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老总们拥有亿万的财富,他们的创业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一个人由穷变富的主动权就在自己手中。财富的贫穷是一时的贫穷,素质的贫穷才是一世的贫穷。所以,不要羡慕他们的财富,真正要羡慕的是使他们拥有财富的素质。
1.希尔顿的聚财经营
希尔顿询问员工:“你认为还需要添置什么?”员工们回答不出来,显然是觉得条件已经很好了。他笑了,说:“还要有一流的微笑!如果是我,单有一流的设施,没有一流的微笑,我宁愿去住那种虽然地毯陈旧些,却处处可以享受到微笑的旅馆。
1887年的圣诞之夜,康拉德·希尔顿出生在美国新墨西哥州圣安东尼奥的一个挪威移民家庭。希尔顿上中学的时候,每当放暑假便到父亲的小杂货店里帮忙,他对做生意、接待顾客特别感兴趣。他从新墨西哥州矿冶学院毕业后,父亲把小店交给了他。希尔顿把小店经营得红红火火。
1919年1月,希尔顿的父亲车祸去世。他安葬了父亲,处理掉小店,决心干点大事。母亲鼓励他离开小镇,到大地方去闯世界。
希尔顿怀揣5000美元,只身来到了德克萨斯州,他做了一项投资,果断地买下了他的第一家旅馆——梅比莱旅馆。
他苦心经营。很快,他的旅馆资产达到了5100万美元。他欣喜而自豪地将这个成绩告诉了母亲。
希尔顿的母亲听完后,淡然地说:“照我看,你跟从前没有两样,不同的是你已把领带弄脏了一些而已。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握住比5100万美元更值钱的东西。”
“那是什么?”
“除了对顾客诚实以外,还要想方设法让每一个住进你旅馆的人住了还想再来住。你要想出一种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长久的办法去吸引顾客,这样你的旅馆才有前途。”
母亲的话很简单,却让希尔顿苦苦思索。
究竟有什么办法让顾客还想再来住呢?
简单、容易、不花本钱而行之长久的法宝应该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
希尔顿冥思苦想后,终于想到,那就是微笑。只有微笑才能发挥如此大的影响力。
第二天,希尔顿上班后的第一项工作,便是把手下的所有雇员找来,向他们灌输自己的经营理念:
“微笑——记住喽。我今后检查你们工作的惟一标准是,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
他又对旅馆进行了一番装修改造,增强了接待旅客的能力。依靠“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的座右铭,梅比莱旅馆很快便红火起来。
希尔顿又萌发了新的创业冲动:要建造一座拥有“一流设施”的以他自己名字命名的大饭店——希尔顿饭店。
1925年8月4日,“达拉斯希尔顿饭店”竣工。
“一流设施,一流微笑”,希尔顿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
1929年,艾尔帕索希尔顿饭店完工。就在这时,美国历史上规模较大的一次经济危机爆发了。很快,全美的旅馆酒店业有80%倒闭,希尔顿旅馆集团也深陷困境。
如何战胜危机、渡过难关?
“微笑还管用吗?”有人问。
希尔顿仍然依靠他那“你今天对客人微笑了吗?”的座右铭。他信心坚定地奔赴各地,鼓舞员工振作精神,共渡难关,即使是借债度日,也要坚持以“一流微笑”来服务旅客、赢得旅客。他不厌其烦地向他的员工们郑重呼吁:万不可把心中的愁云摆在脸上,无论面对何种困难,“希尔顿”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属于旅客!
希尔顿的座右铭变成了每一个希尔顿人的座右铭。希尔顿饭店服务人员始终以其永恒美好的一流微笑,感动着四面八方的宾客。希尔顿顺利地渡过了1933年最困难的难关,逐步进入黄金时期。他很快又买下了艾尔帕索的“北山旅馆”和朗浮城的葛莱格旅馆,并添置了许多一流设施。
“一流设施,一流微笑”支持希尔顿的事业蒸蒸日上。
20世纪50年代,希尔顿已不满足于仅仅在美国本土创业。他又在全世界营造自己的“旅馆帝国”。马德里、墨西哥城、蒙特利尔、柏林、罗马、伦敦、开罗、巴格达、哈瓦那、曼谷、雅典、香港、马尼拉、东京、新加城……希尔顿饭店相继开业。截至20世纪70年代末,希尔顿在全世界大都市所拥有的饭店,已有近百家。
1979年,92岁的世界“饭店帝王”、拥有数十亿美元资产的康拉德·希尔顿离开了人世,留下了遍布世界的“一流设施,一流微笑”的希尔顿饭店。
2.何恩培的IT成功之路
坚持,忍耐,宽容,细心,有人情味,这些并不深奥,但真正做到是很不容易的。何恩培高就高在这里:别人不一定能做到的,他做到了,所以他获得了成功。
1969年7月,何恩培出生于四川大竹,1988年考入华中理工大学固体电子学专业,1992年被保送本校续读研究生。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被保送没几天,何恩培就带着几个同学承包了武汉著名的电脑一条街上的武汉高科公司系统工程部,开发电脑印章系统、电脑免疫系统。他的第一笔投资是1000元,是向父母借的。
那时的高校还没兴起“创业潮”,一切活动都是瞒着学校干的。一段时间后,生意开始盈利了,他们又滚动投资,生意越做越红火。一年多后,他们共赚了23万元。
1995 年研究生毕业时,学校决定保送何恩培去日本读博士,何恩培婉拒了。他认为,所谓人生智慧,首先表现在抉择之中。研究生毕业后,何恩培先后在深圳华为、珠海南科工作过,刚开始每月工资1200元,不够花,还得向公司借。但他从不向老板提工资的事,而是积极为公司解决问题,以工作成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半年后,他就成了公司的高级主管之一,年薪涨到8万元,公司还给他配了车,给了他一套房子。
1996 年,他被珠海市评为“珠海市优秀中方干部”。功成名就之际,他断然放弃已拥有的优越生活。1997 年,为了更好地发展,何恩培来到北京的中关村,在一家软件企业任副总经理。那家公司是个家族企业,老板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而他希望能参与决策,这一矛盾的无法解决导致了他的离开。
正是由于这种经历,让何恩培深深地体会到,企业领导一定要勇于承认错误,同时要学会包容。
一年后,何恩培决定自己组建公司,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1997 年 9 月,何恩培在北京的一个地下室里,他与4个志同道合者谈了整整一夜。当地平线开始泛白的时候,一个新公司诞生了,这就是北京铭泰软件开发有限公司。5个人倾其所有,凑了15万元。他们由此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铭泰公司成立后,主要从事研究、开发及销售四大系列软件产品,其中以翻译软件为主,其余则包括信息安全软件、互联网应用软件及娱乐软件。1998 年6月,何恩培从实达集团引进600 万元资金,开发出第一个产品《东方快车》,并将公司更名为实达铭泰(北京)软件公司。
在《东方快车》出来之前,南京月亮公司在汉化翻译软件市场中独占鳌头,该公司的《即使汉化专家》在这方面是老大,没人能与之叫板。何恩培苦苦思索,怎样才能让他的《东方快车》一炮打响?经过慎重考虑,何恩培决定与《即使汉化专家》叫板。第一步他采用了“三个一”战术:集中火力猛攻一个媒体即《电脑报》,因《电脑报》在IT圈是发行量最大的报纸;集中精力占领一个城市即北京,北京作为中国IT大本营,其软件销售量占全国一半以上;搞活一个代理商即“联邦”,因“联邦”是软件销售的主渠道,占整个中国软件销售的40%左右。与此同时,他还参加各种展示会,并让消费者当场感受、免费使用自己的产品。
《东方快车》的销售势头越来越好,并冲到了销售排行榜第一。恰在这时,中国遇到了1998年特大洪水灾害。何恩培决定展开一场“洪水无情人有情”软件义卖活动:凡是在中国红字会捐款10元以上的人,凭捐款单都可以用48元买到一套原价160元的《东方快车》软件,比《即使汉化专家》还便宜10元。这样既援助了灾区,又给了消费者以实惠。
《东方快车》知名度大升,一举成为中国翻译工具软件市场的首选品牌。
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99年,何恩培遭到了一次重大的失败——soyou网的项目经营失败。这个在互联网第一轮投资浪潮中兴起而又破灭的梦幻,让何恩培感到可惜。
遭遇失败的何恩培并没有一蹶不振。凭借在翻译软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资源优势,自觉在个人软件领域已经做到了顶峰的何恩培,于2002 年 4 月从上海交大引入 1000 多万元,将公司再次更名为交大铭泰(北京)软件公司。2004 年1月9日,何恩培以优良的业绩促使交大铭泰在香港创业板上市。随后又更名为交大铭泰(北京)信息技术公司。
对于未来,何恩培说要立志使交大铭泰成为翻译行业的联想和戴尔,到2008年做到销售额10亿元人民币。他说:“我最大的成就感就是带领别人去成功。我不希望是做一件具体的事情而成功,而是希望我能帮助他们搭平台,协助他们成功。”
3.具有狼一样冒险精神的张思民
海尔集团总裁张瑞敏说:“与狼共舞,首先把自己变成狼。”原微软中国总裁、白领丽人关士宏说:“人没有野心,不能成大事。”张思民就是一匹野心十足的狼,“险”和“大”正是他追求的目标。
1988年11月,张思民怀揣美丽的梦想,携妻离开了首都,离开了刚刚营造好的小家。
他的梦想来自古希腊神话。这一梦想又给予了他什么呢?
海王波塞冬主宰着大洋百川。他用他的三叉神戟将一座海山轻轻地托出海面,海山化为一座美丽的小岛。
敢想敢做的张思民也要在深圳这一改革的大洋百川中托起一座海山,那就是他梦中构筑的海王集团。
用他自己的话说,在深圳中信投资部打工半年,那是为了感受特区气息,适应特区。
一天,一个手拿着一个海洋开发科技项目的人来到了中信公司深圳分公司,声称海洋开发是一个新兴的领域,只要稍作投资便可大获收益。财大气粗的中信也许正忙于更大的买卖而无暇顾及,或许是觉得这个项目太小而不值得花多大工夫,便拒绝了来人的要求。
张思民在一旁暗暗着急,他坚信这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项目,虽然海洋开发当时在国内刚刚起步,但却有着无限的潜力,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这个项目就是日后闻名全国的海洋滋补保健品,也就是海王集团拳头产品的金牡蛎。他思虑再三,决定脱离中信公司出来单干,他邀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了珠海一家公司,成立了深珠海洋滋补保健食品工贸公司,开始了金牡蛎的研制工作。
1989年5月,27岁的张思民郑重地向中信投资部递了辞呈,同年7月8日,属于他自己的深圳工贸公司(海王集团前身)在蛇口石云村住宅楼里的3间普通民房里宣告成立。他以个人仅有的3000元积蓄作了投资,开始迈出了商海生涯的第一步。
他的工厂就设在深圳南山区一个偏僻的荒山上,全部的员工都住在山下一个招待所里。这里与其说是一个工厂倒不如说是一个“家庭作坊”,初期没有工人,连“董事长”、“总经理”带家属在内,一共只有7个人,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张思民任总经理,既要负责管理、科研、生产、营销等工作,也要负责人事、后勤等事务,甚至还要干些烧饭、洗碗、打扫卫生之类的活。司机一人既兼运输、采购、接待,还兼传达、勤杂等工作。每天张思民就带着手下一帮人马手提钉锤来到海边,向渔民收购牡蛎,然后用钉锤将牡蛎壳敲碎,取出肉漂洗干净带回工厂提炼加工。
正当金牡蛎试制按部就班进行之际,一个突然的变故差点断送了张思民的前程。原和深珠公司合作开发金牡蛎的珠海那家公司突然决定,撤走其全部资金和技术人员,另行开发新产品。
这对踌躇满志的张思民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试制眼看就要成功,机器已安装完一半,所投入的资金又全部是贷款,要是公司夭折,张思民就是赔上身家性命也还不清。
张思民急电召北京的公司副总裁岳海涛商议对策,要岳赶到青岛求援,青岛是中国海洋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基地,在海洋开发方面居全国前列。
岳海涛曾在《北京周报》任总编室副主任,他是张思民这一群人中年龄最大的一个,己年过40,多年的记者生涯使他成为公关方面的行家里手。岳海涛赶到青岛中国海洋研究所,要求他们派出科研人员,帮助深珠公司最后把金牡蛎研制出来。
回忆这段艰难的日子,岳海涛至今仍颇多感慨。他开玩笑道:“那情景就像上世纪60年代,苏联一下把专家、资金撤走,留下一个烂摊子,让你上不得,下不得。以前我们每天干活十七八个小时,累是累,但心里甜。那段等待上马的时间也是每天十七八个小时,没活干,睡也睡不着,只好一支接一支的抽烟,嘴巴都抽苦了,心里还是觉得渺茫。”
1个月以后,青岛海洋研究所的科研人员来到了深圳,金牡蛎研制工作继续进行,半年后第一批产品试制成功,比退出深珠公司也一直在研制金牡蛎的珠海那家公司整整快了3个月。
随着金牡蛎的研制成功,张思民把他的公司正式更名为海王药业有限公司,第一年销售额就突破1000万元。公司逐渐向集团化过渡,张思民既担任总经理也担任董事长,二职合称为总裁。张思民当初创业是艰辛的,承受的苦来自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但他成功地抓住了几个关键的转折机会,最终化风险为效益。
4.吴一坚在苦难中进取
苦难能使人学到有用的东西,得到真正的锻炼,人往往在越困难的时候意志越坚强,奋斗的目标也越清晰。吴一坚把苦难当作自己前进的动力。
吴一坚,1960年12月10日出生在西安纺织城职工医院。刚满月就被接到山西省永济县西太平村奶奶家抚养。奶奶家给他留下的印象是石榴树下拴着的一只母羊,奶奶管它叫“羊妈妈”。他只要一看见那只羊,便高兴地直喊“羊妈妈”,他就是喝羊奶长大的。
满3周岁时他又被送回西安父母的身边。他再次回到老家是1967年的暑假,他爷爷因地主出身已被批斗折磨致死,虽说当时天气炎热,可他分明感受到阵阵刺骨的寒意。
然而,家庭的变故并没有终止,接着他的父亲——西安市涌桥区的一名普通干部,又受到冲击,因莫须有的罪名被关了起来。
关在一间黑屋子里,屋门口有人站岗守卫,好像一座临时监狱。年幼的吴一坚尾随着母亲去探望,母亲挎着一个大篮子,里面装着香喷喷的令人发馋的花卷和一双鞋子,鞋子被退了出来,说是用不上,而花卷则被留在了黑屋子里。
这些童年的苦难经历,使吴一坚时刻为亲人、为他人牵肠挂肚,正是这一系列潜意识构成了他的“平民情结”。
苦难是谁都不愿去面对的,吴一坚如何以苦为乐呢?
吴一坚当过兵,做过工厂里的普通工人。1984年他毅然辞去西安一家工厂的工作。怀揣600元人民币只身到广州打工。1985年离开广州,又来到海南发展,成为海南的第一批弄潮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