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县长与牛
3966700000001

第1章 序

蒋子丹

在海南的杂文作家中,符江算得上是颇为活跃的一位,从他1992年发起创办海南杂文学会,以及十几年来坚持不辍的笔耕,并荣获《人民日报》“金台杂文奖”的业绩中,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杂文是一种深得中国文化传统之道,又跟现实社会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学形式,写杂文的难处显而易见。首先它的篇幅短小,少则几百字,多也不过千余,往往要求作者惜墨如金,容不得掺水与空谈;第二,篇幅小却不可内容单薄,故需要以小见大,小题大做,作者联想生发由此及彼的议论能力,在方寸之间已经得到检验;第三,作为以议论为主的文体,它要求作者在理性的思辩的基础上,旁征博引,闲笔妙用,达到一种亦庄亦谐的效果;第四,涉猎广泛与真知灼见相得益彰,摈弃人云亦云的老生常谈,往往是对优秀杂文作品并不苛刻的要求。诸如此类的总结,写在纸上不过百十来字,可是动起手来就大不容易。符江自人了杂文的行当,一直在朝着这些标准努力,而且一天天朝着这些标准靠近,实在难能可贵。

在符江这本文集里,不难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人世和昂扬热诚的,不然他就不可能把自己的目光投向那么广泛的领域,凡国策政理、党风民意、文坛商海、庙堂江湖、达官百姓,只要心有所感,定然笔有所载,其文章自然也形成了一组风起云涌的时代生活之多方位记录和素描。一个作者的作品,尤其杂文这种直截了当指向人心世事的作品,与其说是客观世界的镜子,不如说是主观世界的写照,一经开言,作者的精神风貌已跃然纸上。符江关注民生的热情,思考社会的沉重,以及对国家社稷怀抱的真诚期待,都在他这本书的字里行间一一显现。自从五四以来特别是鲁迅先生之后,杂文作品“匕首与投枪”的形象已经确立,对世间丑恶毫不宽恕的鞭挞,犀利泼辣的讽刺,是它最为重要的手段和最为鲜明的特征,符江并没有忘记这一点,没有把文章写成阿谀奉承的好人好事大全,或者隔靴搔痒和稀泥的温吞水,他的锋芒所指从不回避问题的实质,于是也就使这本书获得了它应有的分量和价值。

迄今为止,符江出版的杂文作品集已经有三四本之多,但他写作杂文的兴趣与勤奋并未因此而衰减,他曾用宋代大家朱熹的两句诗来形容自己在杂文中得到的乐趣:“杂文乐趣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人为事的乐趣是最难求得的,有了为事的乐趣,动手之前所为之事已经成功了一半,要是再加上勤奋努力,更大的成功岂不已遥遥在望?这也是我们对符江的期望与祝愿。

2002年7月于海口

(作者系著名作家、海南省作家协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