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秒钟看透对方心理
3932800000033

第33章 慧眼看职场(2)

这类人具有挑战精神,不怕挫折和失败,明确自己的目标和意愿,顽强地奋争,去争取目标的实现。他们还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和主人翁态度,不能安于在指令下做一些不需承担风险和责任的工作,要有独立思考能力,不怕孤军作战,要能独当一面,并有总揽全局设想。

不是每一名精英,都是成大功立大业的。但是,做人处事自有风格,不卑不亢、不急不躁是他的本色。

如果你的老板是精英,你绝不可满足于惟命是从,形影不离,他晋升你也跟着晋升。碰到这种老板,你一定要虚心学习他的长处,提高自己的才能。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当曲终人散时,别人都受益匪浅,而你却两手空空。

如果你的同事是精英,而你们又志同道合,则大可联手创造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如果一山不能容二虎的话,则可各施所长,在各自的领域一争高下。如果以上都行不通的话,你就不妨助他成功,自己多少也落得个识才的美名。

有了精英人才为部下,你应有自知之明。知道他终非池中之物,有朝一日定会超过你。这时你就要虚心地接纳他,给他有益的资助与肯定。这种做法在会计学上称之为“投资”,到时候一定是有利润的。

4.透过现象识“玉璧”

有时,事情虽然还没真正发生,迹象其实已经显露。如果不能从初期的迹象去掌握即将发生的事实,这是非常危险的。有智慧的人则不然,只要见到一点迹象,就能判断出事情未来的发展,而采取合宜的行动。

日行千里的良马,如果没有善于驾驭的马夫,就会被牵去与驴骡一同拉车;价值千金的玉璧,如果没有善于鉴别的玉工,就会被混同于荒山乱石之中。人才如果不受他人赏识,就会被埋没。这充分说明识别人才至关重要。

唐朝诗人杨巨源《城东早春》写道:“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明末清初人王相评注道:“此诗属比喻之体。言宰相求贤助国,识拔贤才当在位微卑贱之中,如初春柳色才黄而未匀也。若待其人功业显着,则人皆知之,如上林之花,似锦绣灿烂,谁不爱玩而羡慕之?比喻为君相者,当识才于未遇,而拔之于卑贱之时也。”这段评注启示人们:识才,不仅要看到那些功成名就者,更要注意寻找那些暂时不为人所知,而实则很有才华和发展前途的人。

由于人的性灵品质的不一样,加上个人修养和环境、营养等因素的影响。精明的外部表现并不十分明显,特别是人在失意落魄、沮丧颓废的时候,正如人们常说的落草的凤凰不如鸡。君子有落难而窘迫的时候,小人也有得意猖狂的那天,一般人是难对此一目了然、一洞澄明的,需要用经验和感觉去判断。许多人都有这种能力,一看某人就知道他聪不聪明,道理就在于此。

需要指出的是,看上去呆头呆脑的人往往是大智若愚的智者。“穷得像教授,傻得像博士”就是说明智慧高、知识深的人外在表现是木讷的。丘吉尔和爱因斯坦小时候都被老师认为是劣等生,但他们以各自的非凡成就在几十年后反驳了老师的看法。

据《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向赵惠文王推荐蔺相如的是赵宦者令缪贤。为了使赵王能够重用蔺相如,缪贤公开了一件隐私:“我曾经犯过罪,私下商议想逃到燕国去。我的门客蔺相如阻止说:‘你怎么结识燕王的呢?’我就告诉他,我曾经跟随大王与燕王在边境上相会,燕王私下握住我的手,对我说:‘很愿意跟你交个朋友。’因此我想去投奔他。蔺相如劝我:‘当时赵国强大而燕国弱小,你又被赵王宠幸,燕王要巴结赵王,所以想同你结交。现在的情况是你要从赵国逃走投奔燕国,燕国惧怕赵国,必定不敢收留你,说不定还会把你捆绑起来送回原籍。你不如赤身伏在腰斩的刑具上向大王请罪,则侥幸可能免罪。’我听从了他的话,幸亏大王也赦了我的罪。因此我认为他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赵惠文王听了觉得有道理,于是召见蔺相如,随之,演出了千古传为佳话的那一段“完璧归赵”的故事。缪贤这种勇当伯乐,举荐“千里马”的做法,是值得后人仿效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陆军参谋长乔治·马歇尔五星上将,亦有类似的经历:他在1919年还是个上尉时,曾被派往某地担任副官,负责训练新兵。他的上级约翰·哈古德上校写的一份关于马歇尔上尉的鉴定报告中,在回答“和平和战争时期你愿意留他在你的直接指挥下吗?”的问题时,径直写道:“我愿意,但我更愿意在他手下服役!”并说:“据我判断,在战争时期指挥一个师,能做得像他一样好的,在陆军中不超过5个人。他应被授予正规陆军准将头衔,这件事被延迟一天,都是国家和陆军的损失。……如果我有这种权力,下次准将级中有空额时,我将任命他。”谁能想象得到,这竟是一名上校对他手下的一名上尉的评价,而事后的实际生活,又证明了这一评价具有何等超常的远见卓识!

才华锋芒外露的人如同上林之花,锦绣灿烂,人人赞赏,人人注目,都欲得而用之,社会上这种对待这类人物的现象,被称为“马太效应”。

具有潜质的人则有如待琢之玉,似蒙土的黄金,没有引起世人的重视,没有得到公众的承认。若没有独具慧眼的识玉者卞和是难以发现的。千里马之所以能在穷乡僻壤、山路泥泞之中,盐车重载之下被发现,是因为幸遇善于相马的伯乐。千里马若不遇伯乐,恐怕要终身困守在槽枥之中,永不得向世人展示其“日行千里”的风采。许多具有潜质的人都是被“伯乐”相中,又为其提供了一个发展成长、施展才华的机会,才获得成功的。

当你发现下属中有这类人物时,应立刻善加运用,一刻的犹豫即是损失一刻利益;因妒忌而把他等同于平庸者看待,公司将由此遭受损失而最终走向下坡路。

在你发现优秀的潜水艇一样的人后,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鼓励他在公开场合阐明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这样做为的是增加他对你的信任,以及对公司的归宿感,表明他的建议受到你的重视,为了表现自己,他必更乐于创新。

视他为管理工作上的一项挑战,有些管理方法,对待水平较低的下属或许绰绰有余,甚至让人把你看成奋斗目标。而在优秀人才眼中,你只是代表一个职位、一个虚衔,并不表示你的才干胜过所有的人,要他们全听你的,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适时地赞美他的表现,不要担心他会被宠坏,在他杰出表现之后,适时地加以称赞和鼓励。假如你对他冷漠,会使敏感的他以为你嫉妒他。因为卓越的人均懂得鉴貌辨色,为免功高盖主,招你猜忌,他宁愿把创作性的建议藏起来,待有机会即另谋高就。

给他明确的目标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卓越人才行事都异于常人,但又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成功;你给他们明确的目标和富有挑战性的工作,他定感到被看重而满怀工作激情。

对他突出的贡献给予特别的奖励,在你还没有给他更高的报酬时,一些特别的奖励是必要的。对于他对公司突出的贡献,如无特别待遇,动力就会减弱,但不表示他不再追求进步。

推荐一些对他有帮助的书籍,“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果你将卓越人才的工作安排得密密麻麻,这样他就没有时间学习新事物;不断的工作将使他精神疲累。卓越人才并不是万能的,他也有不懂得的事物。

5.识人所长,避其所短

识人要全,知人要细,为的是识人所长。识人的目的是用人。因此,着眼点就应放在一个人的长处上,注意力应集中在一个人的优点上,正如管理专家杜拉克所说:“一个聪明的经理审查候选人决不会首先看他的缺点,至关紧要的是要看他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

有能力的领导应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情抓住他们品质个性的优点,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安排他们的工作,做到人尽其才,而无能的领导则只会埋怨手下无人可用。

西夏王元昊的心腹爱将野利王、天都王多次率兵侵犯宋朝边境。掠夺财物,宋朝守边大将种世衡想设计除掉这二人,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出什么办法来。论武艺,种世衡手下大将无一人是二王对手,硬拼肯定不行,那么只能借元昊的手杀了他们了。种世衡突然想到一个叫王嵩的和尚,为人坚忍厚道,佛学高深,可以任用,于是便劝他还俗,又奏表让朝廷授给官职,并借助职务之便替他办了家中之事。

王嵩很感激种世衡对自己的知遇之恩,一心希望能有机会报答这位恩人。忽然有一天,种世衡因事审讯拷打王嵩,打得极其残酷,但王嵩始终说自己是被冤枉的,一点也不为酷刑屈服。

种世衡便对王嵩说:“我知道你是冤枉的,拷打你,只是试试你的忍耐力。我想让你去完成一件大事,要你保守秘密,可能比刚才所受的拷打还要痛苦,你能始终坚持下来吗?”

王嵩忍痛说道:“卑职早就想报答大人的恩情,愿以死相谢。”

于是,种世衡写了一封给野利王的信,用膏蜡裹了,让王嵩封藏在衣裳里。

种世衡叮嘱说:“这封信不到死的时候不能泄漏。如果必须泄漏时,得说自己辜负了恩情,不能完成将军之事。”

接着,种世衡又取出一幅画着龟的画和一筐红枣,要王嵩赠给野利王。

王嵩到了野利王那里,就把种世衡吩咐的都做了。

野利王笑着说:“我一向很看重种将军的人品和胸怀,现在怎么有这种小儿女的见识呢?”

他估计王嵩另有书信,向他索要。王嵩假装用眼睛看看左右,回答道:“没有。”

野利王不敢隐瞒此事,就把龟图和红枣封好连王嵩一起献给西夏王元昊。

元昊召见王嵩,问种世衡的信在哪里。王嵩说没有信,元昊下令用刑。

王嵩被酷刑折磨得死去活来,但仍说没有信。

过了几天,元昊又召见王嵩,严厉地说:“如果再不说出信在哪里,就杀了你。”

王嵩还是回答“没有”。元昊大怒,命人将他拉出去杀了。

王嵩被杀前,大叫道:“原先将军派我送信给野利王,要我不得随便泄漏,现在不幸要死了,没有完成将军所托之事,我对不起种将军!”

说完,他解开衣裳,拿出信,献给了元昊。

元昊从此怀疑野利王不忠,便暗中派爱将装成野利王的使者,到种世衡处探听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