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小小刁民
4041500000005

第5章 圣人之道

这新进来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姓方。

他们和方贤、方塘都很亲近,因为这男孩是方贤三叔方凌的独子,现年十一,只比方贤小一岁,名叫方昌涛,为人看似老实,不过别被他行为外表所骗。方家小辈里,最能祸祸的就要数他,但黑锅次次都是别人背,足可见其不凡。他脑子也活泛,要是平日里孩子们有什么事,都是要他来想辄的。

另一个女孩是方贤四叔方然的独女,为人机灵乖巧,长得也很是可爱,一向被方家长辈们当成是宝。她现年九岁,名叫方诗巧,平日里就喜欢跟在方家几位哥哥屁股后面,四处乱逛。

这下他们两个来了,方塘耐不住性子,早早便把方贤要当‘圣人’的事说了一遍,不出所料,他们两个笑了。不过,也就是笑了笑,没多说别的。

到了外面,和别家的小孩子们玩了一会儿,玩的是躲猫猫。按方贤的话来说,方家小辈里,方诗巧就是条鱼,方塘就是只猫,方昌涛就是个蚂蚱,唯独自己是头驴,别的小孩子找他们三个找半天找不着,一到找方贤的时候一抓一个准。

孩子们就是这样,玩着玩着也就不注意时间了,只顾着开心。直到有家里人来叫他们回去吃饭,大家这才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中午时分,方正没有回家,方贤和方塘吃过饭就去睡午觉。因为老话说的好,正午睡一睡,下午不觉累。何况现在已是六月底,这觉自然是不能不睡的,否则天渐渐变热,不睡下午没精神。

睡起一觉,方贤整个人都感觉舒服多了,可舒服归舒服,上午去玩,中午睡觉,下午不能不干正事。所以一醒来就去拿书本,多学点总归还是好的,以后考科举就不说了,十年寒窗,只为一朝得意。虽说更多的人是十年寒窗苦读,考后一朝梦醒,发现自己不是这块材料,然后继续埋头苦读。更有甚者一辈子断送功名关,临了还是死在了考场上。

方贤虽说还没经历过科举的磨炼,但却也知道科举的艰难,全国学子都在顺着科举这根杆子爬,能不难吗?哪怕人人都知道文无第一,可谁不想拿第一,争个状元当当,这是极大的脸面呐,不但光宗耀祖,就连子孙后代都能感到长脸。

可方贤不想当状元,确切来说是没那个胆量来争状元。天下学子数不胜数,状元位子的确挤,抢得上虽好,可抢不上也只能甘当弱者,天下损人、奸人、聪明人多的是,你凭什么就能争得过他们?

与其为了个虚名抢破脑袋,还真不如多读点书,努力当个‘圣人’准备名留青史的好。科举随缘,想当圣人就得多长才干,以免被人耻笑,哪怕当不成圣人,起码也得努力下去。不去做,永远也成不了气候,还是珍惜时间的好。多多学习,免得日后哪天真当了‘方圣人’,还会有人说“你看那个方贤,虽然品德没的说,称得起一声‘圣人’,但他还就是个老文盲,连别人向他请教他都不知道该怎么答。”当然,也别在意,这是句说笑。

不过读书有益,书读百卷,人也就更聪明了。

方贤就越读越聪明了,不过他觉得他爹方主簿其实读书更多、更聪明,但方贤却不知道方主簿的聪明不全都是读书读来的,有些是被生活磨砺出来的。方主簿的这种聪明说透彻点,其实叫老奸巨猾。

县衙里没谁比方正更滑,哪怕人人都知道他方正老实。不说别人坏话,不给别人坏事,不拿昧良心的钱,这些都是方正的作为,正是最朴实的为人。可这样一个人,能处理好各种关系,拿着各种好名声,当了这么多年县衙主簿,没贪过钱却也从没吃过亏。人人念叨他的好,没人肯说他的差,当官当到他这份儿上,也算绝了。总的来说,只要是个有脑子的,都会觉的方正做到这些不容易,不得不说:方正,太滑溜、太能耐、太刁钻了。

可方正也不是什么上事都这么厉害,起码他和他儿子方贤相比,方贤比他还能让人无奈。

方贤读书不快,但求读通,读书虽不求多,但求精。

弟弟方塘醒后也要读书,方贤也时常会给方塘答疑解惑,一到这时,方贤就不止是兄长,还是良师。有人说好书易有,良师难得,凡事有方贤讲解,通俗易懂,这也是方塘的福分。不过,方贤也不是什么都知道的,他也有疑惑,所以他对弟弟说过:好的老师哪里都不缺,但只有你肯下功夫,才能没什么难事,总有一天你会发现,去想了去做了,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老师。

天色渐晚,暮色将至。

又是方贤来向方正请教,只不过这次是来求一个做圣人的方法。

方正了解了方贤来意后,说:“要说当圣人,首推孔子的做法。你回去再看看《论语》就明白了。”

方贤答说:“向孔圣人学习,孩儿也不是没有想过,只不过难啊!”

方正不同意:“怕难你还当什么圣人?”

方贤说:“倒不是怕,而是孔圣人的时代离现在太远了,想照此成圣,却实不容易办到啊。”

方正问道:“那依你的意思呢?”

方贤想了想,说:“有没有近些年来的圣贤呢?”

方正说:“到是还真有一位,此人文能谋才安天下,武能平叛名声扬,说出来你可能听过。他叫,王守仁,堪称圣贤。”

方贤说:“守仁先生我倒是听说过,很了不起。不过我不太懂,他是怎么成为圣人的?走的又是哪条路?”

方正说:“王先生当年也是从小立志当圣人,他自小走的是朱熹朱圣人指出的一条路:格物穷理。”

方贤激动的问:“那如何格物呢?”

方正说:“我哪里知道。你看也好、想也罢,都算是在格,王先生当年就是自己到处看来参悟的。”

方贤明白了,说:“谢谢爹爹,孩儿睡去了,您也早些歇息吧。”

方贤说完就睡去了。

只剩下方正嘀咕着:“当圣人,唉。贤儿呀,要不是你过来问我,我早就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