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关上潘多拉魔盒
3994400000032

第32章 抢救孩子(1)

受艾滋病伤害最大的是什么人?当然是无辜的、毫无抵抗能力的儿童。

母婴传播是艾滋病毒传播的重要途径,尤其在以异性间的性行为为主要传播方式的非洲国家,艾滋病毒通过母婴传播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2006年在英国伦敦召开的全球合作者论坛上传来信息,由于国际社会对受艾滋病影响的儿童保护力度不够,到2010年,仅撒哈拉南部非洲就可能有1800万儿童因艾滋病而成为孤儿,400万儿童无法得到必要的治疗。同年,专家们在第16届多伦多世界艾滋病大会上称,目前非洲母婴感染的机率很高,只有20%的妇女知道如何预防避免感染,仅有10%的妇女可以接受预防的措施及教育。

各国报道的母婴传播概率不完全相同,大概在15%至50%之间,发展中国家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而且母婴传播占艾滋病家庭内传播的第一位,是15岁以下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通过医务工作者的努力,发达国家母婴阻断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新生儿的感染率已不到1%。

1995年我国发现了首例母婴传播的病例。目前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部分地区孕产妇、婚检中发现艾滋病毒感染率已达到较高水平,个别地方婚检人群的感染率超过了1%,孕产妇感染率达到5%。

我国开展母婴阻断的时间并不长。虽然时间不长却进展很快,在这方面已经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通过医务人员的努力,预防母婴传播的成功率已经大幅度提高,据桂希恩教授考察,传播率已经从37.1%降到6.5%。

2006年,上海一些媒体曾报道了一个四口之家感染艾滋病的故事。10年前妻子生女儿时因输血感染了艾滋病毒,后来丈夫也被她感染了。2005年妻子再次怀孕后,去医院做引产手术时才发现,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

绝望的妻子住进了医院,但她的身体条件已经不允许再动引产手术。上海市公共卫生中心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表示,愿意通过艾滋病毒的母婴阻断方式,帮助孕妇产下婴儿。从怀孕20周起,医院便介入,采取系统的母婴阻断方法,希望能阻断母婴间的传播。怀孕39周后的第四天,经过剖腹产,顺利地产下了一个5斤3两重的男婴,看上去和正常的宝宝并没有任何不同。但孩子的命运到底怎样,还是一个谜,公共卫生中心的专家表示,将每隔3至6个月对孩子进行一次检测,18个月以后才能确定孩子的健康情况。医生们还透露,如果阻断成功,这将是上海首例因及早介入进行系统母婴阻断,而成功避免新生儿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病例。

儿子诞生后,他的父亲决定,愿意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省吃俭用,每年捐赠1000元钱给同样需要帮助的艾滋病人。他还表示,今后将用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体会“现身说法”,让更多的人关注艾滋病、了解艾滋病,并使感染者及时接受检测和治疗,减少艾滋病的传播。他的妻子也希望,能够到艾滋病病房做义工,帮助那里的病人。

经媒体报道后,这一家人的命运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孩子父亲的同学们还捐款为两个孩子建立了“成长基金”。

2006年5月,疾控中心传来喜讯,孩子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后,结果是阴性,他幸运地没有感染艾滋病!目前孩子非常健康,体重甚至超过了普通孩子。

在四川凉山州,我看见了因母婴传播染上艾滋病孩子死前的照片,1岁多的孩子竟瘦骨嶙峋像个小小的骷髅,看上去十分可怜。但也有幸运的孩子。2004年当地一位孕妇既不吸毒也不****,临产前不久竟检查出感染了艾滋病。当医生们告诉她检查结果时,整整20分钟这位年轻的母亲没有说一句话,只是浑身颤抖着不停地流泪,眼睛里是一副完全绝望的表情……医生们同情地对她说,可以通过母婴阻断用药物和手术让孩子不被感染,但她只低着头说:“完了,我这一辈子全完了!”医生们劝慰很久后她回去了,第二天来电话表示愿意进行母婴阻断治疗。当时凉山还没有母婴阻断方面的药物,这件事一直汇报到北京,在中国疾控中心的协调下,通过铁路局从成都把药送到西昌,服药和手术后,产妇顺利地生下了孩子。以后凉山疾控中心的医务人员们像对待自己的亲人一样,细致入微地给母亲规定了各种应该注意的事项,并且给孩子及时服下了抗病毒药,由于新生儿一般要等到出生15个月甚至18个月后才能确定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因此医务人员每隔3至6个月便对孩子进行一次检测……如今孩子已经两岁多了,长得活泼而健康,没有被可怕的艾滋病毒感染。

新疆乌鲁木齐市自2003年8月就开展了母婴阻断治疗,两年多时间里,曾对4万多名孕妇进行了艾滋病毒检测,对检测出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全部进行了母婴阻断治疗。孩子的艾滋病,很多是通过喂母乳而传染的,因此,为了动员感染了艾滋病毒的母亲不要给孩子喂奶,国家卫生部还给孩子们免费提供了奶粉。

2006年秋天,完成了对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采访和考察后,我又到西部边境、景色如画的伊宁市去。在那里特地采访了负责艾滋病母婴阻断的妇幼保健院。

妇幼保健院院长热孜艳女士是一个非常美丽的维吾尔族中年妇女,肌肤雪白,眉毛和眼睛却是乌黑的,轮廓有点像欧洲人,精通维、汉两种语言。据说病人们都叫她“活菩萨”,有很好的口碑。而让我印象最深的却是她的诚实——老实说,这在当今之世实在是难得的品质,对工作中的缺点毫不隐讳,对疫情的严重性介绍得很坦率,对自己取得的一切成绩只认为是应该做的,只有当问到医院获得的荣誉时,她才会一点也谈不出,表现出真正的、令人尊敬的“茫然”和“漠不关心”。后来还是保健院的书记向我介绍,保健院是伊宁市预防艾滋病的先进集体,而院长本人是先进个人,由于工作出色,2005年全国母婴阻断经验交流会曾在这里召开,伊宁市妇幼保健院曾在大会上介绍经验。

热孜艳院长很忙,不断地有医生和病人来找她,因此我们的谈话是断断续续的。

伊宁市自1996年报告首例艾滋病毒感染者后,疫情发展迅速,成为整个新疆艾滋病疫情发展速度最快和流行最严重的县市,感染人数居全新疆第二。由于女性比例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由母婴传播造成的婴儿和儿童艾滋病感染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

热孜艳告诉我,经过检测,2005年孕产妇的艾滋病感染率已经达到了1.6%,这确实是很严峻的现实,证明伊宁市已经进入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了。

2003年10月,伊宁市被国家卫生部确定为全国8个“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项目”试点县市之一,市委、市政府除了出台《伊宁市艾滋病/性病防治中长期规划》、《伊宁市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外,还确定母婴阻断项目在卫生局的领导下由妇幼保健院具体负责实施。

项目启动后,妇幼保健院立即组织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学习和技术培训。根据感染者中维族妇女约占98%这一情况,首先组织人力,把全部宣传教育资料都进行了翻译,然后配合妇联、教育局、计生局、街道办、团市委等单位深入学校、街道、乡镇进行各种形式的宣传和座谈。还特地邀请防治艾滋病专家、武汉大学桂希恩教授到伊宁市为医务人员和党政领导讲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并为600多名青年学生进行了有关艾滋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配合这些活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也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公益性广告、现场报道、专题片、人物专访等轰轰烈烈。

在宣传教育的基础上,热孜艳和妇幼保健院的医生们一方面对乡镇和街道的基层医务人员进行了专门的技能培训,一方面加大了对孕产妇的检测力度。

但是,对孕产妇进行检测这个工作,最初进展得并不顺利。国家规定,对艾滋病毒的检测必须在自愿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孕产妇都不愿意主动进行检测,以致医疗部门对她们的感染率一直不能准确地掌握,当然也就无法“对症下药”了。

为了解决这个难道,妇科大夫出身的热孜艳不厌其烦,亲自带领年轻的医务人员们深入一个个的乡镇和街道,走村串户直接到孕妇们的家里去上门服务,动员她们进行产前检查。当时伊宁市妇幼保健院只有一种试剂,如果发现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就进行第二次检查,如果仍然是阳性,就要把检查结果送到州里,州里再送到700多公里外的乌鲁木齐自治区疾控中心,通过别的试剂再次检测并进行确认。而那些在产前没有进行过检测的孕妇,在生产时突然发现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保健院也要及时把检测结果送到自治区疾控中心,力争72小时之内,让新生的婴儿服上抗病毒药。

如今,在中央疾控部门的支持下,伊宁市妇幼保健院已经有了两种不同的试剂,可以就地确认、及时服药了。

为了从艾滋病魔的手中抢救孩子,保证母子平安健康,更好地为其他综合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服务,妇幼保健院一直坚持了24小时值班、不分日夜都可以进行检测的制度。目前,伊宁市各医院、各乡镇卫生院都坚持对孕产妇进行艾滋病毒抗体的检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