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是元曲销魂
417200000045

第45章 万家灯火寄哀思

万家灯火寄哀思

过节向来是人们生活的乐趣之一,因为只有这一刻才能忙里偷闲,把平时爱玩的游戏玩个痛快,一心想着如何舒坦、快乐,体会“少年不知愁滋味”的轻狂。但仍有一些节令会令人忆起伤心往事,人们不会因为内心痛苦而将它忘记,反而因其能寄托情愫而将之记得更加清楚。无论节日带给人的情感波动是上是下,它的存在本身就具有非比寻常的纪念意义。万家灯火闹春桥,十里光相照,舞凤翔鸾势绝妙。可怜宵,波间涌出蓬莱岛。香烟乱飘,笙歌喧闹,飞上玉楼腰。

盍西村《小桃红?江岸水灯》这一曲《小桃红》写得是元宵灯节时的情景。它的作者盍西村是钟嗣成《录鬼簿》中名不经传的一个人物,但钟氏仍把他列为“学士”之一,可见此人的文化底蕴值得后人称道。他仅有十七首散曲流传后世,其中有八首都是在江西临川郡游历时即景抒情之作。这首《小桃红》写的正是“临川八景”之一“江岸水灯”。

当时正赶上元宵灯节,独挑一盏金鱼灯的盍西村在街上走来走去。因宦游在外,他的没有亲人朋友傍身,只好独自欣赏万家灯火、华丽的节日盛况,在他人的热闹中寻找温暖,以慰藉自己孤独的心灵。十里灯辉舞动闪烁,在夜空中勾勒出诸多幻影,如同凤凰飞舞、鸾鸟翱翔,美轮美奂。江水掩映着光辉潺潺流动,水上花灯时隐时现,不时有游船过往,传来好听的歌声,让他以为自己到了蓬莱仙境。烟雾缭绕、笙歌震天,整个临川化作了琼楼玉宇,于祥云之中展露风姿。

在这种如梦似幻、热烈欢快的世界里,即使是再能克制情绪的人,也不能不被感染。盍西村几乎不能自拔,内心充满了欢畅。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春节之后第一个重要的节日,又称“上元节”。即是盍西村在《小桃红》里所描写的节日。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讲:“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也就是这一天乃天官赐福,地官赦罪的大好吉日。不仅如此,张灯三日亦是传下千年的习俗,历朝历代各地各县都把张灯观灯作为一大盛事。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代的元宵庆典格外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日歌舞升平,八里戏台、乐者过万,表演者达数万人,游玩凑热闹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京城里更是通宵达旦,彻夜尽欢。到了宋代,张灯习俗由三夜延长至五夜,除此之外尚有大量街头表演和烟火,与今日过节无异。《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十里长街,万人空巷,酒肆茶坊无不热闹非凡,百里灯火不绝。

而根据盍西村的描写,即便是在少数民族统治的元代,元宵节的盛况依然不减当年。其实节日是不会因民族之间的隔阂而消失,反而成了为人们化解隔膜、增添欢乐的媒介。海棠过雨红初淡,杨柳无风睡正酣,杏烧红桃剪锦草揉蓝。三月三,和气盛东南。

垂门艾挂狰狰虎,竞水舟飞两两凫。浴兰汤斟绿醑泛香蒲。五月五,谁吊楚三闾。

天孙一夜停机暇,人世千家乞巧忙。想双星心事密话头长。七月七,回首笑三郎。

香橙肥蟹家家酒,红叶黄花处处秋。极追寻高眺望绝风流。九月九,莫负少年游。

无名氏《喜春来?四节》上面四首《喜春来》均是写良宵佳节的作品,分别描述了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和九月九的节日习俗。这四个日子是中国最传统的节日,均由来已久,无名氏撷取这四个节日来作曲子,大概是看上它的月日相衬,韵调好配,而且意义深远,寄托了很多忧思和情思。

三月三上巳节是古代“祓除畔浴”、郊外游春的节日。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了他在三月初三与朋友到山中兰亭玩耍,引流觞曲水,喝酒饮茶谈论趣事。这个时节是海棠春睡竞相绽放的日子,经过二月春风的洗礼,不但海棠花开,连桃花、杏花、嫩草也纷纷崭露头角,以沾春天的雨露。南风吹来,昭示着生气回归大地。

上巳节之所以需要沐水,是因为水可荡涤身心的尘埃,人的一年伊始要从下水沐浴干净才能开始。很可惜,自元代之后这个节日就消失了,人们并没有将之重视起来。

五月初五是端午节,春秋时期晋人就已经开始重视这天,挂菖蒲、包艾叶、薰苍术、喝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均是该节日的风俗。相传自屈原投江之后,吃粽子和赛龙舟被认为是纪念屈原而为,他令端午节蒙上了一层悲凉凄美的韵味。而在无名氏笔下的端午,人们做着与前人相同的事,怀着与前人相同的缅怀之心。同时作者也表达出对屈原忠贞不二的缅怀。许多名士达者荣枯一世,真心效仿和哀悼屈原的又有多少?

端午之后,便是“七夕”。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乞巧节”,也是中国流传千年的情人节,就像阳历二月十四日对西方人无比重要一样。王勃在《七夕赋》里曾写:“伫灵匹于星期,眷神姿于月夕。”这话道出了一年四季此时是情爱最佳时节。代表织女的天孙星在这一刻才能静下来不再去终日织布,而是通过喜鹊搭桥与牛郎和两个孩子见上一面。

天上的团圆是地上女人们的话题焦点,除此之外,在这一天她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当晚妇女们需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做祈祷福禄寿喜的活动,礼拜七姐(织女)。一些少男少女都想在这一天碰上个好姻缘,所以特别定制新装,穿桂披霞,到街上行走,争相斗艳。若是遇到了心仪的人,便故意走上去晃一圈,或者“眉来眼去”。

当人们沉浸在喜悦中时,同样不得不面对冷清的秋天给人们带来的情殇。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人们要登山入野“辞青”,因为草地就要枯黄,冷冬即将来临。上山之后必不可少地要观菊、饮酒、插茱萸,看山色明艳、红叶飘零,在野餐之中向一年告别。这样的日子本应该高兴,可是当人们想到又是一年匆匆而过,少年的轻狂时间再不多时,总会忍不住黯然神伤。不仅如此,一年年过去,人们失去的不仅是年华,还有与亲人相处的时光,一想到这些,浓浓哀愁便涌上心头。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人世间痴儿怨女在所有节日里最强烈的心愿。元人过节,同样抱有这种心态,他们继承了宋人的城市情节,喜欢在繁华的都市里寻觅热闹,爱去水岸山中寻找浪漫的趣事,但他们比宋人更现实的是,在年少轻狂的一刻总从不忘暮垂西山、生死别离。他们大多都清楚地意识到:荣是荣,枯是枯,东风吹来是抚慰,西风到来是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