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佛养心,道养性佛心慧语悟人生
4164600000013

第13章 智慧篇(3)

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是和慧明一样,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想稍作休息,便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然后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回到了崖壁下。接着他整了整衣衫,拍了拍身上的泥土,扭头向着山下走去。

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的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流顺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胆小怯弱,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

众僧皆面面相觑,不知所以。

尘元向师兄弟们解释道:“寺后的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如果使蛮力,只会自己受伤;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便可见一条上山之路。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就是教导我们要知道伸缩退变的道理啊。”

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徒劳苦争,轻者苦恼伤心,重者伤身损肢,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堪验你们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醍醐灌顶

我们在做事时往往缺少一份低头看的淡泊和从容。低头看,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明者因境而变,智者随情而行”,知道了伸缩退变的道理,我们才能随性随情,才能洒脱自如地做好事情。

有智慧就会拥有财富和幸福

掌管智慧、财富、幸福的三位神仙,原本是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他们因为谁的本事最大而争吵起来。

幸福说:“当然是我最重要了,如果一个人智慧如海、财富像山,一生却多灾多难,没有一天幸福的日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财富说:“反过来说,如果贫穷到连一口饭都没得吃,光有满肚子的智慧!幸福又在哪里?当然是我最重要了。”

智慧说:“你们两个都很重要,但是如果一个人家财万贯、无难无灾,却是一个没有智慧的傻子,他就比那些充满挫折的人可悲得多,所以,还是智慧最重要。”

他们各说各有理,一时分不出高下,突然看见有一位农夫在种地,财富就说:“不然我们就拿这个人做实验,来比一比谁重要吧!”

说完,财富手指一指农夫的犁,马上就犁到一个大缸,缸里装满了金银珠宝。突然得到这么多的财富,农夫吓傻了,一时迷了心智。

农夫心想:“我突然得到这么多财宝,回到家亲戚朋友一定会质问,左右邻里一定会怀疑,甚至不认识的人也会来抢夺,为了安全起见,我不如搬到外乡去居住。”

农夫丢下了他的犁,放弃了土地,一刻不停的带着那些金银珠宝逃出家乡,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城镇定居下来。

意外成为富翁的农夫,生活并不快乐。他既没有亲戚朋友,也没有爱和关心的对象,每天闷闷地坐着发呆。

这时,幸福之神说:“你看,财富并没有令他生活更好,换我来试试吧!”

他手指一指,一位美丽无比的姑娘,走过农夫的窗前,使坐在黑暗中发怔的农夫跳了起来。他尾随着少女,一直到少女隐没在一座大宅。

农夫的心中燃起了幸福的渴望,立刻找了媒人向少女家提亲,女方的家长看农夫老实可靠,又有大笔的财富,于是同意了这门亲事。

但是,双方在谈论亲事的过程中农夫常常发呆发怔,也不笑,也不大说话,又没有任何亲戚朋友。

少女的父亲在婚礼的宴席上后悔了,他想:“这个人虽然有钱,却是个傻子,他怎么能配上我的女儿呢?不如在夜里把他杀了,谋夺了他的财产,再找一个聪明的小伙子来当我的女婿。”

当他在密谋的时候,财富觉得无计可施了,因为给农夫更多财富只能加速他的死亡。幸福也毫无办法,因为对一个有钱的傻子来说,幸福是掌握在别人手里的。

他们一起跑去求智慧救救那个可怜的农夫,智慧同意了,他的手指一指,给了农夫双倍的智慧。

坐在酒席上的农夫眼珠子转了一转,突然站了起来,大声地说:“亲爱的乡亲父老、尊贵的岳父岳母,请大家静一静,听我说几句话。”

大家抬起头来看到农夫态度从容优雅,语调诚恳有力,都被震住了。

农夫说:“我第一天看见我的妻子,看到她美丽端庄,有着贤妻良母的气质就爱上她了。我心想,这么好气质的姑娘一定是由最好的父母教养出来的,经过这么多天的观察我的岳父母果然是最好的人。为了感谢他们教养出这么好的女儿,我将把大部分的财富送给他们,并且带着我的新婚妻子返回故乡。”

在岳父母家住了几天,农夫带着新婚妻子回到了故乡。由于他很有智慧,很快就又拥有了许多财富,并过起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醍醐灌顶

对一个人来说,智慧是幸福和财富的源泉。没有智慧的人,只会受人摆布、任人宰割,即使是属于自己的财富和幸福,也永远都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有了智慧,不但能创造出更多的财富,也能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把话换个形式说

两个有烟瘾的人,一起去向一位素以严苛出名的禅师学习打坐。当他们打坐的时候,由于专心,烟瘾就被抑制了,可是每坐完一炷香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那一段休息时间被称为“静心”,可以在花园散步,并讨论打坐的心得。每到静心时间,甲乙两人便忍不住想抽烟,于是在花园互相交流抽烟的心得,愈谈愈想抽。

甲提议说:“抽烟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我们干脆直接去请示师父,看能不能抽!”

乙非常同意,问道:“由谁去问呢?”

“师父很强调个别教导,我们轮流去问好了。”甲说。

甲进去请教师父,不久之后,微笑着走出禅堂对乙说:“轮到你了。”

乙走进师父房里,接着传来师父怒斥和拳打脚踢的声音,乙鼻青脸肿的爬出来,却看见甲正在悠闲的抽烟。他无比惊讶地说:“你怎么敢在这里抽烟?我刚刚去问师父的时候,他非常生气,几乎把我打死了。”

甲说:“你怎么问的?”

乙说:“我问师父:‘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父立刻就生气了。你是怎么说的,师父怎么准你抽烟?”

甲得意地说:“我问师父:‘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师父听了很高兴,说:‘当然可以了!’”

醍醐灌顶

在说话时,有些话直接说出来,对我们并不利。这时,我们不妨换种形式说——根据具体状况,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说,我们就可能得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结果。

根据当时的某种需要,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从前,有一个算命的道士,对于占卜吉凶、推演因果很有一套。当地的许多人有事的时候,都去他那里求签问卜,算上一卦。

有一次,有三个书生进京赶考,路过此地,听说那道士算命非常灵验,便一同前去算命道士那里,虔诚地向道士说:“我们三个此番进京赶考,烦道长算一算谁能考中?”

那道士眼都没睁,嘴里煞有介事地叨念了一会儿,向他们伸出一个手指,但却只字未说。三个考生莫名其妙,有个着急地又问道:“我们三人谁能考中?”那道士还是一言不发,依旧伸出一只手指,算是回答。三个考生见道士迟迟不肯开口讲话,以为是天机不可泄露,只好心怀疑虑地走了。

三个考生走后,道士身边的小童好奇地问:“师父,他们三人到底有几个得中?”

道士胸有成竹地说:“中几个都说到了。”

道童说:“你这一个指头是什么意思?是一个中?”

道士说:“对。”

道童还是有些不解,又问:“要是他们中间有二人中了呢?”

道士答道:“那就是有一个不中。”

道童说:“他们三人要是都中了呢?”

道士说:“那就是一齐中。”

道童又问:“要是三人都没考中呢?”

道士说:“这个指头就是一个也没中。”

小道童这才恍然大悟。

醍醐灌顶

在某种特定的情形下,同一语句或动作,常常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不同的判断。因此,可以根据当时的某种需要,做出不同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