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的戏剧无论在欧洲文学史还是在世界文学史都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文主义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潮流相符合。“放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放弃他”。“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这是莎士比亚的至理名言,也是一生创作出伟大作品、成为一代艺术大师的秘密。
22.《马可·波罗游记》的创作
历史上,如果谈起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那么必须提起一位威尼斯商人,正是他第一次把中国全面介绍给西方,正是他促使西方人无数次冒险,开创了“地理大发现”的黄金时代。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
马可·波罗与中国的缘分要追溯到他小的时候。那时他跟随经商的父亲和叔叔来到了当时的元大都,朝见了蒙古帝国的忽必烈大汗。儿时的他就被东方灿烂的文明所吸引,那时他便下决心长大后还要和父亲到中国去。然而他的第二次东方之旅却并不顺利。他们中途遇上了强盗,可恶的强盗将他、父亲和叔叔以及同伙的十几人抓了起来。幸运的是他、父亲和叔叔半夜里逃了出来。由于没能赶上去中国的船只,他们只好改走陆路。他们一路上跋山涉水,忍饥挨饿,终于来到了中国新疆。马可·波罗马上被新疆的迷人风景所吸引。在通往上都的路上,他们领略了沿途的风光,路过了玉门关,见到了万里长城,穿过了河西走廊。来到上都后,他们向忽必烈大汗呈上了教皇的信件和礼物,同时将马可·波罗介绍给大汗。马可·波罗受到了大汗的赏识,他从此便留在了中国。在这段期间,马可·波罗的足迹踏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他也了解了中国各地的风俗民情。他这一呆就是17年,由于多年在外思念家乡,马可·波罗和父亲、叔叔便告别了大汗,回到了威尼斯。时隔24年,他们又与家人团聚。他们的所见所闻轰动了整个威尼斯城。他们从东方带回的无数奇珍异宝,一夜之间使他们成了威尼斯的巨富。不幸的是马可·波罗在参加了威尼斯与******的战争中被俘;幸运的是他在狱中遇到了作家鲁思梯谦,于是由马可·波罗口述、鲁思梯谦记录的《马可·波罗游记》便应运而生。
《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以大量的篇章,热情洋溢的语言,在介绍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辉煌的艺术的同时,还记述了中国无穷无尽的财富,巨大的商业城市,极好的交通设施,以及华丽的宫殿建筑。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记载了马可·波罗诸人东游沿途见闻;第二卷记载了蒙古大汗忽必烈及其宫殿,都城,朝廷,政府,节庆,游猎等事;自大都南行至杭州,福州,泉州及东地沿岸及诸海诸洲等事;第三卷记载日本、越南、东印度、南印度、印度洋沿岸及诸岛屿,非洲东部,第四卷记君临亚洲之成吉思汗后裔诸鞑靼宗王的战争和亚洲北部。
《马可·波罗游记》一经出版,便成为了当时的畅销作品。16世纪意大利收藏家、地理学家赖麦说,马可·波罗在1299年写完《游记》,“几个月后,这部书已在意大利境内随处可见”。如今现存的这本书已经有各种文字的119种版本,由此可见当时《马可·波罗游记》实在是家喻户晓。这本书对于当时闭塞的欧洲人来说,无异是振聋发聩,为欧洲人展示了全新的知识领域和视野,导致了欧洲人文科学的广泛复兴。
《马可·波罗游记》是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东西文化交流著作,它第一次向欧洲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以及中亚、西亚、东南亚等地区的许多国家的情况。这激起了西方人对东方文明的兴趣与向往,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据称1492年哥伦布就是带着这本书远航美洲的。
23.欧洲音乐之父——巴赫的诞生
德国音乐史上,有一位出类拔萃的音乐天才,尽管他的作品浩如烟海,但流传至今的仅仅数百部;虽然他生前没有显赫的地位,大部分作品未能出版,但是他的作品如今成为音乐界的经典,他被尊称为“欧洲音乐之父”。他就是伟大的音乐家巴赫。
巴赫于1685年3月21日出生于德国爱森纳赫一个音乐世家。幼年时,父母不幸先后去世。从此,巴赫便由大哥抚养,同时他跟随大哥学古钢琴。十五岁时,巴赫开始独立谋生。少年时期,巴赫靠奖学金进了在吕讷堡的圣·米歇尔学校。1702年他从圣·米歇尔学校毕业,翌年在一家室内乐队当一名小提琴手。此后,为了生计,他干过许多工作。其中,他以一位卓越的风琴家而闻名。
巴赫是一位悲剧性的天才。他一生所创作的内容种类繁多,既有钢琴曲、小提琴曲、风琴曲,还有合唱曲、清唱曲以及前奏曲等等。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一生一共写出800多首严肃乐曲。他的作品深沉悲壮,内在广阔,表现了18世纪上半叶德国现实生活的气息。让人遗憾的是如此多才的天才,他生前却一直默默无闻,无人知晓,他的作品也无人问津,直到19世纪,他在着名音乐家德尔松的推荐下,他才被世人所关注,人们这时才意识到这位音乐天才的价值。他之所以被后人尊称为“西方音乐之父”,是因为他不仅将复调音乐发展成主调音乐,确立了键盘乐器十二平均律原则,而且还将音乐摆脱了宗教附属品的位置,将其平民化。他还奠定了现代西洋音乐几乎所有作品样式的体例基础。
在音乐史上,巴赫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历史人物。他继承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风格,又开启了贝多芬、瓦格纳等一代音乐大师的时代。他是巴洛克时代的音乐巨匠,创作了无数的优秀巴洛克音乐。值得强调的是他是中世纪到巴洛克时期最后一位音乐家,但他又是超越前辈的集大成者。巴赫的音乐堪称是构成欧洲音乐殿堂的一根重要支柱。
24.五·一劳动节的来历
1889年7月14日,世界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齐聚法国巴黎,召开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大会期间,法国代表拉文做出提议,为了纪念美国芝加哥的工人大罢工,将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会代表对此示一致同意,就这样“五一”国际劳动节诞生了。
19世纪80年代,美国、英国等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为了获取高额的经济利润,资本家千方百计通过增加劳动时间和提高劳动强度来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据统计,当时美国工人平均每天要工作14到16个小时,然而工人们所得到的工资却是寥寥无几。为了争取更好的劳动条件,获得更高的工资,无产者不堪忍受重负,团结起来,提出了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罢工口号,通过罢工对资本家进行强烈的反抗。
1877年,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的第一次工人罢工。饱受压迫的工人们来到街头,进行示威游行。他们要求缩短劳动时间,实行八小时工作制。随后他们的主张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工人的支持,工人罢工的人数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美国政府受到工人运动的强大压力,无奈制定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可怜的工人们本以为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保护,没想到唯利是图的资本家却根本对之不予理睬,反而变本加厉对工人们进行剥削。国会制定的法律犹如一纸空文,根本没有发挥实效。工人们依然如故,长期忍受资本家的剥削。于是他们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罢工运动来发泄心中的强烈不满。
1884年10月,为了使资本家落实八小时的工作制,美国和加拿大的工人团体专门举行集会,经过商量大家一致同意于1886年5月1日举行声势浩大的总罢工。当那一天来临的时候,成千上万的工人不管肤色与工种,一起罢工上街,高唱“八小时之歌”,进行示威游行。就在那一天,美国境内所有街道都是示威游行的队伍,国家几乎陷于瘫痪状态。政府当局对工人运动表示出极大的恐慌,他们专门指使破环罢工的人员在罢工队伍中制造混乱,警察趁机进行采取暴力的手段对游行的工人进行镇压,开枪打死六名无辜的游行工人。政府当局不但不去维护广大工人的利益,反而与资本家狼狈为奸,共同镇压工人运动。他们的这一卑劣行径引起了广大工人的强烈不满,激起了广大工人的极为愤慨。次日晚上,为了悼念死去的同袍,数千名工人在芝加哥秣市广场举行了追悼会。但是令人可恶的执政当局竟然再次派出警察,对参加追悼会的工人拳打脚踢。就在工人们奋起反抗之时,资本家在人群密集的广场中间投掷了一颗炸弹。这次事件造成四名工人和数名警察的人员伤亡。更让人感到痛心的是,这本是资本家故意制造的事端,最后却又要嫁祸给工人们。政府马上调动大量军警,对工人再次进行血腥镇压。随后,代表资本家利益的舆论媒体竟然堂而皇之地诬蔑“投掷炸弹者”是提倡八小时工作制的工人领袖。政府随即立刻逮捕了八名工人领袖,以杀人罪对其进行控告。最后法院判决将七人绞刑,一人徒刑。工人对此不服,先后上诉至州最高法院和联邦最高法院。出人意料的是州最高法院依然是维持原判,联邦最高法院则不予受理。尽管美国各地的工人群众纷纷举行抗议集会,但政府当局仍然借机杀害了四名工人领袖,三名改判无期徒刑,一名则死于狱中。在美国工人罢工的影响下,全世界的工人阶级相继举行规模空前的游行示威运动。由于世界进步舆论的广泛支持,美国政府不得不在一个月后,宣布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美国工人运动终于取得初步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