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3961700000007

第7章 适时的观念,让你敲精算盘(1)

并不是所有的先进观念和好主意都来自于所谓的天才人物。事实上,观念决定于态度而不是能力。那些善于理财赚大钱者都善于随着时代经济的改变而不断变化着自己的观念。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说:“没有任何东西的威力比得上一个适时的观念。”

1.观念在任何时候都起着先导的作用

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实际上仅凭知识是改变不了命运的!一个富翁与穷人的收入相差可以成千上万倍,难道他们的知识也相差成千上万倍吗?何况,好多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不照样穷困终身吗?而一字不识的文盲却能身价上亿。要问他们的钱来自哪里?就是来自于观念。

不只是个人命运,观念的改变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在任何时期都是经济发展的先声。

一家广告公司以年薪30万元招募一名总策划。考题是:任由应聘者在一张白纸上搞创意,然后撒在大街上,看这些落在大街上的纸品,谁的最抢手。于是,有的人在纸上写着诗歌、格言,有的画上漫画,有的折成精美的纸艺品……有一小伙子却什么也没写,什么也没画,只是在每张白纸上贴了一张100元的钞票扔了下去,路人当然争着抢这天上掉下来的钞票。公司老板被他的创意折服了:“好小子!你被聘用了,明天就来上班!”

小伙子的聪明告诉穷人:成功与失败,富有与贫穷,只不过是一念之差。

观念在任何时候都起着先导的作用。从只能捕捉几条小鱼的渔网到一网网尽天下的因特网,从嫦娥奔月的传说到杨利伟遨游太空的潇洒,说到底还是思想进步、观念更新的结果。如果你观念超前,能想他人之不敢想,为他人之不敢为,发现他人视而不见的商机,钞票还不源源不断地滚进你的腰包?所以说,观念是人生转变的基础和起点,是赚钱的最先条件。

普通人的观念就是勤俭持家、勤俭致富。勤俭是没有错的,但只是勤俭而没有新观念、新思路,那是发不了财的。不信你看大多数靠打工拿工资,用自己的汗水挣钱的人,工作二三十年,月工资还不过1000元,省吃俭用几十年,买个住房还要东挪西借。同样头顶天脚踏地,一样的政策,一样的条件,为什么有人月赚万元乃至数十万元,有人却长期徘徊在温饱线上?

当我们从集体化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使中国农村欣欣向荣;当我们从“盲目排外,闭关锁国”的思想中解放出来,打开国门,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就使中外交流生机勃勃;当人们从纯粹公有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共存的发展政策,就使经济领域百舸竞发、万紫千红;当人们从计划经济的思想中解放出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策,改变“统得过多,管得太死”的做法,就使城乡市场繁荣兴旺。改革开放以来,一桩桩、一件件活生生的事实证明着一个真理: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贫富!

2.致富,从“心”开始

怎样才能致富?创富理念告诉我们,要致富,首先必须从自己的“心”开始,从整合自己内在的力量开始。因为伟业成于伟志,奇志创造奇迹。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赚取财富的催化剂。积极能使一个懦夫成为英雄,从心态柔弱变为意志坚强。它使人性变得温暖活泼、富有弹性,使人充满进取精神,充满冲劲和抱负。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向往富人的生活,更期望自己也能富起来,但是又往往认为自己没有富起来的可能。其实,这是缺乏一种致富的渴望、欲望和志气的表现。这种人一旦获得一点儿勇气、希望和激情,他们就能创造财富,因为他们这时的思想是积极的、富于创造力的。而一旦他们丧失信心,变得沮丧气馁时,一旦他们的思想充满怀疑和忧虑时,他们的心态就变得消极起来,因而也就没有了创造力,也就不能创造财富,他们就会陷入到贫困的生活中。

可见,积极求富的心态是创富基础,创富要从“心”开始。要调动起你的积极创富本能,改变过去“我可能不行”的意象。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拿破仑·希尔曾经说过,把你的心放在你所想要的东西上,使你的心远离你所不想要的东西。对于那些有积极心态的人来说,每一种逆境都含有等量或更大利益的种子。有时,那些似乎是逆境的东西,其实隐藏着良机。从此,他就将把自己全部身心投入到人生的目标之中,开始排除万难,坚持不懈,直到获得成功为止。

实际上,我们很少将所有的心力发挥出来,特别是所有的精神潜力。同时我们也必须承认,我们很少全力以赴地去解决问题。通常只有在遭逢重大困难时被迫如此。如果你试着用全部心力去应付困难,你会对自身潜在的精神力量感到惊讶。

当然,世间诸事并不可能一帆风顺,法拉第曾经说过:“拼命去争取成功,但不要期望一定会成功。”在看待事物时,应考虑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但强调好的一面,就会产生良好的愿望与结果。一个心态积极的人并不否认消极因素的存在,他只是学会了不让自己沉溺其中。他常能心存光明远景,即使身陷困境,也能以愉悦和创造性的态度走出困境,迎向光明。

3.犹太人的金钱观

犹太商人通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对于金钱,一定要保持一颗平常心,甚至可以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因此我们尽管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但是每当失去它时,也不会痛不欲生。”也许正是这种平常心,让犹太人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临乱不慌,驰骋自如,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会赚钱的商人。

“满身铜臭”是人们对为富不仁者的一种蔑视、讽刺,有时也是对比自己强的有钱人的一种眼红。但钱只是一种货币,它代表着财富,但它自身并没有感情色彩,也没有好坏之分。钱,不是别的,只是钱。

在每一个犹太人的眼里,经商、赚钱、做生意都没有什么可耻的。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即使是最艰难的二战时期,犹太人也从来没有放弃过对金钱的追求。当然,犹太人也不讳言金钱的消极功能。现在有很多人会为了金钱做出危害社会、危害他人的违背道德甚至违法乱纪的事情,这都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可是犹太人认为:以金钱作为基础的现代文明,其利处远远大于弊端。金钱能够改变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可是它改变不了一个人在精神上的贫困。犹太人的思想是充实的,他们一直把金钱看作一种手段,而不是命运的载体。对于金钱,大多数人可能会缄口不谈,他们害怕背上“拜金主义者”的包袱,有人甚至视其为洪水猛兽。但是犹太人从不这样,他们绝不会故意回避与钱有关的任何一个话题。虽然说犹太人把金钱奉为世俗的万能上帝,但在金钱面前,他们并没有俯首称臣而成为金钱的奴隶。

犹太亿万富翁世界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对金钱的看法是:绝不做金钱的奴隶。不但这样,他还把金钱当作自己的奴隶来使唤。每当他在餐厅用完餐的时候,经常会付给服务生15美分的小费。可是一天,他在用完餐后不知道为什么只付给服务生5美分的小费。服务生见他这次给的小费只是以前的1/3,便埋怨道:“如果我像你那样富有,绝不会吝惜那10美分的。”洛克菲勒不但一点也不生气,而且笑着说:“你知道你为什么一辈子都只能当服务生吗?这就是其中的原因。”

服务生每次都从洛克菲勒手中得到15美分的小费,这一次虽然洛克菲勒只给他5美分,但如果他不把钱看得非常重的话,仍是一如既往地招待好洛克菲勒先生,或许洛克菲勒会再给他补上那10美分。这一次虽然只给他5美分,并不代表以后都是5美分,而现在他这样毫无礼貌地指责洛克菲勒先生,从这点我们可以想象到,以后洛克菲勒再也不会给他那么多小费了,哪怕只是区区的5美分。

在《塔木德》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

一位无神论者来看望拉比。

“您好,拉比!”无神论者说。

“您好。”拉比回礼说。

无神论者拿出一个金币给拉比,拉比二话没说就把金币装进口袋里了。

“您想让我帮您什么忙呢?”拉比问,“也许您的妻子不能够生育,你想让我帮她祈祷。”

“拉比,不是这样的,到现在为止我还是一个人。”无神论者回答。可是他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仍是二话没说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但是您总会有一些事情想问我吧,”他说,“您是不是犯下罪行,希望上帝能饶恕您。”

“不是的,拉比,我一直都安分守己,没有做过任何犯法的事。”无神论者再次回答。

他又一次给了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依旧是一句话没说地把金币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是您的生意不好,没有赚到大笔的金钱,希望我为您祈福吗?”拉比期待地问。

“不是,拉比,我从来没有像今年这样,赚这么多的钱。”无神论者回答。

更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他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

“那您究竟是想让我干什么呢?”拉比迷惑地问。

“什么事都不干,真的是这样的,”无神论者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个人什么事都不干,只拿钱能维持多长时间?”

“钱就是钱,不是别的什么东西。”拉比回答道,“我拿着钱与拿着一块石头、一张纸的感觉是一样的。”

犹太人认为,金钱来自天堂,是上帝派来人间的特使,它代替上帝说话。他们说,既然是钱,我就可以去赚,我关心的是钱,而不是钱的性质。在他们看来,主观地区分钱的性质,不但浪费时间,而且束缚思想。

《塔木德》中便有这样的表述:金钱是没有臭味的,它是对人类安逸生活的祝福。

但是犹太人却一直没有过上一种安逸的生活。他们不断地在世界上奔跑——寻找财富或者被迫离开。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比其他民族更会生存,更会赚钱,也更愿意享受现在的生活。

“金钱无臭味”的犹太商法由此而生。

犹太人在世界各地创办了千千万万家公司,经营着千奇百怪的项目。他们千辛万苦地为公司工作着,为获取高额利润工作着。但是,一旦确认公司的存在再也不能创造利润,他们就会毫不犹豫地舍弃它。或宣布倒闭,或把它卖掉。在这一方面,他们是铁石心肠,从不会感情用事,而是决策果断。

由于他们的目的就是赚钱,所以无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如何对立,他们照样会和这两种主义的信奉者做生意。

哈默便是这种生意观的突出代表。在苏联刚成立时,世界上的资本家们都不敢涉足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只有这个美籍犹太人“胆大包天”,与苏联做生意并在苏联发了大财。

金钱无臭味,什么钱都可以赚,这条犹太商法被运用到了极致。犹太人甚至把神圣的契约也视为商品,因此出现了一批专门倒卖契约的商人。

当然,这种做法并不妨碍他们对契约的尊崇。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先祖“曾与上帝缔结彩虹之约”,极讲信誉,谨遵契约,只是没有把它供奉在神龛里。

倒卖契约的商人有两种经营方式,一种是将别的公司已签订的合同买下来,自己作为一个签约方履行合同,从中赚取利润;第二种方式是把合同倒卖给第三方,从中赚取佣金。

金钱无臭味,这句话实际上是在教育人们创造和积累财富必须巧捕商机,必须妙用手腕。

虽然对于犹太人来说,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赚钱是非常重要的事,然而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拜金主义者在犹太商人中却少得可怜。几乎所有的犹太人都是合法地赚大钱,而且只要有钱可赚,他们决不会错过。

为了钱,追求钱,犹太商人的人生目标简单直接、清晰明确,这对他们在赚钱上取得成功是极有益处的。

经商使犹太人掌握了大量金钱,但这却又变成他们新的“罪恶之源”,成为他们受到敌视、遭受迫害的另一主因。

对于犹太人来说,未来是难以预料的,反犹迫害不知何时便会发生,只有金钱可以给他们提供某种保护。因此,犹太人和金钱就这样一同走进了一个“魔鬼循环”:为了生存,为了获得金钱这一“保护神”和“护身符”,犹太人必须拼命地挣钱,尽可能多地积累财富;而他们积累财富的手段以及他们的财富本身,却又成为招致他人嫉妒和敌视的原因,最终导致反犹运动的发生。

他们靠钱生存,也因钱而受害。但是,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还得不断地去赚钱。在这种机制的作用下,犹太民族逐渐成了一个擅长赚钱和做生意的民族,在生财、理财和积财方面表现出了某种特殊的能力。

犹太小孩从小就与两件事频繁地打交道:一是劳动,二是金钱。

小孩每天帮助大人在院子里锄草,能得到10美元报酬,早晨起早拿牛奶,能得到2美元。根据工作量来付酬金,长幼不论,同工同酬。犹太人不论年龄大小,只按劳动能力给钱。

因为犹太人从小就把这些基本概念弄得清清楚楚,这就培养了犹太人的良好习惯:热爱劳动,喜欢金钱。这两者造就了犹太人的成就。

钱,不是别的,只是钱。学习犹太人千百年来的不败经商箴典,首先就要牢记这句话。钱再多也不会十全十美,但没钱却是人生的一大缺憾。

4.金钱可以让人们生活得更美好

许多持有消极心态的人常说:“金钱是万恶之源。”但是《圣经》上说:“爱钱是万恶之源。”这两句话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有着很大的差别。

美国作家泰勒·C·希克斯在其所着《职业外赚钱术》中指出,金钱可以使人们在12个方面生活得更美好:(1)物质财富;(2)娱乐;(3)教育;(4)旅游;(5)医疗;(6)退休后的经济保障;(7)朋友;(8)更强的信心;(9)更充分地享受生活;(10)更自由地表达自我;(11)更大成就的实现;(12)更多地从事公益事业的机会。

事实上,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金钱对任何社会、任何人都是重要的;金钱是有益的,它使人们能够从事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个人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在对他人和社会做着贡献。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承认,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却又是万万不能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拥有一定的财产:宽敞的房屋、时髦的家具、现代化的电器、流行的服装、小轿车等等,而这些都需要钱去购买。人们的消费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拥有了自己朝思暮想的东西之后,你会渴望得到新的更好的东西。金钱可用于干坏事,也可以用于干好事。《思考致富》激励了成千上万的读者通过积极的心态去取得财富,《思考致富》中提到了下列一些人:

亨利·福特

威廉·里格莱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

爱德华·菲伦

朱利法斯·罗森瓦尔德

爱德华·包克

安德鲁·卡耐基

这些人建立了一些基金会,直到今天,这些基金会还有总计10亿美元以上的基金,基金会拨出的金额专用于慈善、宗教和教育事业。这些基金会为上述事业捐助的金额每年超过了2亿美元。

钱多烫手是心病,以一颗平常心去面对它才是正确的选择。

5.鱼与熊掌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