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男孩都是一个小宇宙,依靠自己凝聚能量,依靠自己发射光波。父母不能做他的宇宙中心,不能替他选择人生方向,否则就破坏了他的收发系统,让他因为迷茫而对自己产生失望,进而对父母产生恼恨。正在成长中的男孩都很自负,父母对他的控制和设计只会让双方的距离更远,更难于沟通,所以,给孩子成长的权利,给孩子成长的空间吧。
不要总是替孩子做决定
替孩子做决定的父母,往往决定不了孩子。
当下父母有一个听起来很尴尬的绰号“直升机父母”,是指那些“过度介入”与“过度焦虑”的父母,他们像极了直升机,在孩子上空盘旋,无时无刻不在守望孩子的一举一动,每分每秒都想控制孩子行动的开关,自己被困在一种爱的陷阱里,把孩子也困在自己的胳肢窝下,不得自由。
在这些父母的眼里,十几岁的男孩就是不和谐的因素,他会不停地破坏周围的安定,没完没了地挑战规则,让父母穷于应付。为了让自己掌握主动权,父母通常都会控制孩子的决定。但是孩子是他人生的主人,父母只是他的人生向导,一旦向导做了主人,那么挑起的将是更大的战乱,到了那时候父母会更加被动。
一个英国家庭有两个仆人。一个叫乔,负责餐饮;一个叫简,负责清洁。两个仆人都忠于职守、兢兢业业,得到了老主人的推荐,去服侍身在远方的小主人。
乔不了解小主人的口味和用餐习惯,于是会在下厨前询问一下小主人的意见,可是小主人很小,他自己并不知道哪些更适合自己,也没有特别明确的喜好,所以,他的答案通常很含糊。但是乔并不感到为难,他按照老主人的口味,精心设计了几道餐饮,然后端给小主人,自己静静地候在一旁,认真观察小主人的用餐,默默记下他的口味和用餐习惯,然后在第二餐时做适当调整。
乔不习惯多言,在做好一件事情之后,他会悄悄走开,而当小主人一声招呼,他又迅速出现在主人的面前。仅仅两天时间,小主人就觉得离不开乔了。
简呢?她也在认真努力地做事,她把小主人的书房、卧室收拾得一尘不染,并把自己认为小主人乱丢的东西放整齐。为了让小主人改掉乱丢东西的习惯,她不停地在小主人耳边唠叨,小主人表示厌烦后,她就采用留条的形式,企图让小主人行为规范一些。
小主人喜欢在书中夹尺子、书信等作为书签,简认为书签更好,她精心做了几张书签,替小主人放在他正在看的图书中,并告诉小主人,这样用会更好。小主人对此不厌其烦,尤其让他难以忍受的是,他想一个人看会儿书时,简也会不停地跑过来问一问:“您还需要什么吗?”一周后,小主人就把简打发回去了,简满腹委屈地对老主人说:“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什么不喜欢我呢?”
当我们用父母的身份看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的时候,往往什么也看不到,因为我们是那样没有私心地爱着自己的孩子。可是如果我们抛开父母的身份,把自己当成一个侍候主人成长的仆人的时候,我们就会发现很多问题,我们选了一个非常不讨人喜欢的角色。我们想替孩子做决定,想控制他的一切,因为只有控制他,我们才觉得能控制得了整个局面,可是事实恰好相反,让我们失败的,往往是我们控制孩子、替孩子做决定的行为。
成人习惯于在规则下生活,因为这样便于控制局面,使生活更加安定平稳,这就使得成人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久而久之,人们就变得毫无激情而言。可是孩子们激情满满,斗志昂扬,人生在他们面前展开一角,他们希望用自己的独特视角,发现不同于现在的更美妙的画卷。可是父母剥夺了他们的权利,父母给他们设了局,告诉他们:往东走,遇见的是太阳;往西走,看见的是月亮;往南走,你会走到南极;往北走,迎接你的是北极熊。单一的画面和声音,让探索中的孩子感到无比厌倦。这与他们的理想,与他们对人生对社会的设想完全没有重合点。
这样的矛盾必然会引起孩子的挣扎和反抗,使得父母的教育陷入僵局。为了让自己的教育更加顺畅,父母们通常都会采取更加强烈的压制手段。他们首先会对孩子的质疑报以嘲笑,讽刺孩子天马行空的想法,然后再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为孩子设定轨道,让孩子回到自己为他设定的方向上来。
孩子会怎样呢?正处于叛逆期的他,怎能乖乖就范呢?他虽然没有更多的技巧,也没有父母那样的强权,但是他可以选择极端的对抗,让矛盾越演越烈。父母不是让他往东吗?他偏往西,父母不是让他打狗吗?他偏撵鸡。处于对抗中的男孩,有时候会忘了思考事情是否正确,只要是和父母为他们决定的方向相反,他就会照单全收,只要是让父母难堪,他就不惜一切代价,甚至赔上自己的人生。
这是非常可怕的对抗,有一种你死我活的味道。父母的教育,此时没有任何意义,完全成了“你为鱼肉,我为刀俎”的控制。而孩子在反抗中,则有了一种推翻暴君的壮烈感。这样的结局,必然是两败俱伤。最悲情的是,父母只是在教育过程中,威严受到了侵犯,而孩子,一生都可能毁在父母的手中,他怎可能不痛恨你一生呢?
所以,教育专家们都在呼吁:“不要替孩子做决定,把孩子的人生还给孩子。”父母们要换一个角度看待孩子的破坏,打破规则,才能创新,不愿从众,才有个性。这样,在面对孩子的不合规范时,才能够坦然,才能够从容,才能够给孩子呼吸的空间,才不会和孩子产生激烈的矛盾。
当孩子自由的时候,他会希望有人为自己的探索做指引,而父母无疑是最好的人选,这时候,孩子会主动要求你引导监督他。这样做教育才能够春风化雨,水到渠成。
男孩由感性走向理性,由幼稚走向成熟,重要的一步就是学会自己做决定。尊重他选择的权利,就尊重了他的思维和判断,也就尊重了他的未来。否则,就破坏了孩子的人生。
别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
为孩子而活,你会失去整个人生,同时还会失去孩子。
为孩子活着,把孩子的前程当做自己的未来,这是典型的中国父母的心理。为了孩子,他们可以牺牲自己的未来,为了孩子,他们可以没有自己的生活。可是这些行为在孩子尤其是男孩哪里,却总是费力不讨好。
我们通常都会见到这样的场景:
父母严肃地恐吓孩子道:
“你是一个男孩,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难以有大出息。一个大男人,穿得邋里邋遢,站在大日头下卖冰糕,看你丢人不丢人!”
“妈妈为了你工作都辞了,你要是将来成了混混,那妈妈的后半生可就赔了,你让我还怎么活下去啊?”
“现在这社会竞争多激烈啊,我们工资那么低,可是为了你多掌握一项技能,省吃俭用,让你上培训班,你却吊儿郎当,将来恐怕连我们培养你的钱都赚不回来。”
……
父母们的本意是想通过未来可能出现的糟糕境遇对孩子提出警示,使他们现在就引起足够的重视。可是孩子们却没有依循父母设计的思维而思考,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卖冰糕有什么丢人的,男人就不能卖冰糕吗?我看不错哦,我将来一定去卖冰糕。”
“妈妈,你怎么就知道我将来是混混,在你眼里,我就那么不堪吗?”
“把我当投资产品啦,可是你将来亏了,也别怪钱不长眼,要怪得怪自己的投资技巧。”
……
一边是苦口婆心,另一边却是漫不经心;一边是诲人不倦,另一边却是自有主张。两个世界的语言和行为,几乎没有重合点,又哪里来的统一呢?父母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只是一相情愿,对自己不负责任,对孩子也是一种伤害。孩子不领情,教育自然就不会顺畅。如果你不信,就看看下面的故事:
省重点中学的三位男生,平时在班内学习成绩都居中游,所以一直都受到父母的紧逼,要求他们积极上进。为了给他们造成紧迫感,这三位学生的父母不惜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第一对父母,专门为孩子请来了全职家教,全程跟踪孩子的学习情况;第二对父母,母亲辞职专门陪孩子学习;第三对父母,爸爸带着孩子游览了全国各大名校,并许下诺言,如果孩子将来考上名牌大学,那么就买一辆新车给他。
这三位男生所在的学校高考升学率是百分之百,只要参加高考,他们都至少会被普通高校录取的。可以说,尽管他们成绩一直不出色,可是考上大学还是没有问题的。
然而,在高考的那天,这三位男生却相互约定,谁也不进考场,为的就是报复父母。为此,他们预谋了许久,为了躲避父母的眼睛,他们一切学习和生活都按部就班,而且都表现得非常努力,非常配合父母给自己的安排。因此,直到高考开始那天,他们的父母丝毫都没有察觉。
高考那天,几乎所有家长都在考场外陪着孩子,这三个男生却想尽了办法,坚决不让父母去陪。开始这三对父母还感到很开心:孩子终于长大了,这么大的局面自己都能够驾驭了。可是当老师把三位男生缺考的事情告诉给他们的父母时,这三对父母中的两位母亲当场晕过去了。他们心有不甘,恨恨地说:“要早知道这样,我们就是押也要把他押去考场……”
设计孩子人生的父母,最终却被孩子设计了,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直受父母压抑和控制的孩子,当然知道父母的极端做法——如果知道他们的计划,他一定会押他们上考场,所以,他们聪明地避开了一切,让父母们中了自己的圈套。退一步说,即使父母真的知道了他们的计划,可是押得了他们的人,押得了他们的心吗?
错误很明显,父母们把孩子的未来当成了自己的未来,用未来恐吓孩子,把孩子的未来当成了自己人生的赌注,让孩子受到很强的负荷,没有了喘息的空间,孩子自然要反抗。反抗的结果,可以不惜搭上自己的人生。在还没有理解父母的苦心,没有体味到未来的艰辛之前,孩子是不会后悔的,他们只有报复父母后的快感。这真是一场双输的教育。
着名投资专家巴菲特从来没有想过设计孩子的未来,尽管他很成功,可是却没有考虑过让自己的儿子也从事投资行业。他的儿子不喜欢投资,只喜欢教学,尽管他没有父亲有名,可他也成了非常受人欢迎的教师。有人问巴菲特为什么不好好培养自己的儿子,他说:“我爸爸是议员,可他从来没有想把我培养成政治家,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
巴菲特儿子那样的“未来”,对于中国父母来说是很难接受的。未来是什么?未来应该是功成名就,应该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因此,中国的孩子才更少巴菲特这样有才华的人,也才更少像巴菲特儿子一样快乐的人。
由于父母的错误教育,使得孩子们产生错觉,参不参加高考是检验自己敢不敢面对挑战,是自己的事,却被她们当成了反对父母的手段。孩子的偏执难道透视出的恰恰是父母的偏执。作为父母,我们要思考一下:给孩子怎样的人生才是成功?
不管怎么说,让孩子自己设计未来,他就不会把父母当成自己的假想敌,为了反对父母而做出这样荒唐的傻事。奉劝天下的父母,早一点把孩子的权利还给孩子。
给孩子自己设计未来的机会,让孩子自己承担起责任。一味替孩子做主,把孩子的未来当成自己的未来,只会引起孩子的反抗,毁掉孩子的未来。
怎样限制男孩盲目追潮流的行为
别限制孩子追求时尚,要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