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明同志既是学者又是长期担任领导工作的高级干部,但他经常到基层去,深入实际,平易近人,没有架子,所以他在各行各业,特别是在农村基层,都有一批好朋友,同他无话不谈,亲密得很。一方面,他把中央、省委的指示和精神,很直接、形象地传达贯彻下去;另一方面,也从这些好朋友那里,了解到完整真实的基层情况。所以他的讲话、报告、文章,很少讲空话、套话,不写官样文章,概源于此。我担任社会学研究所所长之后1992年在苏州市委、太仓市委的大力支持下,在太仓市建立了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作为社会学所长期调查研究的基地。从此,几乎每年都要到太仓和苏南去做调查研究。有几次是和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汝信同志一起去的。汝信也是福明同志的老朋友、好朋友。汝信同志到苏南,福明同志常常是亲自来陪的。有一次,我和汝信同志到江阴华西村调查,就是由福明同志亲自陪同的。在路上,福明同志就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华西村的情况,他不仅对华西的过去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历史很熟,而且对华西当时的现状也很熟,正在进行哪些建设,是怎么进行的,以及现在遇到了什么问题,也都很熟。进了村,吴仁宝、赵毛妹等村里的领导同志亲自接待我们。吴仁宝、赵毛妹见了胡福明同志就像见到至爱亲朋一样,问长问短,亲密无间,福明同志见到他们,也都很亲切,连他们两家的小辈,他都能叫出乳名,一一问到。其情其境,看了真叫人羡慕,也令人难忘。因为有福明同志作陪,吴仁宝等同志向我们介绍华西村情况特别详尽,听到了许多过去不为人知的背景。这使我们对华西、对苏南农村、对苏南模式有了深一层的认识。
前面说过,福明同志很重视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他不仅自己做这方面的研究,而且还很真心诚意地帮助同志从事重大问题的研究,乐观其成。我自己就受过福明同志的几次帮助。
2000年,我主持“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问题”的研究,需要在全国选几个比较典型的市县,进行社会调查和研究。课题组经过筛选,选中了要在无锡市做。无锡市是乡镇企业的发源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增长很快,社会事业发展得也好,人民生活有了极大改善,知名度高,很适合做调查的典型。但当时调查社会阶层问题很敏感,一时不容易被接受,且我们课题组经费又拮据,需要被调查的地方给予财力支持。我在南京把课题组的难处给福明同志说了。时任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的福明同志说,这是个重大的基础理论研究课题,很重要,一定要做好。江苏的研究我来帮你。第二天,他安排好南京的工作,就亲自陪我到无锡,直接会见********洪锦昕同志,他给洪书记讲了这个课题的重大意义,讲了为什么要在无锡做的原因,请市委支持,洪锦昕书记当场就表示欢迎课题组来调查研究,市委给予各方面的支持。福明同志的一席话,就谈妥了一个项目。2001年课题组完成了无锡市的1000份抽样问卷和专题调查。现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已经正式出版了,得到了社会比较广泛的反映。这里也有福明同志的一份贡献,乘此机会,向他表示谢意。
(2002年1月)
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
海报中已经写过了,今天我为大家讲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及我们社会学的新任务。
第一个问题是如何看待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我们刚刚庆祝完建国50周年,这50年来我国发展很快,北大发展也很快,这些材料大家也已经看到了,取得的成就是很大的。
在这里向大家提供一个数字,18世纪70年代,即美国建国、华盛顿当总统时,我国处于“乾隆盛世”,是最发达的时候,虽然没有全面科学的详细统计,但拿今天的标准即GDP来说,那时我们国家占世界的1/3,那时中国应该是第一世界。但从“乾隆盛世”以后,中国国力也就开始下降。
1840年,西方国家入侵以后,我国境况一年不如一年。到1949年,世界的GDP是5万亿美元,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为426亿人民币,约相当于全世界的0.8%。据1997年统计,全世界的GDP是28万亿美元,中国是77000亿人民币,约为世界的3.2%。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说明50年来我国有了飞速的发展。
这几年我们的经济遇到了一些问题,不再像前几年发展得那么快了,这些问题主要的表现是自1997年以后,我国经济处于疲软状态,工农业产品卖不出去,产量有些没有增长,反而下降了。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呢?主要是因为我国经济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我国的短缺经济阶段。你们这一代可能不知道,20世纪60年代时,买任何东西都需要“票”,比如布票、粮票。生活用品很短缺,不仅是中国,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是这种情况,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经过这2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这种短缺的状况已经解决了。经济上由卖方市场变成了买方市场。
改革开放后,那时说“顾客是上帝”,多数人不理解是什么意思。
现在这几年,大家都知道,我们需要的一些基本的几大类的用品已经不缺了,不仅不要票,还有人找上门来向你卖东西。有一个统计,1998年,我们生产的610种商品中,有403种是供求平衡的,206种是供过于求的,只有一种商品——棕榈油还需要进口。所以现在基本上没有买不到的商品,并且很多商品的价格都下降了,这对消费者来说是有利的,但对工厂、对政府来说是不利的。以前的几十年里,我们一直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虽然东西少,但我们有办法,可现在东西多了,却没有办法。这是我讲的第一点,即我们的经济发展到这样一个新的阶段的第一个表现。
第二个方面是我国的经济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实现这种转化,农村中尤其显着。改革开放开始时,农村就是从改革计划经济开始的,如包产到户、乡镇企业。现在我们的这种转变已经有了很大进展。我向大家介绍一些数字:1997年,农产品的市场化程度是77.2%,工业品的市场化程度是68.3%,劳动力的市场化程度是60%。按计委经济研究所的估算,我国现在总的市场化程度为50%。这50年中我们的计划经济有其优越性,但也犯了很多错误。以前的“**********”、“******”、三年经济困难,现在看来,都是大错误。
但我想,实行计划经济本身的错误不一定比这些错误小,我们现在经济上出现的很多困难都与计划经济有关。当然,计划经济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是有其好处和作用的,不能笼统地说计划经济就是不好,在灾难或战争时期,计划经济能发挥其作用,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我国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1998年罕见的大洪水,那还是计划下的行政力量起了作用。这些好的方面首先要肯定,但计划经济也有很大缺陷。首先从计划经济的来源看计划经济来源于对资本主义初级阶段的总结,是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大生产的缺陷的总结而得出经济要实行公有制,要实行计划经济,无政府主义不行,只靠市场不行。但计划经济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以前苏联为例,它在十月革命以后曾经实行了一段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但实行以后发现,这样下去是不行的,经济发展不能只靠行政命令,它首先会遭到农民的反对,所以后来又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前苏联一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这套体制现在分析起来有很多问题,首先,计划经济下不可能计划人们生活需求的产品。人们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而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有的爱吃大米,有的爱吃玉米,有的爱吃面包,有的爱吃面条。但计划经济下则把人们的需求简单化了,只单纯地计划人们需要多少粮食,需要多少油。拿穿衣服来说也一样,我们那时别说冬天,夏天的衣服也基本一样,不是蓝的就是白的,这些到现在来看根本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现在的时装就有无数款式早晨、中午、晚上的衣服都各不相同。以前我们都想不通为什么一位来访的女教授来开会要带那么大一个皮箱,现在才明白了原来不同的时间、场合要穿不同的衣服。另外一点,计划经济下没有好的激励和奖励机制,工厂中干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也一样。这种体制,短期可行,特殊条件下可行,但长期进行是不妥的。我们现在的国企有很多问题,很多是由计划体制带来的。现在,国外的人很不理解我们社会中的一种“58,59”
现象。这种现象是指某企业的领导辛辛苦苦,克勤克俭干了一辈子,到了58岁、59岁,快退休时,就出现了贪污现象,这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问题,而是成了一种社会现象,因为他的付出与收入不平衡,到了临退休了,要捞一把,于是出问题了。所以计划经济这一套是存在很多问题的。对于俄罗斯来说,它实行计划经济的时间更长,问题也就更多,它现在已明确宣称是资本主义了,但真的要转变过来,也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
对于计划经济,我的总结是:第一,它把人养懒了;第二它把人养傻了。大家都知道,俄罗斯是出过很多名人的,无论是文学家、思想家还是艺术家、科学家。但这几十年来运用计划经济这一套办法,却把人养傻了。举个例子,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现已更名为圣彼得堡,这也是它原来的名字。俄皇彼得一世时,为了在全国实行改革开放而把首都迁到这个地方,当时还是一个渔港,花了很大的力量建成了一个大城市,为了纪念它,故称为圣彼得堡。彼得一世当时主张实行改革开放,请了大批西欧的工匠、建筑学家等来设计圣彼得堡。我到圣彼得堡去看,它的建筑风格真是多种多样,非常漂亮,无论是冬宫还是夏宫,都金碧辉煌,一些主要街道,几乎没有一幢房子是一样的。
但是往郊区一去就大不相同了,因为那是1917年十月革命后建的。上次去,我的几个处长说:“所长,你看,这个地方和咱们北京一样。”我说:“你说错了,不是它和北京的一样,而是北京和它的一样,咱们是跟苏联学的。”那些房子几乎没有什么风格只要能住就行,包括莫斯科的一些建筑。我们北京的一些宿舍也几乎都是这样。所以,搞了这几十年以后,都没有建筑师了,只是建筑匠,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是一样的,都是火柴盒、积木块式的。所以,我认为俄罗斯的演变,除了其政治原因以外,从经济上来看,是因为这套机制不如别人,这是计划经济的最根本的问题所在。
我们中国较早地注意了这个问题,1978年以后实行了改革开放,已经在逐步解决这个问题。但这个改革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能实行前苏联那种“休克疗法”,不可能在一天之内就完全转变过来。不过,现在俄罗斯也并非是像我们所说的那种饥寒交迫的状况,它原来毕竟是超级大国。中国有句话叫“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说明了这一点。莫斯科的生活与北京相比还是要好一些。比如,它的地铁四通八达,非常方便,大约有两百多个车站,而北京的地铁只有二十多个车站。当然,可能俄罗斯的一些边远地区如车臣等,生活状况不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