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人们学习、工作乃至一生中获取知识信息的最重要的技能。从书本中学习,获得间接经验,不可能离开阅读;解决实际问题和进行创造性活动,都要通过阅读积累资料和获得启发。因此,没有阅读,人类社会的文明很难传递。然而,要真正做到学得多、学得快、学得好、有创见,还必须掌握阅读的各种方法,学会阅读,才能使你的学业快速进展,不断超过你身边的一个又一个同伴,不断超越自我,不断逼近天才。
一、提高阅读能力,增强学习效率
提高你的阅读能力,增强你的学习效率,应以下几方面入手。
1、阅读的目的要明确
阅读目的有以下几种:一是为掌握知识和内容而进行的阅读,阅读中比较细心,速度较慢,而且经常重复读。二是复习式阅读,诸如为了巩固知识而快速地浏览已经熟悉的课本。三是为寻找特定的知识或为回答某个特定问题而进行的阅读。四是考察式阅读,例如为了获得一种总的印象而浮光掠影地通读一本书。五是批判性阅读,旨在对一本书作出评论。六是为娱乐而进行的阅读,比如读一本小说或一本有趣的读物。七是校对式阅读,将注意力集中在错别字、标点符号和句子结构上。
凡是会读书的人都会根据自己的阅读目的来调整阅读速度。读小说时,如果读者不想去记住什么,而只是想知道主人公的最后结局如何,读起来就可能非常快,大概每分钟能读750个字以上。而教科书上的某个段落或某个图解,恐怕要慢慢读上四五遍才能完全理解。
2、阅读速度要掌握
阅读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过程。一是感觉上的接受过程,包含有熟练的双眼运动。二是智力活动过程,理解所阅读内容的意义。当我们的眼睛扫视书上的印刷符号时,是以急促的、断断续续的形式从左向右运动的。当扫视一行以后,便又从最右端跳到最左端。开始下一行的扫视。如果对眼睛加以训练,就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在阅读时不光用眼睛,而且还要用头脑。只有在对所阅读的材料的语言和内容都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能做到快速阅读。一个词或字,在阅读过程中是作为一个整体被我们感知的,而不是在认清其每个笔画后才能感知它,对常用的短语和句子的感知也是如此。语法的规则和语言的顺序性,使我们能够预计到下面将要出现的大概是什么。比如“他拿起碗筷开始……”这个句子,其结尾可能就是“吃午饭”之类的短语了。阅读水平高的人在看小说或报纸时,真可以做到“一目十行”;有经验的读者在阅读时,把某个故事完整地连在一起,一半是来自印刷符号提供的信息,另一半则是凭借过去的经验。
人在阅读速度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最快的阅读速度比最慢的至少要快3倍。如果你的阅读速度很慢,是完全可以通过实践和训练加以提高的。提高阅读速度既依赖于眼睛运动的机能,也依赖于对内容的熟悉程度和读者本身的经验。如果在阅读时出现了较长时间的停顿,表明遇到了一个生词或意思难懂的词。在学习数理化和外语时,更容易出现停顿时间较长的情况。
因此,在阅读速度上,以下几种情况是需要努力克服的:一是缓慢的或错误的眼睛运动。二是理解上的困难,这种困难或者由于掌握的词汇量不够,或者由于对材料不熟悉。三是阅读时自己同自己讲话。四是不会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自己的阅读目的来调整阅读速度。五是养成了一种慢速度阅读习惯。
当然,有些人在气质上比别人更慢而有条理一些,对任何事情都喜欢慢腾腾、认认真真地去做。有些阅读很慢的人也可能是读书很好的人。反之,有些看书快的人也可能是差劲的读者。关键在于阅读时究竟理解并记住了多少。企图超越自己的理解而一味地加快阅读速度,是绝无好处的。然而,如果在阅读简单材料时,阅读速度达不到每分钟200个单词的话,就很有必要专门提高阅读速度。
为了提高阅读速度而直接控制眼睛的运动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因为一旦注意力集中在眼睛上,就势必分散完成阅读任务的注意力。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去练习快速阅读。比如,你每天安排一定时间进行系统的练习,最好安排在睡觉前15∽20分钟。选择短小而容易读的文章,在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快地通读每一篇短文,准确地记下读每篇文章所花的时间,按字数算出平均每分钟的阅读速度;准备一张图表,记录你的阅读速度的进步情况;在练习了两个星期以后,你的阅读速度就会增加,并且稳定在一个新的较高的水平上。此后,你就应该开始练习那些难度较大的材料,比如教科书,这时必须加倍注意不要读得过快以致于不能很好地理解内容。要记住,对于知识、技术方面的书籍可能相对地读得慢些,而对于语文和历史方面的课文则可以快些。这样一直练习下去,直至使你的阅读速度巩固在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对此,后文还要分项详述。
在阅读方法上,要在详细阅读之前,对所读材料有一个总的了解,这样可以使你正确掌握阅读材料中涉及的问题,并能比较容易地判断出每一问题在全文中的重要性。
在阅读的时候,要抓住每段的主要思想。在教科书里,有的在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就提出主要思想,然后在后面进行解释,或提供支持这种思想的论据,并在段落的最后用一句话作总结或概括。在每一章的后面,通常也有个小结。如果弄不准作者的主要思想,就先看一下小结,再阅读详细内容,或者大略记住每段的主要事实的思想。
如果你对某个学科有兴趣,这是进行学习的最大推动力。当阅读变得越来越具有批判性时,你就会常常发问:“这与我们知道的是否一致?”“这是否是一个最合适的方法?”“这些事实能否用别的方式解释?”同时,也应该避免那种偏向一种观点而排斥其他观点的倾向。
3、阅读能力要提高
所谓阅读能力,是指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得意义的一种智力技能。阅读能力的结构,从横向范围看,包括阅读的认知、理解、记忆、速度和技能等;从纵向发展看,可分为认知性、理解性、鉴赏性、评价性、创造性阅读等。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明确阅读目的,变被动性阅读为主动性阅读;其次要注重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根据学生的阅读目的来提高其阅读能力,基本上可分为以下四步。
第一步阅读认知,提高语言自学认读能力
首先,要掌握常用的字、词、句、段、篇的基本知识,要会用工具书,扫除认知上的障碍,具有准确地将书面文字符号转化为主体语言(注意)信息的能力。这是阅读中最基本、最起码的一种能力。调查数据表明,认识1500个字,达到扫盲的标准;认识4000字,可阅读一般文章;认识5000字以上,用工具书可阅读一般文言文。有的学生之所以阅读能力差,就是因为没有掌握足够数量的字词。词(主要是实词)和词组表达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句子是用词按一定的语法规律联结而成的语言单位,一般用来表达判断和相对完整的思想。对句子的理解不单要求掌握词义,也要求掌握语法。没有语言,思维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阅读的主要困难,往往是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认真学好语文,在阅读中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是十分重要的。着名数学家苏步青说:“我从小打好的语文基础,对我学习其他学科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我还觉得学浯文对训练一个人的思维很有帮助,可以使思想更有条理。这些,对我后来的思维有很大好处。”
培养认读能力,目的在于积累语言文字的感性材料和各种知识。要提高阅读能力,关键是认字、识词、析句,通过大量阅读多掌握一些词汇,而勤翻字典、词典则是主要的途径。
其次,要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不掌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就会给阅读带来很多不便,甚至困难重重。比如,今后如果不了解生物化学、生态学的一些知识,可能连看报纸都有困难。现在报纸上经常出现“生态平衡”、“生态系统”、“遗传工程”、“基因”、“克隆”等专用名词,不少人似懂非懂,就是因为缺乏生物学基本知识。此外,对计算机的一些专用词汇也要了解。可见,要想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提高阅读能力,必须尽快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才行。
第二步阅读理解,提高语言理解能力
阅读时要抓住书中的精髓,实现由浅入深的转化。爱因斯坦说:“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向深处的东西,把其他的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求的一切。”华罗庚说:“高中程度的同志可以回想一下过去学过的小学算术、初中代数,在脑子里还有那么多吗?没有那么多了。因为我们理解了,会运用了。这就是说书变薄了。”因此,阅读时要实现由多而杂到少而精的转化。
总之,阅读时要尽全力做到“留下宝石”、“引向深处”和“把书读薄”。为此,就要勤于思考。
(1)以理解为核心。理解是构成阅读能力的核心。边读边想,力求理解,弄懂书中所说的中心思想或基本原理。每看一段就想一想。把道理弄懂;在全文读完之后,再串起来想,找到各段之间的联系,以便从整体上理解一篇文章、一节课文或一段内容。通过对文章的领悟,了解其思想内容、社会意义和表现特点,即通过联想、组合以及分析、概括等思维活动,领悟语义、词义和语境,进行初步评价和鉴赏。阅读理解的过程是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过程。其理解的内容包括:文章或作品词语含义的感情色彩;结构复杂的句子的组织构造及意义、变化;段落、层次以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文章或作品的思想、中心和要点;写作方法上的特色;并能对以上各方面进行准确、完整的概括。阅读中的理解也是从形式到内容又从内容到形式的“循文人义”、“由义返文”的认识过程。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涉及到读者素养等许多方面,除了要有知识储备作后盾外,还必须结合实践提高分析和综合水平。
(2)以思路为线索。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文章有思路,遵路识其真。意思是说每一篇文章都体现着作者的思路,遵循这一思路去阅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实质。可见理清思路对阅读多么重要。
在阅读自然科学着作时,对书上提出的原理、定理、定律、公式,不仅要理解其结论,更要理清其思路,理解其过程,看看这些结论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李政道说:“当读完一段之后,就应当把书合上,自己把思路走一下,如果走不出来。再去看书,想想自己为什么走不出来,别人为什么走通了。”阅读时,只记现成结论,而不考虑这些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那么思维能力就很难在阅读中提高。因此,凡是阅读科学着作,不仅要掌握具体的、个别的科学结论,更要从引出这些结论的思维过程中去寻找其共同的、普遍的思维规律和方法。
(3)以问题为焦点。为解决问题而阅读,才能勤于思考、“引向深处”。可以说,“问题”是推动阅读的动力。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一般有两类:一是根据自己所具备的知识,认为书中的一些见解不正确、不完整,提出异议和补充;二是因为自己具备的知识还不够,因而有不懂的问题。中学生随着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阅读时发现的第一类问题会逐渐增多,而第二类问题会慢慢减少。
第三步阅读鉴赏,提高鉴别与欣赏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