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3961700000015

第15章 创业就是理财,有业才有财(6)

回顾自己生活的这个城市,1980年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百货大楼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国营商业零售企业。它位居市中心,楼最高、面积最大、货品最全。到这个城市来,只有去过百货大楼,你才算真正来过这个城市,因为那儿才是全市的中心。1990年,市里杀出了一匹黑马,那是一家集体所有制商业零售企业——商厦。其全新的经营理念,经营方式,除了商场面积大、货物全外,尤其价格便宜,货真价实,售后服务优良,一下子把购物的老百姓给吸引了过去。于是这个城市的商业市场一分为二:百货大楼与商厦开始了两分天下有其一的竞争。20世纪末,不经意间市里又出现了两家大型民营商业零售企业——国贸大厦与千百意购物中心。这一下够热闹的了,四大商场,四分天下有其一,各家的促销手段都有新招,层出不穷,热闹非凡。其后百货大楼改制为股份制企业,经营曾经出现过困难,被商厦以代管方式“兼并”。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创业难,守业确实更难。社会在前进,形势在发展,这期间市里静悄悄地又出现了一家叫做华联商场的商业零售企业。夹缝里面求生存,它默无声息地走自己的路。华联想挤占全市已有的商业零售市场,它独辟蹊径,走自己的连锁超市之路。如今大街小巷,凡人口集中的生活小区,人口较多的大单位,人口流动的车站旁,闹市区都开设了华联的连锁超市。仅某学校周围就有4家华联连锁超市(加上其他超市近10家)。由于统一进货,价格便宜,老百姓最爱光顾华联超市购物。应该说这个城市的五大商业零售企业的激烈竞争,丰富了地方市场,老百姓得到了方便与实惠,当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显然企业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发展企业、创新企业、老板们守业的压力个个都不轻松。

写到这儿,又让我想起了一个着名的故事,且称为“秦池酒的当年”吧。想当年,秦池酒的广告曾经是CCTV广告标王,数亿元的广告费,让秦池酒曾经风光无限,全国的老百姓无人不晓。宴席中、酒桌上,谁人能不品尝一瓶秦池酒?秦池的广告魅力,吸引了无数的人们,至少要尝尝它到底是什么味道。中国之大,人口众多,秦池人的财富滚滚而来。据说秦池酒生产与销售最红火的时候,酒厂里每分钟赚的钱相当于开出一辆桑塔纳轿车。也有人说,当时几乎把水装入贴有秦池商标的酒瓶里都能卖掉。这是夸张话,但说明秦池酒当年之畅销,牛气冲天,产品供不应求。可是好景不长,大约第二年秦池酒就不行了,是机会稍纵即逝?还是决策有误,昙花一现?“秦池”现象能不令人深思?一句话,走老路,行不通;不创新,守业难!

说起酒厂,让人不能不能提起安徽的淮北地区,那儿是名酒的故乡。从历史悠久的老八大名酒——古酒贡酒,到如今的口头禅:“当好县长,必须办好酒厂”——口子酒、种子酒、高炉酒、焦坡酒、沙河王、太和殿、文王酒等都是老百姓曾经爱喝的名牌酒。可如今,众多的酒厂,你沉我浮,创业不易,守业更难。各个酒厂都是使出浑身解数开拓市场。新产品,新牌子,新防伪,新包装,新广告,新促销……数不胜数。家酒、老窖、酿造、恒温贮藏、天运、地运、金奖、银奖……从赠打火机、赠礼品到送美元、送港元、送欧元,有人开玩笑说,中国人虽然喝不干长江,但全年能喝干几个西湖。真是美酒香,喝美酒,殊不知,酒厂的老板为抢占白酒市场的份额,天天在绞尽脑汁呢。

国人不会忘记,“三株口服液”、“郑州亚细亚”,由耳熟能详到今天的销声匿迹;而“奔驰”、“丰田”、“肯德基”、“麦当劳”、“沃尔玛”、“海尔”遍及五洲数年不衰。这种对比令人深思。作为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定要紧跟时代潮流。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决策者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开拓创新;要目光远大,高瞻远瞩。把企业做大、做强,用今天通俗的话说,要“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着地里”,“销售一代,生产一代,设计、开发一代,储备一代”,“做着今天,想着明天、后天”。在市场竞争白热化状态下,尤其在经济全球化、国际间竞争态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也许可以说企业是脆弱的,老板们的每一个决策都不应该失误,不能失误,否则任何一个哪怕很小的决策失误,都有可能让企业守业失败。千丈之堤溃于蚁穴。三思而行吧,哪怕今天能拍板决定的事,如可能请再想它一夜,明天作答复。

这里也须强调指出,问题的另一方面,即使守业失败了也并不可怕。市场经济条件下,正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一批没有生命力的企业衰败下去,一定会有一批更有青春活力的企业诞生出来。人有生老病死,此乃自然界发展的客观规律,企业同样如此。例如统计表明,北京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有5000家民营企业,生存时间超过5年的不到一成。

14.失败了,不要气馁

事情本是一分为二的,凡事有利有弊。既然创业能够成功,当然创业也存在失败的可能性,尤其一个人的自主创业更是如此。要想最终成功,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经验教训,不气馁。

成功来自经验,经验来自失败。下面给出几个小的例子,引以为戒。

(1)开包子店,亏了15万元

经过反复考察,张华相中了美食街上夹在众多小吃店中的一个空门面,决定开家包子店。

开业后,由于采取了买五送一的促销手段,加之包子的味道的确不错,顾客很快被吸引过来。可是,3个月后生意由盛转衰,最终张华只好忍痛转让了店面。

包子店如此“短命”,他觉得主要亏在以下几个方面:

接手时,上家将店内餐桌、板凳、冰箱、空调等以4000元的一口价作为转让条件。因求店心切,而这些又是做饮食必不可少的“硬件”,重置也影响开业的进度,张华只有忍痛答应这些条件。通过熟人介绍,他以高薪“挖”来一位名厨。为了应付早晨就餐的高峰,又请了3个帮手。这样一来,人工开销高涨。

张华开店虽给周边的几家店造成了压力,但也形成了他们之间的合力。几家小包子店把价格降到每个15元左右,味道也不差。再加之这些小店不断改善售卖方式,对出行不便的老年顾客送货上门,分流了张华近半数的老年顾客。

此外,他还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由于销售不畅,只好用降低员工的工资来降低经营成本。这导致大师傅工作上的敷衍,帮工则不辞而别。

苦苦支撑3个月后,因客源不足,包子店只得草草收场,这次创业共亏损了15万元。

(2)“魔术”让刘言上了当

刘言是一个在杭州打工的小伙子,有一年,他看中了“魔术”这一新兴行业,自认为可以大有作为。

他在网上看到有一家专售魔术产品的公司,从电话里了解到这其实是一家贸易公司,在一家宾馆里办公。他对这家公司做了个简单的查证。来到公司,工作人员给他演示了几个魔术。因为他是外行,所以看得一愣一愣的。

回来后,他仔细想了想,他们给他表演的那几个魔术,确实很有吸引力,让他更加相信开魔术店大有作为。就算万一生意不好做,按照公司给他的加盟换货服务,他也可以把魔术店改变成礼品店,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后来,他又跑了几趟公司,为的是确认这家公司是否货物齐全。他们拿出货物清单,厚厚一本,并表示全都有货。原本还冷静的刘言,此时在没有见到货物的情况下就决定合作。

交了进货费、加盟费后,随即进入培训阶段。在培训的过程中,刘言发现除了给他表演过的那几个魔术比较精彩外,其他的都只能用来哄哄小孩。接着就是配货,在他们把货送到刘言店里的那天,他看到货单傻眼了:价格已不是原来说的那个价,货品有很多是根本卖不出去的积压品,原先说好的免费配送也全部算上了钱。刘言和他们理论,但那个所谓的总经理却死不认账。这下他才知道自己被骗了,但钱已经花了,只能硬着头皮把店开起来。

再接着就是换货了,他们一再表示“没有货”。后来干脆公司没了,人也没了,听说又搬到其他地方去了。写下刘言的经历只是想提醒初次创业的朋友,一定要考虑成熟、冷静处事。

(3)3万元开皂吧,6个月后关了门

2004年8月份,李军选择加盟了一家手工肥皂吧,那家公司声称两个月就可以收回成本。李军看他们的资料确实很专业的样子,于是不假思索地凑足了2万元钱直奔深圳,加盟费和购货费用一共花了2万元左右。

他之前从来没有做过生意,所有的知识全来自书本。这也是他创业失败的原因。

当时,皂吧在武汉可以说还是个新鲜事,这能吸引一部分人的兴趣,但更多的人因为不了解而不会光顾。李军将香皂的价格从每克的025元降到020元,但情况仍然没有好转。他怀疑是款式不够吸引顾客,于是引进新款——这就意味着得重新投入大笔资金订做模具,做这种决策他竟然也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后来,才发现新款也不是很好卖。

2005年,李军的生意再次受到冲击,各个皂吧打起了价格战。4月,李军的皂吧就关门了,损失了近2万元。下面是他这次“下海”创业的教训,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一定要做投入产出分析,收益数据一定要自己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