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幻情白银之子
4040500000079

第79章

库萨教不尚奢华,这点让他感觉不错,所以即使是庆典,也不过是大家放假几天,每个社区烤一两只羊,每个人能分到点羊肉,就算庆祝了。

而僧人们也提出了,倘若任由人们在此享乐,他们很快就会丧失斗志,圣战便成为了一纸空谈。在僧侣们的理解中,圣战不是一场战争,而是一种修行方式,人是会堕落的,尤其是在物质诱惑的腐蚀下,人的灵魂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天使的那部分总在劝人向善,而魔鬼的那部分则要拖着人堕入地狱。圣战其实是心中的天使与魔鬼之间的斗争,一名真正的信徒应当战胜心中的魔鬼,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但魔鬼是无法被彻底消灭的,它还会循着空隙再次侵入人的心灵,所以信徒应当时刻戒备着,准备消灭卷土重来的魔鬼。

安逸与享乐是滋生魔鬼的温床,因此人即使富有,也应当过着简朴而勤奋的生活。随着外城的修缮基本完成,伊斯坦人便开始懈怠,由于生活有寺庙做保证,不愁吃不愁穿,人们就变得无所事事。僧侣们对此发愁得很,希望能再组织起一场战争,消灭那些异教徒,让神的荣光能够遍及更广阔的世界,也让信奉真神的人能够不至于堕落。

库萨教的教义确实具有很强的斗争性,但他是个偏向于稳妥的人,在准备不充分的时候不乐意轻启战端。因此他搁置了这个提案,只说圣城仍需荣耀来装点,他希望能找到古代的雕像,将圣城恢复到往昔的模样。

也算是给城里的人找点事情做。

伊瑟利亚附近地区埋藏了很多的文物。圣城素来是战争的中心,屡次被攻陷被破坏又被重建,今日圣城的面貌,早已和圣典中所记载的大不相同了。唯一保存着的见证过瓦伦西亚时代的遗物,便是内外城之间的那堵墙,由于墙上坑坑洼洼,破损严重,它现在的功能是邮筒。人们在城墙下祈祷,想要寄信给自己的亲朋好友,或者宗教人士,便将写着收信人的信纸塞进城墙的缝隙里,到了晚上会有专门的人去清理城墙,将信件收集起来,发到收件人手中。

因此来到伊瑟利亚后,他的私人信件与日俱增,不仅有寄给他的,还有寄给至高神的,以及过去的先知,圣女,降临人间的天使,等等。他有一个文书班子专门处理这些让人头疼的信件,因此他一封都没看过。

现在的圣城基本上是库萨先知占领时期修建的,瓦伦西亚人在这里居住的时候,曾经组织过人手发掘属于他们的遗物,但成效不高,因此主要是修了修墙,让那堵看上去随时可能风化成一堆沙尘的矮墙能再挺个一千年。但他对库萨教的忠诚度不高,只要是古代的遗物,都可以拿出来凑合着用。对于信奉库萨先知的人而言,过往的先知也很重要,因此对文物的时代也不会太过较真。

这一天便有人通告他,城郊的地方挖掘出了一个估计在瓦伦西亚时期的圣女雕塑,让他去鉴定下。寺庙已经派出了专门研究古代文物的僧人们去看了。

当他赶到的时候,发掘现场已经围了一圈人,对着雕塑啧啧称奇。那是件相当唯美又很有个性的雕塑,所刻画的人物是库萨教的圣典所承认的第一任先知的妻子。雕塑讲的是一个典故,这位先知大约是在六十岁的时候娶了个十六岁的女孩,本来以为自己已经老了不中用了,但在至高神的眷顾下,还是让自己十六岁的花一般娇嫩的妻子怀了孕。生下来了是个男孩,老夫少妻两人都很疼爱,认为能得了这么一个孩子已是得了神的恩惠,不敢奢求更多,因此将全部的爱都注入到这个孩子身上。

但孩子还没满月的时候,先知便得了天使的传令,说至高神要收回这个孩子,让先知杀了自己的儿子献祭给神。尽管夫妻二人都很虔诚,但对于这样的指令还是接受不能。最后还是先知下定了决心,要献祭自己的儿子,但圣女死活不同意,说杀两只羔羊献祭就好了,毕竟他们不是不尊重神,只是舍不得这个孩子。然而做妻子的终归拗不过丈夫,在先知的思想教育下,圣女虽然以泪洗面,但到底还是献出了孩子。

这个题材有很多艺术家创作过,但为了表现角色的伟大,通常艺术家们会选择圣女献出孩子之后的时间点进行刻画。不过这座雕塑别出心裁,选择的是圣女已经决定牺牲儿子,但还没有将怀中吮吸着乳汁的婴儿交出去的那一刻。圣女对孩子的爱,对即将奉献亲子的悲痛,以及对神的虔诚都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而艺术家也准确地把握了角色内心的复杂,那栩栩如生的雕刻与圣女形象的完美,无不诠释着曾经生活在圣城里的艺术家们达到了怎样巧夺天工的境界。

但他只看了一眼,就知道这雕塑是现代人伪造的作品。

“是哪个幸运儿发现了这座雕塑?”他向周围的人问道。

“我!我!是我!”一个看上去非常邋遢的留着乱糟糟的胡子的年轻人跳着过来了,用一种过分热切的眼神盯着他,“我可是忙活了好久才找到的!”

他仔细端详着对方的容貌,想起他们曾经在白城的国立学院里见过,那个用雪花做雕塑的少年,现在已经变成颓废青年了。

“让艾布拉姆大师来一趟。”他低声对黑狼说道。

僧人们的鉴定成果很快就出来了。“从雕刻的手法来看,应该是黄金族统治圣城期间所流行的风格。而从雕像表面的腐蚀程度来看,它至少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瓦伦西亚时期的作品。”

“我就说嘛~大爷我找到的东西,怎么可能有假?”那个年轻人一副得意洋洋的欠扁样。

“你个臭小子,居然跑到这里来招摇撞骗了!”大师突然窜出,用力拧住那孩子的耳朵朝他这里拎来,“你以为先知大人是好骗的吗?”

“哎呀呀呀呀……松手啊师父!疼死了啊!”那倒霉孩子夸张地挥舞着手臂,惹来围观群众的一阵发笑。

“大人,我这学生就是个混蛋!”

“胡说!就算是混蛋也是你教出来的混蛋!”

“他前科累累,伪造古董骗钱的事不知干过多少回了!”

“我哪有骗钱!我明明只是出售货品而已,给多少钱是别人的事!”

“大人,您可千万别被他给骗了啊!”

“大人,您请明鉴啊!”

他饶有趣味地望着这师徒二人斗嘴,当真觉得这果然是炼金大师会教出来的徒弟。

虽然从雕刻手法和腐蚀程度来看,这都像是一件古代的文物,但它决不可能是古人制作的。雕像上对细节的处理,比如圣女的发型,衣服的褶皱,以及对于身体裸露部分的塑造,都是很典型的瓦伦西亚风格,圣女的静美也是当年人们所崇尚的。乍一看,这似乎确凿无疑应该是个古代人制作的雕像,但它给人的感觉却和其他的古代雕像完全不同。

它是情绪化的,是极端不稳定的。雕像所选的状态正是圣女情绪发展到极致的时候,她的肢体动作,那种要送出去却又没送出去的姿势是一个动态的瞬间。而古代的雕像所选取的状态大多是稳定的,刻画的角色的情绪是柔和的,自然的,虽然也有以极端情绪为主题的雕塑,但所表现的情绪也往往是纯粹的,不会如此复杂多变。那是因为古代人制作雕像,是为了接近神,从人的不完美中找到神的完美,变化的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这是人才有的,神是永恒的,是从不改变的,是纯净的,因此很难想象古代的艺术家会制作这样一个雕像。

如果观察艾布拉姆的学生,会发现这位年轻人和雕像在精神状态上有着诸多相似之处。这个人的灵魂也是极不稳定的,像一团跳跃的火焰,形态多变,这样的灵魂状态使得年轻人时刻处于激昂的热情之中。然而这团火焰能够燃烧多久,却是个疑问。

“我倾向于认为这是古代人制作的雕像。”他中止了炼金大师和学徒之间的争吵,那孩子立刻摆出一副讨打的胜利姿态,“它看上去是那么的美,几千年后依然震撼着观赏者的内心,情不自禁地为这份杰作而赞叹。如此完美的技艺,只有传说中的被注入了铜的品质的艺术家才能拥有,现在的人哪里能做得出来呢?”

对方的表情一开始还很得意,听到后面立刻就垮了下来,尤其当其他人也开始点头称是的时候,就更显得左右为难,欲言又止。

“你说是么?”他故意问着对方。

“是啊,您说的很有道理。”那位年轻人心不甘情不愿地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