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3秒钟看透对方心理
3932800000010

第10章 言辞语言露心迹(5)

同样,当上司劝说部下应打起精神努力工作时,部下只是口头上响亮地回答“是,是”,但是实际上并没什么改进,这一般都表示内心对上司有反感。

在社会的交往之中,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一个现象,社会地位高的人对下属的谈话总是居高临下,他可以紧盯着下属的眼睛和每一个动作,而下属通常都是采取恭敬的态度,俯首帖耳的倾听,并不时伴以理解和应酬性的微笑。而社会地位低者对社会地位高者进行说明时,对方只是随意地附和,并不向说服者使用客气的语调说话,这通常都是对对方怀有卑视的表现,而这种表现会妨碍你的说服工作。

当社会地位高的人对社会地位低的人有反感时,大部分情况下不会将反感压抑在心底,而是直接表现出来。例如,谈话当中突然离席,让对方久候;谈到主题时,故意岔开话题;假装正在思考问题,将视线转移到别处;更有甚者,根本不听你的谈话,一个人看起报来。这说明对方忽视你的人格态度。

在人际交往中,某些自尊心很强的人,为了保护自尊,常常不发一言,极夸张地表现出瞧不起人的态度。因此,他会戴上做人的面具来支撑自我、确信自我,并且由此回避、消除接受说服时的不满情绪,从这种谈话方式可以看出这种人的本质和内心活动状态。

言语是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表现结果。一个人不管水平如何,口的如何,只要他张口说话,他就在有意无意地给别人留下印象。一句话,很可能就是自己的一幅画像。同时,谈话也可以展示一个人的职业、身份和知识水平,一个人在言谈中会不经意地流露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一个能够在谈吐之中,对问题应对自如,并表现出不同凡响的气质和风度的人,肯定是位有思想、有内涵的人。

一个有真才实学的人如果善于表达,常常能轻易地征服别人的心,即使是才疏学浅者,如果能说会道也会给人以有力的印象。我们固然不可油嘴滑舌,但人们判断一个人时,对其谈话能力的展示是很看重的。我们都有很多同学、朋友、同事,有的人在长期失去联系后就淡忘了,可是如果有人曾给过你一句哲理性的忠告,那么你可能会忘记你们之间的很多事,惟独记住这句话,忘记他的很多可能愚蠢的行为,而认为他是有见解的。这就是语言的力量。

借助语言的力量,把自己内心的见解和心理活动状态呈现出来,就会引起别人的重视,甚至可以改变一生的道路,因为一些识人高手,可以从你的言谈中窥探你的真实想法和人生的抱负。着名科学家法拉第进入英国皇家学院,就是戴维爵士和他一场谈话后的结果。

戴维:“很抱歉,我们的谈话随时可能被打断。不过你还算幸运,此时此台仪器没有爆炸。可能因为你没在实验室干过,所以才愿意到这里来,科学太艰苦,要求付出极大的劳动,而只有微薄的报酬。”

法拉第:“但是只要能做这种工作,本身就是一种报酬。”

谈话结果,戴维让法拉第当了自己的助手。后来,有人要戴维填表列举自己对科学的贡献,他在表的最后写道:“最大的贡献——从一句话中发现了法拉第。”

一个远离社会和人群的人,不可能具有洞察他人内心世界的本领,要在社会中生活得一帆风顺,就得具备从别人的言谈中,了解其内心动态的手段。可以说每一个人在一生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与骗子打交道,没有识破他言谈中破绽的本领,受骗上当也就在所难免了。

骗人的高手至少是半个心理学家,虽然他们不承认或不自觉。但他们真的十分了解被骗人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他们总是寻找各种机会行骗。例如他们专门在谈话时察颜观色,因为世上许多诚实的人,都有一颗深情的心和无掩饰的脸。而骗子一面窥视你,一面却假装恭顺地瞧着地面,善于把真正要达到的目的掩盖在东拉西扯的闲谈中。

骗子还有另一个绝招,就是在你毫无防备的情况之下,突然对你提出一个他期待已久的愿望,因为他从诚实人的言谈之中,察觉没有对他设防的时机,让你在来不及思索之间,便答应了他的要求。

当一个试图阻挠一件可能被别人提出的好事时,最好的办法就是首先由自己把它提出来,但提出来的方式又要恰好足以引起人们的反感,因而使它得不到通过。有时,骗子装作正想说出一句话却突然中止,仿佛制止自己去说似的。这正是刺激别人加倍想知道你要说的东西的一种妙法。

还有一种诱人上当的骗子。他暗地里想与另一位先生竞争领导的位置。于是他对那先生说:“在当今时代当领导是件没意思的事。”那位正可能被任命为领导的先生天真的同意了这种看法,并且也对别人如此说。结果先说的那位便抓住这句话禀报上级,上级大为不悦,果然就不任用说天真话的人了。

还有一种影射的狡术,比如当着某某面故意对别人说“我才不干某种事呢”,言外之意只有对方才会……

有的人搜集了许多奇闻轶事,当他要向你暗示一种东西时,便讲给你听一个有趣的故事。这方法既保护了自己,又有助于借人之口去传播他的话。

有人故意在谈话中自问自答,这也可以作为一种狡术。

总而之言,这种狡猾的方法是形形色色的。所以把它们都抖一下是必要的,以免许多老实人不明其术而上当受骗。

骗子再高明,只要你留意观察,搜寻他言谈之中的蛛丝马迹,把他从黑暗的角落提置到光明的地方,那时,他可能就无所循形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一个人一开始说谎,身体就会呈现出相应的信号:面部肌肉的不自然,瞳孔的收缩与放大,额部出汗,面颊发红,眨眼次数增加,眼神飘忽不定,等等。说谎者总是希望把体态隐藏起来,所以一个人在电话里说谎比当面说谎要镇定从容。利用这一特点,警方在审讯嫌疑犯时,总是将其放在光线强烈的地方,让其体态语言暴露无遗。这样很容易看出他是否在说谎。而且让他的身体无所依傍(比如不背靠墙,一般用凳子而不用椅子),从而解除他的防备心理,促其彻底坦白。

一个人在说谎的时候,很难控制他自己下意识的动作,且从语气可以看出大概情况。

有时,一个人谈吐的速度、口气、声调、用字等,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第二信息,撩开罩在表层的面纱,能探知一个人的内心真实想法。一般来说,如果对方开始讲话速度较慢,声音洪亮,但涉及到核心问题,突然加快了速度,降低了音调,十有八九话中有诈。因为在潜意识里,任何说谎者多少有点心虚,既希望“蒙”住对方但又无十分把握。更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如果他在某个问题上支吾其辞,吞吞吐吐,可以断言他企图隐瞒什么。倘若你抓住关键的词语猛追不放,频频提问,说谎者就会露出马脚,败下阵来。

聪明的人会针对说谎者言语中的有违常理的说法,便可推断出他是在说谎骗人。

宋国有个人要求为燕王在枣核尖上刻一个母猴,但是,他要求君王必须素食三个月才能看得见。燕王因此给他三乘兵车的封地以养活他。燕国管理冶炼手工业的官员对燕王说:“我听说君王素食的日子不能超过十天,因而君王不能为了看这个母猴而长久斋戒,因为这是没用处的事,所以,这个宋人才提出三个月的斋戒期。凡是雕刻工作,刻刀一定比所要雕刻的东西小,而我们冶炼手工业做不出这么小的刻刀,也没见到宋人有这种刻刀,怎么雕刻呢,请君王看一看他的刻刀。”

因为这个官员根据生活的实际经验,对骗子言谈的夸大语言有了清醒的认识,当时的工艺水平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地步,因此推断宋人是个骗子,燕王派人把宋人拿下核查,果然是个骗子。

10.留心观察,识破谎言

谎言是我们认识一个人的障碍,因为谎言是对方有意隐瞒自己的假面具。不过,只要我们时刻留心观察,同样也可以看穿谎言,看清对方的内心世界。

1.鬼话连篇

到底什么是谎言?让我们从各方面来举例说明吧!

“今天晚上我要值班不能回来!”

——其实是跟同事去打麻将。

“啊!这个宝宝真可爱!”

——好难看的小家伙。

“对不起!我们董事长正在开会,不能见你。”

——这点小事,也要找董事长吗?

“我常来你们这儿买东西,难道不能算便宜一点吗?

——其实是第一次上门。

“这是一本人人必读的宝典!”

——其实,内容无聊得很。

“我发誓我爱你…………”

——其实,他正在想别的女人。

“你很聪明,只要肯努力一定会成功。”

——这个家伙真是无药可救。

“啊!你化妆起来真漂亮!”

——简直像个狐狸精。

“环境优雅、交通方便、学校、商店林立。”

——天知道!

“敬启者:贵公司生意昌隆…………”

——真是开玩笑,本公司快要倒闭了。

“这是胃溃疡,只要好好休息,慢慢就会好的。”

——其实是癌症,半年也活不了。

“你再哭的话,老虎就会把你吃掉。”

——骗小孩。

“亲爱的!我跟你说的都是真心话,你若不信,我立刻……”

——口是心非,鬼话连篇。

“妈!我到同学家做功课。”

——其实跑去看电影了。

2.美丽的谎言

如果我们的生活里完全没有谎话存在,那么这个社会将无法协调,因为整个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必须依靠一些无伤大雅的谎话保持平衡。

在某些时候我们将谎话分为可以原谅的和不可原谅的两种,而社会就是由可以原谅的谎话来维持平衡的。

什么样的谎话可以说?什么样的谎话不能说?这是价值观念的问题,而且这个范围也很难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