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西晋原来不风流
3967400000044

第44章 将内斗进行到底(1)

流民起义了

几年前齐万年兴兵秦、雍时,关西人民不堪战乱饥荒之苦,纷纷南下,先拥入汉中,又通过贿赂晋廷地方官的方式,进入巴蜀谋食,这批人被称为流民。

这批人并非都是衣衫褴褛、捧个破碗的流浪乞丐,其中有关西氐羌的部落家族,持兵乘马,还有不少是州郡的前公务员们。比如其中就有姓李的四兄弟,李特、李骧、李庠、李流,之前都是略阳郡的武吏。

李氏兄弟子侄,在益州与地方官进行了欺骗与反欺骗、压榨与反压榨、镇压与反镇压的艰苦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最终赶跑了益州刺史罗尚,据有西南。

永兴元年(304)十月,李特之子李雄在成都称王,改元建兴,自建法律七章,正式宣布独立,两年后李雄称帝,国号“成”。公元338年,李骧之子李寿又改国号为“汉”。史称成汉,为东晋十六国地方割据政权之一,从李特永宁元年起兵时算起,到东晋穆帝永和三年灭亡,历时四十七年。

西晋朝廷对此并非无动于衷,曾派能人刘沈前往益州平叛,当他往西经过长安时,竟被司马颙拦截,留为己用。于是,朝廷从邻近的荆州大举征兵,此举又催生了荆、扬、豫、徐等州的另一场大混乱。

征壮丁的命令非常严酷,凡被征发的士卒,五日之内必须出发,不许逗留,否则,依法严办,地方官也要免职!

地方官急了,统统撸起袖子,亲自下到各郡县抓人赶人上路。老百姓也急了,走出不远,就纷纷脱离组织,聚众为盗,而且很快找到了方向和偶像,因为不久前,江夏那地方出了个带头大哥——张昌。

关于张昌,只有两条背景资料。籍贯:义阳;民族:蛮人。

这位少数民族兄弟可谓有胆有识,摸透了农民起义模式中的几大精髓:口号、形象代言、祥瑞、校服。

张昌使用了一个简洁而又富于煽动性的口号:“当有圣人出为民主。”

期待救主也算咱们一项重要的民族心理文化特征。救世主们在历史上各有名号,仁君、圣人、清天大老爷,等等。这圣人,不是你,不是我,但放心,遇到难题,自有圣人出现,救民于水火,大家靠他就行啦。

张昌还找到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救主形象代言人,规格不高,山都县的一个小吏邱沈。这个名字平淡无奇,没什么号召力,于是,邱沈摇身一变,成了刘尼——流落民间的汉家天子后人。

至于祥瑞更简单了,张昌最初把基地设在安陆石岩山,在山里就地取材,找点珍禽异兽没啥难度的。张昌找到了传说中的不死鸟——凤凰,估计是山鸡之类的野禽。

口号有了,圣人出了,凤凰也来仪了,张昌便刻了玉玺,仿制几身汉代衣服,尊刘尼为天子,自任相国,立年号为“神凤”,一个草台政权建立了起来。

下面的任务,就是走出安陆,征服全国。张昌给士卒们定制了统一的行头,人人头戴红帽,脸上粘一圈马尾巴毛。

身穿校服、红头毛面的人们,在张昌的领导下,初战告捷,于障山大败监军华宏,占据江夏。

张昌的迅速壮大,司马乂功不可没。

早在****之初,镇守荆州的司马歆便上书报告了情况,请朝廷令司马颖出兵帮忙。这个要求遭到了司马乂的拒绝。

话说司马冏被诛之后,留在洛阳的司马乂基本上掌握了中央政权。一开始,他事无巨细都跑邺城,和哥哥司马颖商量。商量来商量去,就商量出了问题。

很简单,当意见有分歧时,两人到底谁说了算?

估计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司马乂说了算,也不是司马颖本人说了算,而是司马颖手下的宠信宦官孟玖说了算!

司马乂火了。搞倒齐王司马冏,其实是凭他一人之力,司马颖因人成事,捡了便宜还卖乖。于是,他去邺城少了,有什么事,自己在洛阳决定。看到弟弟举动自专,司马颖也不高兴了。

大家都知道,谈钱伤感情,而谈权,伤的恐怕就不仅仅是感情了。

因此,司马乂拒绝了司马歆的要求,亲哥也是信不过的,如果司马歆与司马颖趁势联合,谁知道他们是要讨贼,还是要讨我司马乂?

司马乂的犹疑,倒便宜了张昌。长江、沔水地区的流民纷纷起义,响应张昌,短短一月之间,他已聚众三万。于是,张昌本人进军樊城,派部将黄林向豫州,石冰向扬州。

事情闹大了,司马乂再也无法坐视不理,派出三个姓刘的人救援荆州,他们是刘乔、刘弘、刘沈。

刘沈当初被司马颙扣下后,就地当了雍州刺史,这时,朝廷命令他自领州兵一万,让司马颙再赞助五千王府兵,从蓝田关出兵讨贼。可司马颙不但不出人,等到刘沈走到蓝田附近,把他所领的一万州郡兵也给强行没收了。

因此,刘沈这路北军,形同虚设。西路军,豫州刺史刘乔屯兵汝南;东路军,新任荆州刺史刘弘屯兵宛城。

张昌进军樊城,司马歆只好亲自出马,督兵防御,两军还未相接,司马歆的部众就发生哗变,四散逃去。司马歆做了张昌的刀下鬼,也算是为国捐躯,死得其所,省得以后争权夺利,自相残杀,给祖宗丢人现眼。

洛阳闻讯,急忙任命刘弘为镇南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这个决定,为西晋暂时保住了半壁江山。

刘弘,沛国人。祖父为魏扬州刺史,父亲刘靖曾任镇北将军。刘弘和司马炎同年生人,当年在洛阳,不仅是邻居,还一块学习过。

他是一个良臣,很有干略政事之才,连张华也对他另眼相看。之前,刘弘曾为监幽州诸军事,把幽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寇盗不闻)。

都督荆州诸军事,听起来很威风,其实不是什么好活儿。这个时候,张昌的党羽石冰已经接连攻陷了扬州、江州。临淮人封云也起兵响应石冰,攻占了徐州。一时间,荆、江、徐、扬、豫之地,大多被张昌的红毛兵占据,形势十分危急。当地的朝廷命官早就一扫光,反应快的望风而逃,反应慢的则丢了性命。张昌、石冰等人就顺便任用自己的下属为地方官,说是官,其实就是强盗头子,主业仍旧是烧杀抢掠。

张昌看似凶猛,但也不是什么不可战胜的天兵天将,刘弘这次带来了三个能人:陶侃、皮初和蒯桓。这三个人军纪严明,用兵有方,几次遭遇战之后,歼敌数万。

张昌意识到,自己碰上了难啃的硬骨头,听到刘弘大军开来,刘乔派人攻占江夏的消息,连忙逃往下潕山(一说被斩),部众见相国跑了,也就全部投降。

出人意料的是,刘弘最后一个敌人,并不是张昌,而是张奕。这个人可不是乱民,乃晋廷堂堂正正的长水校尉。

其实,刘宏讨伐张昌,也不是一路凯歌。战斗刚打响的时候,协同作战的前将军赵骧初战不利,刘弘便退军到梁城,暂避锋芒。

这个当口,范阳王司马虓跑来捡漏,派遣属下张奕进驻荆州,意欲把荆州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等到刘弘赶跑了贼人,来到荆州城下,发现张奕不但拒绝交接,还出军抵抗。这就没办法了,打吧。

张奕远不是刘宏的对手,一打就被打死了。刘弘把张奕首级送到洛阳,并递交了情况说明书,司马乂没犯糊涂,当即表彰了刘弘,并交给他一个任务,便宜选用荆州郡县各级官员。

选贤任能,更是刘弘的强项,他随才授任,公平公道,让人心服口服。比如,刘弘让皮初当襄阳太守,皮初之前名不见经传,也就这一次跟随刘弘讨伐张昌,立有战功。朝廷开始不同意,还卖了个人情,推荐刘弘的女婿夏侯陟。

刘弘笑了,治国,就应该以国家利益为第一位考虑,现在荆州十个郡都缺太守,如果任人唯亲,我家女婿还真不够用的。

在他的坚持下,新人皮初还是当上了襄阳太守。此外,陶侃、蒯桓也都提拔到重要岗位上,又选拔当地良吏郭贞、虞潭等人,担任地方官。

刘弘后来一直坐镇荆州,直到去世。在此期间,他拿出看家本领,鼓励生产,宽刑减赋,勤政爱民。荆州有福了,成为流亡百姓避难的首选。

什么,你问石冰和封云后来怎么样了?那我们就顺便交代几句吧。

石冰本来已经攻陷临淮,气焰大盛,但不幸遇上了已故猛将周处的儿子周圯。

周圯起兵江东,迅速得到江淮地区仁人志士的响应,在会稽人贺循、庐江人华谭和丹阳甘卓(甘宁曾孙)等人的战略配合下,大败石冰。

石冰士卒损失过万,大伤元气,便从临淮退到了寿春。祸不单行,他在寿春又遇到了一个更猛的主:陈敏。

听到石冰到来的消息,当时的镇东将军刘准的第一个反应是,惶惧不知所为,这也是故事进行到现在,多数贵族和高官们遇事的常见反应了。

这时,广陵度支陈敏自告奋勇站了出来,愿意领兵出击。刘准当然大喜过望,立刻增派军队,交给陈敏全权调度。

石冰虽然人数上占绝对优势,几乎十倍于陈敏所统军队。但陈敏早已看出他们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战胜这样的敌人,并不需要什么神机妙算,临阵有勇气,受挫不昏头,也就够了。

永兴元年(304)三月,经过几十场恶战,石冰的士气跌到了谷底。偏偏这个时候,周圯的追兵也赶到了建康,与陈敏形成两下夹击之势。气馁的石冰带着残兵向北逃去,投奔徐州的封云。

石冰不知道,他这次跑路的终点,不是徐州,而是阎王殿。封云部将张统见大势已去,找个机会杀死石冰、封云二人,拿着首级向陈敏投降了。扬州、徐州终于平定了下来。

周圯、贺循当即解散部众,功成身退。陈敏以战功升为广陵相,不过,他的志向从此远大了起来,后来搞出不少花样。

不过,我们没时间讲述陈敏的事了,因为这一阵子,洛阳的权力斗争已经接近白热化,连大闲人惠帝都御驾亲征了。

司马大乱斗

司马冏倒台之后的权力分配,令司马颙十分不满,比他更不满的,是心腹李含。李含最初的想法很美妙,坑死司马乂,打倒司马冏,废掉惠帝,拥立司马颖为帝,司马颙当相国,而司马颙当了相国,也就等于李含当相国。

可天不遂人愿,没想到司马乂一举成功,从炮灰变成了炮手。人家有事就找亲哥司马颖商量,家国大计司马颙插不上嘴,自然也就没李含什么事。好在司马子弟都是内斗高手,眼看着,司马颖和司马乂之间逐渐起了嫌隙。

李含闲不住了,跃跃欲试想要挑点事出来,第一步,他准备先报私仇,顺便去掉司马乂的羽翼。他的老仇人皇甫商此时担任司马乂王府参军,其兄皇甫重为秦州刺史,握有一方重兵。

在李含的鼓动下,司马颙上表中央,提出把皇甫重调回洛阳,去其兵权。李含的打算是,等皇甫重经过长安时,将其抓获,偷偷处理掉。

皇甫重一听就急了,要求讨伐李含。司马乂出来打圆场,说四下里兵乱方息,兴兵不祥,下令皇甫重罢兵,至于李含,你不就是嫌官不够大么,好,调你进京城,当河南尹。

李含同意了,立刻跑到洛阳就职,但皇甫重可不乐意,坚持要打李含。司马颙便派金城太守游楷、陇西太守韩稚等,合四郡之兵开往秦州,围攻皇甫重。

奇妙的事发生了,硝烟燃起之后,这个独立小战场仿佛陷入了异次元空间,不管外界风云变幻,自顾自足足打了将近三年。

让他们先打着吧。

司马颙给李含指派了一项秘密政治任务:暗杀司马乂。

李含联合侍中冯荪、中书令卞粹开始了密谋。这是李含这个阴谋家此生最后一次阴谋活动,因为,他很快失败了。

司马乂在他们找到下手机会之前,就发现了他们的计划,抢先一步,将李含、冯荪、卞粹捕而杀之。

司马颙怒了,不带这么玩的!第一次算计你,被你得了大便宜,第二次算计你,又被你杀了心腹。司马乂,你小子运气也太好了吧。

很好,咱们不玩暗的了,战场上见!

司马颙发兵,怎么说也是有理由的,但司马颖闻讯也掺合了进来,我估计他是闲的。之前听说张昌闹事,他上表请战,这会儿听说张昌已经被讨平,没什么事了,他又想和司马颙一起玩,反正弟弟不听话,打他。

这事一出,最郁闷的肯定是卢志,费那么大的力气,把你捧成了贤王,你这又瞎作什么?

于是,他劝说司马颖珍惜自己的名望,并高度肯定了后者称霸的愿望,但您也得注意方式方法。自古以来,尊王攘夷是称霸的基础,如果您把军队留在关外,文服入朝,一定会显得您恭敬天子,立身方正,这是您称霸的筹码。

参军邵续则向司马颖提出了更尖锐的问题:兄弟如手足,司马乂可是您亲弟弟,您自断一手,还指望称霸天下?

话是说得没错,可就凭卢志、邵续的宠信程度,哪里挡得住司马颖发昏?

太安二年(303)八月,司马颙、司马颖联名上表,说司马乂之前论功不平,现在又和尚书右仆射羊玄之(皇后老爹)、左将军皇甫商一起专擅朝政,杀害忠良(估计指李含等人),请皇上诛杀羊玄之、皇甫商,并令司马乂回封国。

此类表书,之前百试百灵,这一次却失灵了,因为他们面对的不是胆小的司马伦和司马冏,而是领着一百多号人就敢跟司马冏叫板的“乂大胆儿”!

答复的诏书很快下来了,当然是惠帝的口气,但内容却凶猛无比,有道是:

“你俩要是胆敢举兵进京,我当亲率六军以诛奸逆!现命司马乂为太尉,都督中外诸军事,助我抵御叛军。”

估计司马颙、司马颖二人初听诏书,吓了一跳,不过,既然脸皮撕破,那就照原计划,进兵洛阳吧。

司马颙派张方为都督,领精兵七万,出函谷关,向东直指洛阳。司马颖自己驻扎朝歌,以陆机为前锋统帅,带领王粹、牵秀、石超,率二十多万人,南逼洛阳。

司马乂接战,他派皇甫商领一万多人,前去宜阳阻击张方。惠帝也没有食言,亲自踏上了征途。

天子亲征历时约一个月,而行进路线基本上是沿顺时针方向,围着洛阳城绕了大半圈。以洛阳西的十三里桥为起点,先向北行军,途经城北宣武场、石楼、邙山,再折向东,经洛阳东北的偃师,又转向南,越过城东豆田壁,终于在洛阳东南的缑氏碰到了牵秀。

你别说,司马乂还真有两把刷子,他带着惠帝,成功打跑了牵秀。

但另一方面的张方就没那么好对付了,他可是西晋末年心狠手辣、胆大包天的一名悍将,何况还是七打一,皇甫商大败而逃。张方突进洛阳逛了几天,大肆抢掠一番后离去。

十月初,惠帝回到了洛阳宫,没过几天,中央军在洛阳东阳门外再次打跑了牵秀。司马颖估计脸上有点挂不住了,这个陆机,怎么指挥的?

于是,司马颖又派马咸前去协助陆机。这下陆机脸上也挂不住了。本来,王粹、石超、牵秀几个人就不太服他,他又连连战败,无尺寸之功。无奈之下,陆机接受马咸的帮助,再次对洛阳城发起了冲击。

十月初九那天,司马乂带着惠帝,在建春门(上东门)迎战陆机大军。别看陆机人多,基本没发挥出什么优势。

司马乂的司马王瑚派几千骑兵,把长戟绑在马上,冲击马咸的兵阵,光凭这几千人的突击,就把马咸的军队冲得七零八落,混乱之中,马咸被杀。

这下子,陆机的部下对主帅彻底丧失了信心,士兵们根本不听指挥,狂奔猛窜,自相践踏,退到七里涧,死者尸体堆积,居然堵住了涧水。石超本来自领别部进逼缑氏,一听大军溃败,便也领兵退去。

陆机败得太惨了,军中大将被斩杀了足足十六个,不过,他们的命加一块儿,都赶不上一个叫做孟超的小督值钱,因为人家是孟玖的弟弟。

孟超这条命,陆机本来就赔不起,更恐怖的是,孟玖还跟陆机兄弟有仇。

陆机、陆云因为知遇之恩,是铁了心要报效司马颖,捧出两颗红心,什么话都敢说,什么人都敢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