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孩走进了心理咨询室。一见面,我就发觉他口吃,因为他还没出声,嘴唇眉眼就先出现不少多余的动作。在他艰难的叙述中,我知道他的确是为口吃前来咨询的。
“先请坐,我们一起来想办法,不用急。”我知道,口吃,不仅会给人带来语言上的障碍,还会使人产生心理上的自卑感。因此,我尽力营造着轻松的氛围。“我们之间的谈话不同于通常师生间的谈话,我们应该是知心朋友,知心朋友才互相诉说自己的难处,是不是?一点也不用紧张,坐下来慢慢聊,好不好?”
他有了笑容,显得轻松多了,语言表达也开始有点流利了。
“你看,你现在讲话比刚才好多啦!”我及时肯定。
“刚才太紧张了……第一次……第一次到您这来……又不知道……心理咨询……怎么回事……现在,轻松多了。”他和我已经能较为正常地对话了。
“正是这样啊,”我接过话题,“面对权威或有求于人时,由于身心紧张,人往往容易口吃或口吃较重。而在平时谈笑或跟小孩儿说话时,由于身心较放松,就不容易口吃或口吃较轻。所以,在临场谈话前,应松弛一下四肢及面部的肌肉,意念下沉,做做深呼吸。一句话,努力使身心放松,这是能流利讲话的心理基础。你刚才已经有了切身体验,是不是觉得身心放松好得多?这就是克服口吃的第一个方法--临场放松法。你有意识地进行一下放松训练好不好?”
“好,好!”他微笑着回答。
由于他还要去上自习,我们第一次谈话就到此结束了。临别,我给了他一个任务:“你留意观察一下,看你周围是不是也有不少口吃的人。过几天,我们再聊。”
几天后,那个男孩找到我,一见面就说:“老师,真是怪事,平时不留意,这几天留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口吃的人还真不少呢!”言语间没有丝毫的幸灾乐祸,只是对自己的发现感到惊奇。
“好!你看,刚才的讲话你一点也没口吃。”我有意识地渲染一种好气氛。
经我一提,他也明显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惊喜之余又生出疑惑,喃喃地说:“奇怪。”
“一点也不奇怪,”我说,“刚才你是急切想告诉我自己的‘重大发现’,没有意识到‘自我’,就是说,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越是意识到自我的存在,越是感到到‘我在讲活’,越是在意他人的态度,就越容易口吃。相反,越是‘忘我’就越不容易口吃。是不是这样?”
他笑着点了点头。
我接着说:“所以,你应该主动地创造一种‘忘我’的讲话情境,把‘我在讲话“我讲得如何’的意识尽量淡化以至消除。有时候,干脆学习扮演某一角色说话,先单独练习,再到陌生场合,以进入角色的状态与人对话。再逐渐“迁移”到生活中来,你也就习惯了淡化‘自我’或忘记‘自我’的谈话方式了,这可以叫做淡忘自我法。”
“淡忘自我法,有道理。”他默念着。接着又对自己“口吃的人还真不少”
的发现表示怀疑。
我分析说:“一点也不用怀疑,你的观察很正确。许多人都可能在一定情境下或多或少或轻或重地发生口吃,青少年更是如此。因为青少年时期,正是自我意识最强的时期,特别在意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你观察的结果正反映了这一点。这正好给你一个启示:许多人都口吃,说明口吃不是什么大问题,不必顾虑重重。顾虑一消除,沉重的心理负担也就抛到了九霄云外,语言表达就会好得多。再退一步说,就是口吃较重的人,也该消除对后果的顾虑,这样想:比不能谈话的人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对后果的顾虑减轻了,心理障碍也就减少了,讲话自然也就流畅起来了。对了,这正是克服口吃的一个方法--消除顾虑法。”
至此,我已向他介绍了几种必要的心理疗法。我建议他先练习一段时间。因为,口吃基本是心理的问题,一般心理问题解决了,口吃的问题也就解决了。只要增强自信,通过心理调节,口吃一般都能治好。
过了一段时间,他来找我说:“张老师,您帮了我的大忙,好多了,好多了,不太口吃了。只是,有时候着急了,特别是开头,还口吃,这该怎么办?”
“听你刚才较从容的谈话,基本没有了口吃,该为你祝贺。”我高兴地说,“至于你现在的问题,我再介绍三个语言训练的方法:一个是舒缓平稳法,一个是节奏发音法,一个是首字突破法。为什么口吃的人在唱歌、低吟、朗诵时几乎不发生口吃呢?就因为唱歌、低吟、朗诵时有节奏,而且节奏缓慢。
所以,应练习用细、慢、轻、柔的语调谈话,努力避免急、快、猛、重的谈话。同时,还可以悄悄地打拍子。这种慢节奏的练习,特别要用在第一句特别是第一个字上,或用在一个节奏单位的第一个字上。因此,开始说话时,更应有意识地提醒自己‘慢,轻,再慢,再轻’。这样,气流轻缓,发音器官也就不容易出现阻碍。第一字及第一句的语调平缓了,就突破了第一关,会有利于整个讲话的效果。以上三个方法结合训练,也就解决了你刚才的难题。怎么样,试试看?”
男孩很有兴致,我们用一节儿歌当场进行了实际的训练。训练方式如下:
村里有条/大铁牛,不会吃草/爱喝油。
尾巴/拖着/大梳子,梳得/田里/光溜溜。
村里/有条/大铁牛,太阳/落山/还在吼。
问它/耕地/累不累,光是/呼隆/不开口。
用上面的儿歌练习时,所谓舒缓平稳法,就是把每个字都用舒缓的语气以拖音的方式来发音;所谓节奏发音法,就是凡是确“/”的地方都停顿一下;所谓首字突破法,就是把带点的字都如同“耳语”似的,轻轻地说出来。
随着我们的练习,男孩轻松地笑了起来,发音越来越流利。我建议他自己回去可以随便找一段诗歌来这样练习发音。
随后,我告诉他在需要的时候还可以试试下面一些辅助性的发音方法:
(1)深深吸气。如果发现自己要口吃时,就停下来有意识地深深地吸一口气,再说话。
(2)动作配合。用一些与言词有关的动作来配合说话。比如别人问你考分是多少,这时你就可以一面缓慢地伸出两个指头比成“八”,一面说:“80分”。
(3)含糊其辞。我们平常说话不是每个字都发得清清楚楚,很多字是含含糊糊地一带而过。初学外语的人,不易听懂外国人说话,这就是因为不少字发音含糊的缘故。中国人说话也是这样,如我们说“中国人”三个字时,仔细听听,只有“中”字还清楚,其他二字都很含糊。尤其是“国”字发音更是一带而过。有些口吃患者一遇上难发的字,总想发音清楚,就容易在这个字上卡住。这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含糊其辞,一带而过。
(4)换字迂回。遇上难发音现象时,可以采取迂回战术。就是在前面加上一两个无意义的字,或换个同义词代替一下。暂时策略地迂回一下,不要不讲策略地硬拼,这样是有好处的。
(5)面带微笑。保持一种微笑从容的风度,也能起积极作用。这样能调整一下心情,也有助于一些方法的运用。
(6)动作矫正。通过矫正伴随动作来矫正口吃。比如,伴随颈部偏斜动作的口吃患者,最初因为说话困难,想用足气力说出话来,因而促使颈部的偏斜,多次重复以后,养成习惯,后来说话稍微用力,颈部就要发生偏斜。针对这一现象患者在进行语声训练时,就应特别注意自己的颈部,不让它偏斜。经过多次的矫正训练,这种伴随动作就会和口吃的吃音,同时获得矫正。
我强调说:“不要在这些辅助性方法上多费心思,关键的还是前面的三个心理调节方法和三个语言训练的方法,只要用到位了,就基本最终矫正了口吃。”
这次,男孩信心十足地走出了心理咨询室。
过了几天,男孩告诉我,现在,他已经基本能用舒缓流利的语言交流了。
“您的方法真管用!”告别时男孩留给我一个轻松的微笑。
这些同学到底怎么了(1)读书就神经紧张--第一个同学的怪病:
我是一名高中女孩。由于长时间缺少与人交流,觉得别人瞧不起我。
我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别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左右我的心情。我太在意个人的得失,对考试,也看得太重,无论哪种考试都很在意。后来一个女生渐渐与我熟悉了。在我眼里,她是个爱炫耀自己的人。也许我的心太容易被磁化,慢慢地我也变得骄傲,成绩下降得惊人。我很痛苦,我恨,恨上天不公,更恨自己,恨自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受了别人的影响。
现在的我,虽然是高中生,却有着一颗幼稚的心。我总是恨那个女孩,如果没有她,我的读书生活该是多么快乐和轻松,一切一切是因她而起(这不过是我的怨言罢了)。我老是回想过去发生的不好的事,比如是怎样学坏的。我的那种缺点错误一直伴随着我,让我感觉读书不是为自己,而是为老师,为同学,为父母……我拿到一本书,就开始一种思考,然后就引起头疼,嘴收缩,喉咙有一口气出不来,很难受。我曾经去医院看医生,吃药也不管用。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实在痛苦啊!因为这病,害得我连看最娱乐的书,也会觉得自己是在刻苦学习,从而就引起骄傲,就神经紧张。每当别人问起我的理想时,我也不敢答,因为我回答的同时就会赞美自己,又导致神经紧张。我好痛苦啊,救救我吧。
(2)看书视线不能移动--第二个同学的怪病:
我是一名高一学生,每当我看书时,我的视线总是不知道向前移动,专门盯着一些字,心里恐怕记不住,总要看十来遍,影响了我的阅读速度。这种毛病从初中就开始了。初三的时候,老师对我们要求很高,父母对我的希望很大,我不想辜负他们的希望,就拼命努力学习。到了离中考还有一两个月的时候,老师要求我们要强化记忆。这样,我看书时总是每句话都要看好几遍。连题目和题号都要记住。这样,我的视线就不知道移动了。到了现在,我做一些理科习题,恐怕自己会忘记题的数据,怕自己理解错误,就要看它三四遍。还有,比如看政治书的时候,一看到那些醒目的黑体字,视线就更加不知道移动了,心里只想着它是重点内容,就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个毛病一直困扰着我。还有我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总是胡思乱想。
现在我的学习一直在下降,虽然我以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还是不能换来满意的成绩。我该怎么办?请您帮帮我!
(3)考前迷恋大脑“研究”--第三个同学的怪病:
我是一名高三男孩,本应努力学习迎接高考,可我却痛苦地意识到:我不行了,我现在的一切都乱了套,即使是考上了大学也无法专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