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表现
大发作:突然意识丧失、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青紫,瞳孔散大,四肢硬,抖动1~5分钟缓解,抽后睡,醒后头痛,对发作无记忆。
失神小发作:突然静止不动,短暂的意识丧失,两眼凝视(发直)或上翻,语言中止,手中持物坠地,但不跌倒,无抽搐,发作持续2~10秒,不超过30秒钟可缓解,但对发作无记忆。
婴儿痉挛症:多见于3~8个月婴儿,发病时出现阵发性头和躯干前屈,上肢呈搂抱动作,每次1~2秒,往往一连串发作,间隔数分钟,抽后喊叫一声。
精神运动型发作:发作时表现为不认人,打骂、撕衣、毁物、乱摸、转圈、解纽脱衣、无意识行走或奔跑、感觉异常等。每天一次或数次,或数日一次。
植物神经型发作:长期以腹痛发作为主者称“腹型癫痫”,以头痛为主者称“头痛型癫痫”。也有表观为经常发作性发热,全身无力、胸闷、痛心跳、腿痛、多汗等。
脑电图有各种癫痫波型出现。
治疗办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消除病因。
长期、规律、单或联合,足量,全程应用抗癫痫药,定期复查,慢慢停药。
抽搐发作时要镇静,止抽,吸氧及保持呼吸道通,畅。
护理要点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睡眠不足及过度兴奋和感情冲动。
避免暴饮暴食及辛辣带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避免歧视病儿,以防止心理变态。可照常上学,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长期规律服药,服药期间避免单独外出和参加有危险性的活动(登山,游泳等),以防意外。
平时注意冷热,增强体质,防止呼吸道感染。并发感染时抗癫痫药量可暂时加大。
定期门诊复查。
发作时要防止舌咬伤,窒息和外伤,发作停止后要保持安静,专人看守,以防意外。
发作频繁的小儿应限制在床上活动,并加用床栏,防止坠床。
预防措施
做好产前检查,提倡优生。
孕妇在怀孕期间应尽量避免感染等疾病。
作好围产期保健,防止缺氧,窒息及产伤。
对高热惊厥病儿要积极治疗,防止脑损伤后变成癫痫。
五、高热惊厥
本病是指在上感或其它传染病的初期,排除了其它导致抽搐的原因后,体温超过38℃以上时突然出观的惊厥发作。多发生于6个月~3岁小儿,5岁以后很少见。这与大脑皮层分化不完全和神经髓鞘发育不完善有关。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史。
患儿表现
体温骤然升高达39~40℃以上。
体温升高12小时内突发惊厥,发作时双眼凝视或上窜、意识丧失、四肢强直抖动,多在10分钟内缓解。发作后意识清楚。少数可以持续半小时或更长时间。在同一次患病发热过程中一般只发作一次,很少有发作两次以上者。
脑电图慢波增多,热退2周后恢复正常。
少数可转为癫痫,发作次数越多,转为癫痫的可能性越大。
脑脊液检查正常。
治疗办法
用药物镇静止抽。
及时退热。
积极治疗原发病。
护理要点
发作时患儿侧卧位,以防误吸窒息。
针刺人中、合谷。
用酒精擦浴或肌注退热药等各种方法降温。
乏氧时要吸氧(发作时)。
预防措施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间断服用抗惊厥药。典型高热惊厥不必长期服药。
积极控制惊厥发作,防止脑缺氧损伤。
易出现高烧惊厥的病儿,家庭中要常备解热镇痛药,一旦发烧及时用药防止出现高烧。
六、小儿急性偏瘫
本病是指生后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种以偏瘫为主的临床综合征,常见的原因有各种感染造成的脑血管炎、变态反应性脑血管炎,颅脑外伤,心血管疾病、惊厥后脑损伤等。
患儿表现
病前有发热、感冒等症状,也可以无任何表现。
突然一侧肢体不好使,越来越重,或者是一侧肢体反复多次发生短暂性瘫痪,也可以是左右肢体交替发生运动障碍,最后瘫痪固定下来,部分表现一侧肢体瘫痪,数小时后恢复正常或者仅有短暂的肢体无力发作。最初肢体无力,后强直,膝反射亢进。
突然瘫痪者常伴有失语、高烧、昏迷和惊厥。
吞咽困难,吃东西反呛,发音障碍,半身感觉障碍,癫痫样发作。
智力和行为障碍,学习困难,不能分辨左右,易激惹。
周围血象和脑脊液因原发病而异。
脑血管造影、CT、脑室造影等可出现异常。
治疗办法
积极治疗原发病,包括抗菌素、激素治疗。
抽搐时用抗癫痫药。
脑水肿时要用甘露醇脱水。
适当应用各种扩血管药。
对瘫痪肢体进行被动运动、推拿、按摩、体疗、理疗和针灸。
护理要点
根据原发病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对瘫痪肢体及早进行被动运动,防止肢体挛缩和关节强直、畸形。鼓励孩子进行患肢主动运动锻炼。
七、脑性瘫痪
本病是指在出生前或围产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种脑疾病。常见的原因有脑缺氧、感染、早产、核黄疸、颅内出血、各种颅脑畸形等。
患儿表现
四肢硬瘫,抱起时两腿交叉象剪刀一样,足跟悬空,足尖着地。两上肢常象挎着篮子一样,膝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
也可是一侧偏瘫、两下肢瘫(截瘫)、一个或3个肢体瘫。
不自主和无目的地运动,如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睡眠时上述表现消失。
肌张力减低,反射弱,意向性震颤(越注意力集中时震颤越明显),走路不稳。
智力落后。
说适困难,视听觉障碍,学习困难。
癫痫样发作。
治疗办法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着重进行功能训练。
理疗、针灸、推拿、按摩。
抽搐病儿应用抗癫痫药治疗。
试用营养脑神经药:脑复康,γ-氨酪酸及维生素B等。
护理要点
供给充足的营养,多晒太阳,呼吸新鲜空气,增强患儿机体抵抗力。
保护患儿安全,防止跌伤。
合理有计划地进行长久的运动功能训练,包括基本训练、日常生活动作训练、言语训练,预防肌肉挛缩措施等。鼓励孩子多主动运动,多说话。
八、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MBD)
本病是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小儿有不同程度的学习困难、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和情绪不稳等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可能与出生前后有轻微脑损伤,代谢异常等因素有关。男孩多见。
患儿表现
活动过多:小时候不安静,上学时坐不住板凳,小动作多(敲桌子、吹口哨等)。
注意力不集中:干啥都不能持久,上课思想开小差(听鸟叫,看窗外),不能参加正常儿童感兴趣的活动等。
冲动任性、情绪不稳,易哭易笑,易喜易怒,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计后果,易出现意外事故。
各种不良行为:打架斗殴、偷窃,逃学、说谎等。
学习困难。
动作笨、精细动作不灵便、字迹不正、解钮和解鞋带不灵活。
脑电图有多棘波或棘慢波。
上述表现在青春期后亦可能逐渐改善。
治疗办法
以教育和训练为主。
中枢神经兴奋药,可以增强注意力,减少过多活动,常用药物有利他林,******等。
护理要点
耐心细致地体贴病儿,尽量不要采取责骂和体罚措施。多加教育和训练。
上学前服一杯咖啡(含******100~150mg)或一杯浓茶,可增加注意力,兴奋中枢神经。
采用药物治疗时要隔期到医院复查。
九 、癔病
也称歇斯底里,是由多种因素造成思想,情感等障碍而以各种形式突然发泄出来的一种疾病。常由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如过度气愤、委曲、悲痛、激动等而诱发。主要见于年龄较大的孩子。
患儿表现
突然嚎啕大哭,在地上打滚,哭喊不停,伴有脸白、脸紫或大小便失禁。
年长儿表现为一阵阵急躁,又哭又唱,表情手势富于情感色彩。人越多,持续时间越长。
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毁物打人等,但没有严重的摔破或跌伤。
四肢挺直,或肢体抽动,可伴有感觉减退或消失,突然失明、失语。
在暗示下容易犯病。
瞳孔对光反射存在。
脑电图正常。
治疗办法
暗示疗法:指出某药对此病非常有效,然后皮下肌注生理盐水、肌注B12(带色),静脉缓慢推钙剂(可引起周身热感)等,常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针灸、理疗。
针刺治疗。
中医治疗(采用舒肝理气,宁心安神法)。
护理要点
消除或离开使患儿产生情绪激动的精神因素或环境。
注意消除周围环境的不良暗示影响,如家人或周围人对疾病惊惶万状,对病儿过度照顾等。
做好精神安慰,解除精神紧张因素,建立对治疗的坚定信心。
建立规律的生活制度,发挥病儿的主观能动性,避免对精神因素的强烈情感反应。
预防措施
不要对小孩过分的溺爱和迁就,使之养成喜欢表扬,听不得批评、任性的性格。
家庭和学校对儿童加强正确的教育,锻炼和培养。
十、神经衰弱
本病是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形式之一,多因长时间的精神紧张(如学习负担过重、成绩不好、家庭环境不如意等)而引起。当某些疾病(如贫血、传染病、中毒、内分泌障碍等)削弱了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性基础上,在精神因素下更易发生。
患儿表现
入睡困难,躺下很长时间才能入睡。
睡眠浅,即使有轻微的声响也会醒来。
爱做梦。
白天萎靡不振,急躁、易激动。
头痛,头晕,食欲不振。
记忆力差。
治疗办法
药物治疗:******,溴剂,谷维素,维生素B1和B6等药物口服。
睡眠障碍时睡前适当服用镇静药,如安定等。
中药:灵芝片,刺五加片,养阴镇静丸等。
针灸。
护理和预防耐心细致作思想工作,解除心理负担。
妥善安排好学习、文娱活动时间,保证睡眠时间。
学习困难时加强辅导,帮助小儿赶上学习。
鼓励孩子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积极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困难。
十一、小儿颅内肿瘤
小儿颅内肿瘤约占全部肿瘤的15~20%,多在5岁以后发生,绝大多数是恶性肿瘤。
患儿表现
常在清晨出现头痛,早期为间歇性,以后为持续性。以前额和枕部疼痛多见。有时患儿出现强迫体位。婴幼儿不会说故常用哭喊拍头来表示。
常在早餐后出现呕吐,偶为喷射状。
复视、斜视,视力减退,检查眼底可见视神经****水肿。
小脑肿瘤,可有肢体运动失调、肌力下降、肌张力低、眼震。肿瘤压迫第四脑室时出现脑积水。压迫脑干时出现小脑症状。
脑干肿瘤,可出现颅神经瘫和肢体瘫(硬瘫)。
大脑半球肿瘤,癫痫发作、偏瘫或轻偏瘫。
垂体及下丘脑肿瘤,有生长发育迟缓、性早熟、肥胖、尿崩症、垂体功能低下等。
颅骨X线平片有指压痕迹、颅缝裂开,蝶鞍扩大破坏及鞍上钙化点等改变。
CT扫描可发现颅内占位性病变。
治疗办法
早期手术取除肿瘤,降低颅内压。
恶性肿瘤可用抗癌药(化疗)及放射治疗。
护理要点
对行走不稳、偏瘫者,要加强生活护理,防止跌跤、坠床。
保持大便通畅。
密切观察意识、血压、呼吸、脉搏、瞳孔变化,一有特殊情况,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神经系统是人体主要的机能调节系统,全面调节着体内各个器官的生理过程,以适应体外环境的变化,维持生命的正常活动。可以说机体的每一个部分,无不受到神经系统的精密调节和控制。当神经系统被感染、肿瘤等疾病侵袭时,神经系统就会出现障碍,其对人体的危害是可想而知的。
小儿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以各种感染最多见,如化脓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等。脑脓肿常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硬膜下积液常是各种脑膜炎治疗不彻底的结果。小儿癫痫病也十分常见,有的癫痫随年龄增加可以减轻,但绝大多数都需终身服用抗癫痫药。癔病实际上属于精神障碍疾病,在小儿并不少见。颅内肿瘤以恶性肿瘤占绝大多数,虽发病率较低,但危害性极大。
神经系统疾病的表现十分复杂,实难一概而论,当小儿出现运动,瘫痪、精神等异常时要想到这些疾病的可能,及时到医院检查,以免贻误治疗时机。
(第八节)内分泌系统疾病
一、尿崩症
本病是由于垂体后叶、下丘脑或二者之间的神经束发生病变使加压素(AVP)的分泌减少或缺乏而引起的水代谢性失调导致的多饮、多尿。原因不明或与下丘脑或垂体的原发或转移性肿瘤及遗传有关。
患儿表现
持续性轻度不等的多尿,每日尿量常在4升以上(2罐头瓶约1升),甚至可达10升以上。
尿床及夜尿次数多。
喝水极多,常以热水瓶计算。小婴儿宁愿喝水而不愿吃奶。
给水少时出现烦渴难忍、不安、疲倦、头晕、发烧及体重减轻,严重时抽风、昏迷。但尿量并不因喝水少而减少。
尿液外观清亮,无特殊气味。尿比重低。
血钠正常。
由其它疾病引起尿崩症者多伴有原发病的症状,如不规则发烧,头痛,性早熟,视力障碍等。
治疗办法
激素替代治疗,如长效尿崩停(鞣酸垂体加压素)等药物。
积极治疗原发病。
中医、中药、针刺、耳针等综合疗法。
护理要点
适当卧床休息。
低盐饮食,补充维生素,禁忌咖啡、茶类等利尿物质。
供给充分水分,以防脑损伤。
精确计算24小时饮水量和尿量,以了解疗效和调整药量。
每周测一次体重。
保持皮肤清洁。
二、散发性呆小病
本病是指由于甲状腺先天性缺陷使甲状腺功能不足而引起的疾病。常见原因有甲状腺组织破坏、甲状腺酶系统缺陷、母亲怀孕期间用过抗甲状腺药或垂体病变引起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缺乏等。女孩多见。
患儿表现
生后不久黄疸持久不退。
不爱动、多睡,对环境反应少。
吃东西少,吞咽缓慢,吃东西很费时间。
少哭,哭音低哑。
体温低、怕冷,夏天甚至也要穿上较多的衣服。很少出汗,较大孩子常喜欢蹲墙根晒太阳。
脉搏及呼吸慢、心音轻、血压偏低、心电异常(低电压、T波平坦、P-R间期延长)。
皮肤祖糙,手足更明显。
面色苍黄、胖头胖脑、皱纹多、眼睑浮肿、眼睛小、两眼距离宽、塌鼻梁、鼻头大,舌头大而厚,常伸出口外,可影响吞咽和呼吸。
身材矮小、四肢短、躯干长,头大、脖子短,囟门大、关闭迟、出牙晚、易有龋齿、指趾短。
运动发育和智力发育落后。
青春期时生殖系统发育延迟。
经常便秘,腹胀,常引起脐疝。
X光检查骨龄落后。
血中检查T3,T4低。
治疗办法
早期服用甲状腺制剂以替代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不足。从小剂量开始,直增到病孩精神活泼、食欲好转、便秘消失及腹胀减轻(但不出观甲亢表现)为止,用此剂量维持终身。
护理要点
婴儿时期要耐心喂养。
用药期间要给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等易消化饮食。注意观察有无腹泻、呕吐、发烧、多汗、脉快、烦躁不安等表现。如有上述表现提示药量过大,应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量。
预防感染,注意保温、防寒,保持皮肤清洁。
因病儿智力差,反应迟钝,缺乏生活自理能力,故应加强生活护理,防止外伤和各种意外。
预防措施
作好新生儿普查工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又称突眼性甲状腺肿,本病是由于甲状腺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多由各种甲状腺炎症、弥漫性甲状腺肿、服用某些药物、母亲有甲亢等所致。学龄期特别是青春期多见,女孩明显多于男孩。
患儿表现
食欲明显增加,善饥易饿,大便次数增多,时有腹泻。
消瘦、多汗、怕热、低烧。
心悸、心跳快、血压高,严重者可出现心律失常及心衰。
兴奋易怒、多语、好动、失眠,手及舌头有细微而快速的震颤。
女孩有月经紊乱、闭经或月经过少。
甲状腺肿大:从看得见(Ⅰ度大)、“脖根粗”(Ⅱ度大)、“颈变形”(Ⅲ大)到超过“拳头大”(Ⅳ度)不等。儿童以Ⅰ-Ⅱ度肿大为多。肿大的甲状腺上可听到血管杂音。
眼睛突出,眼睛炯炯有神。
检查:基础代谢率增快。碘Ⅰ131摄碘率增加。血中3和T4增加。
治疗办法
口服硫脲类药物。
手术前、新生儿甲亢和甲亢危象时用碘剂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