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想成为一名教育家
中国不缺富翁,但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我认为作为企业家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否则他就不配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当你全身心地为一件事去努力付出之后,你就一定会拥抱成功。成功不尽然是用财富可以衡量的,而是你要时刻问自己,你到底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甚至为全世界做出过多少贡献。
我还有一个做事的哲学:要走出家庭,与社会互动,做更多的公共服务、教育奉献以及资源共享。这也是我获得支持的方法,不论是在精神上或是金钱上,服务的精神对一个属于公众的大学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策划教学方案也是我的另一项工作。教学有助于理清研究思路,研究则有助于教学内容,教学与研究有相辅相成之效,我不断要求这两件事都要做好。这是我对那些指控EEC欧文经济学院的教授与助教不重教学而只重研究,并且亏待学生等等的回应。
闲暇之余,我喜欢做做有氧运动,锻炼结束后,喜欢喝上一杯香醇的咖啡,静静地享受这一难得的轻松时刻。
2008年仲夏。我正在处理学校文件的时候,手机铃声响起,原来是多年在意大利做生意的好友蒋大哥回国出差,乘此机会就想找我聚聚。这几年来,由于我们彼此忙于各自的事业,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聚在一起了。
我们相约晚上见面。一阵叩门声后,包厢门打开了,迎面是一个40开外,体型健壮的高个中年男子,一条鲜红的领带配衬在那身精致的西服上,我赶忙上前去拥抱他:“蒋大哥,真是好久不见啊!”
“是啊!有两年了吧!今天可要好好喝上一杯啊!”说完,我们就坐了下来。
我们边喝边聊,也不知过了多久,蒋大哥突然抓住我手说:“田忠啊,我家那孩子最近可是让我操碎了心!”
我连忙说:“孩子嘛!就是要慢慢教的。”
“你是不知道啊!我家西西对于我叫她中文名非常不乐意,非要我们叫她的意大利名。甚至一天她竟然对我说,她的老师告诉她,中国是一个又穷又愚昧的地方,我当时真是气愤到了极点。你也知道,我是打拼多年后才在意大利成家立业的,孩子从出生到现在都在国外,接受的是西式的文化与教育,我也是整天忙于生意,也没有时间带她回国看看,我真是很担心孩子会忘记咱们的祖国,会遗忘历史……”
听到这时,我的心也被深深地刺痛了。
这些年来,我身边有许多的华侨朋友,有时候在国外出差时,会被邀请到朋友家去做客或者参加聚会。也就在这些时候,我接触到了他们的孩子,所谓的 “香蕉人”—— 海外华人移民的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他们近乎完全被西化了,拥有外国国籍,接受着国外的教育,但对于自己的祖国却了解很少,甚至还存在着曲解。
就在此刻,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身为一个企业家的我想自己应该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非常迫切地希望为这些华侨第二代、第三代子女们做些什么。
回去之后,经过细致的研究,发现要想让这些孩子不要忘记祖国,就应该为他们提供到祖国来学习的机会。此时,正好临近暑假,这是一个很好的时间点,我想就在这个暑假依托EEC欧文学院的力量来组织一批海外学生来中国,为他们搭建一个很好的互动、学习的平台。
不久,我们就联合了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上海市海外交流协会组织一同来举办此次活动。并与国外华侨以及有关部门取得联系,获得了批准,一切都进行的比较顺利。
2008年7月12日,“相约上海——海派文化行欧文夏令营” 开营仪式在上海市延安中学内举行了。来自意大利、英国、法国的四十位华裔青年们欢聚在此,而16岁的西西也正是其中的一员,他们一行人将在上海开始为期九天的海派文化行。
这次海派文化行,我们为这些华裔青年们安排了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希望他们从其中能够真正感受与了解中国。为更深入地开展这次海派文化行活动,我们邀请了一些上海同龄人与他们进行零距离的生活接触,一来时同龄人之间沟通与交往比较容易;二来这种轻松的方式能直接让这些华裔青年体会到不同国度的教育文化体制。同时,还带他们参观老上海地标性建筑,以及世博规划馆、创意园区等设施,以此来感知上海发展的步伐和速度;以及让他们亲身体验京剧、武术、地方戏曲等国粹艺术,来领略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
美好的时光总是过得那么快,不知不觉海派文化行活动就要结束了。临行前,这些华裔青年们对上海是如此的恋恋不舍。
西西找到了我,激动地用还不太熟练的中文对我说:“陈叔叔,非常感谢您!这次夏令营真是太棒了,我学到了很多,回去之后我要把这些天来拍的照片给老师和同学们看,我要告诉他们上海是多么的美丽!”
听到这,我倍感欣慰:“西西,你能这么想,我真的非常开心。欢迎你常回祖国!”
海外华文教育一直以来都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它为凝聚侨心、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新贡献。而我们此次海派文化行活动正是海外华文教育的一种新形式,它的成功举办不仅在华裔青年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获得了众多华侨家长以及国家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我更为关注海外华文教育,并多次组织和举办了相关活动。历经数个月的准备和努力之后,又一次历时更长,规模更大,主题多元的海外华文教育活动在北京隆重上演了。
2009年4月6日,“菲华学生北京”在北京华文学院隆重举行。当我站在台上致辞时,看着台下48个洋溢着无限青春的少年,我欣慰地说:“希望通过这次‘中华文化夏令营’能让你们记住华夏之根,也了解中国的语言、文化、历史等。”
这些来自菲律宾12所中文学校的海外华裔青少年将在日后的45天里,在这里学习汉语、绘画、书法、传统手工制作、语言实践等课程。为了让这些华裔青少年们在游走中感受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我们还为他们准备了丰富多彩的参观游览活动。
邀请海外华裔青少年来华参加多主题夏令营,能够帮助他们真切感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实地感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华裔青少年在海外弘扬中华文化、做中外友好交流的使者。
“中华文化夏令营”开始之前,14岁的菲律宾小姑娘黄航用一口流利的汉语的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我想考北京电影学院!”
另外一个高个小伙子也插话说:“我也想学好中文,以后来中国读书。”
看着这些积极而充满活力的学生,我感到无比的幸福。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当你全身心地为一件事去努力付出之后,你就一定会拥抱成功。成功不尽然是用财富可以衡量的,而是你要时刻问自己,你到底为这个社会,为这个国家,甚至为全世界做出过多少贡献。
一个半月的“中华文化夏令营”很快就结束了。这些华裔青少年们纷纷表示,回到菲律宾后,一定会把自己在北京的所学到的东西统统与我的朋友们分享。其中,还有一个学生用刚学会的书法写下了:“我爱中国!”四个大字,尽管离真正的书法还差很远,但是那股热烈的爱恋祖籍国之心,让我感动不已。
作为企业家首先要爱国,其次是履行我的社会责任,展现一种面向未来的文化态度。中国不缺富翁,但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我认为作为企业家要肩负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否则他就不配称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
事实上对于慈善事业,许许多多的企业家也做到了,他们从来都不吝啬自己的财富。作为其中的一员,我常为国内外的慈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但我始终觉得,这还远远不够,我想做个教育家,这也是我在在这个社会中的使命。
“一切是爱”这是我一生的经验与体会的结晶。也是我从父母自幼所得之教育,我永远记得父母所说的,为人处世,要遵行两大信条,那就是——“信用第一、感恩第二”。而后来我的企业与学校也是基于这样一个爱心的教义不断完善并壮大的,这是我们科恩集团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我在父母亲富于爱心、讲究信用道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接受了“感恩与爱”的教导,用爱心来经营一切商业活动,诚心促进教育事业,并且这一直是我精神上的主旋律。
我真正做到了不管东南西北,无论何时何地,心之所系只是两个字:“爱与诚”,以这两个字为信条,去开拓发展我的事业。缘于爱心与诚意,我常常思考分享幸福的问题,我有自己独特的幸福观。
我对幸福的理解就是为别人设想,为更多的人谋幸福。所以我制定的科恩集团的目标就是造福大众,并把“为更多的人作贡献”作为科恩集团奋斗的宣言。
42、我还在奔跑……
内心有一个极其强烈的愿望在翻滚着,我要帮助这些年轻人,我要告诉他们,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梦想,有梦就能实现,而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有时我很关心学院的教学工作,我就像所有曾经教过学生的教师一样,每时每刻都体验着一种异乎寻常的感激之情。当和一个教师一起工作时,在某些事情会豁然开朗。
有一件在我看来很普通的事却在校园里广为流传,那就是我在无意中为学生做的一件事。每逢考试期间,我都会到图书馆、校园探询学生的状况。有一次大考,我在校园各处巡视,发现一名学生因前一天晚上准备考试过度紧张,匆匆忙忙跑进洗手间呕吐,吐完后又进入考场。十分钟后,这名学生又感觉要呕吐,但担心老师责怪,在无法忍受的情况下,他向老师报告,然后冲出考场,但未来得及进入洗手间,就在大礼堂外面吐了出来。正巧我经过,并且就站在他的正前方。 这位学生赶紧要擦拭地板上的秽物,我见状,告诉他说:“不要擦了,快回去休息。”该名学生说:“不行,我正在大考。”我说:“没关系,我会跟你的老师说明情况。你回去休息吧!”学生走后,我担心走廊上的秽物会让经过的人滑跤,亲自到洗手间取纸巾,蹲下身去,将地板擦拭干净。我并且到考场告诉主考的老师,学生在外呕吐的情况,并嘱咐老师对这位学生要多照顾。
我想我之所以受学生欢迎,是因为我能针对个人不同的情况去关心他人。我对每个人总是维持一种人道的、关怀的和坦率的关系。我不太容易生气。有些人常这样问我:“为什么你总是笑容满面?”我说:“我总是很快乐,享受工作的乐趣。我相信人的交集都是缘分;即使是动物或甚至一只小蚂蚁,都能让人体会出生命的珍贵。”就是因为我珍惜接触到的每一个缘分,我对工作感到无比的满足,对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乐在其中。
希望总是降临在那些真心相信梦想一定会成真的人身上。
回想以前,我喜欢挑战新的行业,一路打拼下来的感受就好比鸡蛋要放在多个篮子里面。
我追求人生有不同的经历,每个领域学到的东西都不同,人生很丰富,我追求的就是曾经经历过,有经历就有人生的资本,就有价值。
在我教育事业的征途上,我一直是欣慰与感慨交织,欣慰的是自己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而感慨的是当下还有很多年轻人仍然找不到自己的方向。
在一次出差的旅途中,我遇到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也许旅途漫漫无聊,年轻人就和我攀谈起来。
“您是做什么的啊?”他问我。
“我是做教育的。”
“哦!我们国内的教育真的是不怎么样啊,你看我刚毕业就失业了,没有人愿意要我,早知道这样就不读书了,浪费那么多钱还浪费四年青春岁月,而未来在哪里呢?”他目光幽幽地说。看眼前这张如此年轻脸孔,我无限伤感。
“问你个问题,年轻人,你认为人生什么最可怕?”
“没钱最可怕。”他不假思索就脱口而出。
我笑着说:“小伙子,你错了,人生最可怕的是没有梦想,没有梦想的人生是可悲的人生。”看了看如此严肃的我,年轻人没有说话。
于是,我接着讲了下去,我把自己人生的一些主要经历告诉了他。
他慢慢地低下了头。这么多年来我遇到过太多像这样的年轻人了。在遇到的那一刻我真的感到很痛心:到底是什么吞噬了我们这一代年轻的梦想。
内心有一个极其强烈的愿望在翻滚着,我要帮助这些年轻人,我要告诉他们,人生在世一定要有梦想,有梦就能实现,而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尽管我做的不是最好的那一个。
科恩集团的每一个台阶和每一步发展,其中的点点滴滴无一不渗透着我的思虑与决断、心血与勇气。
极具勇气的赴罗马打工;最具挑战性的回国创办制衣厂;不断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在上海搞外贸、搞地产;令舆论哗然的中华盛世国画展;在国内开办EEC欧文经济学院…… 我热爱工作,因为我的创新精神,工作在我眼中变成了一种艺术创造——不断地追求更高境界,向自己提出挑战,希望超越自己,超越前人。
对于我的未来,我也在一直思考着:从1999年开始与教育邂逅,我也就慢慢发现自己这一生都将与它结下不解之缘,在教育事业里,为我人生最高的梦想而奋斗,为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全部。
我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以后我希望站在真正的课堂上去教书,教书很有意义。
退休后我想继续去做教育,如果能做一个教育院的院长是最好的,这样我就可以从一个企业家转型为一名很好的一个教师或院长,把自己转型成一名合格的教育家,将生命投入到祖国的教育事业,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本部分并没有渲染“我”对奢华生活的渴望,而是着力渲染我对时装业观摩和学习的执着。
小节名改为“初获成功的思考”。我觉得这一小章节至关重要。我将它单独成为一小节,目的就是让读者借鉴他的一些思想。这一小节是对过去奋斗的一个总结,有很多经验之谈,所以我不赞同将此小节过多删减或划分到其它章节。本小节已经做了适当删改。
将一些经验之谈用“一、二、三”序号强调出来就是教科书的写法?这是哪位权威说的?有些好的思路,就要这样罗列出来,一是为了强调,而是调理分明,层次分明,一目了然,不但便于阅读,还能加深印象,这有什么不好?我不认为这里有教科书的写法,如果你们觉得一个成功者将自己的经验和可以让别人借鉴的成熟的思想与别人分享是一种错误的话,那应该是你们错了。这一段其中一些经验之谈值得推崇,而并不是你们认为的“教科书”。如果你们执意要改就改,作为作者,我保留我的意见。
在修改意见中或许对这段话有所质疑,才有了这样让人来气的观点:“真正的成功人士,都是讲圈子的,他们有自己的‘上流社会圈子’,一般不屑于跟穷人交往……”这是什么意思?这是什么思想?什么态度?如果陈天忠上述这种德性,那他谈什么教育,又有什么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品质?我想,大概没有谁会看得起一个势利小人。别的我不说,就凭这一句话,我就断定提这样观点的人就没看懂我在说什么,其实我说的意思是正是“与内在贫穷的人在一起真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