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三国谋事玄机
4008900000004

第4章 《三国演义》说什么

《三国演义》成功地写出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以三国为主体的一大段中国历史,分叙百年大事,总说人间兴亡,于英雄横刀跃马处见沧海横流,于忠义之士洒泪阔别处见患难真情。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就把整部二十五史要说的所有意思说完了:“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属道家阴阳五行学说,亦是儒家大易精神的另一种说法。弱者由此悲观,强者却由此大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于是我们欣慰地看到,在这一个谁也无法撼动的历史规律下,三国英雄们仍然不甘屈服,各自为打破宿命做出各自的努力。

诚然,三国皆败,统一天下的既非曹孟德亦非刘玄德,而是另行一道的司马氏,三国归晋说明了曹操的“霸道”与刘备的“王道”的同时覆灭,正如我在《弑神后传》一诗中写的那样:“所有的宿命终将亦无归宿”,但是这并未削减三国英雄们为“跳出历史”所做努力的可贵意义。

《三国演义》成功地塑造了众多风格炯异的“英雄”形象: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吕布、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许褚、周瑜、陆逊、姜维等等,无不脍炙人口,深入人心。“是英雄、惜英雄”,三国英雄们各有千秋,实难分高下!光凭武艺,吕布天下第一;但要说气节忠义,当属关云长为天下英雄偶像。《三国演义》一书兼容并包,多种价值观多元对立统一,哪怕是“奸雄”曹操,罗贯中也给予了相当的许肯。无疑罗贯中也是熟知“二律背反”的哲学规律:矛盾双方其实有时处于皆对或皆错的同一境况。

当此之时,价值观的冲突已淡化,剩下的只是力量的较量,于是有了《三国演义》中几大集团无数次的大小战役,有了各国英雄们的大力拼杀,各国智士的各显神通。

《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智慧的力量,其中足智多谋的诸葛亮显得十分神奇。诸葛亮的神奇来自他有两大绝招:一是前知,二是应变。这其实就是人类的最高智慧,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不再是过去的人就因为这两点。

《三国演义》向我们展示了历史的大场面,里面充满杀戮,也充满仁爱,我们应该从书里读出智慧,读出力量,读出人道,读出忠义,才算读懂了《三国》,否则光是打打杀杀,再好看又有什么意思?

也许有人偏要说:“我就喜欢《三国演义》杀得过瘾”,那么我只能告诉他:“如果阁下生在三国,当有大难”,因为《三国》中凡是好杀者都很快被杀,武功天下第一的吕温侯是如此,“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的张翼德也是如此。也许有人偏要说:“我就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人死得过瘾”,那么我只能告诉他,《三国》的原义并不是让人死,而是让人活,否则怎么有刘玄德携民渡江?怎么会有关云长义释曹操?怎么会有诸葛孔明闹空城计力保三军?

读《三国》、爱《三国》,这是好的,但罗贯中写《三国演义》的意思是要我们每一个人碑自己,拿书中的最后一句话来说就是“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三国已经死亡,但我们还要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