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瑞泽天下
4094500000069

第69章

华国兵部近日琐事繁多,而久不起战端的边境,突然收到襄国正调兵遣将欲大举进攻华国的消息。

果不其然,未出十日!华国明英帝便收到了襄国韩襄王下的战书。

捏着那一纸薄薄战书,明英帝望着龙书案下沉默不语、神色平静的兵部尚书萧峰,语声冷冰又暗含几丝戏虐的响起:

“想不到朕与韩襄王这匹夫大小打了近百余仗,这个从来只会在背后偷袭我国的蠢才,竟然为你儿子的事第一次给朕下战书?”

“微臣不明白皇上的意思?”萧峰半敛明眸,神色恭谨道。

将手中的战书随意的向萧峰身上仍去,明英帝似笑非笑地盯着他:

“如今这里没有外人,萧峰你少在朕面前装傻充愣,如果不是你儿子杀了惠国公的宝贝女儿,逼得他若疯了般非要韩襄王那蠢才为他女儿报仇,你认为被你打得连皇宫都不敢出的韩襄王敢下令进犯我华国边境?”

听到明英帝的话,萧峰不由想起襄国那位在战场上有数面之缘胆小怕事、懦弱疑心的韩襄王。

是啊,如果没有惠国公这个弟弟帮韩襄王撑起半壁江山,如今的襄国王位怕早就易主了。试问这样的一国之君又如何敢向兵强马壮,人才济济的华国宣战呢!

想到这儿萧峰微微一笑,抬眸看向宝座上的人,语声中的恭敬有了几分随性,“那二哥打算如何应对此事?”

听到萧峰暖暖的吐出一句“二哥”后的明英帝,神色有一丝几不可查的喜悦,若有冷意的脸上终有了几分笑容。

至打萧宁泽之事后,在外人看来明英帝和萧峰的关系几乎冷到极致,可是只有两个人自己清楚,景福宫的那夜深谈和交心,反让多年来隐藏在“君臣”二字后两人之间的莫逆友情再次浮出水面。

因此两人私下交谈里萧峰也不在拘泥于一个臣子的本份,反倒越加随意的喊起明英帝当年最喜欢听到的那两个字“二哥”的称呼!

“人家襄国将战书都送上门来了,如若不战岂不是让天下世人嘲笑我华国朝中无人了!”明英帝慵懒地道:“你我皆知如今正值我朝鼎盛之期,就算襄国不来犯我,朕也很快要挥师三国、征战诸侯。现在韩襄王自己愿意站出来让朕的虎狼之师小试牛刀,朕若不遂了他的心愿岂不是妄为君子了!”

“二哥是想?”

“派兵出战,此次朕定要一举歼灭襄国!”明英帝一双眼睛寒冰四射,闪着刺人肌骨的寒芒,声音肃杀如霜。

萧峰闻言脸色微变,但随即恢复自然。

只有他知道,明英帝看似多年来养尊处优,富贵雍容的外表下,依旧是当年那个冷锐若刀、好战嗜血、有一统天下雄心的霸主。只因成了帝王之后,这种残暴嗜杀的性格深深得隐藏在“宽以待民、修身洁行”之下,再不易让人觉察罢了。

明英帝并不知道萧峰内心在想什么,语气依然不紧不慢的道:“襄国入侵,朕不想过早的让你境安军显于人前,所以朕想让昭武将军李羡刚操练成功的风云骑出征去历练一下,你意如何?”

“臣弟认为此意甚好,二哥英明!”

作为这个近几年来在明英帝私下授意,李羡将军亲自操练的神秘隐晦的风云骑,萧峰也是只闻其名、不知其技,如今明英帝不想让境安军出征,其用意萧峰又怎会不明白。

“那你认为谁是此次挂帅出征的最佳之人?”

这一次萧峰是真的愣住了:“二哥不是一直在让李将军操练的风云骑吗?那出征挂帅的当然是李将军最佳!”

“李羡为人忠厚老实、愿与士卒同甘共苦,遇敌攻守有度,是个操练兵马的上选之人,但为帅出征沙场却缺少战时之敏锐及用兵之诡诈。而真正善战之将需审时利势、断敌善谋、出奇制胜,而这些他都没有,此次与襄国对战朕要一击必中,所以朕不会让他挂帅出征。”明英帝摇了摇头。

萧峰心下一顿,故作惊道:“二哥,你不会想让我这把老骨头再去沙场拚命吧?”

“闪一边去,朕连你萧家的境安军都舍不得用,能让你这个被尊为华国“战神”的大将军轻易出马吗?”明英帝微微勾起唇,含怒地瞪了一眼萧峰。

“那二哥的想让谁挂帅出征?”

“朕是在问你!”明英帝假装生气道。

“哦,那臣弟以为让镇东大将军王诚厉为帅吧,王将军应该可以担此重任!”

“可在此之前朕还问过庄亲王、刘相国以及齐王此事,他们的意见可与你不大相同!”

捕捉到明英帝眸中那一闪而逝的精光,萧峰心中突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但脸上却故作惊讶的问:“王爷及相国大人都举荐了何人?”

“刘相国和齐王两人举荐的是兵部侍郎、镇西副将军刘寒洛;而庄亲王举荐的是兵部侍郎、境安军副将军萧宁瑞!”

萧峰突蹙起眉峰,暗骂秦柳风没事竟给自己找麻烦,脸上却挂个几分笑意,后退一步恭敬作揖道:

“皇上,微臣以为刘寒洛将军少年英雄、文武双全是此次挂帅出征的最佳人选,而臣子宁瑞年轻气胜、才疏学浅又心烦气躁实在不能担此大事!”

“微臣?萧峰,别以为朕不知道你在想什么?宁瑞这孩子是不是帅才,你比朕更清楚。你是不想树大招风、不想让众人认为你欲争夺境安军之外的兵权吧?”明英帝双眸直对上萧峰的眼睛,眼神中有些玩味的趣笑,语调平静的轻道:

“在国之大事面前,你最好收起你的心思,朕已经决定三日之后在皇城永乐宫前,刘寒洛、萧宁瑞及王诚厉将军在百官面前比武夺帅,胜者将成为本次出兵襄国的风云骑大将军!”

“可是,皇上——”

明英帝摆摆手,打断萧峰的话:“什么也不要说了,你不要逼朕现在就下旨,让你儿子做实了风云骑大将军的名头!”

听到此话,萧峰只得长叹一声,低头不语。

能在向来被称为“雄才大略、足智多谋”的萧峰,那温润若玉的秀容上看到一脸的无奈和不甘,明英帝内心有着说不出的欢喜和好笑,不觉心情大好起来。

缓缓走下宝座,明英帝启颜淡笑道:

“如今正事也谈完了,萧尚书是不是也有日子未曾去华阳宫给母后请安了,今日不如与朕一起去吧!”

萧峰一听,眼神闪过几分慌乱,俊脸微红:“二哥,臣弟兵部还有要事,不如改天再去华阳宫看太后她老人家!”说罢,转身欲走!

萧峰刚一转身,胳膊就让明英帝给一把捉住,还故意冷笑道:“想逃?哼!你最好想都别想,母后她老人家已经念叨你这个义子好几天了,当初你为将儿子送入天牢托朕下水时你不是表现的很英勇吗?怎么这会儿去趟华阳宫就这么害怕?”

“就因为此事有欠妥当,娘从丰城来信已经责骂我一顿了,如今再去华阳宫母后那里,我不是找骂吗?求二哥放过我吧!”萧峰满脸陪笑的瞅着明英帝。

“不行,母后为这事已经训斥过朕几次了,如今你来了,当然要将这罪魁祸首送她面前,让她老人家好好儿出出气,也不妄朕为你平白背了这么多时日的黑锅。”说罢,明英帝不顾萧峰的苦苦哀求,拉着他就向殿外走去。

萧峰不敢挣脱明英帝的手,只得唉声叹气的跟着他走。

待走到华阳宫外,明英帝突然冒出的一句话又让萧峰的苦脸更黑了几分:

“母后还从秦大哥那里听说,你将她最喜爱的“孙儿”宁瑞给打的重伤昏迷,连玉露液都用上了,所以此次你自求多福吧!”

被爹一顿家法打得死去活来的宁瑞,虽然伤重高烧体质虚弱,却并没能在床上好好休养几日,就不得不托着还未痊愈的身子回兵部做事,一天忙碌下来,回到萧府已是深夜。

听说爹去宫中还未回府,宁瑞匆匆扒了几口饭就回房休息,可后背上的鞭伤虽有玉露液此种良药敷过,却依旧疼痛难忍,使他根本辗转无眠,所幸拿着剑在厅院中练起剑来。

一套剑法若行云流水般下来,宁瑞的秀容上微微有了一层薄汗,心中不由想起宁泽未出事之前,赖在宁园里笑看自己练剑时,那细心适时送上帕子的情景。

想到爹下了死令不让自己去天牢看弟弟,而自己又托人无果不知弟弟在天牢情形如何的宁瑞,一股烦躁和不安便涌遍全身。不由将悔恨和无奈全化为手中的剑意,对着厅院内的石桌、石椅狠狠地一剑劈下。

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宁瑞面无情地看着石桌、石椅瞬间裂成无数碎石,断石碎屑炸起,整个宁园的厅院内刹那间凌乱不堪,而另一声痛苦的惊呼声却让宁瑞吓了一跳。

看到厅廊下抱着胳膊跌坐在地一脸痛疼难当的凌儿,宁瑞飞身扑了过去,这才发现刚才崩起的碎石将凌儿白皙的胳膊划出数道血口。

“凌儿,你怎么在这里?”宁瑞秀美的脸上满脸惊恐和慌急,一把将凌儿扶住查看她胳膊上的伤势。

“萧大管家说少爷今晚没吃什么东西,所以凌儿特意做了些您爱吃的可口点心送过来,刚才看少爷在练剑所以不敢过去打扰!”凌儿用眼睛扫了扫已经散了一地的点心,强忍疼痛轻道。

宁瑞从不曾伤过女子,如今看到凌儿胳膊上流下的数道殷红鲜血,一时间慌了手脚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恰在此时,一双大手扶起两人,利落得扯下宁瑞的白衣里衬,先将凌儿的胳膊裹住,才对宁瑞冷道:

“还愣在这里做什么?还不将凌儿送回房里,再找你叶伯父过来看一下!”

宁瑞一听连忙答应,等他抬头看清来人是谁时,脸色瞬间苍白,吓得后背冷汗直流,一声惊呼冲口而出:“爹!您怎么在这儿?”

萧峰瞅着被自己突然吓傻的儿子,心中暗怒抬脚狠踢过去:“还不快带凌儿去救治,你的事一会儿回来再说,要是耽误了凌儿的伤势,看我怎么打死你!”

宁瑞答应一声,也不及细想脚下若风般抱起凌儿便飞出宁园,直奔凌儿房间。

望着一闪而逝的宁瑞,萧峰苦笑一声:“这个混帐,他不会先喊叶安一声,再送凌儿回房啊!”

萧峰哪里知道宁瑞早已被他吓得慌了心神,根本不及细想其他。

等找到叶安将凌儿的伤细细包扎敷过药后,逐渐冷静下来的宁瑞才想起宁园里,还有爹在等着自己。

施展轻功急急冲回宁园的宁瑞,在院门前硬生生顿住脚步。

宁瑞怎么也想不到多年来从未踏入宁园的爹,今夜一来便看见自己生气发狠剑击石桌,误伤凌儿的一幕。想到过一会儿爹那冷若寒霜的表情,苛刻的家规和爹手中让自己痛入骨髓的藤鞭,宁瑞双腿便重若千斤,怎么也抬不起来。

犹豫片刻,宁瑞终是一咬银牙,迈步进入房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