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爱因斯坦的圣经
4162900000024

第24章 旧约(5)

在整个地球历史上,地球的这三种变化会对气候产生深远影响。地球的气候在地球历史上会出现相当频繁的全球波动。

地球演化之第二书,称为生源论

天地之间要有生命,

于是便有了生命。

第一章:长期实验

他以闪电照耀地球。

空气湿热,大地也湿热,天地间弥漫着浓雾,蒸汽潜行于地球的黑水之上。山谷间白雾缥渺,群山为云气缠绕。大地一片黑暗。洋面上炽气蒸腾。数百万年地球处在雾霭云翳里。

风开始轻轻吹动,雾霭形成旋涡。云层在神秘中潜移,片片白雾在山巅缠绕。雾霭齐聚谷中,飘浮于众山之间。

一阵风吹起,旋涡挟雾成云,好似有何居心。这雾卷成了管形,然后又变如手臂。这手臂伸开,如同生有触须,类似人手。风吹动,令元素移动,令云下之水翻腾不止。在浅水之下,泥沙和土层混在一处。雾之手呈圆圈形转动,似也在搅动泥沙浅水。泥中的不同分子合在一处,以不同方式结合起来。新的分子因而合并。

数百万年过去,泥水转动,分子混在一处,且形成新的分子。

曾几何时,在一处富含矿物的喷泉附近,含有氢、氧和碳原子的有机物质合并形成复杂分子。这些复杂分子捕捉住其母分子中的化学能量,又如同小小的心脏一样脉动起来。它吸入生命能量,依靠自身力量跳动了数秒钟。但不久之后,这力量衰竭,分子停止了跳动。

有巨眼看到了微细跳动,

谓之日善。

薄雾并尘埃不再吞吐,

泥水业已翻滚搅动。

海水不复旧时模样,

大地在混沌中萌生。

海中有分子生成,

仅只存活不多时刻。

生命断续黑水之上,

生死冥灭须臾之间。

高天有巨翅者在歌唱。

“云下有命运奇迹,

苍生罕有且脆弱。

其动也奇,其存也贵。

仅只凡尘,仅只一心,

谓之能量之源。”

泥淖翻动,达数千万年之久,有能量的分子形成,断续在分秒之间。

继之以数百万年,太阳更明亮一些了。太阳的光芒令大地温暖,雾升起在地球之上,穿过高高的群山,为云层所聚敛。山谷中,湖及洋面上的空气清澄干洁。但是,云团依旧笼罩大地,令大地灰黑不见。

云越积越厚,天空一片黑暗。大地也在黑暗中,地上之水也不可见。云不再积聚湿气,天降瓢泼大雨。雷在回响,闪电撕裂天空,制造新的分子。

雨水令现存河湖和海洋溢满。水积在山谷里,新湖又形成。天降大雨,直到云层变薄,光即从中透出。光线触及地球水体,水即温暖起来。温水蒸发,形成新的雾气,雾气旋即上升,形成新的云层。云又变厚,雷电重新响起和闪耀,天再降大雨。

云水如此往复,达数千万年。

地上有风,风轻轻吹动。地上有水,水涌动不止。浅湖之泥不停混合。核苷、氨基酸和矿物彼此交换,彼此混合。新分子形成了,其中有某些有机复杂分子。这些复杂分子即为原生初始细胞。此类细胞不断形成。但是,原初细胞经常只存活片刻。

如此往复,数百万年间不曾有变。

忽有一日,云天清澄,光线落在山谷和谷底湖中,有风更猛烈地刮起,令止水翻腾。两个分子合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原生细胞。此原生细胞获取光线和其中的能量,震动起来,然后自己移动。一整天下来,它在不停震动,四处移走。然后,当天夜里,它又一动不动了。

当早晨,有光线落在地表,原生细胞又开始震动。有云层挡住光线,原生细胞又不动了。当天空清澄,原生细胞重新燃起生命之火。它先“生”后“死”,如此往复何止数千次,再后,它便死了,毁灭了。

有巨眼看到微细跳动,

谓之日善。

薄雾并尘埃不再吞吐,

泥水业已翻滚搅动。

光线自云中透出,

海水不复旧时模样,

大地在混沌中萌生。

地上有原生细胞“存活”,

此即他的生命。

高天有巨翅者在歌唱,

颂扬有生命萌生。

“原生细胞令人鼓舞,

苍生罕有且脆弱。

其动也奇,其存也贵。

原生细胞仅只星火。

仅只一心,谓之能量之源。

海底有伊甸园诞生。”

他给予生命之礼。

高天下有原生细胞“活着”。

由此,大海生出万亿万亿的原生细胞,原生细胞有万亿万亿的“生命”。但是,原生细胞不能自体繁殖。

数千万年来来去去,忽一日,因偶然而产生一种突变原生细胞。它在海上飘浮,吸收了诸多光线。然后,当某种分子经过时,此突变原生细胞便吸收了它。原生细胞更大一些了。附近有其他一些分子也很快被吸收。原生细胞的体积不断增大,越来越大,后来就散落了。

天上有巨眼见此生长,

谓之日善。

由此,海洋产生万亿万亿的原生细胞,细胞增大,但还是无法繁殖。

第二章:自立细胞

数百万年过去,海洋与原生细胞共同成长,吸收了光线能量。接着有一夜晚,某种分子团合并了。奇迹即将发生。首先,跟前面的原生细胞一样,这种细胞吸收了其他的分子,体积有了很大增长。但后来,它自发分裂成两个。这样就从一个大细胞中产生了两个细胞,这个细胞生成了自己的镜像细胞。它复制了自己。这两个细胞也发生了体积增长,然后分裂。不久,海中满是众多活体细胞。

天上有巨眼见此分裂,

谓之日善。

新细胞产生,

可自行分裂。

海水与微观生命同在。

地球不复旧时模样。

宇宙搅乱了。

大地上有一个细胞,

可存活下来。

此即上帝的礼物。

高天有巨翅者在歌唱,

颂扬这伟大的创造。

“活体细胞诞生了。

其孕也奇,其生也奇。

苍生罕见且脆弱。

其存也贵。

由细胞及生命,及心灵,

自此不息繁殖。

此即上帝的大礼。

高天下有细胞生存,

有可分裂的细胞,

有可存活的细胞。”

容我等颂扬。

我等颂扬生命诞生,

在高天亦在地上。

容我等有每日,

并每日时时呼吸。

因此,经由漫长的试误,大自然产生了满是生命的海洋。在行星地球上,竟自有活物存在:细胞吸取光线的能量,细胞分裂并成长。

有生命分子移动于浊水。

苍天有巨音回荡,祝福苍生出现:

“尔等须结果,多有繁殖,令海中之水有生命。”

新细胞成长并繁殖。海中游动生命,数亿生灵,又有十亿十亿生灵,再有万亿万亿活体细胞。接着,成长开始缓慢下来。

数百万年过去,海中潮流湍急。最终出现许多许多活体分裂细胞。

第三章:自然选择

海水与活体微细胞为伍。一个有机物浮动于表层之下。海浪涌起,有机物亦起。海浪下沉,它即下沉。潮流冲动,浮游有机物随波逐流。细胞吸引光线,阳光变成能量,能量有助成长与繁殖。此有机体即是原生植物。

海中长满许多种单细胞原生植物。它们无法四处游动。大部分原生植物靠光线中的能量存活,但少数也利用海洋泥沙中的化学物和热量存活。原生植物多而又多。

另一种有机物也存活于海洋水面下,也是单体细胞。借助细胞的连续收缩,它因此而慢慢移动。它在洋面下缓缓移动并包裹住原生植物细胞。原生植物细胞给“吃”掉了。化学反应由此产生,因而生成能量。这能量用作运动、成长和繁殖。此物即为原生动物。

海中满是多种原生动物,原生动物利用一切办法移动。它们由单体细胞构成,大部分都可吃掉一些原生植物。但是,有一些可吃其他原生动物。还有一些吃掉海底的淤泥。所吃之物经化学消化,转变成能量。

原生动物很多,但没有原生植物多。这些活体有机物的大小各个不一。但它们都是微生物,大部分只有微米大小。

因其可快速复制,或利用有效保护措施而原生植物存活下来。存活下来的原生动物,是最能回避为同类所毁的那些微生物。

巨眼见有机体资源不断,

是为活物所需。

即谓之日善。

事乃如此延续数万年。

海洋波浪无尽涌动。海浪喷入天空。大海满是生物材料。其中一种生物分子无精打采地游动。一个细胞随即与此分子相撞,生物分子吸附此细胞。化学反应即在此生物分子内发生,能量生成了。然后,这分子与细胞分离。生物分子重新没精打采地游动。

此时,这生物分子还不是活体细胞,它没有办法游动,没有自身营造能量的能力。那是原生病毒。它们吸附于细胞,抽取其中能量,有时候自身还能生长。

又过了数百万年。一个细胞和原生病毒合在一处了。原生病毒抽取了能量并开始生长。它生长一段时间后,分裂成两个细胞。这两个部分是原来的原生病毒的复制品。再后,这两个复制品吸附到其他细胞上。它们又生长起来,开始分裂。病毒如此在海洋中产生。

海洋里尽是原生病毒,它们自身可以分裂。但它们不能存活,因脱离寄主后,它们既不能活动,也不能够生长,更无法分裂,也得不到能量。它们是微生物世界里无生命的寄生体。

出现了许多种原生病毒。一个病种附到了原生植物上。随后发生了强烈的化学反应,此种反应在原生病毒成长和复制之前便杀灭了这个细胞。原生病毒附到原生动物上。强烈的化学反应随之而来,在此原生病毒成长和复制前便杀灭了这个细胞。因此,原生病毒无法复制其后代。

数千年之后,这些并无致命作用的原生病毒主宰着原生病毒的数量。一般来说,当一个原生病毒吸附于寄主细胞时,会抑制其生物功能。有时候,细胞会有不当的反应,在此情况下,寄主即会生病。有时候,当细胞和病毒发生相互影响时,细胞会发生变化。如果细胞的变化太大,那么,寄主也会死亡,不管这寄主是原生植物还是原生动物。

后来,在一种原生植物的中心,有一节细胞将阳光转化成能量。原生病毒吸附于这一产生能量的部分。化学反应随之而来,细胞内的分子发生了某种程度的重新排序。这细胞就发生了变化。令人奇怪的是,它将阳光转化成能量,比以前更有效率。

大洋成了巨大的战场。这时候,一些原生动物吃掉一些原生植物,一些原生动物吃掉另一些原生动物,原生病毒既攻击原生植物,也攻击原生动物。有些物种死灭,有些存活下来。有些消失掉了,新的重又出现。另外一些分解了,再有一些发生了进化。

巨眼见活体有机物的发育,

谓之日善。

第四章:三个寓言

平地有狼和羊群,并生长着青草。起初,狼和羊群的数量都很少。草地青绿而茂盛,因为白天有阳光普照,清晨有湿气和露珠润泽大地。青草茂盛修长,羊群在其中觅食。羊群腰肥体壮,数量大增。群羊每天游走,逐草而生。在羊群吃过草的地方,青草在阳光的照耀和晨露的滋润下再次生长。由此,羊的数量极多而狼的数量很少。羊的性情温顺并肥厚多肉,狼并吃羊。羊继续繁殖,狼也成群,而且吃羊脂。狼不饥饿,因羊脂肥腻多汁,而且数量无限。狼群多有交配,数量大为增加。羊群从此开始躲避狼。大地平坦,很少有洞穴,也没有可以藏身的岩坡。羊没有凭藉可以御敌,所以数量一天比一天减少。狼性情凶猛,而且数量一天天增加,日日交配,没有穷尽之日。羊的数量更少,狼的数量更多。狼继续吃羊,羊的数量继续减少。狼群日渐凶残而且饥饿,最后羊被狼吞灭,狼再也没有可以吃的羊了。因为再也没有食物,狼便彼此吞并,强壮的狼吃掉瘦弱的狼,大的吃掉小的。狼群数量就减少了。最后的公狼吃掉了母狼和母狼腹中的幼仔。最后的公狼最后再也没有食物,由此饿死。

母牛在多岩的乡间觅食。土地干裂,野草生长很缓慢。起初,牛的数量很少。牛吃草而健壮,体壮膘肥。母牛又生小牛,数量增长。牛接着吃大地植被,野草一天一天变得稀少,草场每况愈下。母牛饥馁,变得骨瘦如柴。一些母牛饿死了,只有少数得以存活。最后,只剩下一头牛,此牛无后,牛就绝迹了。

深山的山谷里,生长着山羊和绵羊,小狼、狮子和草木。起初,小狼和狮子数量很少。深山和谷地青绿,羊群在其中觅食,其数量增多。羊啃草和树叶。羊群数量太多,植被消失,可吃的草和树叶日渐减少。小狼和狮子以羊为食,所以不愁食物。狼和狮子吃羊,其数量一天天增加,使羊群数目减少。猛兽兴旺,食草动物受灾。羊群一天天减少,山羊攀登山崖寻觅新草场。狮狼可以吃的食物很少,所以它们的数量也减少。草又生长,树木重新茂盛。山羊下山寻找食物,狼和狮子受苦,而羊群重新繁殖。

此时,寓言反复说唱:“深山有谷地,谷地有……”攻击性的物种时涨时落,没有定数,防卫性的物种活在深山谷地与草木之间。猛兽和猎物都不能兴旺。

第五章:谚语四则

藏此谚语者必得福。

为兄弟所背弃者落入陷阱,又卖身为奴。此人存活,有意志,必将反而御其兄弟。

曲其背而不折者,必将为强者。

生身为奴,为人剥削者,必逃而御其主。

但凡有志,修愿且胸有成竹者,纵一时无钱财,必将富而终其生。

第六章:生命繁衍

细胞越来越复杂,并执行复杂功能。

有小片可食生物微粒接近原生动物。可食物中的有机分子游离并接近细胞。细胞中有原生接受体与有机分子产生反应。化学反应链随后发生。在细胞内,有信号从一个分子传递到另一个分子。信号引起一些细丝飘动,细胞接近可食微粒。

细胞的原生接受体组成了自己的感觉系统。因此,细胞可以感受到一些化学物质,并产生反应。这种反应便是反射,也就是,一个既定的分子产生一个决定性的化学反应链和固定的反应动作。这种基于化学检测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微生物原生嗅觉和味觉。

感觉系统会进化。有两种基本的类型,一是化学的,一是物理的。因此,感觉系统有化学和物理的两种感受器。

有朝一日,活体生物会发育成多种生理和化学的感觉。某种生命形式会“嗅”和“尝”化学物质,而别的活生物或者人类都无法具备这些功能。

对有些活生物来说,它会“感觉”到与某一个物体的接触。这就是触觉。对有些生物来说,电磁辐射是可“感受的”。如果辐射是光,那就是视觉。有些早期的生物对紫外线敏感,因在地球的初年,紫外辐射很强,也很危险,因而值得检测,没有这些紫外波感受器的生物就死掉了。数十亿年过后,一些猛兽会“看到”红外线,因红外线意味着热量,也可能指明有一种温暖的活体猎物在附近。如果一种媒介中的分子快速运动可以被“感知到”,则它就是听觉,因为发出爆裂声的分子的传播就是声音。许多海底生物能够“感觉到”压力,这就使它们能够判断海底的深浅。这也是人类不具备的一种功能。还存在其他一些感觉,比如对磁场,特别是地球磁场的感觉。

再后来,生命形态变得越来越复杂,感觉信号的交流也需要更加复杂。一种神经系统发育成了。神经元会将生物细胞之间的生物信息传递出去。在神经元内,带电的波,比如电流,就是传递信号的方法。信号会传递至中枢系统予以评估、处理和作出反应决定。待反应信号沿神经系统传递出去以后,随后就会发生一种反应。会有激素释放出来,作为协同反应,化学反应会产生一种生物响应。

因此,生物不仅生活在自己的环境中,而且,它们还学会了如何反应并对之做出反馈。这就为生物世界增添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