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快捷记忆法
4153600000037

第37章 利用工具,促进快捷记忆的实现(3)

3、检索。检索是运用工具书查找文献资料线索的过程,检索工具主要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目录是图书和成册资料的系统记载。国家有《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各级图书馆也都有自己的藏书目录,在一些大图书馆里,还有搜集各种专题文献的参考目录。索引一般分为篇目索引和内容索引。篇目索引是报刊杂志文章题目的综合编排,内容索引是摘录图书、论文中的事物、人名、地名、名词等的汇编。文摘分为指示性文摘和报导性文摘两类。指示性文摘不涉及具体内容,报导性文摘则只对文献内容作简要叙述。由于条件所限,一般人不可能准备足够用的工具书,而必须寄希望于图书馆,如果您经常到图书馆去,应该学会检索的方法,否则必然劳师费时,空耗精力。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检索方法:

①书(篇)名检索法,即利用书(篇)名索引查找书号或刊物期号的方法。

②分类检索法,即根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或《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来查找图书的方法。

③着者检索法,即通过着者目录或着者索引来查找用书的方法。

④文献序号检索法,即通过技术标准编号,科技报告编号等查阅资料的方法。此外还有几种检索法,但一般图书馆或资料室不常用,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工具书是知识外储的最佳手段,您只要记住书名和内容范围,这本书便在实际上纳入了您的记忆网络中,成为您“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好助手。这样,您就可以腾出空儿来更多地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记忆,使大脑发挥更高的效率。

六、知识外存有良方:积累剪报帮助记忆

剪报,也是记忆的辅助工具,从报刊杂志上剪下有关自己专业的资料,积累起来,分类保存,装订成册,是知识外储的又一种好方法。

剪报是工具书的补充,能买得到的工具书当然是最好的资料汇集,可是大量的最新研究成果,学术动态等各种资料,还仅见于报刊杂志。全国的报刊杂志种类繁多,谁也难以每日尽览,而珍贵的资料就可能随之稍纵即逝了。如果我们能及时把需要的资料剪辑起来,久而久之,必有大用。

着名的科普作家叶永烈是深得剪报之益的。他订了许多报刊杂志,每天他总是边看报边选定资料,并画上圈,等到饭前饭后挤点时间就剪下来,再分门别类贴到一本本剪报集上,靠着几十本厚厚的剪报集,叶永烈的知识更加丰富了,写出了一本本妙趣横生的科普读物。当然,大家不一定都想编写着作,但剪报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往往有这种情况,看报时大致了解,初有印象,等需要用的时候,只好临急抱佛脚,找到一堆报纸挨张翻,还往往白忙一场。如果有了剪报集,您记住的点滴印象不就卓然生效了吗!

那么,怎样剪集材料以至最后应用呢?可以说,这个过程也如人脑记忆一样,收集好比识记,存放好比保持,使用好比回忆,下面逐条向您介绍。

1、收集。收集的要点在于一个“勤”字。个人订阅的报纸杂志总是有限的,就是较大型图书馆的阅览室里也难以包罗无遗,所以,我们只有以“勤”补之,集沙成塔,集腋成裘,具体应从三方面着手。

①订阅:凡是与自己专业或爱好有关的,凡是刊载资料较多的报纸杂志,必须订阅,既使一时经济紧张,也应想办法解决订费,否则寻找资料时会后悔的。

②订购:很多单位或个人的过期报刊都当作废品处理了,实在可惜。为了开发这个大“资料源”,您可以托亲靠友,请大家帮助定期按废品价格购买过期报刊。买到报刊后,您可以突击剪辑几天,经过“审阅”的报刊再自己卖废品。

③拾零:收集资料要眼勤手勤,无论何时何地,哪怕是包装纸上有资料也要收来。有一次,在一个单位用来遮门玻璃的报纸上,我发现一条资料,就和人家说好话,讨要过来。

剪辑资料时一定要注明出处、日期,以后既可以查对核实,也可衡量出该条资料的份量。

2、存放。存放的要点在于一个“细”字。资料到手只是走完了第一步,如果不注意存放问题,使用时必然多有不便。一般讲,存放包括三个过程。

①制卡,把资料贴在统一的卡片或硬纸上,根据资料的内容,自己的条件,可以选用32开或16开的硬纸,粘贴时,要留有装订线,最好打上装订孔,以便于活页迁移。制卡片积累到百八十张,就进行一次分类。

②分类:分类是从剪辑到使用资料的重要环节。如果不进行分类,胡乱堆放,剪报就可能白费了苦心,使用就可能成为泡影。您有这样的体验吗?从成堆的资料中毫无线索地翻找,往往是事倍功半,有时甚至前功尽弃,徒劳一场。所以,无论资料多少,必须分类存放,这是毫无疑问的。具体的分类办法,可根据资料的内容、用途按专题或学科等划分。资料积累多了,从大类中可再分出小类。比如我的剪辑资料分为自然类、地理类、文物类等七大类,大类下再分,如自然界趣话资料分为自然之谜、动物趣话、植物趣话、生理趣话,动物趣话中又分为鸟、鱼、蛇、猴、象、鼠、蜂、蝶、蚁、蛛等类别。

③保管:保管方式很多,有条件的做一个资料柜,象中药铺的药柜那样,把资料按类存放,并贴好标签,象注明门牌号一样,保证查找时手到即来。没条件的可用活页夹或文件袋保存,每类装一袋,袋上要注明,以免找资料时翻箱倒袋乱忙一阵。建立起“资料库”后,凡新资料到手,一定要“对号入座”,保持整齐有序,呼之即出。

3、使用。使用的要点在于一个“还”字。剪辑资料为的就是使用,但使用时一定要考虑到以后。用过的资料,必须及时“归档”,嫌麻烦是不行的,如果光取不还,那前面的苦心经营就毫无意义了,特别是人多手杂时,一定要强调“还”字,维持“资料”的秩序。

剪辑资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持之以恒。说繁琐吗?有时还真使人厌倦;说有趣吗?浏览起来常使人爱不释手。请相信,当您的才智按动了资料的琴键,它就会奏出令人心驰神往的乐曲来。

七、穿插游戏记忆:快快乐乐学到家

“喂!喂喂!喂喂!你是张四毛吗?请你回答我的问题。

“我是张四毛,我愿回答你的问题。”

“黑暗的反义词是什么?”

“光明!”

“分裂的反义词?

“团结。”

“懒惰?”

“勤劳。”

“……”

这是两户邻居的小孩在互通“电话”?不,确切地说,是在“做打电话”的游戏。瞧,他俩手中并没有电话耳机之类的实物,也没有架设什么天线地线,只是隔窗做着打电话的手势,就互相通起“电话”来了。他们就是通过“打电话”游戏,津津有味地复习功课的。奇怪的是,平时父母督促他们温习功课,往往不到半小时,屁股就和凳子闹矛盾。而他们自己“打电话”,却能不知不觉地持续好一段时间。可见游戏这个“刺激物”能调节体力、激发兴趣和集中注意力,特别是对于少年儿童,更具奇效。

一位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巩固“加9”的运算,新课授完后,根据一年级小学生容易疲劳,不随意注意长于随意注意的心理特征,让学生稍休息后,便巧设“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寓教于乐中。教师首先出示小黑板一块,左边用图钉钉有蝴蝶、山羊、熊猫等8只漂亮的小动物图片,每张图片上有一个“9”加几的算式;右边画有几间小屋,每间小屋上有一个9加几的得数。随后,教师交代“帮小动物找家”的游戏过程:把动物身上的算式计算出来,看得数是几,便去找写了这一得数的小屋,再走上台把这只小动物的图片取下,贴到相应的小屋上。学生在游戏中热情高,兴趣浓,连平时成绩最差的学生也牢固地掌握了“9加几”的运算,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也有的老师运用“开火车”的游戏帮助学生巩固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如教师拿着一些算式卡片,指定一个学生先开始算,老师说:“火车向前开!”前面的学生一个个接着算;老师说:“火车向左开!”左边的学生一个个接着算。也可以从某个学生开始,自觉地一个个接着往下算。还有的教师将“找朋友”、“鸡毛信”、“摘果子”、“开飞机”、“旅游”、“击鼓传花”、“夺红旗”等等游戏适当地穿插在教学活动中。

对于中学生来说,由于年龄增大,心理特征与小学生不一样,教师一般不宜在教学中穿插游戏。但是,学生们可以利用下“成语棋”、“数学棋”、“物理化学棋”等等游戏活动来辅助自己复习巩固知识,还可以通过“成语花样式填空”、“数学智趣题演算”、“智力游戏题思考”等等书面游戏形式增长和巩固知识。也可以在课外活动时间里组织小型的知识性的游戏竞赛活动。如中央电视台就经常播放一些中学生的知识性游戏或智力抢答竞赛等。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早在1854年就提出“快乐教育学”思想,即要尽量使学生在快乐中掌握知识。他认为,求智如果能给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快乐,即使无人督促,也能自学不辍。从斯宾塞的见解中,也可以看出,玩一些与所学知识有关的游戏,是有助于掌握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