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妈妈讲给妈妈的故事
3967200000025

第25章 巴菲特教子

根据《福布斯》的记述,沃伦·巴菲特与他的朋友,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一样,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富翁之一。他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巴菲特并没有什么发明,只是买卖股票,以及找公司投资。后来他逐渐组建了20世纪颇具划时代意义的财团,他的资产净值10亿美元,而且还在不断地成长着。

睿智、永不言败的巴菲特,在提及钱财的时候,被描述为一个具有二重性的人。这意味着巴菲特虽腰缠万贯,但有时却像身无分文。正如人们知道的,巴菲特一直喜爱选择一种朴素无华的生活方式。他的3个孩子都在公立学校里读书,他还经常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实际上,他年幼的小儿子彼得只是在读报纸的时候,才发现了他们的父亲是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

女儿苏茜回忆道:“我们的生活与其他人没有多少差别,仅有的差别就是我能够毫无困难地购买衣服。我没有轿车。在我16岁的时候,不得不在一个货运商店找了份售货的工作。”

从他们拥有亿万财富的父亲那里,巴菲特的孩子们特别了解到,钱财可以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巨大动力。当沃伦·巴菲特准备节食减肥的时候,他给他惊诧不已的小女儿签了一张10000美元的支票,并且还注明了日期,另外附加了一个条件:“假设他的体重下降了,支票就会完全作废。”

教育孩子最好的原则是让他明白:如果你不经过努力,就别想得到什么。家中大小事也一样。

教育专家针对不同年龄儿童提出了他们应了解的消费常识:1~3岁能辨别不同硬币的价值;4岁能懂得不能见什么买什么;5岁知道钱是怎么来的;6岁的区分不同面值的一些钱;7岁能学会看简单的价目表;8岁能知道把钱存到储蓄账户上;9岁能自己在排简单的一周开销计划;10岁懂节约的意义;11岁知道从电视中了解有关的广告;12岁懂得正确使用银行业务中的常用术语等等。

生命难以承受的经常是闲适,而非重压;搬倒大树的并非都是狂风暴雨,有时恰恰是一条小虫。

对孩子的关爱并不等于让孩子随便花钱,因为那会让孩子忘记金钱的得来是需要努力的。当孩子手里有了钱后,父母就应该指导孩子如何使用这些钱,教孩子学会用钱理智消费。

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使用钱,最好是对花钱有个预算,父母可以指导孩子定个小计划。比如多少钱用于买学习用品,多少钱用于买自己喜欢的日用品,多少钱用于买零食……当孩子超出计划的时候,父母最好是和孩子商量,将那些可花可不花的项目划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