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3961700000013

第13章 创业就是理财,有业才有财(4)

不起眼的小瓜子,也能创出一个大事业。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出了个个体户年广久,“傻子”瓜子的创业祖师爷。那年头,个体户少,人们创业挣钱的观念刚起步。当时有人说“傻子”炒瓜子赚了多少多少万,100万元,那还得了。许多人主张要动年广久,我们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说不能动,动了会影响我们的政策,我们的改革是100年不动摇。

这里不说年广久的傻子瓜子,我们要说的是安徽第二家瓜子大王,合肥的小刘瓜子的创业者,刘天成炒瓜子的创业历程。

刘天成,1962年生,高中学历,人称小刘。今天他是安徽小刘食品集团董事长,一个炒瓜子出了名的人。开始时,刘天成曾做过爆米花的地摊生意,后来发现炒瓜子好卖,晚上炒,白天拉着板车上街卖瓜子。有一天,他给自己的瓜子起了个名字——超傻子!谁知道叫了这个名子后,刘天成的瓜子摊前生意火爆,高峰的时候买瓜子的人要排队,一天能卖8000斤。再后来刘天成请来了在农村的表兄,组成了一个家族企业,十几个人,10口炒锅,一天至少能炒2万斤,他要上规模生产,决定干它一番,炒出一个瓜子新天地。

刘天成炒瓜子由一口炒锅,到10口炒锅,由小开始扩大。学着其他企业的做法,他从上海某企业请来一位销售科长,聘他当厂长,帮助自己管理企业。两个人一见如故,亲密无间,相见恨晚。上海人告诉刘天成,你的瓜子产业要想做大,必须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首先要在上海打开市场。当然,上海的市场能站住脚,等于占领了华东区域,全国瓜子的市场主要在这一块,等于占领了半个中国。这期间刘天成还发现北方人喜欢嗑大瓜子,南方人喜欢嗑小瓜子的区域文化差别。一年后“小刘”炒瓜子终于走出安徽,闯进了大上海。这是一个跨越式的大发展。

当然,企业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矛盾无处不在,企业内部、家庭之间、包括夫妻之间。每解决一个矛盾,每总结一次经验,企业都会向前迈进一步。如今,刘天成还花钱去清华大学学习企业管理,仅上精英管理班,一节课要交2000元。刘天成交了许多全国各地的朋友,其中许多还是上市公司的老总,这让他眼界大开。如今注册为“小刘”商标的各种炒瓜子畅销全国,刘天成已经实现了他创业成为全国第二个瓜子大王的目标。他还想把自己的企业做得更大,规模由十几个人、几十个人到几百个人,由小到大,把自己也变成大商人。如今,刘天成初步实现了他创业的梦想!

创业由小到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瓜子虽小,但瓜子产业不小。从做小事情开始,不等于没有远大的理想和发展目标,不等于没有大作为。温元凯教授调查了全国674位富豪的创业历程,他们最初创业的资本都不到1万元,有的甚至是从几百元开始起家的。有名的四川希望集团刘氏兄弟的创业也是由小到大,如今资产数亿,涉足饲料、奶业、电子、房地产、金融,但创业当初就是从孵小鸡、养鹌鹑开始的。刘氏兄弟的原始经济积累就是靠眼睛盯着鹌鹑下蛋,虽然一个一个小蛋的利润以厘计算,但积少成多,不断发展,终成今天的大业。

9.灵活变通“中国汉堡”发迹史

创业之路就在自己脚下,懂得灵活变通的人不会死守着明知无结果的幻想。适时转化自己的思维,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9年前,武汉市有一位小伙子想开一家肯德基。打听后得知:光特许加盟费就要80万元!80万元,对于一个穷小子来说,无异于天方夜谭。经过9年的创业,这位异想天开的小伙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中国汉堡”。

大学毕业后,刘焕宝工作很不稳定,他的父母都是武汉市下岗工人。那时,肯德基和麦当劳之类的洋快餐刚刚进入武汉,生意特别好。刘焕宝心想:肯德基的生意这么火爆,如果自己也能开一家加盟店那多好!

刘焕宝赶到肯德基武汉分公司后,经理递给他一份简单的加盟意向书,他一看就傻眼了!意向书上规定:每个餐厅的进入费80万元以上,还不包括不动产的购买。刘焕宝放下意向书,灰溜溜地走了。

刘焕宝心想:汉堡在美国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了,难道中国人不会做汉堡吗?想到这里,他不禁心血来潮,打算到肯德基“偷艺”之后自创“中国汉堡”!

1998年2月,刘焕宝应聘到武汉肯德基餐饮有限公司。肯德基有个“规矩”,所有的店员必须从基层做起,刘焕宝第一天上班,店长安排他做清洁。

刘焕宝擦桌子、拖地板、倒污秽物……像陀螺一样到处不停地转,也“偷”学了第一招:哪怕是卫生间,也要每隔5分钟冲一次。

有一次,他拖地时,不小心用拖把碰到了一位客人的鞋,客人抬脚便使劲地踢向拖把。此时,刘焕宝移开了拖靶,客人的脚便踢到他的腿上。他强忍着痛,笑着对客人说:“对不起!”刘焕宝知道,在肯德基,客人永远是对的!

一个月后,刘焕宝被调到生产肯德基食品最重要工序的部门:炸鸡和制作汉堡。走进肯德基“厨房”后,他这才感到汉堡的制作的确是现代化:水槽、解冻机、电炸锅、和粉台和腌制器等组成一条生产流水线。光制作一个汉堡,时间都精确到了秒。不按规定制作或者超时生产的汉堡和炸鸡都将作废!他很快就学会了“90秒钟做一个汉堡;12秒钟做30对鸡翅”的绝活。

肯德基有一个非常严格的规定:当天没有卖出去的炸鸡和汉堡必须和垃圾一并处理掉。一天下班后,还有许多已经腌制好的炸鸡没有卖出去。值班班长自作主张地要留到第二天用。第二天,店长知道了这件事,当即将班长辞退。这件事给刘焕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99年初,刘焕宝辞职,他想用在肯德基学到的知识为梦想打拼。然而,刘焕宝要自己生产汉堡,立即遭到周围人的质疑:做汉堡的原材料,如鸡腿肉和面包都是特制的,而且其关键的制作设备,如炸鸡锅和汉堡机在国内根本没有卖的。

怎么办?路就在脚下!经过四处打听,他得知武汉另一家洋快餐所需的鸡腿肉是湖北荆州某禽蛋厂提供的。但该厂与洋快餐主人有约在先,不能同时提供原材料给两家做汉堡的厂家。厂长向刘焕宝推荐了该厂下属的一家鸡肉销售公司。这样,刘焕宝将鸡腿肉搞定了。后来,他又如法炮制,搞定了汉堡酱和其他的配料。但买设备却费了他不少心思。几经打听,他得知有一家洋快餐——德克士从武汉撤走,有一台二手的汉堡机和电炸锅要处理。

一切都准备就绪后,刘焕宝想,在中国大城市,吃汉堡的绝大多数是学生。因此,他决定将他的“汉堡店”选址在学校附近。1999年4月,刘焕宝在武汉市第六中学附近租到了一个20多平方米的门面。4月8日,刘焕宝的第一家“派乐汉堡”店正式营业了。

生意越来越好,刘焕宝又招聘了4位在校大学生到店里帮忙。与此同时,他又按照肯德基的管理模式,要求每一位员工必须学会熟练制作汉堡和腌制鸡腿的技术;当天用不完的鸡腿一律处理掉;员工统一着装;“对不起”永远挂在嘴边……

半年下来,刘焕宝的汉堡店终于赢利了10多万元。

1999年8月4日,刘焕宝在外面考察市场,准备再开一家汉堡店。突然,他接到一位店员打来的电话,那位店员哭着大喊:“店里着火了,你快回来!”等他赶到店里时,3辆消防车正在灭火……

房东见到发生这样的事,立刻收回了门面。这样,他刚刚打响的名气,随着这场大火烟消云散了。

第二天,刘焕宝又开始到武汉各个中学附近找门面,准备东山再起。一天,刘焕宝发现武汉市第二中学对面,有一家副食品店转让,但转让费要15万元。这个副食品店不仅位置好,而且几乎不需要再装修。于是,他把心一横,订下了这个门面。

这次开店,他总结经验,认为选址最为重要,凡是在高中部学生超过2000人的学校附近开汉堡店,肯定赚钱。

有了这些经验,刘焕宝决定“复制”肯德基的管理模式,把自己的汉堡店做大。随后,他又在武汉市第十一中学,三阳路中学和武珞路中学等学校旁边开了新店。到2004年底,刘焕宝共开了20多家“派乐汉堡”店。

2005年9月,刘焕宝筹划多年的武汉派乐汉堡管理咨询公司终于成立了。目前,他的汉堡店在全国共有60多家加盟店。所有的店都是按肯德基的模式“复制”的,店貌风格统一,管理模式统一,就连产品促销也统一安排……

目前,刘焕宝的派乐汉堡每年赢利都超过百万元,刘焕宝的创业成功了!这正是,创业成功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10.“老蒋”帮着挣钱

浙商的精明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还要学习他们善于落地生根,吸取地利的营养;学习只要有土壤,他们就能在那里让创业的种子生根、发芽、成长、结果。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真实故事。

蒋介石和蒋经国的出生地在浙江奉化溪口镇,蒋介石的母亲死后也葬于溪口翠屏山上(蒋母墓道)。

确如所说,今天的溪口因剡溪九曲、山青水秀、风景如画,致使游客如织。丰富的历史典故,厚重的人文景观,加之溪口的特产千层饼(又叫苔条饼),香、酥、咸、甜,四味俱全,入口后舌感特别,让人百吃不厌。游览时,当地的导游介绍,据说蒋介石最后一次离开溪口逃亡台湾时,只从溪口带走两样东西,一样是蒋母墓土,另一样就是千层饼。这些都让人回味,对历史发出感叹,也让人难以忘怀。

如今溪口镇早已成为浙江省的游览圣地了。从蒋介石题字的武岭门出来,在左拐游览二蒋故居文昌阁与小洋房下山后,小道旁一角平地有块青石碑,据说曾经是蒋介石送客照相留影的地方。

夏季里,那里总有一位身穿白绸褂、黑裤子,手拿拐杖,头带礼帽,长相酷似蒋介石的年轻人,从外表上看几乎可以以假乱真,正摆出姿势与游客在石碑前照相留影。与历史照片比较,那场景十分逼真,那神态惟妙惟肖,无不令人叫绝!有意思的是,扮演蒋介石的那位说浙江话的特形“演员”,与游人随便怎么合照都行,只是游客每照一次相都要交钱的。

这真是一个巧妙的创意,也是一种合情合理的赚钱行为。地利的优势,让人无可指责。算下来,其投入产出之大,几乎令人羡慕、赞叹,甚至咋舌。这南方人的精明,充分利用创业的机会,在此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11.中国的“犹太人”

中国几乎有钱可赚的地方就有温州人,而如果一个地方有温州商人出现,那说明这个地方还是有含金量的。丘吉尔曾说过:“勇气很有理由当作人类德性之首,因为这种德性保证了所有其余的德性。”这里所说的勇气,就是创业者的胆量与胆略。正是温州人这种敢于走出家门闯天下,不怕艰难,吃苦耐劳的勇气和精神,实现了创业之初的财富、经验的原始积累。

温州人缘何能赚得满钵金,我们细分为以下几点:

(1)温州人敢于走出家门闯天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刚刚迎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国人中,第一批走出家门闯天下的创业大军就是温州人。想当年,遍布全国各地,从城市到乡镇,弹棉花的、补铝锅的、开小发廊的、擦皮鞋的,问起来几乎全是温州人、浙江人。温州人敢于最先走出闯天下,给我们这些围着父母、死守着家庭、守着老婆孩子不出远门的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现在回想起来,温州人走出家门,离开老婆、孩子,去闯天下那是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尽管当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没有现在的高,文化生活没有今天的丰富,但至少生活在家庭中,一家人在一起其乐融融,虽然穷一些,但生活是安定的;而走出家门,四海为家,靠自己的一双手挣钱吃饭养家,弹棉花、补铝锅、擦皮鞋、走街串巷、风吹日晒,租住便宜的房子,粗茶淡饭,甚至饥一顿饱一顿,无庸讳言,创业之初,是多么的辛苦,多么的困难。

如今温州人创业成功了!今天,人们一提起温州人,无不让人愿意跷起大拇指,赞扬他们敢为人先的创业勇气。今天,温州商人已经成为世界上最会经商赚钱的老板的代名词。放眼市场,温州人的产业从小到大无所不及,小到纽扣、打火机、一应的小商品,大到五金制品、皮鞋、服装、电气设备、房地产开发;温州人从董事长、总经理、大老板、小老板一直到推销员、销售员、采购员、维修员无所不包。温州人的创业之路越走越宽广,如今已经从国内走向世界。今天可以说在世界各地,凡有人群的城市,几乎都有温州商人的足迹身影。有专家说,你只要做生意,尤其是轻工产品的生意,通常只会有两个选择:要么与温州人竞争,要么与温州人合作。现在流传着一种说法:当美国人用高科技迫使全世界为他们打工的时候,他们脚上穿的却是温州人做的皮鞋,听的是温州人做的半导体,早晨唤醒他们的是温州人做的闹钟,吸烟用着温州人做的打火机,戴着温州人做的眼镜,甚至连衬衣及衣服上的纽扣也是温州生产的。

中国人做生意历史悠久,华厦大地上我们的先辈早在数百年前就开始了经商、创业、赚钱之旅,从闻名世界的古丝绸之路到欧亚大陆桥,无不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徽商、浙商、粤商、晋商名扬四海,成功的创业者无不是走出家门闯天下,创下大家业的。徽商至今给后辈们留下了一句名谚:“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句话细细想来,既包含了辛苦、艰难、磨炼、跌打、经商与创业,又包含了经验积累,失败与成功,丢者有学徒、有伙计,继而有商人,进而成为老板,其内涵是多么丰富啊!创业就要有勇气走出家门,走向社会、摸爬滚打。吃遍天下的苦,方才能赚天下的钱,创出天下的大业。走出去,前途一片光明,如今温州700万人,至少有200万人遍布在世界各地。

温州人敢于走出家门、国门闯天下的勇气,敢于吃苦创业的精神、理念与经验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与财富,它能激励后人,分享浙商的经验,勇于创业。

(2)温州人个个都想当老板,人人都敢当老板

温州人的创业意识非常强,按照流行的说法,温州人个个都想当老板,人人都敢当老板,都能当老板。经济学家说,如果有10万元,一般老百姓传统的做法是把它放到银行里生利息,这样做最保险、稳妥。而温州人却想的是把这10万元拿出来当本钱,做生意去赚钱,或者再借它10万元投进来去创业。温州人赚钱与创业的弦在脑子里绷得一直很紧,时时处处都在留心,去寻找与发现赚钱与创业的机会与机遇,脑子里想的主要事情也是怎样能赚到钱、能多赚钱。全国如果按地区统计当老板的人数,温州人当老板的比例一定是最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