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最是元曲销魂
417200000031

第31章 茶中得心静

茶中得心静

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讲道:“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也就是说,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神农是华夏农业的鼻祖,他在山中历尽千辛万苦,尝尽百草,终于得知哪些植物可以食用,哪些可以治病,哪些可以休闲。据闻一次他在野外以釜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色微黄,喝入口中甘甜止渴、提神醒脑,神农便把此草称之为“茶”。从此,饮茶便成了中国人的习惯。

暮春之初,流火盛暑,寒冬腊月,无论哪一个时节,爱好雅致生活的人们总喜欢呼朋唤友,于亭中、竹楼、内室列座饮茶,聆听各种轶事。而有关咏茶的诗文在历代当中均产生过许多,尤以宋、金两代为甚。到了元代,饮茶成为一种较常见的休闲活动,曲人李德载写过十首有关茶的小令。这十首咏茶曲,在言语的修饰上没有华丽辞藻,反而充满返璞归真的天然之美,比宋、金两代颇显雕琢的茶词更加耐读有味。茶烟一缕轻轻飏,搅动兰膏四座香,烹煎妙手赛维扬。非是谎,下马试来尝。

蒙山顶上春光早,扬子江心水味高。陶家学士更风骚。应笑倒,销金帐饮羊羔。

金芽嫩采枝头露,雪乳香浮塞上酥,我家奇品世间无。君听取,声价彻皇都。

李德载《阳春曲》这三首曲子,均是李德载在茶肆里跟人聊天时所写。他生活在元仁宗年间,仁宗对朱熹“理学”非常感兴趣,不但恢复之前废弃的科举,而且极力推崇汉人入朝,是元代汉人生活最轻松的阶段,此前此后再也没有这样的“明治”。李德载幸运地生活在那个年代,这可能也是他有心情写茶令的原因。另外,元代饮茶是一种普遍的休闲生活,元大都“茶楼酒馆照晨光,京邑舟车会万方”的情景随处可见。元学者王祯有言:“夫茶,灵草也。种之则利博,饮之则神清。上而王公贵人之所尚,下而小夫贱隶之所不可阙,诚生民日用之所姿,国家课利之一助也。”也就是说,当时的贩夫走卒、宫廷官府,把茶既当成生活用品,也视为赚钱工具。

既然茶离不开元人的生活,有李德载这样专好为茶写曲的人当然不稀奇。从这三首曲子可以看出,李德载当时的心情散漫而舒服,品茶成了他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第一首《阳春曲》所讲的是李德载“烹茶”的过程。一缕茶烟升腾,搅动了人视线,茶烟的后面是空蒙缥缈的山色,令人目眩。李德载烹茶所用的兰脂香膏燃烧时所产生的香气,通常会引人进入平和宁静的状态。所以人们经常说烹茶可以养生,也有这个原因。李德载自认烹茶很有一手,比之扬州煎茶第一人陆羽并不差,如有过路的人不信,可以下马亲自来品尝他的手艺。

“烹煎妙手赛维扬”一句中,所含的典故便是扬州陆羽善煎茶法。“维扬”二字是扬州的另一种称谓。相传陆羽是中国煎茶法的创始人,人们一直沿用着他的煎茶法。在元代,“煎茶”、“点茶”有很多说法,“点茶”即是用沸水泡茶叶,而“煎茶”自然就是水茶同煮,即是由陆羽的发明改进而来。李德载在这里自诩比陆羽有过之而无不及,颇有点自傲的模样。不过,他在路边煎茶,倒也不是为了显摆自己的茶道,而是想与路边的人结交,多聆听一些江湖故事罢了。

在有人坐下饮茶之后,李德载继续说自己的茶、水之妙,究竟妙在何处,第二首《阳春曲》的前两句便已道出。原来他的茶水之妙在于,茶为四川著名的蒙顶茶,水为江苏镇江金山西的泠泉水。据说蒙顶茶奇香无比,在唐代就享有盛名,许多诗人在文中都曾提到;而“扬子江心水”指的是扬子江滩涂上的金山泠泉,素有天下第一泉之称。好茶好水煮出来的香茶一壶,抱着此茶的李德载,认为自己比陶公还要独领风骚,真是比在那销金帐内享受荣华富贵、吃尽山珍海味要舒适自在得多。

从煮茶到饮茶,这只是李德载享受的过程,他更要去亲自体会采茶的乐趣。是以在第三曲中,写下了李德载亲自登山采茶和卖茶的过程。清晨早起,李德载去山中,将尚带甘露的嫩茶尖从枝头摘下,配以牛奶,煮出绝顶美味的奶茶。李德载称此等极品奶茶,天下间只有他这一家。虽然很多人不相信他的奶茶品相极高,但不能否认的是,他的茶声价倍涨,甚至连皇族都争相订购。

这三曲咏茶曲,有李德载的自夸在其中,同时他也是在为茶肆大做广告:茶既养生润性,茶道也是一种有趣的活动。

茶之所以在中国大行其道,不但因为中国是它的原产地之一,茶文化早早就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更因为饮茶和茶道符合了中国人的传统精神。

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可以美心修德,陶冶情操、去除杂念,是一种和美的仪式,非常符合佛、道、儒的“内省修行”。由于元代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因,茶在各教均有强大的市场,而三教的精神特质在茶中一一可见。

“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的这一楹联,既有佛家智慧,未尝不是道家、儒家的箴言。

佛教的茶宴伴以青灯孤寂,一缕清水自高而下,盏中清浅,茶叶旋和,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空山不见人,唯有沏茶声,充满避世和超尘;儒家以茶励志,在饮茶中交流,你我共敞心扉,谈论世事,充满入世的味道。无论儒释道哪种饮茶目的,皆旨在和谐、平静,以天人合一为中心。

天人合一,是中国很早就提出的观念,强调的是人、自然在精神特质的契合。当人的内心与世界天然结合的时候,于极乐中来去、于天地间遨游、于人际间纵横,三者都不是难事。采茶、烹茶、饮茶皆要求人们守静。摘要摘得用心,煎要掌握最佳火候和时辰,饮要一洗二三饮,闻茶再品香。人在此刻宁心静气,则变得虚怀若谷、洞察分毫。非但如此,与人对饮,可消泯彼此戾气,情意缓缓流动,兴致徐徐舒张,思想可驰古今,与前人同梦携手。茶既然能产生各种宁心静气、调养身心的效果,无怪李德载对茶肆如此钟情痴迷,并且力图给饮茶文化大做广告。

不管古今中外,东方的茶与茶道所蕴含的天人合一的精神,都深深地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与无边宇宙相比,人类渺小若尘。如不能与天共荣,五行协调,就必然要遭受生活的背弃。周作人先生说:茶之道给予人们的是于微苦中见甘甜的和合之味,在不完全的现实中享受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享受永久。他饮茶的想法与数百年前李德载饮茶的想法如出一辙。

一杯轻茶饮尽,唯余袅袅清香,看大雁南飞、寒鸦滴露,折煞了三千世界,而人的心中只有一片淡泊,物我两同。李德载饮茶,力图于茫茫尘世中寻得刹那的清闲,享受片刻属于心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