成一体,久而久之,难免他们不会想要与本家抗衡并取而代之,既然要谋反就要有精神信仰的支撑(古人对这一块儿比较重视),于是他们改了本家麒麟的姿态,以示其决心,并把这换了姿势的麒麟作为自己的标志。

对于这三个猜测,我逐一做了细想,用排除法最后剩下了②、③两个,因为第一个猜测说实话,实在有些牵强,因为如果真的是崇拜至极的(粉丝),又怎么可能轻易改变自己‘偶像’的重要标志?这和现在的那些追星族倒有些异曲同工之妙,而且我也觉得按张家人的一贯作风,对于那些抄袭窃取他们家族麒麟图的事儿,应该会采用‘严厉打击’的法子,那时候可不比现在,应该还没有哪个‘粉丝’会冒着灭门的风险而轻易改变自个‘偶像’的家族象征。

不过对于第三个猜测我也还有些疑惑,我一直坚信“事出有因”的道理,况且张家的人从来不干毫无意义的事(关于这点看闷油瓶就知道),那么那些想要谋反叛变的张家人,到底是出于什么原因才让他们敢冒家族之大不韪,逆流而行?

而这个原因,我认为很有可能就是青铜大门背后的秘密,也就是所谓的终极。

在这里,我又把“终极”重重地画了个圈。

关于终极,一直是个模糊不清的概念,而最有可能的就是与长生之术有关,这么一来,对于我之前的猜测,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人人都想长生不老,尤其是手里握大把权势的人,他们有了地位权力,就会贪图更多,也只有长生不老,才能满足他们无限膨胀的欲望。

就算是贤明如唐太宗那样的千古君王,最后也是因为谋求长生服丹药而死,更何况是张家那些蠢蠢欲动的人?据我猜测,他们一定是无意之间发现了这个只有张家族长才能知晓的秘密,当然,没有人能抗拒这样的诱惑,因此内讧谋反是必然的事儿。

说到长生之术,就不得不提起与此有着密切关系的几个“人”,那就是西王母,周穆王和万奴王。

从‘西王母’这个称呼就可以看出,这是一个以母系当王掌权的国家,又因为她所建立的这个国家势处当时华夏大地的西部,故称之西王母国。

而《西游记》中的女儿国,很有可能指的就是西王母国,但这所谓的‘女儿国’,并不是指全部都由女人组成的国家,《西游记》毕竟只是一本小说,我可不相信只要是喝了那所谓的母子河水,无论男女就都能怀孕,如果真是这样,那玩意儿弄到现代来还不得赚大发了,现在各种解决不孕不育的广告琳琅满目,如果真能喝口河水就会怀孕这么方便快捷的话,那这些所谓解决妇科不孕不育的广告都应该统统改成“弯弯的河水从西边来,只要喝上一口立马就能有。”

所以,《西游记》里所描述的女儿国,实际上应该是指世世代代都由女人当家做主,执政掌权的国家,并非是国中所有的人都为女性。那么这所谓的女儿国,实质上就是母系社会的产物,而在中国,母系社会存在的时间总的算起来应该是相当的长久了,从远古时期再到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和黄帝时代,其无一例外都是以母系社会的影响为主要特征。

例如:无论是伏羲,女娲还是黄帝,他们都是有母无父,甚至炎帝也是如此,只是到了舜、禹时,人们才知道他们二人有父亲。其实在这一时期,正是中国的原始社会从母系氏族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的时期,但也并非是所有的部落都会顺应潮流。在当时中国的西部地区,主要是指黄河的上游地区,那里居住着大量的古羌戎民族,这时候的他们正处于母系社会的鼎盛时期,并没有向父系社会过渡,所以在中国内地经过了夏,商两代,甚至开始逐渐向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发展的时候,他们仍旧是停留在母系社会的时代,止步不前。

当时中国内地的各个民族正互相角逐,争夺地盘,根本无瑕顾偏远的西部地区,虽然这使得西部地区在平稳过程中得到很大的发展,但也仍旧不如中国内地发展得那样迅速。

而关于周穆王,他和西王母应该有着很大的联系,据《竹本纪年?郭注》中记载,“穆王西征至昆仑丘,西见王母”。周穆王这次所谓的西征,其实就是西王母国瓦解破裂之前国与国之间最后的谈判。当时在西周王朝的步步紧逼不让之下,西王母国内部已经分裂成许许多多、大小规模不一的部落。虽然已经分裂了难以再统一指挥,但国家的格局仍在,羌人依旧像敬仰天神一般敬仰着他们的王母,只不过这时的王母早已只是一个精神上的支柱罢了。

而关于西征一事儿,在《穆天子传》(只能当作小说看)中更是被描绘的神乎其神,特别是其中提到从成周到大旷原行程一万四千多里,来回一共三万五千里。除非是他们人人都配有万里良驹,否则我是绝对不相信他们在行进了这么远的路程之后,还能有多余的精力和足够的粮草去征战沙场的!

从《穆天子传》里也只能知道周穆王同西王母的会面,按书中记载,这次会面应该只是一次礼节性的友好会见和访问,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当然,这只是官方记载,据当初闷油瓶所说的,事实应该并非如此)。

据《穆天子传》记载,这次会见,西王母不但接见了周穆王,还颇为大方地‘送’给了他整整八车玉石,并且周穆王在返回镐京的路上时,沿途部落更是不断竟相赠送珠宝玉器,以示臣服归顺。自此以后,西王母国便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舞台,一直到后来消失不见。

然而一切并没有就此结束……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