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年过去了,外太空的黑色背景上的云团里包含了氦和氢气体、小球、冰、分子、尘粒和大颗粒。小球、大颗粒和冰的大小不一,从几毫米到数厘米不等。
两个小冰球相遇,弹跳,然后彼此分开。一个小冰球碰巧接触到了一个冰颗粒。它们保持一秒钟的接触,然后粘在一起。
在别处,小球、大颗粒和冰块在太空中移动,收集到尘粒和分子,有时候也会粘在一处。它们的尺寸增大了。它们就像小雪球在暴风雪中移动。雪片与雪球相遇时,会粘在上面,使雪球的质量更大。
气云最里面的物质因为引力而吸引到核心里面。离中心很远的物质慢慢地朝里和在四周移动。数百万年间,气云坍陷,更为密实,更粗重了。
云中物质相聚时,其相互溶合在一处。肉眼可见的物体形成了,气云包含了氦和氢、大颗粒、小球、冰块、分子、尘粒和冰漂石。后者最大的可长达一米。
第三章:小游星
冰漂石围绕气云外部地区的气核转动。小球、冰块、尘粒和与冰漂石相接触的大颗粒通过粘合力结在一处。这些漂石在空中飘荡,汇集了更大的质量。
事有巧合:更小的漂石碰到了更大的漂石,并与之粘在一起。更大的漂石继续积累更多的质量。最后,它成了一块巨石。在气云的别处,其他更大的巨石也在形成。
氦和氢气云、分子、尘粒、小球、冰块、漂石、大颗粒和更大的巨石围绕外太空一个慢慢转动的巨大圆盘转动。巨石形状和大小不一,从十米到数百米长不等。
漂石碰到10公里大小的小游星,并裂成好几片。小游星碎片彼此弹跳,上升,降速,落下,再次撞到小游星。它们弹跳了很多次,之后在表面固定下来。这颗小游星在太空高速前进的时候,其他的漂石也像雨一样落在它身上,断裂,再固定于其表层。
这颗小游星在太空前进,漂石倾盆而下,击打并散成碎片。较少见的情形是,小游星被宽达数十米的大石头击中。撞击形成的碎片最终在小游星上固定下来。
在巨大气团的别处,其他的一些数公里大小的小游星也发生碰撞。碰撞发生时,它们有时候会变形,继续作为小游星前进。但有时候,它们会合并在一起。慢慢的,小游星的体积增大了,有时候是通过积累巨大的石头和漂石,有时候是通过游星合并进行的。
第四章:气云清澄可见
数十万年倏忽而过。突然间,在巨大气团的中央,一道光出现了。当它变亮的时候,一阵巨风从光亮出现的地区刮起,穿透了气团。大批氦、氢气体、分子和微尘被吹出来,像被扫帚扫过一样全盘吹走。它们漂了数千万公里,移向了云团的边缘。有些物质甚至吹出了这个系统,消失在外太空的荒野里。就好像一阵剧烈的爆炸发生过一样。在中央地区,出现了一个发光的明亮圆盘,其体积比现在的太阳还大三倍,一颗新星诞生了。
在云团中,大颗粒、岩石和小游星的残余还在,所有的一切都在一个旋涡中转动,它们都可以反射这颗星星发出的星光。所有的小游星都第一次可以看见了。从远处看去,它就像五彩纸屑一样以盛大欢迎仪式反射着星光。
云团布满了小游星。大部分为几公里到数百公里大。在云中,有很多连接松散的成对游星,是引力使它们成双成对。从远处看,它们就像两个形状不规则的大卵石,握在一只看不见的巨手中一样。
第五章:星子出现并发热
在离这个系统中心1.6亿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直径达3000公里的物体。由于它比小游星大得多,因此称它为星子。它与其他小游星及岩石残片一起绕这颗星星转动。事有巧合:50公里大小的一颗小游星从旁经过。因为大自然引力的推动,它加速前进,并撞上了这个星子。剧烈撞击和爆炸震憾了外太空的这片地区。就如同由无数装有原子弹的弹头发生爆炸一样。但是,释放出来的能量在本质上却不是核能,而是机械能。小游星剧烈地震动,然后破成碎片。巨大的岩石抛到了星子表层。小游星的碎片发出红光,然后熔化。迅速穿过星子的冲击波震动了星子的核心。内部的岩冰吸收了冲击波。星子的内部加热了。尘粒和残渣从星子上升起然后落下来,击打着星子的表面。岩浆在冲击处翻涌。蒸汽和气体喷涌而出。周围的岩石吸收了熔岩的热量,岩浆冷却下来,并在原地冻住。在星子的表面,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岩坑。
星子围绕星星转动,同时,漂石、残片和巨大的石头因为自然引力而吸引,雨一样落在它上面。当它们撞击表面时,尘土飞溅起来,表面震动,形成了岩坑。有时候,慧星一样的物体变成了星子,它们沉积冰、气和尘土。更少见的情形是,一颗小游星接近了,然后撞上。随着一系列爆炸,巨大的能量传递到了星子上。星子发热了。
星子里面的铀衰变成带巨能的东西。这些东西击打周围的岩石,使其能量沉积下来。周围的岩石也变热了。藏在星子中的是一些微微发光的岩石。
在星子的别处,放射物质和元素衰变使岩石发热。因此,星子升温了。星子受漂石、巨石和小游星打击时,冲击处产生的气体会喷出来。高速气体逃逸出了星子。但是,较少能量的气体,因星子的引力使其保持原位。星子获取了一个大气层,由氮气、二氧化碳、水蒸气、甲烷和氨组成。
第六章:地球的出现
这颗星子吸引了轨道附近的很多物质。在数十万年时间里,它成长为一个圆球,直径为一万公里。它成了一颗行星。这颗行星有一个名字,所谓地球是也。时在45亿年前。
白天可见的那颗明亮的圆盘,当时,它比现代太阳大三倍,这就是恒星太阳。
小游星及流星无数次撞击地球,再加之自身引力的挤压,地球的温度大幅上升。许久以前的冰溶化并汽化。大部分岩石也熔化了。地球非常之热,这颗巨大的圆球几乎全部由岩浆构成。
铁之类的重金属熔滴下沉,飘移到了地球的核心。但像硅、钠、铝、镁、钾和钙之类更轻元素的复合物却飘移到了地球表面。引力的作用使元素分开。
地球包含了各种元素,其中一些稀有元素为银、铂及金。最后,这三种稀有金属的小片会浮到地球表面。它们会在太阳反射光的照射下发出光来。
第七章:地球生产,月亮形成
一颗直径为3000公里的星子从地球旁边经过。星子感觉到地球的引力,因而朝地球冲来,就如同公牛扑向斗牛士。星子与熔岩地球相撞。如果当时在远处看,会发现此次碰撞看上去像一小滴水滴在水面上的慢镜头:地球朝一个方向偏转过去,成了卵形。一个直径达3000公里的巨大熔球被抛到了外太空。接着,地球伸长的部分朝中央坍陷下去,同时,较短的部分在膨胀。地球被撞得变了个方向。随后是多次震动。再后,地球又变成了球体。
此次撞击期间,无数熔岩球四溅纷飞。它们飞离地球而去,放慢速度,落回原地,撞击地球。地球在抖动。
但是,那个3000公里大小的熔球从地球飞离而去。它又减缓了速度,因地球有巨大的引力维系着它。在20万公里的地方,它开始围绕地球转动,但转动轨道是不规则的圆形。由于它没有大气层,热量很快从表面辐射出去。那只熔球现在冷却下来。最终,它固化了。那只巨大的球体有一个名字,叫月球。
从地球看去,月球是现代大小的20倍,因月球当时比之现代的距离为近。在接下来的几十亿年时间里,它以螺旋轨道慢慢远离地球。
月球转动很快。但最终它的自转缓慢下来,并与地球同步。为此,月球总是与地球单面相对。
另一颗巨大的小游星撞击地球,但这次只是擦身而过。地球稍稍转向。地球过去一直沿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自转,现在,因小游星的撞击使其与太阳形成了23度的平面角。
地球在白天的光线仅只维持三个小时。夜晚也只有三个小时。因此,当时的一天只有六个小时。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地球当时的自转速度非常之快,比现代的转动快得多。公元前45亿年前的世界与现代的世界真不可同日而语。
第八章:其他行星的诞生
在别处,在太阳系内的星子吸引其轨道附近的物质,并演化成行星。共有九颗这样的行星,分别为:离太阳最近的水星,接下来是金星,第三颗是地球,第四为火星,第五为木星,第六是土星,第七是天王星,第八是海王星,第九为离太阳最远的一颗是冥王星。
这些行星的形成与地球类似。但是,水星跟金星并没有遇到真正灾难性的撞击。因此,水星和金星并没有月球。由于水星很小,因此引力也很小。由于水星靠近太阳,因此,它很热,并能够感觉到强烈的太阳风。这样,水星上就没有大气层。天王星、土星、木星和海王星比地球而言积聚了巨量的物质,因而变得相当大,这些更大行星的形成与太阳系的形成差不多。因此,各行星都发育出微型太阳系一样的配置结构,在这些结构里面,行星的作用与太阳差不多。因此,它们都有自己的卫星、残片和尘粒。但是,跟月球不一样,卫星并不是因为灾难性的撞击而形成的,那些卫星在行星形成的同时一边围绕它们的行星转动,一边还在积聚质量。这在大部分卫星都是一样的情形。木星和土星分别比地球重300和100倍,它们因为自己的强大引力而获得了更多的氢和氦。
但是,并非所有重达几公里大小的物体都会为行星所包容。那些没有被捕捉到但的确存在的物体现在还没有一个名字。这些物体统称为小游星,或者小行星。
因此,约在45亿年前,自然在数百万年间制造出一个分子云团,这云团压缩而成太阳、行星、地球和月球。这些物体集体称为太阳系。因此,太阳系通过自然过程演变,经由自然力量而成。
创世纪之第九书,称为初生地球
干燥大地谓之陆地,
众水汇集谓之海洋。
第一章:地球冷却
有神灵初现,
群山熔化如蜡。
这是地球史的发端。在众多可能路径中,地球独辟蹊径。时间是45亿年前。超巨型流星最后撞击地球的时代过去了。原始超密大气层在很大程度上已被吹散,初发气体很久以前便消失了。但是,剩下来的更稀薄的大气层仍然比现代大气层厚得多。
地球来自更小天体,因此处在炽热和狂乱的状态中,地球几乎全都是熔岩。这样,地球开始了冷却过程。
在地球深层,炽热熔岩地区膨胀并隆起。它向地表飘移,并释放出自己的热量,然后冷却。接近地表,温度更低一些,但仍然炽热的地区慢慢地下沉。在地球的中心,它吸收热量,然后又变热。当热度到达一定水平时,它又开始膨胀并隆起。
这样循环移动的岩流在地球的各处发生。熔岩地球是一锅沸粥。岩流慢慢使地球的热量从中心向外层传递。因此,在地球内部,发生着远及数千公里的热对流运动。
延及地球外层的热量传递至地表,然后逃逸。经过大气层之后,热量以辐射形式进入外太空。
地球现在固化了。但是,它仍然很热,而且发出红光。它很干燥——因地表太过炽热,任何一滴水都无法积存下来,全部都变成了蒸汽。
水啊水,四处无水。
地壳,也就是地球最外层,还非常脆弱,四处都是一些碎片。它如同一块炉烤的肉饼。就在地表下面的许多地方,熔浆四处横流。地壳碎片在液体的地球上浮动,如同海面上的冰山。
一大块岩浆裂片冲出地表,将硬壳分为两块。岩流充溢各处,漫溢四周的固体地表。二氧化碳、氢化硫、氮、二氧化硫、水蒸气、氧、氨和甲烷喷人大气层。
岩浆冲刷地壳的活动在地球各处发生。从远处看,就如同地球的皮肤被撕裂,流出红色的东西来。这些就是地球最早的一些火山。从远处看,它们像地球皮肤上的丘疹。炽热的岩液从中央隧道中泻出,同时,富含碳及硫的化合物气体直冲云霄。
事有巧合:地球表面的某个地方不是固体,那是一池火热的岩浆。热腾腾的气体在浆池上形成一个云团。在别处,一片地壳突然断裂下陷。另一处岩浆池形成并冷却。地球又多了一处伤口。这样,地表有多处岩液池。
两块邻近的地壳会彼此分开,形成巨大的地缝。那个地区会裂开并流血。岩浆自地缝中冲出,流到附近薄弱的干壳上,同时,炽热的气体喷人大气层。岩流冷却下来,最后固化。地裂冻结起来,如同冬天的溪流。
在别处,一片岩浆冲出来,火山爆发将团团岩液喷入空中。火山岩流四处流动,到了附近的陆地。但此陆地无法支撑岩流的重量。因此,岩流藉地球引力下陷,成为一处熔岩坑。然后,火山紧跟而来,再后沉入表层之下。
地表遍布伤疤。气体从各处炽热的薄弱地壳洞眼冒出。
事有巧合:一块巨石自外太空的暗处奔袭而来,与地球大气层相撞。巨石的表层熔化,燃烧并汽化。接着是一道闪光。再后,那个物体击中地球。撞击发生时,岩浆汩汩喷涌,炽热的气体一冲而出。
地球的各处还浓缩着寿命短促的放射性元素。刚巧在地表之下的那些元素发生了衰变,产生热量,并导致一些小热点。在这些热点之上,岩液和气体汩汩冒出,如同汗孔冒出的汗水。
又因自然之力,两块地壳板块彼此相撞,造成山脊隆起。但山体并没有持续多久,因在一百多万年时间里,它们会分解完毕,如同黄油进了火炉。
地球炽热的表面使附近的空气升温。这样的热空气升到地球上方后,会膨胀并冷却下来。然后,这冷却的气体会下降,直到再次触及地球。随后再次升温。等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它会再次升入空中。
气体在各处大规模运动,不断地升上降下,那是大气层在对流。
上层大气层的热量释放到外太空,成为红外形式的辐射能。辐射波以光速向各个方向扩散。
第二章:初期大气层
抬眼望去,太阳坐落在1.5亿公里之外的地方,那是离地球距离最近的恒星。它没有现代的太阳亮,在远古的过去,太阳是一颗不太亮的恒星。
地球人看不到太阳,因当时的大气层太厚。太阳光线不强烈,并且为云层和大气层的气体所吸收。在白天,天空是亮的,但总有乌云笼罩着。空中总有阴云湿气高挂。在黑夜,地球一片黑暗,连月亮也看不见。
朝地球射来的所有太阳辐射均会碰到大气层,并使大气层升温。炽热的空气分子快速移动,有时候到达高纬度,然后离开地球逃往外太空。太阳事实上在燃烧部分大气层。
虽然很少有光线射入大气底层,但是,那里的空气仍然十分温暖,因来自地表的热量困在主要是二氧化碳的大气层和水蒸气云层中。这些云层和气体因地球引力而束缚,如同系在地上的热气球天篷,热气上升,但又还保持在天篷之内。
此时,大气层如同一座化工厂。二氧化碳、硫化氢、水、甲烷、氮氨及氢混在一起,新的分子形成了。这些新创造出来的分子与旧分子合并,更新的分子形成了。
氧气与含碳物质的化学反应很快,因此,氧气抑制了许多碳基反应。但是,因为几乎没有任何大气二价氧存在,某些有机分子的产生就开始了。这些分子当中有甲醛、氰化氢、含氧酸、葡萄糖、果糖和氨基酸。因此,大气氧的缺乏对有机分子实为福音。
第三章:地球固化
群山夷为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