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4164600000029

第29章 修行篇(3)

“我不愿在这孤独中死亡,在这痛苦中消失,我要摆脱痛苦!”哲学家自言自语,“我用语言和文字寻找真理,我用语言和文字堆起了一座山,可是这些语言和文字的东西不是终极的真理,它不能使人摆脱痛苦,更不能给人快乐!”

他决定去访问佛陀。

那天,佛陀和他的弟子们正在休息。哲学家问道:“我用语言和文字寻找终极的真理,我的语言和文字堆起了一座山,我仍然得不到快乐,我甚至陷入深沉的痛苦中,我得不到任何安慰!请你不用语言,不用文字告诉我终极、究竟、最后的真理好吗?”

哲学家望着佛陀。佛陀低垂着眼睑,一语未发。一片深沉的寂静,一片清净、庄严、平等、无为、无量、无边的觉性!

哲学家沐浴在寂静中,沐浴在这清净、庄严、平等、无为、无量、无边的觉性中!他的眼睛里充满了亮光,他的心里正滚动着无声的雷鸣!他平生第一次感到那独自觉知的狂喜,他觉得他应该悄无声息地离去,可是他还是使用了语言:“我在这里学到了终极、究竟、唯一的真理!”

哲学家走后,佛陀说:“一匹好马,在鞭子的影子里也能跑得很快!”

醍醐灌顶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有些道理、禅机是无法用语言表述的出来或解释的清楚的。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种能够参透、领悟这些禅机和道理的能力。如果我们能够运用这种能力,领悟很多难以“道”、无法“名”的禅机时,我们的内心一定能体会到像喝了甘怡般的畅快淋漓。

不要依照自己的意志,去干涉别人的生活

有一座千年古寺,寺庙里有一尊很灵验的观音菩萨,香火很旺。所以每天有很多很多虔诚的信徒在观音菩萨面前朝拜许愿。

在寺庙里还有一位看门的人,他看到有很多的人在观音菩萨面前许了很多的心愿,于是他就好奇地问菩萨说:“观音菩萨,你每天听这么多的人唠叨这么多的隐私,你坐在上面有什么感受呢?”

观音说:“我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啊,就是听他们唠叨,听他们许愿。”

看门人接着问:“我无法想象你坐在上面是什么样的感觉,我能否坐在上面感受一番呢?或许也能替您分担一下辛苦。”

观音说:“可以啊,这个很容易的,但是你必须答应我一个条件,就是坐在上面的时候你必须一句话都不能讲,无论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必须保持沉默。”

看门的说:“这个条件很简单,我一定能够做到的。”

接着观音就抽出杨柳枝,对着看门人点了三下,于是看门人变成了观音,观音变成了看门人。

看门人每天就像观音菩萨一样就坐在莲台上重复着观音菩萨所做的事情,听着许多人的许愿和唠叨,虽然说心里憋得慌,但他仍然信守自己的诺言,一句话也不讲。

直到有一天清晨,来了一个很有钱的富翁,来到观音面前许愿,希望他能赚更多钱能够娶更多的美女做老婆,当他磕完头离身走的时候,他的钱包不小心的就掉在了蒲团旁边,看门人看见了忍不住想提醒他,但一想到他的诺言就闭上了嘴。

第二个来许愿的人是个很穷的穷人,她希望观音菩萨能够让他有钱给孩子看病,能够买足够的食物回家填饱一家人的肚子。当她许完愿望后突然发现了蒲团旁边那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装满了钱。这个穷人万分感谢观音菩萨显灵让他心想事成,很高兴地离开了寺庙。

跟着进来了第三个人,他是个年轻的小伙子,正要外出远行谋生。所以他来到观音面前许愿说:“我要坐船远行到外面去工作了,希望观音菩萨保佑我平平安安,一切顺利并能赚钱回来。”

正在这个时候,有钱的富翁发现丢失了钱包转回来了,他一把抓住小伙子说:“我钱包丢在这里,一定是给你拣到了。你赶快给我拿出来。”

小伙子说:“我刚来根本就没有看见你的钱包,更别说拣到了。”

富翁说:“现在大清早的,寺庙里一个人都没有,除了你还会有谁拣到我的钱包呢?如果你不把钱包还给我,我是不会让你走的。”

小伙子掏出船票说:“你看我马上就要坐船了,我真的没有拣到你的钱包,我坐的船马上就要起航了,你不让我走的话我就要误了航班,误了工作的。”

两人就这样争执不休起来。

坐在上面的看门人实在忍不住了,就说:“你的钱包的的确确是掉在了这里,但这个钱包不是小伙子拣去了,是另外一个穷人,出门往左边方向去了,刚走不久,你现在去找她就可以找回你的钱包。”

于是,富翁去找穷人拿钱包,小伙子去坐他的船远行了。

这个时候观音菩萨就出现了,菩萨对看门人说:“你没有资格坐在上面了,你违背了你的诺言。”

看门人说:“我是违背了自己的诺言,但是我说出的是一件事情的真相,让他们各得其所。我这样难道是做错了吗?”

观音菩萨说:“富翁丢掉了钱包对他来说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无伤大雅。对于穷人来说有了这笔钱就可以为他的孩子治病,可以有衣服穿有食物吃,可以救一家人。但是这些都不重要,最严重的就是那个年轻小伙子,如果那个富人一直纠缠下去延误了他出海的时间,他还能保住一条性命,而现在,他乘坐的那条船正在沉没……”

醍醐灌顶

很多时候,尽管我们的内心是善良的,想着去帮助别人,而且还想把事情做得更好,但却很容易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判断是非对错,很容易忘记想一想别人真正需要的是什么。然而事物总是有两面性的,在我们觉得是对别人好的时候,却也可能危害了他们。

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有个人感到非常苦恼,他背上行囊去找佛陀,为他灭除苦难,佛陀听完他的述说后,说道:“真正能够解脱你的,只能是你自己。”

那人不解地问道:“可是,我心中充满了苦恼和困惑啊!”

佛陀慈悲地解释道:“是谁给你心里放进了苦恼和困惑呢?”

这个人沉思良久,没有说话。

佛陀继续开示:“是谁放进去的,就让谁拿出来吧。”

这个苦恼的人终于有所领悟。

醍醐灌顶

生活中的烦恼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的,别人友善的劝解也不能减少多少。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病还需心药医。自己的苦恼不过是自己的一种执著,能够解脱自己的只能是自己。

如果认为是正确的,就要坚持自己的主张

大梅禅师学禅已经了很多年了,尽管他学习十分努力,但是一直没有悟道。

有一天,他去请教马祖禅师:“佛是什么?”

马祖禅师回答:“即心即佛。”大梅禅师恍然大悟。

开悟后,大梅离开了马祖禅师,下山弘扬佛法。当马祖禅师听说大梅开悟的时候,不太相信,心想:“以前他学了那么多年佛法,怎么一下子就开悟了呢?不妨叫一个人去试试他!”于是马祖禅师派自己的弟子前去试探大梅。

这个人见到大梅禅师,就问道:“师兄,师父说了什么话让你顿悟了呢?”

大梅回答:“即心即佛。”

这个人说:“师父现在已经不说‘即心即佛’了!”

大梅惊奇地道:“哦!那他现在说什么?”

那个人说:“老师现在经常说‘非心非佛’。”

大梅听了以后,笑着说:“这个老和尚,不是存心找人麻烦吗?我才不管他的什么‘非心非佛’,我依然坚持我的‘即心即佛’。”

这个人回去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马祖禅师,马祖禅师激动地说:“梅子真的成熟了。”意思是说,大梅真的是开悟了。

醍醐灌顶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主见,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就要坚持自己的主张,不要人云亦云,受别人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有属于自己的见解,从而使自己变得杰出。

谦让是一种美德,过分谦让就成了一种罪过

有一对好朋友,一个叫谦让,一个叫贪欲。他们约好一起到天庭去,他们带的干粮基本都够他们路上吃的。为了体现无私的友爱精神,他们在路上谦虚地你推我让,时间也因此耽误了一半。再这样让下去也不是办法,贪欲开始想,既然你不要,我要。于是他把谦让的东西吃了。

后来在路上出现了奇怪的事情。贪欲吃了谦让的东西以后,觉得胃口大开,吃了还想吃;而谦让为了体现他的度量,即使饿得走不动,对贪欲总是有求必应。一个是饿得走不动,一个是过饱走不动。然而在天黑前,他们还是到达了南天门。

但是他们却同时被二郎神拦在了南天门外。

贪欲说:为什么不让我们进去?二郎神说:因为你太贪,把朋友的东西都吃了。贪欲说:可是那都是他给我的呀。二郎神说:哪怕人家主动,哪怕人家心甘情愿,你也不能无视于对方的饥肠辘辘。你连这点道理都不明白,如何进天庭?

谦让说:那么我呢?为了让贪欲吃饱,我都快饿死了呀。二郎神说:如果说贪欲进天庭的可能有万分之一,那么你进天庭的可能连十万分之一都不到。谦让不解其意。二郎神说:把自己饿成这个样子,绝不是美德。你把天庭当成剧场,把玉帝当成观众了。

醍醐灌顶

谦让固然是一种美德,但谦让也要分对谁,也要掌握分寸。对于一个贪婪的人,我们无须过分谦让,因为你谦让他,他就会得寸进尺。这样一来,你不但帮不了他,也会使自己受损。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分谦让绝不是一种美德,反而会成为一种罪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