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晋原来不风流
3967400000055

第55章 落幕

长安的陷落,西晋的彻底灭亡,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这段时间不长,约两年半,直接大举进攻的次数也不多,三次。

这段时间以来,刘汉政权内部,同样是问题重重,但刘聪虽非明主,却始终没忘记一件事——灭晋。

简单说说这三次进攻吧。

建兴元年,愍帝登基不久,刘曜、赵染进犯长安,麹允出屯黄白城抵御刘汉军队。

双方对峙了五个月左右,麹允虽累战皆败,却也没有撤军,长安也给他送来了援兵,索带兵出来了。

赵染看到了机会,建议刘曜趁虚偷袭长安。

这一招很凑效,赵染带五千骑兵,趁着夜色,一举攻入了长安外城,杀掠千余人后,退屯逍遥园。屯驻阿城(阿房宫旧址,今西安西南)的将军麹鉴闻讯,领五千兵救长安。赵染退军,麹鉴追击,追到零武,遭遇刘曜,反而大败。

但这一次远远还不是最终的胜利,不过,刘曜却恃胜而骄起来。十来天后,麹允有样学样,也对刘汉军队发动了一次突然袭击。

刘曜大败,带兵回老家平阳。

回家后,刘曜并没有休息,跑到镇地洛阳附近,清理了魏浚。

建兴二年(314)五月,刘曜、赵染又奔长安来了。这一次,他俩败得比较惨。

六月,刘曜屯渭汭(渭水入黄河处),赵染作为前锋,进屯新丰。

听说索带兵迎战,赵染一脸不屑。

长史鲁徽觉察到赵染的情绪很不合适,便出言规劝:晋军是比我们弱,但人家拿出拼命的劲头来跟我们打,万万不可轻敌。

赵染很拽地说,司马模厉害吧?我打他跟玩一样。索这小子,也就够资格做我刀下鬼,马蹄儿泥。

这么说说,也就罢了,关键赵染把轻敌还进行到底,一大早,带着数百轻骑就出战了,更牛气的是,这几百人还不吃早饭,赵染说了,等抓了索,咱再回家吃饭。

大家都知道,早饭很重要,而且,古人一般一天就吃两顿饭,上午开火做饭,下午吃上午剩的。

下面的事很简单,饿肚子的赵染没擒住索,大败而归。按他自己的话说,他是没资格吃饭了,但他决定饭照吃,反而让鲁徽今后都不用吃饭了。

由于赵染觉得没脸见鲁徽,回来就杀了鲁徽。

休整之后,刘曜、赵染,连同将军殷凯,带领数万大军,再次扑向长安。

麹允在冯翊迎击,白天吃了场败仗,收兵,晚上发动了偷袭,斩杀殷凯。

刘曜很郁闷,便回头攻击河内太守郭默。之前我们提到过郭默,这是一位堡主,实力估计很有限,当时,我们怀疑过他的动机,现在怀疑可以解除了,此战,他表现出了无限的忠诚和斗志。

在重重包围之下,郭默弹尽粮绝。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把老婆孩子送出去当人质,请求换点粮食。

在刘曜看来,这不就是要投降了?非也。

郭默得了粮食,有了力气,继续坚守。刘曜怒了,把郭默老婆孩子都扔到河里淹死,然后发起了猛攻。

郭默真是顶不住了,便写信给新郑县的李矩,希望投奔过去。李矩想派外甥郭诵前去迎接,可是他没什么兵,没法成行。正巧刘琨派参军张肇带着五百鲜卑骑兵入诣长安,结果道路不通,张肇便带着人往回走。在路过李矩军营时,被李矩给拦下了,请求张肇帮忙击退沿途的刘汉军队。

张肇答应了,然后下面的事就神奇了。

刘汉军队远远看到鲜卑骑兵,竟然等不及数清对方人数,就一溜烟跑了。

没过多久,赵染进攻北地郡,麹允领军阻击,不知是哪个技术过硬的弩手,竟然一箭射死了赵染。

之前也说过,刘汉的军队,远远不是一支强悍到不可战胜的军队,如果,司马睿和司马保能够出兵援助,如果,晋军能够有几个出色将领,哪怕是晋军能有众志成城、为国捐躯的勇气和意志,愍帝也许能够以长安为根据地,实现中兴复国。

但,一切只是如果。

长安已经两次战胜了刘曜,可这个城市没法战胜穷困。算一算,贾疋、梁综等人招募起的军队,最初有十五万,到现在就算战死或跑掉了一半,也还有七八万人。

这些人,谁来养活?

愍帝的朝廷?开玩笑了,长安就不到一百户人家,纳税人比收税人的数量还少。基本上只有凉州张轨父子(张轨建兴二年死后,其子张寔接班)时不时送点东西周济一下,司马保本着壮士断腕的精神,恨不得把陇道交通都给掐断了。

建兴三年六月,一伙盗墓贼挖开了汉初薄太后的陵墓,朝廷听说这事,赶紧派人去了,捡贼剩下的东西,直接搬进皇宫内库,当御用品。

可惜这些东西不能吃,估计除了愍帝本人,不管什么大官,每天都要上山采野谷子,不然,就等着饿死吧。

当年八月,一直屯兵蒲坂的刘曜进军上党,对刘琨发起了猛攻。在襄垣大败刘琨之后,刘曜打算攻击刘琨的大本营阳曲。

不过,他没有去成,刘聪提醒他,不要忘了最主要的工作,先平了长安,拿下雍州再说。

这年冬天,十月,刘曜攻下了冯翊,驻守此地的太守梁肃逃奔万县。刘曜转而进犯上邽,麹允从黄白城转屯灵武县,兵力微弱,不敢前进。

愍帝这孩子,估计是急疯了,尽管屡屡遭到拒绝,他仍然屡屡向司马保请兵援助,实在没办法,只有司马保离得还近些。

之前说过,现在司马保处的主旋律,叫“壮士断腕”,壮士自然是司马保,准备把愍帝这个腕给断了。

从事中郎裴诜实在是听不下去了,愤然说道:壮士断腕?现在蛇咬的可是大晋的头,干脆断头?

这个比喻一说,司马保面子上也过不去了,于是以部将胡崧为前锋都督,表示将派遣这支部队去支援长安。

注意这个字,“将”,将来时的将,胡崧并没有出发,而是原地待命,等到什么时候呢?等到诸军集合完毕。

麹允看出来这事比较没谱,便提出,既然司马保不愿来,干脆我们带着天子找他去,难不成他还能闭门不见?

但索坚定拒绝了这个提议,理由是,司马保得了天子这块招牌,必然要逞其私志。

这话是没错的,司马保肯定要逞私志,但索也不是出于公志,虽然没有俸禄,虽然吃野谷子,但他现在是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录尚书事,承制行事,一句话,虽然长安是个流亡政府,但索在这里,算是一把手。

个人的小算盘,凌驾于国家存亡之上,一直到最后一刻。而最后一刻很快就到来了。

建兴四年(316)七月,刘曜再次出兵,先围攻北地郡太守麹昌。大都督麹允带领三万人前去救援。

走到郡城附近,忽见远处浓烟滚滚,麹允吃了一惊,忙拦住迎面走来的几个难民模样的人,问到底怎么回事。

难民流泪叹息,说,郡城已经被刘曜攻陷了,现在人家正在放火烧城呢。

北地郡这么快就失陷了?麹允吓了一跳,比他更害怕的,是他手下的将士,一听这话,顿时掉头就跑。

事实上,北地郡还没有失陷,正翘首以待麹允的救援,那场大火也没发生在城内,而是刘曜绕城点起一圈篝火,这几个难民的真实身份,是刘曜派出的演员。

尽管麹允的部队跑得快,可还是被刘曜在石盘山磻石谷给追上了。在被刘曜军猛揍了一顿之后,麹允逃回灵武。刘曜回头,顺利攻下了北地。

史书上对麹允的评价是“性仁厚,无威断”,理由是他喜欢用爵位来讨好众人。比如说,这时候,新平太守竺恢,始平太守杨像,扶风太守竺爽,安定太守焦嵩,太守级别的,都领征镇大将军、侍中、常侍,都有符节,连各村的坞堡主们,最小也是个银青将军,当然,银印青绶估计是没有的,但名号在。

但麹允对一般士兵很不够意思,因此,大家都不承他的情,将领们官大了,骄纵不听号令,而士兵们怨气冲天,这种情况,最终导致了他的失败。

这种评价,麹允肯定要叫屈。请问,除了虚名,他还能给什么?给钱,给粮?他也得有啊。而名号这东西,肯定给不到一般士兵的头上。难不成部队里头一水儿全是将军,大家才满意?

现在,同志们都是领不到工资的,要不是两个月前,凉州张寔派将军王该率五千人,带着一些补给支援长安,估计连愍帝本人都已经歇菜了,饿的。没钱、没粮的情况下,能维系起一支部队,只能靠大义,和事成之后的美好前景。但问题是,大义这东西在西晋一向是稀缺资源,而美好前景,啥时候能变成现实?

麹允不是奇才,也没有奇节,岳飞、祖逖那样的人毕竟几百年才出一个,而且最终也失败了,我们就不要太苛求麹允先生了,他毕竟努力了。

不能原谅的是焦嵩等人。

麹允大败,关中危乱,他向焦嵩告急求救。焦嵩说,麹允这人,我一向看不上,让他困窘一下也好,等实在不行了,我再救他。

焦嵩打定了主意,要为难麹允,而刘曜的军队已经开到了泾阳,渭北诸城全部溃败。

在战斗过程中,刘曜俘虏了建威将军鲁充、梁纬、皇甫阳等人。据说,鲁充是个贤能的人,这一点,我不太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不缺气节。

面对刘曜的款待和招纳,鲁充说了一句话,身为晋将,国家丧败,不敢求生,若蒙公恩,速死为幸!

刘曜给了他一句评价,“义士也”,又给了他一把剑,成全了他。

同时自尽的,应该还有梁纬,因为刘曜听说他的妻子辛氏美貌,便有心娶她回家。但辛氏不是羊献容,她哭道,妾夫已死,义不独生,且一妇人而事二夫,明公又安用之。

刘曜叹息一声“贞女也”,同样听其自杀,以礼葬之。

生命诚可贵,殉国殉义殉情,在头脑灵活的人看来,也许是一种迂腐,但我总觉得,人之为人,需要一点迂腐,需要在内心的神坛上供奉一点高于一己私利的东西。

我只知道一个朴素的道理,一个社会,人人皆自利,则无人能自利,一个社会,没有共同的道德底线,牛奶和大米都会变得有毒。

历史告诉我们的,从来不仅仅是过去的事。

八月,刘曜进逼长安。

焦嵩、竺恢、宋哲、华辑引兵相救,因为这是长安,这是愍帝,不是麹允,估计焦嵩找不到不出兵的理由。

这几路军队,出是出来了,但他们不是出来打仗的,是出来看电影的,他们走到霸上,便停止前进,就地驻扎。

但有一支部队脱颖而出——司马保的部将胡崧。

胡崧奉命带兵入援,由于焦嵩等人逡巡不进,胡崧一不小心,成了真正的前锋。在灵台遭遇刘曜军队时,胡崧一不小心,又把刘曜给打败了。

连续两次不小心之后,胡崧开始担心了,担心长安方面受到鼓舞,担心麹允、索再次振奋起来。

他决定,这种错误不能再犯了,于是带着部队一路小跑,先退回渭北,没过两天,干脆回师槐里。

九月,刘曜攻陷了长安外城,麹允、索退保小城自守。

长安,是一座孤岛,还面临着涨潮。

物价飙升到匪夷所思的程度,一斗米二两金子,如果还有米的话。城内居民还剩下一半,而另一半人,应该就在这一半人的肚子里消化着。士兵们能逃的都逃了,只有张寔派来的那几千凉州兵,守死不移。

太仓,也就是国家大粮库,仅有数十个饼子,麹允每天捣碎一个,煮成面糊,不是给自己吃,是供奉愍帝。

十一月,饼子吃完了,愍帝哭着对麹允说,死守下去,只有死路一条,还是忍辱投降吧,不要拉着长安城人民当垫背的了。

说完,他又叹息道,“误我事者,麹、索二公也!”

误晋者,岂仅此二人而已?

仿佛要为愍帝这句话做注解似的,投降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个插曲。

奉命给刘曜递交降书的,本来是侍中宗敞,但他还没出城,就被索给拦下了。

索扣下宗敞和降书,另派自己儿子前去刘曜大营,传话如下:

“现在城中粮食还够维持一年的,恐怕刘将军您一时难以攻下。不过呢,我索帮您想到一个速胜的办法。只要您答应事成之后封我个万户郡公,给我个仪同三司级别的官做,那我立刻献城投降。”

这个建议的效果是,索的儿子走着出去,躺着回来,而且不喘气了。

刘曜当场杀掉信使,扬言道:“帝王之师,当以道义行事。我带兵十五年,从来不用诡计战胜敌人。你索说出这种话,冒天下之大不韪,人人得而诛之。如果你有兵有粮,你尽可以婴城固守,如果不行,那就早点觉悟吧。”

这番大义凛然的话,谁信,谁就天真了。兵者诡道,前段日子刘曜攻取北地时,就用的诡计。

刘曜的真实想法应该是这样的:投降或者战死,都可以,但你索不应该跟我耍花招,你当我刘曜白痴么?

聪明反被聪明误,索白白损失了一个儿子,还受了刘曜一番侮辱。

建兴四年(316)十一月初十,宗敞到刘曜军营递交了降书。第二天,愍帝司马业乘羊车,肉袒,衔璧,舆榇,出长安内城东门,正式投降。

几天后,平阳,光极殿上。

失败者司马业向胜利者刘聪行稽首礼(跪拜,额头触手)。

刘聪封司马业为怀安侯、光禄大夫,他今后的主要工作是,给刘聪刷盘子洗碗,给刘聪打伞,给狩猎队伍当前导,工作一年多后,被杀。

麹允当时伏地痛哭,不肯起身,被囚禁之后,自杀。

索以不忠之罪,枭首于市。

西晋,到此结束。

此刻,相信读这本书的你,和写这本书的我一样,心里充满了沉痛和疲惫,咱们就不要再对西晋人物再做一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评判了吧。

历史已经过去,而我们这个古老多难的民族,未来还很长,兴亡就掌握在每一个中国人的手中。有句话说得好:“一个肯拼的民族,除非心甘情愿,否则对内不会被独裁者奴役,对外也不会被敌人奴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