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荣臻回忆道:“随后,******同志也上了我们站的这个山头。他叫把各大队的领导干部都召集来,决定要消灭这股敌人。他亲自命令一大队和五大队从两侧迂回兜击,四大队从正面突击。三个大队像猛虎扑食似地扑下山去,把敌人解快了,缴获了一百多匹马。大家对打骑兵有信心了。我们用缴获的马匹装备了纵队的侦察连,我们也开始有自己的骑兵部队了。”
这时,东北军和马鸿宾的三个骑兵团又尾追而来。******认为,让敌军骑兵一直跟着红军进陕北苏区于我们不利。他提出要“砍尾巴”。彭德怀指挥第一、二纵队,坚决果断地击溃了国民党骑兵两千多人,使他们在一段时间里不敢再来侵扰。******兴奋地赠诗一首: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1935年10月19日,******随部队进驻吴起镇(今吴旗县城)。红军一进吴起镇,看到一间窑洞门口挂着工农民主政府的牌子,觉得真是到了家了,长征以来一直感到苦恼的伤兵安置问题也得到了解陕北吴起镇全影。决。22日,****中央在吴起镇举行政治局会议,******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行动方针的报告和结论。他在报告中指出:陕甘支队自俄界出发已走两千里,“到达这地区的任务已完成了,敌人对于我们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陕、甘、晋三省是发展的主要区域。
日本帝国主义进犯华北,激起全国人民的反帝高潮,陕北群众急需革命,这是粉碎敌人“围剿”陕北苏区的有利条件。当然,粉碎敌人“围剿”还需要有好的领导。他在结论中指出:结束一年长途行军,开始了新的有后方的运动战。提高战斗力,扩大红军,解决物资问题,是目前部队的中心工作。要加强白区、白军工作和游击工作的配合。要尊重地方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要依靠他们。与会者一致同意******的报告和结论。这次会议,批准了榜罗镇会议关于落脚陕甘的战略决策,宣告了中央红军长征的结束。******的《七律·长征》写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山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央红军长征的传奇性胜利,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在上海的鲁迅向****中央发来贺电:“英雄的红军将领和士兵们,你们的英勇斗争,你们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解放史上最光荣的一页!全中国民众期待着你们更大的胜利。”共产国际也高度评价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英雄斗争的模范”。
11月5日,******率红一军团到达象鼻子湾。他向随行部队讲话,对长征作了总结。他说:“我们从瑞金算起,总共走了三百六十七天。我们走过了赣、闽、粤、湘、黔、桂、滇、川、康、甘、陕,共十一个省,经过了五岭山脉、湘江、乌江、金沙江,大渡河以及雪山草地等万水千山,攻下许多城镇,最多的走了两万五千里。这是一次真正的前所未有的长征。敌人总想消灭我们,我们并没有被消灭。现在,长征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结束。长征,是宣言书,是宣传队,是播种机。它将载入史册。我们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是八万人,现在只剩下一万人了,留下的是革命的精华,现在又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了,今后,我们红军将要与陕北人民团结在一起,共同完成中国革命的伟大任务!”
四、奠基西北
1、直罗镇战役和命令刀下留人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前一个多月,原在鄂豫皖地区活动的红二十五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到达陕北延川同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合,三个军合编成红十五军团,共有兵力4800人,徐海东任军团长,******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程子华为政治委员。红十五军团成立后,先后歼灭前来进攻的东北军一个师又四个营,迎接中央红军的到来。
******领导中央红军成功地摆脱了国民党军队历次围追堵截,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与红十五军团胜利会师,对国民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威胁,陕甘苏区成了革命的中心,也成了敌人“围剿”的重点。随着中央红军向陕北行进,国民党当局立即调集重兵到陕甘苏区周围,包括张学良部东北军、杨虎城部第十七路军,还有中央军的胡宗南、关麟征、毛炳文等部,直接用于“围剿”的兵力达10余万人。******亲自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而以张学良代理总司令职务。国民党方面的兵力比中央红军主力和陕甘红军要多好几倍,并且正在气势汹汹地继续向根据地推进。
11月3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甘泉县下寺湾举行,着重讨论当前的军事行动。******提出:应该在本月内粉碎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第三次“围剿”,不能用整个冬天,否则会给敌人构筑堡垒的时间。军队的编制恢复红一方面军,下辖第一军团(由陕甘支队改成)和第十五军团。会议决定:军事工作由******负责;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任主席,******、彭德怀任副主席。
会后,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任命彭德怀为红一方面军司令员,******为政治委员,全军共5个师又4个团,1万多人。
根据这次政治局会议的决定,****中央领导人暂分两路:张闻天、博古、王稼祥、刘少奇等率领****中央机关先到陕甘根据地的后方瓦窑堡;******、******、彭德怀率红一方面军开赴前线,准备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根据地的第三次“围剿”。******获得中央红军和陕甘红军会师的确切消息后,决定重新调整部署,以东北军5个师,首先构成沿葫芦河的东西封锁线,并打通洛川、富县与延安之间的联系,构成沿洛水的南北封锁线,尔后采取南进北墙,逐步向北压缩的方针,将红军消灭于洛水以西、葫芦河以北地区。
局势看起来非常危急。但******却指挥若定,根据当前的形势和所面临的敌情,他和******、彭德怀决定:集中兵力,向南作战,先在讃县的直罗镇布下的口袋阵,打一场歼灭战,消灭沿葫芦河东进的敌军一至两个师,再视情况转移兵力,各个歼敌以打破此次“围剿”。11月5日,******召集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首长研究制定直罗镇战役计划,决定:将敌放进直罗镇,乘敌立足未稳,集中红军主力,采取包围侧击战术,歼灭敌人,得手后,继续歼灭敌人后续部队。同时,派出兵力牵制敌人,阻敌增援,以保证在直罗镇胜利歼敌。11月18日,在直罗镇以东的东村,******主持召开西北军事委员会议,作关于战略计划的报告。指出:大量消灭敌人,猛烈扩大红军,扩大苏区,是三位一体的任务。战略方针是攻势防御,建议将红军主力集中南线。会议通过******这个报告,要求两个军团分别付诸实施。
第二天,******和彭德怀致电第一军团军团长****、政治委员聂荣臻,指出东北军第一○九师明日有到直罗镇的可能,我军应准备后日作战。在发起进攻前,他又要求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团以上干部到直罗镇周围,察看地形,研究具体作战部署。
直罗镇是一个不过百户人家的小镇,三面环山,一条从西而来的大道穿镇而过,北边是一条小河。干部们看过后兴奋地说:“这一带的地形,对我们太有利了!”“敌人进到直罗镇,真如同钻进了口袋。”
11月20日下午,敌一○九师在红军警戒部队节节抗击下被诱入直罗镇。21日拂晓,红一军团由北向南,红十五军团由南向北,对被包围之敌展开猛攻。战斗打响后,******亲临前线指挥,他的指挥所就设在离直罗镇不远的山坡上。他一再叮嘱:“这个仗,一定要打好!”“我们要的是歼灭战,不是击溃战!”激战到下午2时,敌已大部被歼灭。此时,敌东西两路援军迫近。红军遂以少数兵力继续围攻敌一○九师残部,并阻击由富县西援之敌一一五师,集中主力向西迎击由黑水寺向直罗镇增援的敌第五十七军的主力一○六师两个师。第一○六师见势不妙,惧怕被歼,于23日下午沿葫芦河西撤,红军跟踪追击。在张家湾地区歼其1个团,余敌仓皇退回太白镇。第一一五师见第一○六师主力后撤,亦急忙逃回富县城内。第一○九师见待援无望,便收拾残兵败将500余人,于23日晚向东突围,结果于次日被全歼。
直罗镇战役,全歼敌一○九师和一○六师1个团,毙伤敌师长以下1000多人,俘敌5300人,缴枪35000余支,轻机枪176挺,迫击炮8门,无线电台2架,子弹22万多发。这一切,大大补充和改善了我军的武器装备。
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粉碎了敌人的“围剿”,巩固和扩大了陕北苏区,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红军的行动,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奠基礼。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到达陕甘,找到了可以立足的根据地,这是一个巨大的胜利。但作为一个战略家,******清醒地意识到,要彻底地实现奠基西北的任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尽快了解陕北的情况,以解决当时存在的各种严重问题,为奠基西北创造条件。
******在吴起镇部署“切尾巴”战斗的同时,会见了当地游击队的负责人张明科。
一见面,******就亲切地问:“你是哪里人?”
张明科回答:“就是本地人。曾在******家当过长工,后来,又跟上******参加了革命。”
******听他说起******,立刻就产生了很大兴趣。
******是陕北响当当的知名人物。他很早就接受了进步思想,走上了革命道路。1925年秋,赴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随军东征。大革命失败后,******回到陕北,任****陕北特委军事委员会书记。30年代初,他和谢子长分别将陕北、陕甘边两块根据地合并成陕甘革命根据地,******在陕北群众中有很高的威望。陕北当地流传一首民歌:“正月里,是新年,陕北出了个******。******来是清官,他带上队伍上横山,一心要共产……”
******对******的才智及贡献早有耳闻,对他的现状也尤为关注。他急忙问张明科:“******现在哪里?”
张明科顿时显得有些紧张,说话支支吾吾,不知如何回答。******觉得蹊跷,反复追问,他才告知******已经被关押起来了。
******大吃一惊,忙问:“什么时候关押的?为什么?”
张明科低沉地说:“押起来十几天了。到底是啥原因,我不知道。”
这时,坐在******身边的******急切地问:“押在什么地方?”
“押在瓦窑堡。听说押了好几百人,很快就要处决。”
******一听,立即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事不宜迟,他马上派人找到知道详细情况的红二十六军骑兵团政委龚逢春,以证实听到的消息,了解大致情况。
事情令人震惊:就在陕北苏区军民奋力反击敌人第三次“围剿”的紧要关头,****陕甘晋省委的部分领导人,执行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西北红军中,搞肃反扩大化,逮捕了一大批党政军领导人,有的同志甚至被杀害。由于******的威望,他们不敢在前线明目张胆地逮捕,便以指挥作战的名义骗******回瓦窑堡。******正好因公要去瓦窑堡,到安塞县真武洞时,通讯员给******一封信,原来是一份逮捕红二十六军和二十七军一些领导人的黑名单,******位于第一名,******看罢信后觉得问题严重,但为顾全大局,同时也想去瓦窑堡向陕甘晋省委领导当面申述理由,以便尽快停止这场错误的肃反活动,坚持只身前往瓦窑堡。可他一进瓦窑堡,就身陷囹圄。
******仔细地倾听了干部群众的反映后,马上下令:刀下留人,停止捕人,已逮捕的干部全部交给中央处理。******对反映情况的群众说:我们刚刚到陕北,仅了解到一些情况。但我看到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很高,懂得许多革命道理,陕北红军的战斗力很强,苏维埃政权能巩固地坚持下来,我相信创造这块根据地的同志们是党的好干部,请大家放心,中央会处理好这个问题。
党中央立即派人到瓦窑堡办理这件事。******语重心长地嘱咐经办此事的王首道等同志:“杀头不像割韭菜,韭菜割了可以长起来,人头落地就长不拢了。如果杀错了人,杀了革命的同志,那就是犯罪的行为。大家要切记这一点,要慎重处理,要做好调查研究工作。”
调查组的同志遵照******的请示,仔细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认定******的问题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对革命干部的残酷迫害。直罗镇战役结束后,******也来到了瓦窑堡,他听完调查组的情况汇报以后,明确指出:逮捕******是完全错误的。对这些同志应立即释放,恢复他们的领导工作。
******立即派人接******来与他见面。这天,时值隆冬,寒风刺骨,******却站在门口迎接,令******感到心头阵阵暖意。
******笑着上前同******握手,拉着他往里走,边走边说:“冷吧?快到窑洞里坐,里面有火。”
******热血沸腾,哪里感觉到冷?他含着热泪不知说什么好。
******诙谐地说:“对革命者来说,坐牢也可算是一种休息哟!”******说笑又亲切地问他:“你受委屈了。听说他们在牢房里还给你带上了手铐脚镣!”
听到******亲切而又幽默的问话,******情绪稳定了些,他坦然地回答说:“主席,我前些年已经坐过一回国民党的牢,坐牢对我来说,不算什么。”
******风趣地说:“‘左’字号的班房也厉害得很哪!”******是看到******脚脖子上被脚镣勒下的深印,才这么说的。
******接着说:“陕北地方穷,穷则思变嘛!李自成、张献忠就是从这儿闹起来的。其实,这里地理条件好,群众条件也好,搞革命是个好地方呀!你们在这儿搞得蛮不错嘛!”
******说:“我们搞了这块根据地,建立了革命政权,没有经验,也得不到中央的直接领导,走了不少弯路。”
******连忙摆了摆手说:“不,不。我们一来到陕北,就看到这里的群众觉悟很高,陕北红军的战斗力也很强,革命政权是巩固的。我们相信,创建这块根据地的同志是党的好干部。”
******听了******的话,很激动。他紧紧握住******的手,感谢党的信任,并表示要跟着******,党中央坚持革命到底。
半个多世纪以后,同******一起被释放的习****、马文瑞等回忆起这段经历,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们无限感慨地说:“那时,多亏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来到陕北,挽救了苏区,解救了一大批同志,不然,我们哪会有今天啊!”
******坚决果断采取措施,消除了陕北苏区内部的严重危机,使党中央在陕北站住了脚跟。
1936年春,******在攻打中阳县三交镇的战斗中,不幸牺牲,******闻之极为悲痛。后来,******说:“我到陕北只和******同志见过一面,就知道他是一个很好的共产党员。他的英勇牺牲,出于意外,但他的忠心耿耿为党为国的精神永远留在党和人民中间,不会磨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