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县长与牛
3966700000018

第18章 大潮思辩(5)

让“武松”都“打虎”,自然是艰苦卓绝的“系统工程”。一是对“武松”们要严肃治理整顿,厉行职业道德教育,表彰其佼佼者,批评其落后者,对那些玩忽职守者严惩不贷;二是用法律手段为“武松”保驾护航,营造“武松”“打虎”的大环境、大气候,使之要“来头”有“来头”,要“靠山”有“靠山”,“打”起“虎”来才安心有劲,理直气壮;三日关心爱护“武松”生活,为之排忧解难,使之无后顾之忧。而要抓住问题的“症结”和要害,做到“釜底抽薪”,其根本还在于加快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步伐,确立法制机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舆论监督机制,在法律保护的前提下运用各种社会论坛和公众媒介实行公开曝光,使大大小小的“虎”们原形毕露,天人共指,公众唾骂而俯首伏罪。若此,陶茂林先生的漫画恐怕要真正成为古董,“武松打虎”之大业也必定会红红火火兴而不艾矣。

《安徽统一战线》,1998,第11期

猪八戒巡山

《西游记》中的猪八戒是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角色,他生性憨愚,食量过人,小生产者气味浓重,是个吊儿郎当的典型的“阿混”。过平顶山那次,师兄孙悟空给他摆出两项任务:一是看师父,二是巡山,让他择其一而为之。当他得知“看师父”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事时,这位拈轻怕重惯了的“糠囊耷货”便毅然选择了轻松舒适的“巡山”(巡看山势,探明敌情)。

按说这猪八戒挑了这轻松舒适的“美差”后,理应感激师兄的照顾,尽心竭力做好工作才是。然而他不,走了十里八里,便撇下钉钯,大骂起“老和尚”、“弼马温”来:“大家取经,都要成正果,偏要教我来巡什么山!”牢骚多了,“心病”也就发作了,于是顿生“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之念,一头钻进红草坡,懒腰一伸,睡个快活再说。还面对石头瞎编出“石头山”、“石头洞”、“钉钉的铁叶门”之类的话来哄骗师父师兄,要不是孙悟空变做啄木鸟什么的盯在他耳后窥个真切,还真被他蒙过去误了大事。

“猪八戒巡山”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一种折射。当今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八戒”并未绝迹,这里头固然有个思想觉悟不高、“职业道德”糟糕的问题,但恐怕也与“大锅饭”体制尚未彻底破除有关。有些吃“大锅饭”的单位,“巡山”、“看师父”、“挑担”、“牵马”、“化斋”尚未“定岗”、“定位”、“定责”,缺少严格的奖惩制度,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有这么一个局级单位,总编制七人,正副局长竟达五人,局长中个个都是“老资格”,“奖”得而“惩”不得,工作也就“踢”来“踢”去,最后往往“踢”给干事。如是“取经队伍”,焉能不批量出产“猪八戒”乎?

医治“猪八戒巡山”症,首先要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使之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杜绝八戒偷懒的客观环境;二是要严于管理,奖惩分明,对“巡山”、“牵马”、“化斋”等表现出色者予以奖励提拔,对偷懒、失职者依章严惩,决不姑息。君不见那孙师兄对睡大觉、编诓言的猪八戒不讲情面,打他个“五根记心”,早吓得猪八戒跪地叫饶,不敢再犯乎?

有了好的制度加上一个“严”字,足可使“八戒们”奋发工作,笃取正果。怕就怕慈悲糊涂如唐僧者,持道无章,惩治无规矩,虽然口上也说“该打”,但总是“过山人少使唤”,“且饶了他,待过了山再打”,最后不了了之。

《海南农垦报》,1992.8.7

生活的原相

被关闭近百年之久的斯大林故居纪念馆已在格鲁吉亚共和国的梯弗里斯省哥里市向公众重新开放。1879年,斯大林生于此地,到1894年小学毕业,斯大林一直在此生活和读书。尽管莫斯科当局说斯大林与当代改革精神格格不入,但格鲁吉亚人始终认为,斯大林虽犯有严重错误,仍不失为20世纪的一位伟人和天才,理应于客观上全面地反映其生涯和事迹。过去该展览馆展出的只是斯大林功绩的一面,而这次展出的内容破天荒第一遭增加了斯大林错误的一面。

斯大林故居纪念馆受游人欢迎,大概在于这么一种突破和创新:展示了斯大林不加雕饰的生活的原相。在这里,斯大林没有炫目的光环,也没有过厚的油彩,有过失,也有污点,是个真正的斯大林。

1993年是20世纪中国巨人******诞辰100周年。一时间,报刊杂志、荧屏银幕,处处出现******,不过今日的******既有伟人的光环,也有凡人的喜怒哀乐。有一部写秋收起义的影片,******走麦城被追赶、搜捕,给人吆喝的镜头就可信可亲。展示了人的生活的原相,人就不再是神。

长期以来,爱因斯坦一直是被公认的具有伟大人格的科学巨匠。然而,由罗杰·海费尔德和保尔·卡特合著的在英国出版的《爱因斯坦的私生活》一书却首次展现了爱因斯坦生活的原相。该书披露了这样的事实:1902年,21岁的爱因斯坦与米列娃结婚,但婚前一年已生了个女儿。为自己的前程考虑,爱因斯坦硬逼米列娃把孩子送给别人抚养,而且从未去看过这个孩子。1912年,爱因斯坦与表妹私通,引起夫妻不和。他们终于离婚。米列娃也是位造诣颇深的物理学家,事业上给了爱因斯坦不少支持和帮助。爱因斯坦对艾耶莎(第二个妻子)的感情也未能维持多久,随着其声望越来越高,他与许多女士关系暧昧,他是个厌婚论者,认为“婚姻是把一起偶然的事情长久化的尝试”。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不论有多伟大,还总会有其错误、秽点和缺陷,这早已是几千年人类文明史所反复验证过的真理。然而,这个真理,至今还没有完全被人们所接受。

忠于生活,忠于历史,忠于事实,对伟人、“圣人”或历史人物负责,咱们的纪念馆、展览馆之类的名人馆当学一学展出伟人错误过失的斯大林故居纪念馆;咱们的人物传记,还要学一学勇于展现科学巨匠生活原相的罗杰·海费尔德和保尔·卡特才是。

《同舟共进》,1994,第3期

千呼万唤要出来

前几年在报上见过一篇文章,里头说的是新闻的批评、监督作用。某市郊区因路基长期失修,堵、撞、翻车的恶性事件接连发生,市民怨声四起,可该市领导却是充耳不闻。只是几家报纸上登了几篇“捅老底”的文章以后,那路基很快修得坚坚实实的,恶性事故也绝迹了。事后记者访问其奥秘,一位该市“父母官”和盘托出:“你们那几家报纸的文章,犹如几门连珠炮,轰得我们心神不定,坐卧不安,再不尽快解决,就要酿成渎职罪了。”文中还列举了某些君子“不怕上告,只怕见报”的事实来佐证新闻的舆论批评和监督的功能和作用。

几年过去了。现在似乎很少见到这么痛快的文章了。现在搞新闻的大都感到新闻批评和新闻监督没那么容易。写了什么批评稿,骂声或恐吓信也就来了,也有闹到报社要打砸记者的。一位女记者写了披露惨无人道摧残某妇女内幕的纪实文章,引起了轰动,凶手是坐牢了,可女记者却在胡同里倒了下去;广东电视台5位记者在广州白云区采访有关“商业一条街”影响国家一项重点工程建设时,在该镇委、镇政府大院遭到无理谩骂、围攻并被非法扣留5个多小时,摄影机内的录像带被强行取走;该电视台记者在番禺“××电器城”参与查处伪劣商品调查报道时也被围攻并被非法拍照。有人拿着照相机大喊:你们已逐个被拍照,谁再敢来采访就打死谁!该台记者采访时遇到类似的事不胜枚举。(见1994年第3期《同舟同进》)写批评报道居然要洒热血抛头颅!

问题的要害还是法制不健全。新闻界的批评监督,记者深入采访、报道、写文章,缺少有效的“护身符”——新闻法规。围攻你,谩骂你,砸你的摄像机全不犯法(无具体法规规定),于是乎围攻、谩骂、砸摄像机之类的事就屡有发生,大不了受侵害的记者通过高层领导批示之类的“人治”行为,然后用“私了”的方法(诸如请吃饭,赔礼道歉)不了了之。记者的正当权益依然得不到保护。

幸好,新闻界人士这血总是热的,为了国家民族和新闻界之兴旺,为了争取“护身符”,新闻界热血人士每披肝沥胆,频频进谏,矢志不渝。几年前有位新闻界的全国政协委员曾有《呼吁建立新闻法》的提案,但由于种种原因,此事一直未见结果。尽管这些年舆论鼎沸,新闻界的“护身符”还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然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社会总是按照自身规律向前发展的。新闻界的“护身符”总会经过“千呼万唤”之后脱颖而“出来”的。其道理再简单不过:人民群众呼唤激浊扬清,社稷国家呼唤长治久安,改革开放的步伐什么时候也没有停止。

《民主》,1994.第12期

戴家村的启示

上海有个戴家村,那是全国有名的富村。早在1989年,该村就以发达的村办企业而著称,全村税后利润达181万元,是上海出名的“百万利润村”。进入九十年代,该村经济效益仍然良好,可谓百业兴旺,衣丰食足人富。然而好景不常。1993年,这个村衰落了,从一个“百万利润村”跌进了全县亏损户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