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来说,家庭很重要。而对家庭来说,和谐很重要。但是在很多家庭中由于婆媳关系的失调而破坏了家庭的和谐。难道婆媳之间真的有那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吗?其实不然,只要了解对方的心理,掌握对方的“脾性”,婆媳之间也能相处的很好。
南风法则:温暖胜于寒冷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是让无数家庭头痛的问题。当儿子结了婚,婆婆和媳妇,两个女人就像两只争夺一个山头的老虎,明里暗里都有了玄机。两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矛盾往往日益凸显。于是在朋友的聚会你就有了一堆结婚女性的抱怨“我那婆婆……”把老公的妈妈,自己的婆婆活活描述成了大巫婆;而几位老太太围坐谈心,说到自己的媳妇,也总有唉声叹气一脸无赖的。
雷锋同志说:对待敌人要想秋风扫落叶那样的严酷,而对待自己的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如果你一定要把婆媳关系定为“敌我”关系,那么你就可以拉长脸子,对对方坚决是实施“冷处理”,而如果想让婆媳之间建立“同志般”友好的关系,就要用到南风法则。
南风法则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北方和南风比威力,可是两个人谁也不服谁,于是他们两商定,看谁能把人穿在身上的大衣脱下来。北风开始显示自己的力量,它鼓足了气,凛冽的北风让人感觉到了刺骨的寒冷,可是北风使的劲越来越大,企图吹脱人们的大衣,可是大家为了抵御风寒反而把衣服裹得更紧。北方精疲力竭,没有达到效果,反而收到了大家的抱怨。而这时候,南风开始徐徐的吹来,顿时风和日丽,春暖花开,南风带来的温暖让人觉出了大衣的多余,于是纷纷脱掉了大衣。南风只是花了小小的力气就取得了胜利,同时也使人们眉开眼笑,无限欢喜。可见温暖总是胜于寒冷的,婆媳之间的相处也应该注意这一点。
跟老公结婚后,妻子强烈要求不跟公婆住一块。于是小两口子单过。节假日媳妇跟老公例行公事似的去趟公公婆婆家,进家门就开电视,事先跟老公说好了吃完饭后半小时就得走人。时间长了,婆婆就有了意见了,跟人说:“那哪是我儿媳妇啊,就我家一个贵客,我得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人家还不见得领你的情,‘妈’我都难得听她叫一声”。这话自然也会跟老公说。话传到了妻子的耳朵里,就更有了疙瘩,以前到家还会打声招呼,现在是招呼都免了,达拉着脸吃完饭立马就先走了,也不管老公怎么想,期间连句话都懒得说。婆婆也不理她,随她去,吃饭的时候一个劲的夹菜给自己的儿子,不是说儿子瘦了,就是说儿子太累了。妻子在一边听了很不舒服。当着老人的面就把自己不吃的肥肉往老公碗里送,婆婆再翻白眼也当没看见。
婆媳两人闹成这样,最难受的自然是老公。夹在中间都不知道怎么做人了。老公也不能去说自己妈妈什么,就劝妻子。,两人说不通自然就会吵架。妻子想“怎么就摊上这么个婆婆”。下定决心抵抗到底。原本好好的夫妻关系,因此越闹越僵。
后来,为了不因小失大,妻子对婆婆进行“热处理”。节假日的时候跟老人打打电话。到家也不干坐着了,笑嘻嘻的帮婆婆做饭,吃完饭帮她洗洗碗,之后一家人聊聊天。上街的时候随便帮老人家买点东西…………,一份耕耘一份收获,而且收获还不小,婆婆对妻子也慢慢转好了,最后是好得不得了,菜挑妻子喜欢的做,还让老公要多帮忙做家务,逢人就夸自己的媳妇好,婆媳关系终于进入了良性循环。
在心理上,每个人都渴望温暖、抗拒寒冷。只有用温暖赢得对方的心,才能真正处理好婆媳之间的关系。冷漠,只会拒人于千里之外。在处理婆媳关系的时候,作为晚辈的媳妇尤其要摆正自己的心态。有的女孩结婚之前就表明了态度:“我是嫁给你儿子,不是嫁给你,也不是嫁给你家。”、“我长这么大,受这么多教育都是我爸妈辛苦养育我的结果,你们只是坐享其成而已。因此不要对我指手画脚”抱着这样的心态怎么能处理好于婆婆的关系?婆婆是丈夫的母亲,是自己的长辈,是要敬重的。
都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要真诚的待人,将心比心。要让对方感觉到你对他的尊敬,和热情。婆婆生病的时候,嘘寒问暖是必要的;在外人面前给足婆婆的面子也是必要的。同时我们和应该让对方觉出自己的重要性,觉得自己还是被需要着的。因此可以想婆婆讨教一下怎么做家务;老公最喜欢吃的菜怎么烧的;老公的毛衣怎么打最合适;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可以问问她怎么教育出像自己的老公那么“优秀”的孩子;…………总之只有自己的行为有温度,再结实冰也会被融化的。
“冷热水”效应的魅力
有的小媳妇总是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总是不能让婆婆感到满意,为什么婆婆总是人前人后的说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对的。有的婆婆也纳闷,为什么自己做什么都不能入媳妇的眼。
对于某个事物,人都有一定的期望值,当现实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的时候,就会出现失落和遗憾。其实与人交往也不能一味的怪罪对方太过挑剔,只要我们运用好“冷热水”的效应,在挑剔的人也会对自己满意。
一杯冷水,一杯热水,一杯温水。当一个人把手先放到热水中,再放到温水中就会觉得温水是冷的;而如果这个人把手先放到了冷水中,再放到温水中,就会觉得温水是热的。同一杯水,在同一个人的手种,却出现了两种迥然不同的感觉。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冷热水效应”。而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上,就可以发挥冷热水效应的魅力。先降低对方的期待值,因为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杆秤和期待值就像是秤砣,要先把对方的心里的秤砣变小,称出来的东西自然就会变得更重。
新媳妇刘巧眉在处理与婆婆的关系时,就很会运用“冷热水效应”。刚嫁给老公的时候,巧眉就低眉顺眼的跟婆婆说了:“妈,我这人比较粗心,人也笨。在家我妈就没少说我。我要是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您可一定要告诉我。”,她婆婆听了想,刚进家门不懂就不懂吧,也没指望她能有多能耐。不仅如此,巧眉做什么事的时候都会给婆婆他们敲一下警钟,那天婆婆出门要很晚才回来,巧眉就主动说要自己做顿晚饭,还热心的打电话给婆婆,问她想吃什么,并且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正儿八经的做饭,之前做得最多的是方便面,到时候可不能嫌弃太难吃。这么一说,大家也都对这顿饭不抱什么希望了,老公还准备了应付半夜肚子饿的饼干。到了吃饭的点,大家一看,做得还挺像模像样的,也没把汤给烧糊了,虽然说是一顿很平常的饭,也就一个西红柿炒鸡蛋,一个青椒炒肉,一个青菜,一个紫菜汤,可是大家都夸做的挺好,巧眉在一边乐呵呵的笑,婆婆跟邻居唠嗑还说:没想到我们家巧眉还能做饭。
这就是巧眉巧妙的利用了“冷热水”的效应。要是巧眉之前夸耀自己都有能做满汉全席了,说自己的厨艺深的她妈妈的真传,结果她却端出了那么平常的三菜一汤,那该叫人多失望。
因此,婆媳之间,要想让对方满意,当你最多也就只能给对方一盆“温水”的时候,就不要直接把这盆“温水”端出来,而是先给对方一盆“冷水”,让她的期望值降低、降低再降低,让她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当你端出“温水”的时候,让对方感受到了温差,她也不至于太失望——这也正是自己想要达到的目的。这样的“冷热水”效应在对自己表现不是很满意的时候可以用;在自己犯错的时候可以用;在对自己没有太大把握的时候可以用;在对对方有所要求的时候也可以用。
“冷热水”效应的运用,在处理婆媳关系的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但是在运用时也要有所准备,首先不管温度怎么样,你至少得能端出“水”来,如果不能,就没有比较,也就无从实施“冷热水”效应,更不会让对方满意。
其次要了解对方对自己的期望值到底有多大。要明白对方到底希望自己端出什么温度的“水”,要是人家其实本来就没抱多大希望,只要你“端出的水”不至于冰就行了,这时候你估计就得先端出盆冰水,才能让对方感觉到温度的差异;如果对方的期望值很高,希望你端茶的是盆“滚烫的水”,你也能端出的“水”虽然不“烫”,但是温度也不低,就不能先端出一盆“冰水”了,温差太大,也会让人产生怀疑。
在人与人的相处特别是中婆媳之间的相处中,一定要本质实事求是,为人低调的原则,要真诚,不要一张口就是:“我能怎么怎么样,我可以做得多好多好”。要知道把对方的期望值掉得越高,让人失望的几率就越大。
刻板效应:抛弃成见,用心交流
都说“母女没有隔夜仇”,可是同样也叫“妈”,同样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连,只是“母女”换成了“婆媳”,这个“仇”往往就不仅仅是“隔夜”那么简单。有的甚至还没相处就产生了隔阂。特别是一些小媳妇,还没结婚就传闻了各种版本的恶婆婆事迹,就坚定了一个信念——“天下乌鸦一般黑,世间的婆婆一样恶”,于是在与婆婆接触的时候,不是心有余悸,百般防备,就是事先发威,“以恶制恶,这样的现象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刻板效应。
在刻板效应这一心理现象中,人们会根据某些事物的片段,或者只是根据一些未必真实的间接信息,让事物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固定印象。于是在接触和批判这一事物的时候,就会根据这一固定印象作为依据。比如很多人都认为:南方人是温和的,北方人是豪爽的;囚犯都是一些无恶不作的坏蛋,执鞭教书的都是君子。
可是刻板效应往往都是对某个个体或者群体简单的分类,通常都是一种成见,甚至是一种错误,所以在处理婆媳关系的时候,关键就是抛弃成见,用心交流。
大姑娘王燕要结婚了,有兴奋,有期待,也有害怕。小年青结婚,高兴、兴奋那是应该的,可王燕到底怕什么呀?原来王燕的一个大学同学早一年结的婚,平时小聚的时候就没少说她婆婆的“罪恶行径”,说婆婆对她是百般刁难,对她买衣服有意见,她让老公帮晾个衣服有意见,对自己一顿不洗碗有意见。更可怕的是在老公面前说自己坏话,在背后和亲戚朋友说自己的不是啊,还说的有鼻子有眼,有时还声泪俱下的,弄得她这个新媳妇是里外都不是人。这同学一听王燕马上也要结婚了,就给她敲警钟:“别说我没提醒你。对你婆婆你可得万事小心,千万别重蹈我覆辙了”。王燕说:“他妈妈我见过,对我挺好的,不像是个恶婆婆。”同学一听还着急了:“你还没嫁给她儿子,她当然对你好了。想当初还没结婚的时候我婆婆比我亲妈都亲。可一结了婚就不一样了。我结婚的时候也是你现在这样想的,一家人了,那不是更亲近,傻不啦叽的,一点防备心都没有,结果让人家杀了个措手不及”。
在王燕二十多年的见闻里,好婆婆的确是比恶婆婆出现的次数要少太多太多。加上同学的“点拨”,心里对婆婆就有了戒备。本来还想着跟老人住一块应该也可以,自己不用做家务可以轻松点。现在却坚持一定要搬出去另住了。公公婆婆对这也没多想:“现在的年轻人,不大都这样”。结婚后,王燕怕婆婆搬弄是非,于是坚持“少接触,少摩擦”的理论。去公公婆婆家都两个老人都是客客气气的,说的也都是一些客套话。婆婆偶尔到他们家也都是像贵宾一样招待。总是把与婆婆交流的机会“让”给老公。不过之后总会对老公进行“审问”:“你都跟你妈说什么了?说我坏话了吧”。要不就是“:你妈就没跟你说起过我。从实招来,都说什么了”?有时候还加上点威逼利诱:“你就照实说吧,我保证不生气。你要不说我可真生气了”。可是还真没听说过有关自己不是的流言。“难道是老公嘴太严”王燕心里是不太放心。
可总的来说,结婚快半年,王燕婆媳之间基本上是太平的,没有她那位大学同学的苦恼。王燕想有防备总还是有用的,难怪古人都教我们“有备无患”,可是婆媳之间怎么也都不像一家人,时间长了婆婆会不会也对自己有意见,现在老公就会抱怨自己疑神疑鬼。
于是,王燕开始留心“自己老公的妈”,到底是不是传闻中的“恶婆婆”。一次去婆婆家,碰上上一老太太在数落她媳妇的不是,说她媳妇挑唆儿子不跟他们住,说他们不孝顺。隔着一房间就听见婆婆在开导老人:“孝顺不孝顺不这上头的。你看我儿子跟媳妇不一而不跟我们住吗?可媳妇对我们还是没的说的。年轻人的思想、习惯都跟我们不一样,要真住一块,矛盾就多了。他们过得不舒服,自己也受气,还是搬出去的好,年轻人有他们自己的世界,我们年轻那会不也都想着能两口子过就好了吗?…………”
且不管婆婆是不是真心这么想,反正王燕听了很受用。于是也开始慢慢的亲近婆婆。发现婆婆还真不“恶婆婆”的料,平时很为自己和老公着想的:知道他们都不喜欢去买菜,就自己买一堆放冰箱,让他们夫妻去看他们的时候带回家;还嘱咐老公说,王燕的家人都不在这,你可不能委屈了人家;刚结婚没多久在待人接物方面总是做得不到位的地方,可是婆婆也从来不责怪自己…………于是,慢慢的王燕也撤销了警备,真心的对待婆婆,婆媳之间的关系也更为融洽了。
成见容易造成误会,不利于双方的交流,所以婆媳之间一定不要有成见,不要让对方在自己的心里留下刻板印象。应该用心去观察对方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不要根据道听途说或者某些琐事轻易的给人下定义。
要是发现对反对自己有了不好的印象,也不要气愤,不要“破罐子破摔”,只要我们真诚的,用心去对待对方,总是会让对方感受到自己的心意的。
暗示效应:巧用“温柔”手段
暗示效应在心理学中指的是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和抽象诱导的方法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接受一定的意见或者行动,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在婆媳关系中,两个人本来就容易产生隔阂,要是用太多直接、强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更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和两个人之间的冲突。因此婆媳相处其实是一门艺术,有时候利用暗示效应进行沟通会有更好的效果。
吴燕接到了好朋友李煦的电话。电话里的李煦带者哭腔,说吵架了让吴燕去她娘家看她。这不吴燕匆匆忙忙的赶了过去。
一进们就看对李煦一脸怒气满脸泪痕的躺在沙发上,吴燕就说了:你们这才刚结婚多久啊,怎么就吵成这样。怎么?你老公欺负你了?李煦一听就来气了:快别提他了,平时多大的事都让着我。可这次我不就跟他妈吵了几句吗?就吼我。气死了都。早知道他有这么个妈,打死我也不嫁。吴燕听了纳闷的说:他妈妈就一乡下老太太,平时把你当神一样供着,怎么两人就吵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