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妙点鸳鸯谱:见习爱神
416700000349

第349章 相国寺里的大画家 (7)

「加油!加油!」即使不是船上的人,靛青也陪他们紧张起来,她将双手放在嘴边大喊,希望这艘船能安然无恙地渡过难关……

蓦地,大船滑过桥底,方才的危险情况彷彿未曾发生,一切回复正常,也令她松了口气。

「请再随张某前行。」

「噢。」她继续跟着张择端向前走,出现在眼前的茶肆酒楼、作坊店铺、民宅、官府衙门,屋宇错落。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骑驴的、挑担的、抬轿的、问候的、休闲游玩的,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应有尽有,百业兴隆,热闹非凡。更有路旁一酒楼内,有人举杯畅饮。尽头最后的一处房屋,屋檐下挂有「赵太丞家」的四字匾,有人正在求医问药。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张择端说。

这就是〈清明上河图〉?别开玩笑了,这分明是……分明是……

对了,靛青还记得书上读过,〈清明上河图〉高二十四点八公分、长五百二十八点七公分,水墨淡彩绢本。画卷以全景式的构图,精细的笔法,细致而真实地记录了宣和年间汴京繁华热闹的景象,展示了当时的经济面貌、城乡交流和民情风俗。所以张择端说的「带她看〈清明上河图〉」,即是指带她来汴京城游览!「感谢兄台,这确实是一幅好画。」再伟大的风俗画,也比不上亲身游历时所受的感动,而且她眼中的汴京城,与张择端眼中的汴京城,不见得会相同。

「在下想请问公子,你所说的『台北』,是否即为北京?」

二十一世纪的台北都不是北京了,北宋时代的北京当然也不会是北京,至于这时的北京,是不是靛青所认识的北京,则超出她的历史知识范围。此时此刻,除了点头称「是」外,她还真没其他法子,毕竟北宋时代绝不会有「台北」这个地名。

得到靛青的答案后,张择端笑着说:「既是如此,则能说明公子何以无心功名,却有心做《水浒传》一书流传后世,令张某释怀。」

「为什么」三字还没出口前,靛青忆起《水浒传》的结义,一开始不是在梁山泊上,是在书中的「北京」。「是是是。」她连忙承认。

「唉。」

孰料,张择端还她一声长叹。

「兄台?」

张择端叹息道:「张某承蒙当朝蔡宰相引荐,得进翰林图画院,明知其倒行逆施,陷百姓于水火中,却因感念其知遇之恩,不能奏明圣上。」

当朝蔡宰相?不就是林娜娜所说的垃圾宰相「蔡京」?靛青脱口而出:「花石纲!」

「圣上偃武修文,〈清明上河图〉这五字本为一语双关、弦外有音,可市集里亦有乞丐、奔豕、懒兵,又怎能称得上『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