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东欧]三大教学方法原理原则与教学论著选读
4055500000022

第22章 范例教学论的价值与意义

范例教学论的探讨在联邦德国六十年代末开始处于平静阶段。

有人认为它对实践没有足够的影响力,以致没有导致所希望的学校和教育内部改革。然而,尽管如此它对联邦德国的学校教育还是有一定影响的。六十年代后新编的教科书明显地打上了范例教学论思想的烙印;各级各类学校突出地把发展学生独立能力放在重要地位,改变了过去强调教授定型知识,强调死记呆背的做法;完全中学高年级教学组织从1972年起作出了重大改革,把原来的班级组织改成了课程制。每个学生都无需学习学校开设的全部课程,只要求从中选择七门即可。完全中学毕业考试科目也减少到了四门,即两门特长课学科,两门基础课学科。如此等等,这都说明了范例教学论的实际影响。

范例教学论尽管是在五、六十年代探讨的一个问题,但它却代表 了一种方向,对今天的教学实践仍然有指导意义。其所指出的联邦德国五十年代以前存在的问题与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它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今天所要解决的问题的一部分,例如,在课程方面,教材片面强调系统,而不研究各具体内容对说明学科与开拓智能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们也要改变死背呆记、重书本知识的做法,真正做到使学生基础扎实、智能高超;在考试方面,如何把考学生记忆成绩转变到考学生智能,也是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范例教学论思想在许多方面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这主要可以归结为如下几方面:

1.范例教学论反对形式上的系统性而用精选的带有基本性和基础性的范例内容来编制教材,通过对特殊的教学使学习者获得对于一般的认识,并使这种认识再迁移到其他个别上来,这符合人类认识规律的。正如******同志指出:“就人类认识运动的秩序说来,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人们总是首先认识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的本质,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当着人们已经认识了这种共同的本质以后,就以这种共同的认识为指导,继续地向着尚未研究过的或者尚未深入地研究过的各种具体的事物进行研究,找出其特殊的本质,这样才可以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共同的本质的认识。”范例教学紧紧抓住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规律。这也是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特殊点的。

2.范例教学论主张使范例的个别反映教材与学生两个整体,把传授知识与开拓学生的整个精神世界,即把传授知识、发展智能、培养情感、态度结合起来,这符合现代教学的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努力方向。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3.范例教学论强调“教学性学习”,通过这种学习,学生便处在一种不断受教育与培养的状态中。范例教学论把教学看成是一种不断学习的推动,而不是让学生学会模仿与复制现成的知识与技能。

这一点也是颇有启发性的。

4.范例教学论把培养学生独立性既看作教学目标,又看作是教学的手段,后者是特别值得注意的。看来只有当教师把培养学生具有独立能力看成是教学手段时,教师才会更自觉地执行这一要求,非要贯彻它不可,否则就会觉得无法教学。我们通常已认识到,“教是为了不教”,但往往不认识通过不教来达到教,也就是发挥学生独立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自己学来代替教师的教。诚然,要做到这一点是困难的,范例教学论提出要贯彻这一点的两个条件,值得我们参考,也值得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尝试与摸索。

5.范例教学论相当强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认为它是教育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也与我们传统的优秀教学思想相一致。范例教学为达到这一目标提出的三点要求:把培养问题意识作为一项任务;教师必须耐心等待,合理安排时间;教学不搞封闭式,留有余味、创设问题情境,这值得我们参考。这同我们的启发式教学要求是相仿的。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有利于达到启发教育目的。

范例教学论像其他许多教学论流派那样,也存在着不少需要进一步探讨并解决的问题,例如怎样才能构成一门学科具有基本性与基础性的范例;如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使学生一进入这种学习就始终不断地处在受教养状态之中;究竟如何才能通过反映整体的范例使学生对一门学科具有系统性思想;到底能不能做到任何教学内容都能造成学生的问题意识与学习兴趣等等。

范例教学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克拉夫基于一九八三年再一次撰文,建议进一步探讨范例教学问题,主张进一步对范例教学作一般教学论的研究。这一动向是值得我们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