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3961700000031

第31章 重视自己身边的“非物质”财富(7)

有些人为了出人头地,视工作为一切。对待工作的热情让人叹为观止。他们不肯轻易放手让别人去做事,即使转手他人,也往往对别人极不放心,而在工作中时时要站到一线去指挥。为了工作,他们可以牺牲一切。他们追求高效率,但因为他们恨不得一下子做完所有的事,反而使他们手忙脚乱,一个人做着两个或三个人的工作。他们非常有野心和精力,即使他们肯停下来一会儿离开工作,压力和狂乱的感觉依然追随着他们。他们永远有文件需要批阅,没有时间陪家人、会朋友或享受生活。

他们永远忙碌,似乎繁忙已成为他们的地位象征。但当他们像旋转的陀螺一样停不下来时,却往往忽略了自己的效率,他们的效率实际上低得可怜。林语堂给这些人的一个忠告是:如果你能以一种无所事事的方式度过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那么你就学会如何生活了。

当你成为工作狂,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事做好时,往往会一件也做不好。如果说拥有救世主心态的人是无法对需要帮助的人说“不”的人,那么工作狂就是无法对一切活动和工作说“不”的人。没有人是可以不加拒绝地参加所有工作和活动的,每个人都应当意识到这一点。当生活过分忙乱时,对于一些活动,你是有说“不”的权利的,你可以自己选择。

当你对一些活动说“不”时,你就可以重新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生活,而不是由工作来控制你。

有时候过度工作表现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也就是做过多的准备工作。他们认为每一项计划和行动都需要完美的准备。为了开始一项计划,他们需要做更多的研究,收集更多的信息,读更多的资料以及参加更多的研讨会。他们甚至需要花费一年的时间来准备开始一个计划。当然如果这种准备是为了一个不太注重时效性的工作,那就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是件十分注重时效性的工作,则可能延误时机。例如做销售工作,因为没有销售统计报告,没有确切的数字就不做宣传,就很可能因此给公司的销售带来很大损失。

还有一些做过多准备工作的人把他们的时间花在了整理环境上。他们认为只有在高质量的环境中才能产生高效率的工作。于是他们开始对办公环境大肆整理。他们重新布置、吸尘、弃旧换新、归档……直至他们看到时钟时,才开始为又错过了一天而叹息。

这时候,你需要有意识地控制你的时间,给出足够的时间完成计划即可,而不必要浪费大量的时间在无谓的完美上。

有效地调整和使用自己的精力,可以保证你发挥自己的潜能,又不至于成为“疲劳虫”。

为什么要防止疲劳呢?很简单,因为疲劳容易使人产生忧虑,或者至少会使你较容易忧虑,不利于找到自己的强项。

要防止疲劳和忧虑,规则第一条就是:经常休息,在你感到疲倦以前就休息。

在“二战”期间,丘吉尔已经六七十岁了,却能够每天工作16个小时,一年一年地指挥大英帝国作战,实在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他的秘诀在哪里?”他每天早晨在床上工作到11点,看报告、口述命令、打电话,甚至在床上举行很重要的会议。吃过午饭以后,再上床睡一个小时。到了晚上,在8点钟吃晚饭以前,他要再上床去睡两个小时。他并不是要消除疲劳。因为他根本不必去消除,他事先就防止了。因为他经常休息,所以可以很有精神地一直工作到半夜之后。

约翰·洛克菲勒创造了两项惊人的纪录:他赚到了当时全世界为数最多的财富,也活到98岁。他如何做到这两点呢?最主要的原因当然是,他家里的人都很长寿,另外一个原因是,他每天中午在办公室里睡半个小时午觉。他会躺在办公室的大沙发上睡午觉,哪怕是美国总统打来的电话,他都不接。

瓦特·斯科特每次对自己的事情没有考虑好,拿不定主意的时候,他都会对自己说:“没关系,明天早上7点钟我就会想好。”

诗人凡兹特雷夫也说自己有很多次,在晚上想着一首有难度的诗,第二天提起笔来,那些字句就会自然流淌在纸上,过后只稍加修改就可以了。

由此,我们不难理解爱迪生着名的“假寐”并不是他一时疲劳休息了,约瑟夫·罗斯曾在《发明心理学》一书中谈到,当遇到困难时,他总是躺下来休息,这时他就会在梦里解剖问题。

这样有名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在睡梦中凯库尔发现石油分子的奥秘,奥托·罗威发现与神经活动相关的化学物品,罗伯特·贝蒂文森按睡梦中得到的“小精灵”的全部情节构想。

同时有很多商业家也是如此,如亨利·考柏斯在当初以10美元创业,后来在北迈阿密拥有了一家几百万美元的水果商店,这和他睡醒时马上在床头笔记本上记下了创新的主意是密不可分的。

维克·玻尔从匈牙利出来时是个一文不名的人,他不会讲英文,只找到一份铸造的工作。后来他边学英文边工作,从经营一个自己的小小铸造行,直至发展成现在的百万资产公司。他说:“我经常在睡梦中得到克服难题的想法,有好几次在半夜两点时兴奋地醒来,一个人跑到店里看看我的这个想法是否可以行得通。”

在那本名叫《为什么要疲倦》的书里,丹尼尔说:“休息并不是绝对什么事都不做,休息就是修补。”在短短的一点休息时间里,就能有很强的修补能力,即使只打5分钟的瞌睡,也有助于防止疲劳。棒球名将康尼·麦克,每次出赛之前如果他不睡一个午觉的话,到第五局就会觉得筋疲力尽了。可是如果他睡午觉的话,哪怕只睡5分钟,也能够赛完全场,一点也不感到疲劳。

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果休息时间多的话,每天就可以做更多的工作。弗雷德里克·泰勒,在贝德汉钢铁公司担任科学管理工程师的时候,就曾以事实证明了这件事情。他曾观察过,工人每人每天可以往货车上装大约125吨的生铁,而通常他们中午时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如果正在做某件事情,心里又想着别的事情,那么,就会给自己的思想造成困惑、迷乱,从而产生烦恼和焦虑。工作中的心理调节就是要从这种繁乱的工作事件中解放出来,一件一件,有条理地去进行,如此你才会感受到工作的效率和乐趣。

17.教育造就高超的智慧

是不是家财万贯之后,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泡在蜜罐里什么都不干了呢?因为按理说,生活的目的已经达到了,何必还要让下一代再辛苦呢?答案是否定的。知识虽然不能创造钱,但知识能让你拥有更多的智慧,智慧却可以让你拥有更多的财富,并帮你守住自己的亿万家产。

在1919年,犹太人正同阿拉伯人处于日趋激烈的冲突之中,耶路撒冷的希伯来大学便在前线隆隆的炮火声中奠基开工。此后连绵不绝愈演愈烈的冲突,也未能阻止这所大学在1925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今天,人口仅400多万的以色列却拥有6所跻身世界一流的名牌大学: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海法大学、内格夫——本古安大学和巴尔伊兰大学。

犹太民族无疑是最为富有和最具智慧的民族之一,而他们的智慧与丰富的知识除了具有学习和求知的传统这样的“软”的东西外,在“硬件”上,则表现为他们遵奉着一套完善的教育制度。犹太人四处流浪,他们的“学校”也随着他们迁移,在流动不居的恶劣环境下,犹太人从来没有忽视教育,而是将其列为第一位的事情。

从历史上看,犹太人很早就实行了义务教育,称得上源远流长。

从犹太人对教育的重视和对教师的敬重,任何人都不难想象出教育的场所——学校,会在犹太人生活中具有何等的地位。

犹太人之所以特别重视学校的建设,除了他们具有那种“以知识为财富”的价值取向之外,更高层次上,还因为在他们看来,学校无异于一口保持犹太民族生命之水的活井。《塔木德》中记载的三位伟大拉比之一,约哈南·本·札凯拉比就认为:学校在,犹太民族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