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有病不要乱求医:长命百岁的绝世真经
3991100000022

第22章 是药三分毒——适合自己的才是好药(2)

磺脲类药物

磺脲类药物是促胰岛素分泌剂,在临床应用有五十余年,目前常见的有优降糖、美比达、达美康和糖适平等,全球大约有2000万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磺脲类降糖药。如果长期服用磺脲类药物会使胰腺B细胞疲劳,功能降低,有损肝肾功能和发生低血糖反应;也会造成消化不良,少数患者可引起皮疹、粒细胞缺乏症、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停药后可恢复正常,也可引起轻度肝损害或胆汁淤积性黄疸。

双胍类药物

双胍类药物,如格华止、迪化糖锭、君力达、丁福明等,是肥胖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线用药,在有些国家还被推荐为非肥胖型的糖尿病患者的一线用药。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有厌食、口干、口苦、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大剂量时较易发生,减量或停药后反应即可消失。最严重的副作用是诱发乳酸中毒。另外要注意,有肝、肾及心肺疾病的糖尿病患者不宜使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常用的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有拜糖苹、倍欣,主要作用为延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减慢葡萄糖吸收。此类药物的副作用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原因是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没被完全消化吸收,达到结肠时,在细菌的作用下发酵,导致产气增加,病人出现腹胀、腹痛、腹泻、排气增加等症状。

胰岛素增敏剂

胰岛素增敏剂既可用于初发糖尿病患者,又可用于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是一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的药物。胰岛素增敏剂主要着眼于改善肝脏、肌肉及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以减少葡萄糖输出,增加肌肉、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以达到降血糖的目的。目前比较常见的胰岛素增敏剂主要有文迪雅、艾汀、瑞彤等,其副作用主要是有轻度的体重增加,少数患者出现贫血、水肿、肝功能异常、头痛、心脏病变、体重增加、血细胞异常,这类药物长期服用还可导致癌症。

胰岛素类

自20世纪60年代胰岛素开始在中国应用后,已经成为最受糖尿病患者青睐的药物。不过长期使用胰岛素容易引发免疫性胰岛素抵抗,导致发生脑血栓、中风、心脏病、肾病综合征等,甚至危及生命。

抗精神病药

抗精神病药又称强安定药或神经阻滞剂,市面上比较常用的有:

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定醇、氯氮平、舒必利。此类药主要用来治疗幻觉、妄想,有较强镇静作用,可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病。长期服用会引起身体部分肌肉的活动,例如手震、脚震、手脚不灵活,眼反向上,同时会使患者出现有昏昏欲睡、头晕、易饿等状况。

抗焦虑药

安定、冬眠宁、丁螺烷酮是此类药品的代表。此类药的主要作用为减轻或消除精神病人的焦虑不安、精神紧张及恐怖的情绪。安定与冬眠宁的副作用小,但服用期间不可突然停药,否则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焦虑、激动、易激怒、失眠、震颤、头痛、眩晕、多汗等。所以停药时要注意逐步减量。丁螺烷酮的副作用多表现为头晕、失眠、头痛、胃部不适等。

合成维生素

适当补充维生素是有必要的,但维生素与任何其他药物一样,有利有弊,吃多了也会中毒。如果盲目补充,把维生素当饭吃,反而会对健康造成危害。

比如过量维生素A主要有倦睡、头痛、呕吐、视****水肿等。孕妇服用大剂量维生素C后,可使婴儿出现坏血病。

滴眼液

滴眼液短期使用可以缓解眼睛疲劳、干涩等症状,但长期过量使用,会诱发干眼症或其他的眼部疾病。滴眼液中常常都含有少量防腐剂,经常使用对眼角膜、结膜有损害,长期使用会使眼部产生依靠性,本身正常的泪液分泌效果将会退化。

这些要注意——医生不会开给自己的药物

据英国《太阳报》报道,一代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就是因为注射了一剂强效的“配西汀”(Demerol)止痛剂,因用药过量而送命。

一些西药虽然已经经过了严格的审批程序,但仍有较强的副作用。以下是美国MSNBC网站披露的几种医生自己生病后都尽量不选的药物。

含有******的感冒药

******能兴奋交感神经,使精神振奋;可缩短巴比妥类催眠时间,亦能兴奋中脑、延脑呼吸中枢和血管运动中枢;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上升,脉压增大,长期患有高血压的病人不宜服用。这类药品属于国际奥委会严格禁止的兴奋剂,中国政府对******的管理也日益严格。

平喘药Advair(氟替卡松和沙美特罗吸入剂)Advair含有的吸入性皮质类固醇有可能降低患者长高的速度,该药对成年患者身高的影响还没有进行试验。

Advair含有长效乙二型交感神经兴奋剂沙美特罗,沙美特罗属于β2-兴奋剂的一类药品。当患者服用此药时,支气管受体处于长期持续在兴奋状态,可引起受体功能钝化、部分功能退化,最终可能会引发哮喘疾病,甚至由呼吸不畅导致的死亡。

2005年10月,加拿大卫生部发布信息,警告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类哮喘治疗药,可能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并提醒患者注意按照推荐方法使用该类药品。

在SMART研究已经表明,在非洲籍美国人和从一开始就未使用过吸入性皮质激素(皮质激素是一大类抗炎药,常用于治疗哮喘,而最常用的剂型是粉末状直接吸入剂或者用于危重病例的口服剂)的病人中,哮喘相关性死亡发生风险更高。虽然目前还未取得相关证据,但专家表示,其他长效β2-受体激动剂可能也存在沙美特罗类似的风险。

糖尿病药物Avandia(文迪雅)2007年5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刊文称,文迪雅会大幅增加服用者心脏病发作风险,使心脏病死亡率提高64%。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体重明显增加、水肿、呼吸短促等症状,这些都是心力衰竭的危险信号。

肯立克(Ketek)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日前对抗生素泰利霉素(肯立克),可能引起的致死性肝衰竭发出更强烈的警告。这种药物虽能杀掉肺部和鼻窦细菌,但也可造成呼吸道感染。

胃药奥美拉唑(洛赛克)洛赛克是国产的,进口合资的叫奥美拉唑。洛赛克(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胃食管返流病和胃溃疡。但临床观察表明,由于洛赛克在抗酸的同时也使得胃液分泌减少,使消化功能受到影响而出现症状。长期服用还可导致对肝肾功能、血液系统等产生副作用。

胃药耐信(埃索美拉唑)与洛赛克的作用机理相似,同为胃壁细胞的质子泵抑制剂,只要不连续长期服用,就可以有效避免副作用。

塞来昔布(西乐葆)塞来昔布(西乐葆)是消炎止痛药物,注意这里的消炎这个概念不能等同于普通人认为的抗菌(抗生素才是抗菌药物)。西乐葆通过特异性地抑制人体内环氧化酶-2的合成,从而阻断炎性前列腺素类物质的产生,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

不可自己乱吃中药

很多人都以为“中药无毒”,就可以自己给自己开药方,其实大谬。中医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才可以行医;对药品的毒性、机理需要系统、全面的把握,才可以开药。

不可乱用虎狼药

大部分天然的中药副作用很小,但有些中药的毒性则很强,如红砒石、****石、水银、斑蝥、青娘虫、红娘虫、生藤黄等。

毒性稍轻的中药有:白附子、生附子、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马钱子、巴豆、生天南星、生甘遂、闹羊花、天仙子、蟾酥、土木鳖、吕宋果、云轴子、枫茄子、枫茄花、生硫黄、巴豆霜、白降丹、罂粟壳等。

曾经就有人因为不懂中药的这种特性而白白送了性命:

四川省叙永县有一位青年农民,因常年关节痛,便服了游医卖给他的4粒马钱子(共6克重),服用几个小时后中毒死亡。马钱子是毒性很大的一种中药,患者过量服用,因此造成了一起人间悲剧。

当使用这些有毒性药物时,必须慎重,如枫茄花浸酒,口服可治疗风湿性关节炎,但如果服用剂量过大,会引起中毒身亡。

苦寒药用量点到即止

传统中医在用药时严格遵守苦寒药“中病即止”的法则,用通俗的话就是见好就收。

即使是临床上使用的几种很平常的中成药,虽号称“没有毒性”,如超量服用,也会发生不良后果。

比如双黄连在某些地区常作为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首选药物之一,除了可导致过敏性休克外,还可引起全身剥脱性皮炎和胃肠道不适。六神丸、六应丸等还可能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损害神经系统。

再如咳嗽糖浆,有的其中含有麻黄、桔梗成分,麻黄含******,剂量过大会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桔梗在剂量过大时会导致呕吐。

急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所服的中成药大多属于清热解毒药,这类药物性味苦寒,对胃黏膜有轻、中度的刺激作用,长期或过量服用会引起恶心,使胃口更差,加重病情。

病人对胃的副作用还是比较容易察觉的,而对肝、肾的毒副作用则比较难以感知。例如,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昆明山海棠片、雷公藤片对肾脏都是有毒性的,而患者在服药过程中,却往往不会感觉到有明显不适。

患者在服中药汤剂时,一般都通过肝细胞转化(解毒),后由泌尿系统排出体外,这就增加了肝脏、肾脏的负担。中药服用过多,特别是长期服用,对肝脏、肾脏都有一定伤害。

服用处方药必须“讲原则”

吃药要讲科学。许多药品是经过几代人的研究、试验才制作出来的,它的成分、疗效、副作用、服用剂量、服用方法都有科学的理论及实践的依据。所以,如果必须服药,应牢记以下几点用药原则:

1.先就医,后用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对症用药。

2.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注意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不可超剂量用药。

3.能口服的就不注射。调查显示,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口服给药,比例是4∶1,而联合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则是单独用药的9倍。

4.中药针剂的使用要尤其谨慎。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金鱼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多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因为发生严重不安全事件或存在严重不良反应被暂停销售。

5.联合用药不宜过多。用药应少而精,每天最好不超过5种。

6.汽车驾驶者应主动告知医生,请他在开处方时尽量避开对驾驶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据统计,5起交通事故中就有1起与药物副作用有关。

7.吃药要讲究忌口,无论西药还是中药。

8.时刻注意副作用的征兆。服用药物后,出现头痛、头晕、恶心、惊慌、出汗、舌麻、哆嗦、发冷、脸色苍白、胃部不舒服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很多时候,药物导致人身伤害的元凶并非药物本身,而是用药不当。在使用药物前,你有必要问清楚医生,我吃下去的是什么药?为什么要用这些药?我必须留心什么样的副作用?症状消失是否就可以停药了呢?千万不要不好意思提问,这和你的健康有密切的关系。

中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

中医认为,“医食同源”,在服用中药时,饮食上做出调整,注意一些宜忌,可以更快的催化药效。

历代医家都对忌口十分重视,并在《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医学典籍中都有记载。如清代章杏云所着《调疾饮食辨》一书中记载:“病人饮食,藉以滋养胃气,宣行药力,故饮食得宜足为药饵之助,失宜则反与药饵为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