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4164600000023

第23章 善恶篇(4)

不管部下怎么说,狐狸王都听不进去。行人把吊桶被破坏的事情转告了道长,道长就又买了一个新吊桶放在井边。不料,野狐狸又来破坏了,一连破坏了十四个吊桶。虽然其它狐狸苦口婆心劝告它,但它依然我行我素,对部下的劝告充耳不闻。

由于吊桶的破损率太高,道长心想:“一定有谁埋怨我挖掘这个井,待我亲自去察看一下。”于是他又买了一个新吊桶放在井边,自己藏在树荫下。整天人来人往的喝水,看不到谁来破坏吊桶。一会儿,夜幕低垂,一群野狐狸来到井边,纷纷喝了地面的积水。只有一条看似领袖的狐狸,把整个头潜入桶里喝水。喝完后,用力把吊桶往地上一摔,摔得粉碎。

“原来是这条野狐狸在埋怨这口井!”

道长明白了真相,即刻跑回道观去,又用木材造了一只头能伸得进去却拔不出来的吊桶,重新放在井边。然后,他手持拐杖,跟上次一样隐藏在路旁的树荫下,静待野狐狸前来。

黄昏来临,野狐狸照例走来喝水了。

那只狐狸王不曾注意吊桶的改变,依然把头伸进桶里喝水,喝完了水,仍用力把水桶往地面猛撞。啊!吊桶不但没有损坏,反而自己的头也拔不出来了。若把吊桶猛敲地面,即使令自己头痛,也无法打破吊桶,更不可能拔出头来。正在惊慌愤怒之际,道长突然现身,挥起拐杖,打死了那只野狐狸。

醍醐灌顶

在做事的时候,多问一问他人,听一听身边亲朋好友的建议,往往比自己一意孤行要好得多。损人利己的事情不能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就更不能做了。有的人我行我素,不听别人劝告,去做一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最终害了自己。

即使是身处险境,也应为他人着想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一个骄傲的国王,想要建造一座王宫,便对大臣们说:“你们到森林中去找最高的树。我要用它来建筑宫殿。”

大臣们找来找去,终于有一天,在森林深处找到了这样的一棵树。这是一棵很茂盛的树,它的四周被一些小树围绕着。那天晚上,他们向国王报告说:“陛下,我们已经找到您要的树了,明天我们就到森林中去砍那棵大树。”

国王听了很高兴,就去睡觉了。那天晚上,他突然做了一个神奇的梦。他梦见大树中住着一位神灵,神灵突然出现在他面前说:“国王,请您不要摧毁我的住所。如果您这么做,每砍一斧,我就会痛苦一次,最终我就会死掉了。”

但国王回答:“你是森中最好的一棵树,我必须砍掉你用来建造皇宫。”

无论这位神灵怎么恳求,但国王还是很坚决,强调必须砍掉这棵树。最后树神无奈地对他说:“好,你可以砍。但请你不要像一般的砍树一样从树下面砍断。你可以命令你的臣民,先爬到树的最上面,一枝一枝逐渐往下砍,直到把整棵树全砍完了。”

国王听到这种砍法,很惊奇,说:“如你刚才所说的,那不是比一次从树根处砍下更加痛苦吗?”

树神回答:“你说得不错。我是为森林中的其他生物着想,才建议你这样做的。你知道我是棵很大的树。如果一次砍倒,就会压坏周围的小树,并会杀死很多小动物,许多小树也会被压坏了,小鸟和昆虫也会失去住所。但你一枝一枝砍的话,就可以减少对它们的损伤了。”

国王这时醒了过来。他回忆起梦中的情景,心想:“那树神宁肯挨数百次痛苦,也不要让小生灵们受苦,这树神是多么勇敢和仁慈!而我要砍树,只是为了满足我的享受和虚荣心,我是多么的自私!我不砍这棵树了,反而要对他表示尊敬才行。”于是国王第二天就亲自去森林深处,向这棵树献花致敬。

从那天以后,他变成了一位仁慈、有爱心的国王了。

醍醐灌顶

要想很好地生存和发展,我们就要学关心别人,学会奉献,学会与人合作,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多为他人着想。因为,只有每个人都多为他人着想,人与人之间才会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和冲突,我们也才能真切感受到人间的温暖。即使是身处险境,也应为他人着想,这样往往能化险境为顺境。因为,一个为他人着想的人,他人也会为他着想。

争斗的结果是两败俱伤

佛经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有一条蛇,蛇头与蛇尾互争前后,计较得失。

蛇头说:“我好辛苦哦!吃了东西,结果通通归你享受,走起路来,在前面拖着你,你这尾巴,真是太麻烦了!”

蛇尾道:“我最倒霉了。出门时,人家都看不到我,只看到你,没有我在后边死甜地推着你走,你走得动吗?说到吃的,你专门享受美食,倒霉的是我,脏的,臭的,全归我来处理!”

最后二者争执不下,非要找人评理。它们找来找去,找到了一个樵夫。这樵夫听了它们的叙述,心想:“我已好几日不曾见过肉味了,今日刚好拿它们回去做下酒菜了。”于是就对蛇头跟蛇尾说:“既然你们各自都有功劳又有苦劳,不如分开来各自生活好了。”

蛇头跟蛇尾想想也实在没有再好的办法能够评出谁是最辛苦的,于是就同意了樵夫的提义。樵夫就用他锋利的柴刀把蛇斩成了两段,高高兴兴地提着蛇头跟蛇尾回家了。

醍醐灌顶

万事万物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即使是单独的一个个体,它们的各个组成部分也是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不可缺少的要素。所以,我们不能把任何事物孤立的分开来对待。同样,我们所生活的一个团队,一个公司,一个社会……都是一个整体,我们都是其中的一分子,所以,我们应努力做好自己的角色,同时要懂得团结互助,互相包容,这样才能共同生存,共同发展。

在不明真相之前,不可胡乱猜忌

在一座茂密的青山上有一座不知名的寺庙,虽然地处比较偏远,但香火还是比较旺盛。一天,有一位年轻的和尚下山去办事,走过山下的小河边时,忽然看见河边大树下的草丛里,有一把倒放的红雨伞,伞里有一包裹却还在隐隐地蠕动。和尚上前一看,原来是一个出生不久的婴儿,长得很可爱,黑黑的眼睛,红红的脸。他心想:这么可爱的宝宝,是谁那么狠心把他扔在这里了呢?顿时生出恻隐惜弱之心,于是他便走过去拿开压在孩子包被上的小砾石,看到砾石头下面的一张纸条写着小孩的生辰八字,那和尚才知道这可怜的孩子出生才十个月,却不知为什么被父母遗弃在此?和尚的慈悲怜悯之心使他顾不得多想,他小心翼翼地抱起婴儿,也不下山了,径直到寺院向老住持报告了这件事。老住持招大众商量,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同意把孩子暂时寄养在寺院。就这样,寺院里的和尚们用米汤与奶粉把婴儿喂养了起来。

这天,从山下上来三个女施主,一位是因她女儿出走一年多一直没有消息的母亲,为女儿的突然回来祈福,求佛帮她女儿消灾免难的。第二位是代她白发老母为弟弟在外做生意发了财来谢菩萨的。只有第三位是虔心来拜佛的。这三个人进了寺院,先去燃香,上供品,而后坐定休息,以消除刚才上山时的疲劳。

刚一坐下,突然听到一阵婴儿哭声,三个人便悄悄议论起来。在寺院从未闻过婴儿声,第一个施主便说:“大概是哪个小和尚的私生子吧?”另一个说:“要么是老和尚为了延年益寿请来的奶妈住在这里供奶,把孩子也带来了。”只有第三个施主说:“罪过!罪过!千万不能乱讲师父的坏话。阿弥陀佛!你们要遭报应的,这肯定是法师们从哪儿为救苦救难搭救出的婴儿吧。”正在轻轻议论间,山门外大道上又进来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他们一到大殿,倒头就拜,先拜佛,然后转身上前给师父们磕头顶礼,硬要塞一个红包,师父们不要,他们说全靠师父们照顾了他们特意放在河边的孩子,大家都被这两个人搞糊涂了。

这时,那三位女施主起身抬起头,她们的视线与这对男女青年的视线碰在了一起,顿时,大家都惊呆了,站在那里半天说不出话来。原来,刚进来的女青年就是第一位女施主的女儿,因母亲不同意她的婚事,一气之下,与在外做生意的男朋友私奔,离家出走,三天前才回来。而那男青年即是女青年的丈夫,又是第二位女施主的弟弟,在外做生意几年,发了财后与女青年结了婚,生了孩了,怕双方父母不同意,就把孩子暂放在河边,看着师父抱走才离开。前两位施主这时恨不得找个地洞钻下去,真是又悔又恨又高兴。高兴的是家里添丁加人,悔恨的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为自己刚才诽谤寺院的法师而羞愧,在佛前不停地忏悔着。只有第三位施主仍在心中平静地念佛。

醍醐灌顶

有时候有些人做有些事情的动机是很单纯的,然而却会被一些无聊之人猜忌出“是非”来,结果就把小事闹成了大事,甚至到了无法收场的地步。因此,在不明真相之前,我们不应胡乱猜忌,乱作妄语。我们应该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他人,给他人充分的信任,不乱做猜忌,这样才不会坏事,而且心中也自然清净。

面对某些诱惑,要遵从自己良心的选择

佛经中有这样一则故事。

钱翁是毗陵(现在的江苏武进县)地方人,年纪已经过了半百,还没有儿子。想到民间俚歌说:“三十无子平平过,四十无子冷清清,五十无子无人问,六十无子断六亲。”这说明一般普通的凡夫,如果没有子嗣,常会感觉寂寞的痛苦。钱翁虽是一位忠厚长者,但并不是学佛解脱的人,那么对于因无子而引起痛苦,自然亦不能例外。

同乡中有一位姓喻的老人,家中还有老父母和好几个孩子,因为人口众多,所以家境极为贫苦,负债累累,债主纷纷上门索讨,可是喻家的老老小小,都在受冻挨饿中,哪里有钱还债呢?可怜的喻老,竟因此被抓到衙门里去。喻老的妻女在万分困苦中,就向钱翁求救,钱翁很同情喻家不幸的遭遇,问明他们欠债的数目,替他们如数偿还,但并不收借据。最终喻老在钱翁的帮助下获得了释放,全家人也脱离了贫苦的生活。

喻老非常感激钱翁救助的恩德,于是便带着妻女到钱家去道谢。钱翁的妻子看到喻老的女儿,正是十六岁的豆蔻年华,容貌生得很端正,心想自己不能生育,害得丈夫遭受无子的痛苦,觉得很对不起丈夫,心想如果能把这小姑娘娶来做丈夫的妾,就能解决钱家的子嗣问题了。她把这意思向喻老夫妇说明,喻老夫妇竟欣然同意了。

可是钱翁却不是这样的人,他对妻子的好意,极端反对。他严肃地说:“乘人急难而纳其女为妾,那是不仁的事;我的本意是行善,倘若借此机会而渔色,那更是不义的事。我已是年逾半百的老翁,怎么可糟踏人家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呢!我宁可没有儿子,也不能做这样缺德的事。”喻老夫妇看到钱翁如此高义,更加感激涕零,拜谢而退。

这一天夜间,钱翁的妻子突然梦见观音菩萨对她说:“你的丈夫阴德很大,应该赐一个贵子给你们。”不久,钱妻果然受孕了。过了一年,竟老蚌生珠,产下一个又白又胖的儿子,钱翁夫妇喜出望外,给儿子题名叫“天赐”。孩子成人以后,还做到了都御史的官职。

醍醐灌顶

现今社会中到处充满了诱惑,是祸还是福,还要看一个人是否能够遵从礼法,力克其邪念。不要因为美丽而去采摘有毒的蘑菇!面对某些诱惑,一定要学会自制,要遵从自己良心的选择,这样才能真正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