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有道投资有招
3961700000010

第10章 创业就是理财,有业才有财(1)

就业、择业、创业、守业,有业才有财,创业的过程就是一个理财的过程。大业也好,小业也罢,都是经营者的心血和汗水,理好了这笔财,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就实现了人生价值。

1.先就业再创业

创业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如果创业者有较好的基础,这些基础包括知识、经验、理念、品格、经济基础、人际关系等,加之创业前的充分准备,则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解决起来可能相对容易一些。因此,先就业再创业,先打工后创业,先模仿积累知识与经验而后再创业,这样的创业相对要容易一些。

这是一个记者辞职“下海”种果树、卖水果创业成功的例子。

刘丽贞,江西赣州人,原来是在广州专做经济报道的记者。1996年赣州市政府到广州市举办招商会,在后来的推介会上让她有了放弃当记者的想法。因为广州市是全国闻名的水果消费大城市,而赣州的红土地又非常适宜脐橙的生长,另外赣州的荒地资源丰富,劳动力也便宜,赣州和广州两地相距仅400多公里,这些信息引起了刘丽贞的兴趣。当记者的职业敏感让她感觉到里面蕴涵着商机,使她产生了转行创业的想法。

1996年11月,刘丽贞在反复考查了赣州的资源和广州的市场之后,辞去了记者的工作,找她做记者时认识的一些朋友,筹集了300万元资金,瞒着家人在广州注册了一家科技公司。然后她赶回赣州,和赣州市政府签定了租赁1000亩荒山60年的合同。根据合同,当地政府为刘丽贞免除了前5年的租金。一开始刘丽贞从引种新奇士橙树苗起步。

1999年,种植了两万多棵的脐橙基地已经满眼绿色了,只在等待结果收获的季节,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年的冬天赣州地区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霜灾。这场霜冻让刘丽贞的希望第一次遭到巨大的打击,基地里的脐橙树只剩下了2000多棵。多方分析原因,并征询了专家意见,原来根源是果树品种单一,造成了大损失。为了避免遭受同样的风险,2000年春,刘丽贞除保留了存活的脐橙果树之外,又新引进种植了水蜜桃、柚子和布朗李各200亩,剩下的土地种上了其他十几种水果。

“Nopians,Nogains”;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果树开始结果了。从5月份开始就有水蜜桃,6月份有布朗李,9月份摘蜜柚,10月份有沙田柚,到11月份采摘脐橙,一年四季几乎都有水果采摘、上市。到2003年,刘丽贞的水果生产基地就不断有水果送往广州,进入销售市场。

刘丽贞利用当记者时结交的朋友,又结识了许多新朋友,有高级农艺师、农业大学的教授、水果专家、市场部门的经理,不久刘丽贞的水果从布朗李到脐橙,拿到了广州市最大的水果批发市场的入场证。仅2003年那一年,刘丽贞往广州送布朗李就卖了100多万元。广州水果销售市场尽管竞争十分激烈,尤其价格上,但刘丽贞走的是基地自产、品质优良、大宗批发、价格便宜的销售思路,因此她把握住了在广州上市水果的主动权。更令人高兴的是,刘丽贞生产的脐橙口感超过了进口橙子,2003年底在广州市被评上柑桔类惟一的一个名优农产品奖。同时,这也一下子使江西的脐橙名声远扬。

又经过不断地开拓市场,刘丽贞的水果到2005年上半年从批发市场又上架卖到了广州市大大小小30多家超市。由于进入超市的水果在保鲜上实现了商品化加工,因此增加了水果的附加值,商品化处理后的水果每斤又可多卖1元钱。如今记者出身的刘丽贞已经创业成功了,既是一名果树种植专家,一名水果销售专家,又是一名企业家。下一个目标,刘丽贞正在筹划水果出口生意,她想让自己的水果销售走出国门,占领国际市场!

全国花生大王,创出天津吊炉花生,品牌芥末花生、蕃茄花生而闻名全国的王凤军,原本是银行职工,2001年辞职与儿时的伙伴赵国立一起合伙创业,创出了一个全国第一的花生炒货的品牌。

上海市有一家服务信誉很好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老板是合肥工业大学毕业生。大学刚毕业那几年在一家台湾老板开办的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打工,业务熟练后,自己创业另立山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吸纳了五六十位职工就业。2002年末,原来一起创办公司的二号老板又退出了,自己创业另立山头,又新开了一家办公自动化设备公司,同样也吸纳了几十位职工就业。事业是发展的,市场也会越做越大。“创业”也是可以“传染”,可以“繁殖”的。

农村青年去东部地区、去发达地区、去城市打工,学到知识、技术、思路,而后回乡、回家创业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安徽无为县高沟镇农民高养根曾在上海光明乳业公司干过10多年,熟知养殖技术与销售之后,“翅硬羽丰”的高养根决定回乡自主创业。2000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儿子高超的辅导下“圈地引种”开办起乳业公司。如今拥有近700头奶牛,年产鲜奶近万吨。短短的5年里,硬是把“超飞乳品有限公司”做上了规模,跨入了安徽省四大奶牛规模养殖企业。目前,总投资6820万元的“国家星火计划”奶牛胚胎移植项目已经落户“超飞乳品有限公司”,正在启动。到时候,高养根的公司可实现年奶牛养殖规模2000头,产鲜奶4万吨。还有无为县农村姑娘邓立翠,1980年她16岁初中毕业,就加入到无为第一批家庭保姆的行列,进北京当起了小保姆。但是邓立翠并不知足,1983年她又到上海一家畜牧场学习养殖技术。学成后邓立翠回家乡办起了鸭鹅养殖场。如今,邓立翠早已成为当地远近闻名、年产值1000多万元的“无为三缘养殖实业有限公司”的总经理。

一句话,先就业再创业,先打工后创业,先模仿积累知识与经验而后再创业,这样的创业取得成功相对要容易。

2.南瓜致富,

将常见的东西改造或金饽饽能开发出新东西固然很厉害,能把手头看似不值钱的日常常见品改造成金饽饽,更不容易。张宝卫就是给南瓜披上“金衣”的那个人。

张宝卫1986年从河北农村来广州闯荡,一直在水果批发市场做生意。1999年5月的一天,张宝卫在朋友处见到一种奇特的白色南瓜种子,并得知种出的小南瓜将变得五颜六色,且奇形怪状,样子非常可爱。目前中国还没有这种瓜,因为尚属新鲜事物,很多人怕种植有风险不愿购买这种瓜的种子。但张宝卫认为,这种离开瓜藤后仍可以存放半年至一年的、供人观赏的小南瓜,应该很有市场前景。

经过一番打探,张宝卫发现,观赏小南瓜有几十种造型,每类造型都有不同的种子。为了使得品种齐全,他以每粒1元的价格引进了30多个品种、5万粒种子。他找到广东阳江的一个种植基地,签下了40亩小南瓜的代种合同。经过精心养护,不久瓜藤上如愿结出了小小的果实。随着果实渐渐长大,其外貌果然奇形怪状,有的长得像天鹅,有的长得像鸳鸯,有的长得像小话筒……

不料,就在采摘上市的前一周,一阵台风袭击了他的瓜棚,小南瓜全部毁于一旦。张宝卫拿出20万元积蓄,重建了种植大棚,并再次引进了5万粒南瓜种子。2002年春,张宝卫终于品尝到了收获的喜悦。随后,张宝卫在工艺品市场租了一个门店,把目光瞄准了购买家居装饰品的人群,小南瓜定价为每个5~10元。4个月时间,数万个小南瓜销售一空,他赚到了70多万元。

小南瓜卖得好,肯定有很多人要跟风,张宝卫决定减量寻求新品种。经考察,张宝卫发现有一种美国产的巨型南瓜,最大可以长到150公斤,售价高达几百元,在国外十分风行。张宝卫决定将主要精力放在巨型南瓜的开发上。

张宝卫的巨型南瓜试种并不顺利。因为大南瓜重量很大,不像小南瓜能够吊挂在藤上生长,当南瓜长到一定大时,就会坠压到地面,使得其底部成了平的,变成了半圆南瓜。张宝卫经过研究,终于找到了解决办法:在南瓜长到1~2公斤的时候,用绳子从瓜蒂处将瓜绑住,让瓜悬地10~20公分,直到长到重5公斤左右的时候,才将绳子松开,把瓜慢慢地放下来,瓜就会按照希望的形状生长了。

经过几次种植实验,2002年底,张宝卫的巨型南瓜成熟了,他把单价定在400~600元之间。这一次,他带着南瓜上了酒店,巨型南瓜一时成了酒店吸引顾客的招牌,首批1000个很快全部售出,卖了50多万元。

为了使产品更具特色,张宝卫决定在南瓜上刺字。经过近两年的实验,2004年10月,张宝卫终于获得了成功,并为“果实刺字法”申请了专利。这种根据客人不同需求刺刻各种文字和图案的巨型南瓜一经推出,立即得到市场的追捧,特别是在寿宴、喜宴上。酒店纷纷前来订购,一些旅游用品销售商也闻风而动。刺字南瓜成了礼品热点,价格由每个500元升到2000元,最贵卖到8000元一个。

2004年10月28日,张宝卫参加了“SFT2004中国(深圳)国际水果及技术展览会”,3天接下了上百万元的订单。2004年11月28日,张宝卫又参加了浙江省农博会,他的南瓜再一次引起轰动。一位英国客商被一辆用南瓜做成的马车吸引,惊叹:“我的天!世界上还真有南瓜做成的马车!”他表示愿意将张宝卫的南瓜生意拓展到英国。

目前,张宝卫的南瓜在国内10多个省份已经拥有了较为稳定的销售市场,业务还拓展到新加坡、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家,其资产已达到300万元,成为闻名国内外的“南瓜大王”,成为与众不同的创业“南瓜富翁”了!

3.脚踏实地的努力成就王永江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克服自己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陋习”是很重要的。创业不是一句空话,它需要的也不仅仅是头脑,而王永江无疑为无数寻求出路的年轻人树立了个很好的榜样。

故事的主人公叫王永江,他现在拥有一间手工皮革饰品工厂、一间自有品牌专卖店和几家加盟代理店。王永江投资生产手工皮革饰品可以追溯到他的大学时代,那时他还在成都某高校的设计专业学习。

当时,王永江从皮革市场上花100元钱买了一张牛皮,用这块牛皮做了两个挎包,因为设计新颖,周围的同学就以每个58元的价格买了下来。王永江又用剩下的边角料做了两个小钱包,以每个30元的价格出手。就这样,他的第一笔生意赚了76元。王永江还为自己的产品取了个活泼的名字叫sunny(阳光),但当他去工商局注册时,却被告知这个名字已经被一家服装厂注册了。

2002年王永江大学毕业,被成都一家设计公司聘用。工作一两个月后,他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并不在工作上,一直干下去会束缚自己的才能,大学期间的那些制作皮革饰品的专长也会荒废,他决心辞职,靠自己制作手工皮革饰品的技术到深圳创业。2003年8月1日,王永江卖掉了自己刚买的新电脑,怀揣着1万多块钱来到深圳。

王永江跑遍深圳的皮革饰品市场后,惊喜地发现,在深圳市场上销售的皮包几乎都是外地生产的,而且并非纯手工制作。王永江认为,深圳这个城市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较高,年轻人追求时尚和品位,手工皮革饰品肯定大有商机。

在市场调查中,王永江还结识了一些在深圳专门做皮革生意的行家。他们对王永江所制作的手工皮革制品很感兴趣,并提出订货。王永江花3000元订购了牛皮和一些制作工具,动手缝制了30多个精美的手工皮包。在朋友的建议下,他给自己的产品起名为“草人部落”。王永江的第一批货卖得很好,钱赚到了,产品也渐渐打开了销路,然而当他去注册商标时才知道,“草人部落”已被他的一个销售商家抢注。

两次商标被抢注,王永江只好重新设计品牌名称。2004年3月,王永江注册了“牧马屯”商标,建起了自己的手工皮革饰品工厂,开始真正的创业之路。随着产品知名度的上升,不少外地商家也直接找他订货。工厂刚起步时,王永江的商品每件只有20%的利润,靠这两成利润不可能有更大的发展。

2005年1月,王永江有了开品牌专卖店的想法。他选择了深圳东门的白马服装城,这一带聚集了不少香港人,有一定消费能力又追求个性的深圳本地人也是这里的常客。他的专卖店平均每天的营业额都在1000元,节假日生意额更是成倍上涨。

专卖店的生意越来越好,王永江开始着手发展加盟店。目前他在重庆、广西已经有了两家加盟店,不少台湾的商家也慕名到他这里订货。王永江算了一笔账,一个成本80元的牛皮钱包,批发给商家的价格是100元,而摆在专卖店零售则可以卖250元左右。一个月下来,零售和批发的销售总额能达到7万~8万元,月利润3万元左右。

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他的创业心得是:

第一,要先积累经验。大学生长期呆在校园,对社会缺乏了解,特别在市场开拓、企业运营上,很容易陷入眼高手低、纸上谈兵的误区。因此,在创业前要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要有一定的启动资金。没有资金,再好的创意也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大学生在创业时,要根据“财力”选择投资项目。

第三,要有一门技术。用智力换资本,这是大学生创业的特色之路。

第四,大学生虽然可能在技术上出类拔萃,但对理财、营销、公关、管理却不太在行。创业者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技术、经营两手抓。

4.不怕吃苦的“女虫王”

湖南省安化有一位赫赫有名的“女虫王”,她叫郎颖菲,靠养黄粉虫艰苦创业,如今她养的“害虫”已经超过了几百吨,家产数百万元,早已成为养虫大老板。“财富无处不在,行动成就梦想”的创业理念,又一次激励着无数的创业者。

朗颖菲,30岁,以前她以养蛇为主,她的蛇厂曾经是湖南省境内一座有技术影响力的养殖基地。2003年那场“非典”之后,因为说SARS病毒来源于野生动物,考虑到事业的发展,她决定转产。养蛇基地里大批的养殖蛇被宰杀,门庭若市的蛇基地一下子变得寂静。那年的初夏,郎颖菲心急如火,燥热不安,她必须寻找新的项目,开始新的创业,否则公司无法正常运转。整个6月、7月,郎颖菲考查了30多个项目,最后她看中了中国林蛙。她请辽宁的专家过来实地考查和论证后,结果让人失望。因为当地的沙土和气候等原因,并不适合林蛙的生长。看着别人养殖场里一只只林蛙马上就可以变成钱,郎颖菲急切渴望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项目。恰巧,此时郎颖菲发现林蛙的主要饲料是黄粉虫,她眼睛一亮,既然中国林蛙的效益这么好,黄粉虫的需求量一定大,养黄粉虫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项目。通过进一步市场调查,郎颖菲决定开始黄粉虫养殖这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