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不能“太本分”
4154800000009

第9章 做事要灵活(2)

克雷公司灵活的财务政策,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83年,克雷的研究发展费用平均每一职员所占额在《商业周刊》所刊的766家大公司中名列第一,为2100美元。这几乎是美国31家最大电脑公司平均数的4倍。占销售额比率约20%,在766家公司中排在第4位,为美国大型电脑公司平均数的3倍。克雷在公司一直都坚持采用这样的财务政策,不惜一切地投入研制费用。克雷深认,唯有这样,才能给员工优越的工作研究条件,从而保持传统的技术优势。

据统计资料表明:目前,美国制造的一般用途大型电脑已愈12.2万部,主机11.7万部,中小型电脑超过200万部,这些还不包括那些数不胜数的个人电脑、掌上电脑等。相比之下,超级电脑的市场非常狭小。除前苏联和东欧各国外,全世界使用的超级电脑只有144部,其中97部是克雷的产品。为此,克雷公司从不敢掉以轻心。公司的使命是以开发、行销高性能的超级电脑及电脑系统为方向保持自己传统的技术优势,并努力以完美的服务争取客户。因此克雷总是凭借着公司现有力量逐步开拓市场范围。特别是现代社会技术经济的发展,非要进行一系列非常复杂的运算,来分析和估量各种状况。所以,一方面,克雷的老客户——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购买量扩大。苏伦斯利维莫国家实验室有6部直线级电脑,洛斯亚拉莫斯实验光室有5部,太空总署及国家气象研究中心各有2部;另一方面,克雷的新客户——各大企业公司增加。克雷为今10大石油公司中的8家安装了超级电脑,以进行石油勘探工作。通用汽车公司已开始动用克雷超级电脑设计新型汽车和模拟车型状况。波音公司和太空总署则使用克雷超级电脑测算风洞数据。而最近,一些电影公司也开始与克雷公司接触,他们需要用超级电脑来完成背景设置等。现在,克雷公司的业务正在逐年递增,仅1984年就制造和销售了23部超级电脑。为了扩大市场,克雷公司内部多次有人提议,制造比较简单的电脑,但每次都遭到激烈的反对。克雷公司表现出对技术发展的专注,宁愿让别的公司去制造小电脑,自己仍然集中力量研究高科技产品。克雷一贯坚持的目标就是:在自己公司产品所处领域内技术至少领先10年。

克雷公司的领导认为它们的经营哲学是:盈利全凭高价值,而非低成本。诚如它所宣布的:克雷是全世界最昂贵的超级电脑,但他自身绝对有这个价值,它的客户一定会因此而大为受益。在世界各地、超级电脑的价格为500-2000万美元,每月的维修费用也需25000-50000美元。而一般大型电脑的价格只有400万美元。因此许多客户都对克雷公司的产品十分满意,尽管绝对价格比较昂贵。但超级电脑的操作费用比别的电脑便宜,克雷1号操作次可需费用,只是IBM360-5的1%;克雷2号则更便宜,几乎只需IBM360——5的1%。这对大量使用电脑的科学家而言,克雷电脑是很实惠的。同时,克雷电脑设计超凡,使它的客户愿意不计代价地购买。由于克雷电脑的卓越性能,使波音公司新型的767喷气客机的机身和挡风玻璃融为一体,增加了潇体动力20%的效能,解决了飞机制造业中一个长期困扰的问题。克雷公司的价格虽高,但并不表示它对成本不在意。只要有可能,克雷总是设法替客户节省资金,这一点是所有客户所愿意看到的。1982年,克雷1号超级电脑使用了新材料零件,成本大幅度下降,价格从原来的800万美万降到400万美元,接近一般大型电脑的价格,整整6个月里,电脑市场上一片混乱。

那么克雷公司为什么始终都能充满活力与创新精神呢?这都得益于它的组织观念使尽管公司发展得很快,在10多年的时间里,就研制出了超级电脑,建立了3个工厂,拥有2000多名员工。但是,克雷认为,在高科技这一领域里,不适宜采用一般的公司的那种庞大的严密的组织体系。因为体系一旦过于庞大,就不可避免地带来官僚作风等一系列管理上的问题,就有可能扼杀公司的活力。只有灵活的小组协同工作的形式,才最能够激发员工的创造力。所以,在发展过程中,克雷注意经常调整下属单薄的规模,维持小公司的编制,以5~6人组成的研究小组来作为承担研究工作的单位。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对各研究小组既不发布什么准则,也不规定繁杂的制度。由研究人员尽情的发挥。这一点表明了公司对员工的信任,也显示对员工能力与才华的尊重。公司是对通过强调组织目标和价值观念来实现控制的。这些价值观念包括:以追求卓越的高科技成果为己任、反对大型组织中的官僚作风、尊敬每个人对公司的贡献、不断了解客户需要等。另外,克雷极其重视内部竞争机制,不同小组的专家,经常以全然不同的方法,尝试解决相同的问题。克雷经常把资金同时投在两个设计师身上,让他们彼此竞争,以制造出最好的电脑。克雷的第二代超级电脑,克雷X-MP和克雷2号,就是由两个完全不相干的小组研制的。这两个型号的产品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凭借卓越的性能受到客户欢迎。

像克雷研究公司这样的高科技公司,照理应处处以科技唯上。但其实不然,克雷把它的员工看得更重。它礼待专业人才,鼓励个人成就,重视创造力的自由发挥,这和那些以重金聘请专家却又不能给其充分发展自由空间的公司相比,实质是有着天壤之别。克雷强调:公司要挽留的人才,不是那些成天想争高薪的人,而是真正愿意留下来一起奋斗的优秀人才。并认为:只有不断挑战,对自己的认同和工作乐趣,才是留住人才的主要因素。至于金钱奖励或合约限期,都无法左右真正人才。

总之,一个人如果想要成功,光学别人的成功经验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创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事业的开拓者。

4、怎样做个有创造性的人

生命的意义在于造福他人,造福他人的最好的手段是进行创造。但是欲有成功的创造,必须先有创造的强烈欲望。如果说创造是火车,那强烈的欲望就是火车头;如果说创造是火车头,那强烈的欲望就是发动机机。

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工作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发现问题或在解决问题时,可能出现突如其来的新想法、新观念。善于及时捕捉这种创造性想象与创造性思维的产物,并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来,进行思维加工与实践检验,就可能获得创造性活动的很有价值的成果。

事实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就看你如何发掘自己的创造性。我们如果发现自己缺乏创造性,可以参照一下下列的标准,检查自己的不足之处。

缺少确定的奋斗目标;惧怕失败;担心成功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贪图眼前既得利益;害怕生活的改变对自己不利;缺乏体力或精力。

只要你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认识并注意克服自己的缺点,你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创造性的人,并且在所进行的创造中获得无穷的乐趣!

要成大事,首先要做一个具有创造性的人,充分利用独立思考的习惯,这样你就会在拼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方向。

创新能“救活”自己的异常思维和才智,从而激活自己全身的能量。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投石问路者,或难或易、或明或暗,或悲或喜,仿佛不停地挣扎在一个个“陷阱”之中,因此用有效的创新点击人生火花,成为突击生存的梦想和手段。谁要抓住创新的思想,谁就会成为赢家;谁要拒绝创新的习惯,谁就会平庸!这就是说,一个有着思考创新习惯的人,绝对拥有闪亮的人生!

生活中,思考创新更是不可缺少的。以求职为例,职业的多样性,给每个求职创意的人提供了可能;假如只有一种职业适合自己的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因为它本来就缺少创意,仅仅是一种不愿努力改变自身被动状态的懒惰心理而已。

“工作惟有改变才能创新人生。这就是说,现代人试图改变人生的方法就是把智慧用在工作的创新中,力戒一种工作适合于自己的观点。用不同的工作挑战自我,就是最大的创新!”

而这些,只有通过思考才能实现。我们应该开动大脑,思考自己的未来,才会有所突破。你的职业人生才会多姿多彩,避免烦恼。

人应该知道思考创新的重要性,它是撞击成功迸发出来的火花,养成思考创新的习惯,对于我们来说,是成大事的导火线。

历史是渊远流长而伟大的,这需要大家用心来学习。但我们在学习前人优秀东西的同时,也为自己编织了一张无形的网——前人固有的思想的一张网。这张网给了我们许多知识,但有时候也网住了我们自己的思想。此时,只有勇敢地否定前人,冲破这张网,才能够创造新的东西,得到新的发展。

18世纪化学界流行“燃素学”。这种认为物体能燃烧是由于物体内含有燃素的错误学说,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误使许多科学家都去积极寻找燃素,没有一个人对此表示怀疑。瑞典化学家舍勒也是热衷于寻找燃素的人,他从硝酸盐、碳酸盐的实验中,得到了一种气体,实际上就是氧气。但他却以为自己找到了燃素,命名为“火气”,并解释为火与热是火气与燃素结合的产物。舍勒如果不受燃素说的影响,当时就得到了氧气的发现权。英国人普利斯特在实验中也得到了氧气,可是也因为笃信燃素说,而把氧气说成“脱燃素的空气”,遭到了合勒同样的命运。

后来,普利斯特把加热******取得“脱燃素的空气”的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却未从众,他不受燃素说的束缚,大胆地提出怀疑,经过分析,终于取得了氧气的发现权,使化学理论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要善于思考,要敢于否定前人,培养提出问题的能力。学习新知识,不能完全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因为开卷有益,但也可能无益,甚至有害,就看它是激发还是压抑了自己的创造力。所以说,你受勇于质疑问题。勇于提出问题,这是一种可贵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创造的机制是:由于知识的继承性,在每个人的头脑里都容易形成一个比较固定的概念世界,而当某一些经验与这一概念世界发生冲突时,惊奇就会开始产生,问题也开始出现。而人们摆脱“惊奇”和消除疑问的愿望,便构成了创新的最初冲动,因此“提出问题”是创新的重要前提。

1922年俞平伯出版了他的第一部诗集《冬夜》。该诗集收录了俞平伯数年间创作的一百余首新诗,在我国的新诗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的历史地位。

当时,由于我国的新诗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对新诗创作的理论探讨与总结,就显得格外需要与迫切。俞平伯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在此方面卓有建树。

在《冬夜》的自序中,俞平伯现身说法地总结道:

“我怀抱着两个做诗的信念: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真实。做诗原来是件具体的事情,很难用什么抽象概念说明它。

“我不愿顾念一切做诗的律令,我不愿受一切主义的拘牵,我不愿去摹仿,或者有意去创造哪一诗派,我只愿随随便便的,活活泼泼的,借当代的语言;去表现出自我,在人类中间的我,为爱而活着的我……”

在此,俞平伯无所顾忌地道出了自己的两大创作理念,一是自由,二是真实。他的所有创作都是基于上述理念完成的,因而带有鲜明的个性与时代特色。这两大创作理念也可以被看做是新诗创作中具有共性的基本原则。正是因为追求自由,他才思考自己的方式,探求走自己的路。正是思考使这些成为现实。

俞平伯就是一位敢想敢做,善于思考创新的人。

多少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创新而向历史发出挑战了,或许人们已经把他们的容貌淡忘了,但他们的精神,他们对历史做出的贡献却一代又一代地影响着人们,影响着千千万万的我们。我们应把“创新”作为治学之精神,不仅仅是能够成为创新的代表,而且更应该用思考创新的习惯,为自己的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让中华民族泛出更耀人眼目的光彩,能使中国的进步在前进的世界中加快步伐。

5、动脑的结果

人的潜能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发掘自身的这种潜能。这就需要你善于思索。因为,思索是勘探的重锤,叩击知识宝库的大门;累索是导航的路标,指引人们驶向智慧的彼岸;思索是创新的门窗,没有它,成功的阳光就射不进来。善于思索,是求知者人生最大的乐趣。

佛瑞迪当时只有16岁,在暑假将临的时候,他对爸爸说:“爹,我不要整个夏天都向你伸手要钱,我要找个工作。”

父亲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之后对佛瑞迪说:“好啊,佛瑞迪,我会想办法给你找个工作,但是恐怕不容易。现在正是人浮于事的时候。”

“你没有弄清我的意思,我并不是要您给我找个工作。我要自己来找。还有,请不要那么消极。虽然现在人浮于事,我还是可以找个工作。有些人总是可以找到工作的。”

“哪些人?”父亲带着怀疑问。

“那些会动脑筋的人。”儿子回答说。

佛瑞迪在“事求人”广告栏上仔细寻找,找到了一个很适合他专长的工作,广告上说找工作的人要在第二天早上8点钟到达42街一个地方。佛瑞迪并没有等到8点钟,而在7点45分钟就到了那儿。可他看到已有20个男孩排在那里,他只是队伍中的第21名。

怎样才能引起特别注意而竞争成功呢?这是他的问题,他应该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根据佛瑞迪所说,只有一件事可做——动脑筋思考。因此他进入了那最令人痛苦也是令人快乐的程序——思考。在真正思考的时候,总是会想出办法的,佛瑞迪就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拿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了一些东西,然后折得整整齐齐,走向秘书小姐,恭敬地对她说:“小姐,请你马上把这张纸条转交给你的老板,这非常重要。”

她是一名老手,如果他是个普通的男孩,她就可能会说:“算了吧,小伙子。你回到队伍的第21个位子上等吧。”但是他不是普通的男孩,她直觉感到,他散发出一种自信的气质。她把纸条收下。

“好啊!”她说,“让我来看看这张纸条。”她看了不禁微笑了起来。她立刻站起来,走进老板的办公室,把纸条放在老板的桌上。老板看了也大声笑了起来,因为纸条上写着:

“先生,我排在队伍中第21位,在你没有看到我之前,请不要作决定。”

他是不是得到了工作?他当然得到了工作,因为他很早就学会了动脑筋。一个会动脑筋思考的人总能掌握住问题,也能够解决它。

处于第21的位置,是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的,但动脑子的结果却使他战胜了占据有利地位的对手。

6、打破常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