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遵义会议
1、争取张闻天和王稼祥
中央红军战略大转移是严格保密的,国民党军队虽然布置了几道封锁线,却不知道红军往哪个方向突围,在中央苏区西南方向的第一道封锁线上部署的兵力并不强。10月21日夜间,红一军团在赣县王母渡、信丰县新田之间突围。到25日,中央红军经过战斗,全部通过国民党军设置的第一道封锁线。******深有感慨地说: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走出中央苏区啦!
长征开始后,******就同王稼祥、张闻天一起行军。其实早在长征之前,******就向中革军委请求能与王稼祥、张闻天同行。中革军委认为******、王稼祥都是坐担架的病号,遂同意了******的请求。******力争与王稼祥、张闻天同行,绝非偶然。王稼祥原以中央代表团成员身份,到中央苏区贯彻执行王明“左”倾路线,曾经反对过******的路线,后来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路线是正确的。在宁都会议上,王明路线集中火力批判******时,王稼祥站出来支持******。至于张闻天,本是临时中央核心成员,到中央苏区后,同博古的那一套逐渐产生分歧,以致到讨论广昌战役时公开冲突,不欢而散。从此开始,他反而同******接近起来。直到长征前夕,他把心中的不快全都向******倾吐了。
******在长征中与王稼祥、张闻天同行,一起行军,一起宿营,一起交谈对第五次反“围剿”的看法,取得了共识。这对后来团结政治局的大多数,反对博古、李德的错误领导,取得遵义会议的伟大胜利,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到信丰县古陂杨坊宿营,贺子珍从休养连前来看望他,讲起瑞金县男女老少相送时紧紧拉着红军的手,不停地说:“你们千万要回来啊!”******听了说:我们欠根据地人民实在太多了。
11月上旬,中央红军顺利地在湘南通过第二道封锁线。这时,******的警卫员吴吉清因患疟疾发高烧。******把自己的担架让给他,安慰他说:“同志们抬你走是要累一些,但这不要紧,因为我们都是同志。”11月中旬,他们在湘南越过第三道封锁线,进入潇水、湘水地区。
******判明红军西进的意图后,立刻部署“追剿”和堵截,企图将红军“歼灭于湘江、漓水以东地区”。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局势,******认为湘南地区党和群众基础比较好,有利于红军的机动作战,提议乘国民党各路军队正在调动,“追剿”军主力薛岳、周浑元两部还没有靠拢时,组织力量进行反击,寻歼国民党军一部,以扭转战局,变被动为主动。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也向中央建议:“在灵活机动中抓住战机消灭敌军小股,迫使蒋军改变部署,阻击、牵制敌人”;“否则,将被迫经过湘桂边之西延山脉,同桂军作战,其后果是不利的。”
博古、李德拒绝了这些建议,消极避战,丧失了一次较好的战机。11月25日,中革军委决定红军从广西全州、兴安间抢渡湘江,这是国民党军队的第四道封锁线。27日,红军先头部队顺利控制了渡口。但因队伍携带的辎重过多,行动过缓,大部队还未过江,就遭受刚刚赶来的优势敌军的夹击,******在激战中随军委纵队从花村渡过湘江。
中央红军主力突破湘江封锁线,跳出了包围圈,使******消灭红军于湘江东岸的计划失败,但红军自身却付出沉重的代价,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为3万多人。这时,博古感到自己责任重大,一筹莫展。李德一面唉声叹气,一面却诿过于人,他先拿红二十二师师长周子昆开刀。这个师在湘江岸边进行阻击,被打垮了,只有负伤的周子昆等10多人突围出来。李德指责周子昆临阵脱逃,粗暴地训斥道:你的部队呢?没有兵还有什么脸逃回来!命令警卫班将他捆起来,送军事法庭处置。警卫班战士一个也不肯动手,在场的博古默不作声。******便直接出来干预,说:“周子昆交给我处理。”他同周子昆谈了话,鼓励他好好干,继续带兵打仗。李德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攻击******“收容败将,笼络人心”。
2、说服众人挥师西指
由于过湘江遭到惨重损失,指战员们开始思考,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刘伯承曾回忆道:“广大干部眼看反五次‘围剿’以来,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与反四次‘围剿’以前的情况对比之下,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了以******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贯彻执行了错误的路线所致,部队中明显地增长了怀疑、不满和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这种情绪,随着我军的失利日益显着,湘江战役达到了顶点。”
******在行军途中与同行的王稼祥、张闻天一起分析第五次反“围剿”的军事指挥错误,认为红军已经不能按原计划行动去同红二、六军团会合了。张闻天在延安整风时写道:“长征出发后,我同******、王稼祥二同志住一起。******同志开始对我们解释反五次‘围剿’中中央过去在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地接受了他的意见,并且在政治局内开始了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
这时,******已觉察到中央红军主力要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图,集结近20万军队,设置四道防堵线,阻止红军主力从湘黔边境北上。博古、李德却仍坚持原定计划,准备率领红军继续往******布置好的包围圈里钻。
“在这危急关头,******向中央政治局提出,部队应该放弃原定计划,改变战略方向,立即转向西到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去,一定不能再往北走了。”这时,博古、李德已因湘江失败而垂头丧气,红军的指挥任务已转移到******肩上,******赞同******的主张。
12月12日,****中央负责人在通道城(今县溪镇)恭城书院举行临时紧急会议,参加人有博古、******、张闻天、******、王稼祥和李德等。会议由******召集,讨论战略行动方针问题。李德、博古不顾已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仍坚持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李德后来曾写道:“我提请大家考虑:是否可以让那些在平行路线上追击我们的或向西面战略要地急赶的周(浑元)部和其他敌军超过我们,我们自己在他们背后转向北方,与二军团建立联系。”
******不同意李德的意见,说明红军主力现时北上湘西,将会陷入敌军重围,后果不堪设想。他又根据破译敌台的电报材料指出:国民党军队正以五六倍于红军的兵力构筑起四道防御碉堡线,张网以待,“请君入瓮”!他建议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西进。王稼祥、张闻天在发言中支持******的主张,******等也赞同这个主张。博古不再固执己见,李德因为自己的意见被否定而提早退出会场。会议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通过了西进贵州的主张。
当天下午7时半,中革军委发出“万万火急”电令,规定:“我军明十三号继续西进”,“第一师如今天已抵洪洲司,则应相机进占黎平”。
红军主力西进,在12月15日攻占贵州黎平,但北上还是西进的争论并没有结束。18日,******在黎平城出席****中央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仍由******主持,继续讨论红军战略行动方向问题。博古又提出由黔东北上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李德因病没有出席,但托人把他坚持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意见带到会上。
******主张继续向贵州西北进军,在川黔边敌军力量薄弱的地区建立新根据地。王稼祥、张闻天支持******的主张。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接受******的意见,并通过根据他的发言写成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明确指出:“鉴于目前所形成之情况,政治局认为过去在湘西创立新的苏维埃根据地的决定在目前已经是不可能的,并且是不适宜的。”“政治局认为新的根据地区应该是川黔边区地区,在最初应以遵义为中心之地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转移至遵义西北地区。”
会后,******把黎平会议决定的译文送给李德看。李德大发雷霆,向******提出质问。******的警卫员范金标回忆说:两人用英语对话,“吵得很厉害。总理批评了李德。总理把桌子一拍,搁在桌子上的马灯都跳起来,熄灭了,我们又马上把灯点上。”博古尽管自己意见被会议所否定,还是服从会议决定,当他知道******和李德吵起来时,对******说:“不要理他(指李德)。”
黎平会议的《决定》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中央红军赢得了主动,挥戈西指,不仅完全打乱了国民党军队的原有部署,而且连战连捷,部队的面貌为之一新。军委纵队政委****后来以廉臣的笔名发表的《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写道:
“赤军由湖南转入贵州,此时确缴获不少。侯之担部至少一师人被缴械,并连失黎平、黄平、镇远三府城,尤其镇远为通湘西之商业重镇,赤军将各城市所存布匹购买一空。连战连进,此时赤军士气极旺,服装整洁。部队中都穿上了新军装。在湘南之疲劳状态,已一扫而空矣。”
“当我等行经剑河县附近之某村落时,见路边有一老妇与一童子,身穿单衣,倒于路边,气息尚存。”“正询问问,赤军领袖******至,告以老妇所言。当时毛即时从身上脱下毛线衣一件及行李中取出被单一条,授予老妇,并命人给以白米一斗。老妇则连连道谢含笑而去。”
1935年元旦,******出席****中央在猴场召开的政治局会议,重申红军应在川黔边地区先以遵义地区为中心建立新的根据地的主张。多数与会者赞同这个意见,再次否定李德、博古提出的“完全可以在乌江南岸建立一个临时根据地,再徐图进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错误主张,决定红军立刻抢渡乌江、攻占遵义。会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指出:主力红军渡过乌江后,“主要的是和******主力部队(如薛岳的第二兵团或其他部队)作战,首先消灭他的一部,来彻底粉碎五次‘围剿’,建立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首先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发展,是目前最中心的任务。”并规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这在实际上取消了以往李德独断专行的军事指挥权。同时,在黎平会议后,已重新任命被李德、博古派到红五军团当参谋长的刘伯承为总参谋长。
但争论仍没有结束。正如******所说:“从黎平往西北,经黄平,然后渡乌江到达遵义,沿途争论更烈,在争论的中间,毛主席又说服了中央许多同志。王稼祥回忆道:“一路上毛主席同我谈论了一些国家和党的问题,以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道理来教导我,从而促使我能够向毛主席商谈召开遵义会议的意见,也更加坚定了我拥护毛主席的决心。”
此时,王稼祥向******提出了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而将博古、李德轰下台的意见。******认为这是一个好主意,建议他先同张闻天通通气。张闻天也同意王稼祥把李德、博古轰下来的意见,并且说:******同志打仗有办法,比我们有办法,我们是领导不了啦,还是要******同志出来。王稼祥还向******、朱德等征求意见,他们也毫不犹豫地赞成王稼祥的主张。
3、再起于遵义会议
1935年1月2日至6日,中央红军全部渡过乌江,向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挺进。
遵义,北倚娄山,南临乌江,是黔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中央红军突破乌江后,在1月7日解放了这个黔北重镇。******同******、朱德等随军委纵队于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
这时,******得到空军的侦察报告说红军进驻遵义地区后方向不明,批准“追剿军总指挥”薛岳的请求,令第一纵队吴奇伟部集结于贵阳、清镇一带整训待命;第二纵队周浑元部在乌江南岸对遵义方向警戒,这在客观上给中央红军的休整提供了条件。
******、王稼祥等向****中央提出,立即准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伍修权回忆说:“这时王稼祥、张闻天同志就通知博古同志,要他在会议上作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通知******同志准备一个关于军事问题的副报告。”
******、张闻天、王稼祥也认真准备发言。经过共同讨论,由张闻天执笔写出一个反对“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的报告提纲。******过去在开会时一般都是即席发言,这次也写出一个详细的发言提纲。
博古意识到这次会上必有一场争论,事前进行活动。支持博古的政治局候补委员凯丰曾几次找聂荣臻谈话,要聂在会上发言支持博古,聂荣臻没有答应。凯丰向博古汇报说:“聂荣臻这个人真顽固!”
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城红军总司令部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博古、******、张闻天、******、朱德、****,政治局候补委员有王稼祥、邓发、刘少奇、凯丰,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有刘伯承、李富春、****、聂荣臻、彭德怀、******、李卓然,还有中央秘书长******,军事顾问李德及翻译伍修权也列席会议,共20人。
遵义会议会址。会议由博古主持,并作了关于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对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作了一些检讨,但主要还是强调种种客观原因。******作副报告,提出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随后,由张闻天代表他和******、王稼祥作联合发言,尖锐地批评“左”倾军事路线。接着,******作了长篇发言,指出: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大转移严重损失的原因,主要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表现为进攻时的冒险主义,防御时的保守主义,突围时的逃跑主义。他还以前几次反“围剿”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取得胜利的事实,批驳了博古用敌强我弱等客观原因来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作辩护的借口。同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和今后军事行动的方向。
会后****在传达提纲中说:“扩大会中恩来同志及其他同志完全同意洛甫及毛王的提纲和意见,博古同志没有完全彻底的承认自己的错误,凯丰同志不同意毛、张、王的意见。”
******在六十年代初曾多次讲到凯丰当时用反批评的方式来维护博古、李德。他说:“遵义会议时,凯丰说我打仗的方法不高明,是照着两本书去打的,一本是《三国演义》,另一本是《孙子兵法》。其实,打仗的事,怎么照书本去打?那时,这两本书,我只看过一本——《三国演义》。另一本《孙子兵法》,当时我并没有看过。那个同志硬说我看过。我问他《孙子兵法》共有几篇?第一篇的题目叫什么?他答不上来。其实他也没有看过。从那以后,倒是逼使我翻了翻《孙子兵法》”。
会议采纳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决定红军准备北渡长江,在成都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经过三天热烈讨论,会议还做出下列决定:“(一)******同志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