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代嫁之红兰
3932900000028

第28章 远信至(3)

我躺到床上,心里很乱,却偏偏又说不出来,脑子昏昏沉沉的,不知不觉就睡着了。等我醒来,已经是黄昏时分,刘申已经关了铺子回来了,此时正在厨下帮莲儿做晚饭。两人轻声说着什么,身体挨得有些近,看起来很亲近的样子。夕阳的余辉从屋顶掠下,在他们身上镀上一层薄薄的金色。

我突然觉得他们看起来那样和谐,就象是一对已经相处得极久的夫妻一般,小妻子温顺体贴,丈夫宽厚刚强。

自己这是怎么了?莲儿才十四岁,还没有到开笈的年纪,怎么会觉得她与刘申是夫妻呢?可转念一想,又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刘申今年也不过二十一岁,两人年龄相差也不算很大,若是两人真有那心意,等莲儿开了笈,自己倒可以做主,成全了他们。

张老夫人坐在院子里,抱着小家伙逗他玩。

小家伙眼尖地发现我站在台阶上,伸出两只胖呼呼的小手,乌黑的大眼睛盯着我,咯咯咯地冲我笑。

我轻轻步下台阶,张老夫人已经觉察到小家伙的举动,无神的目光转向我。

“媳妇,听莲儿说你从街上回来,脸色很差,是不是不舒服哪?要是绣庄的事太多,就再请两个人,别累坏了身子。知道么?钱嘛可多可少的,不必看得那么重。良田千亩,不过日食三升;广厦千间,不过夜眼八尺,锦衣玉食是过日子,粗茶淡饭也是过日子,差别只是在每个人的心态不同而已,可身子总归是自己的,还得要自己爱惜才好。”

她轻言细语之中透着无尽的关爱之意。我听在耳中,内心深处柔柔地一窒,双眼淡淡蒙上一层雾水,轻轻地点头,道:“我知道。”

我从张老夫人怀中接过小家伙,他更加高兴起来,在我怀中不停笑着,口中时不时“咿——哦——”地发着单音节。

莲儿做好晚饭,在院子里摆了桌子,将饭菜一一摆上。

我看着莲儿与刘申忙碌的身影,再看看一桌算不上丰盛的菜肴,还有两盘菊花糕和一壶菊花酒,心中渐渐泛起莫名的孤独来。以前在家里,虽然大娘并不待见我,可是每逢过节,一家人还是会聚在一起,吃着应节的食物,说一些相互祝福的话语。父亲每每会在这个时候讲一些他年轻时候的趣事给我们听,大娘也会不时地在一旁浇父亲的凉水,但大家心中还是高兴的。现如今,自己独自在外,也不知道家里父亲是如何过节的。之前过七巧节、中秋节的时候,正是绣庄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没有特意去过,也没有心思去想,反倒不觉得怎么,如今绣庄的生意已经渐渐上了轨道,自己的生活也比以前宽裕了些,反倒格外地想起家来。

“莲儿、刘申,今天是重阳,我们也别分什么主仆了,就一桌吃吧,也热闹些。”

“主子,这……不太好吧?”

刘申闻言,有些迟疑地看了看一旁的张老夫人。他送我去扬州的时候,一直都是与我同桌而食的,当时只有我们两人,加上我要照顾小家伙,行事诸多不便,也就没有在意那些主仆的规矩。到了这里以后,张老夫人一直在生病,多数时候是我先照顾张老夫人吃下后,再自己一个人吃的,后来又是因为忙,早出晚归,因此就再没有大家聚在一桌吃过饭。张老夫人恐怕也不会同意让下人与自己同桌而食。我突然意识到无论自己再怎么不愿意,仍是走不出红玉的阴影,张家人已经无可避免且无形地影响了我的生活。

张老夫人似乎知道刘申的担心,温和地笑道:“也对,大家就一块儿吃吧,热闹热闹。”

我没料到张老夫人会同意,愣了愣神,才反映过来,忙让莲儿扶老夫人到饭桌上方坐下,自己抱了小家伙坐到张老夫人左手边,刘申坐到饭桌下方,将张老夫人右手边的位子留给了莲儿。

莲儿过来要替我照顾小家伙。小家伙冷冷地将头转向一边,不理会莲儿伸出的手。我笑了,这小家伙,只要我得空,他就会一刻不离地黏着我,谁也不理。

“算了吧,莲儿,我抱着他也是一样。”

“可是这样一来,主子就吃不好饭了。”

“没事,以前我也是这样抱着他吃饭的。莲儿,为大家把酒斟上吧。”

“是。”莲儿缩回手,取了酒壶从张老夫人开始,逐一为大家斟上酒,然后坐到自己的位子上。

我举了酒杯,敛下心中所有的落寞,强言欢笑:“华儿奶奶,虽说妇道人家不宜饮酒,但今天是重阳佳节,这里又没有外人,我们就饮一杯,以示庆贺吧。”

“好!应该的,应该的!”张老夫人摸索着伸出手,莲儿忙将酒杯递到她手中。她握着杯子,小心地举起,高兴地道:“来,大家都把杯子端起来,为以后的平安生活干一杯!”

刘申与莲儿各自举起酒杯,四只酒杯轻轻地碰了一下,收回手,饮下浓浓的苦涩,我低头将眼底的泪意隐去,却听到张老夫人似是感慨地吟诵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高处,便插茱萸少一人……”

我惊讶地抬头看向张老夫人。她双手捧着酒杯,无神的眼中隐隐有些许泪光。她是想起了远在军营的儿子了么?她知道自己儿子身在何方么?

我思索了一下,小心翼翼地道:“今天,我在街上遇着卫远清卫公子了。”

张老夫人的神色闪了闪,很快恢复平静,淡淡地问我:“可是德兴瓷器行的卫远清卫公子?”

“正是。”

她也知道卫远清,我心里一片冰凉,取了一块糕点,一小点一小点地喂小家伙吃,借机掩下自己所有的情绪。她果然是知道张锦文去向的,可为何她从不对我说起?还是红玉原本也是知道张锦华的去向的?应该不可能,以红玉的性格,她若是知道,早就嚷得全天下都知道了。唯一的解释就是张崇山夫妇怕张锦文的行踪泄露,有意瞒着红玉的。

“锦文有信给卫公子,信中说请他帮忙照顾家人。”

想明白了,我也就不再去好奇张老夫人的反映了,只淡淡地道。如果张老夫人不反对,我便把他们祖孙二人交给卫远清照顾,他家大业大,照顾两个人应该是比我这里周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