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牛玉儒的故事(英雄人物时代楷模丛书)
3948400000006

第6章 汗水之花绽放

他曾是包头市的市长,在市委等部门的配合下,包头迅速崛起,从一个震后“废墟”发展成花园般美丽又有活力的城市;GDP每年以11.1%的速度增长。他任********市委书记493天,********市经济发展迅速,城市面貌“从嘎查(蒙语,农村)到深圳”。2004年上半年,********市GDP与2003年同时期相比增速达到29%,在全国27个省会城市中居首位。

1996年5月3日包头发生的那场6.4级破坏性地震,使近百万人口住在临时防震棚内,居民住宅损毁527万平方米。包头市直接经济损失达40.65亿元人民币,间接损失数十亿元,史称“5·3地震”。受命于危难,1996年11月,牛玉儒同志调任包头市代市长(1997年4月起任包头市市长)。

那时最重要的是重建家园。而实际上当时包头市财政艰难,搞城市建设面临资金窘境。牛玉儒带领政府班子,以“经营城市”的观点,广泛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建设。功夫不负有心人。到2000年,包头市新建住宅楼面积1100多万平方米。而从建国到1996年地震,包头居民住宅楼建筑面积不到1000万平方米。

4年多时间,包头建了比建国后46年内更多的楼房。而且不断地修路、建广场,种草种树。虽然包头人当时不理解他们的市长为什么那么爱种草种树,但市长留下的一切让他们引以为豪。

牛玉儒同志到包头时,刚经历了大地震的城市如同废墟。而在他调离包头时,这个城市的建设和经济发展,已经能够傲视群雄。43岁的田女士1995年底定居包头。在她的记忆里,那时的包头“破破烂烂”。田女士那时觉得,包头“还不如我们家乡土右旗”。而现在说起包头,田女士一脸的自豪,“包头像个大城市了”

现在的包头,树木成荫,绿地广场随处可见。高楼大厦,宽街净道。

悄悄的,牛玉儒来了,带来了包头的高楼林立、风景如画;

悄悄的,牛玉儒走了,带走了包头人的无尽思念、无限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