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淝水之战1.王谢家族
3929400000089

第89章 芝兰玉树(2)

“子猷游学齐鲁未归,子敬随我来了。此时他正在你院中帮你看护花草。”

谢安不解。

王羲之笑道:“见许西山时,支道林送了他一匹大白马,喜欢得什么似的。”

谢安笑了:“可别把我的花草都喂马了。”

二人又是一阵大笑,老友相对,心爽如浴雪。

“安石你夫人呢?”

“她与琰儿一起去了建康。”

王羲之知道事出有因,关切地问这是为何?

谢安道:“上个月我大兄与四弟又都败于胡人之手。大兄改任了豫州刺史,四弟屡败心灰意冷,亦欲举家迁此。”

王羲之在郡城时也曾收到朝廷的通报,知道谢奕、谢万接连又败,当下心中也颇感棘手:

“胡人如此猖獗,中原何日可靖!”

暗察谢安颜色,不见有不平之容。

谢安不愿深入这个问题,只是轻轻道:“我五弟、六弟(指谢石与谢铁。)倒还强些,希望他们好好作官,莫败我谢氏门风。”

王羲之也大为感慨:自从叔父辞世以来,我王氏一族也没出什么能人,虽然居官的不少,到底没发挥什么大作用。

想到这里,王羲之颇为惭愧。

谢安道:“四弟做吴兴太守时我就对他很不放心,那时他常常起得很晚,耽误正事……”

王羲之道:“他在军中时我也曾写信给他。”

“他哪里是带兵之才?朝廷用人不当,误矣。”

王羲之见谢安不为亲者讳,点头道:“朝廷之事莫有宁日,君子虽爱国,不废山水。”

谢安对这话由衷赞赏,指着远处的风景道:

“郭景纯诗云:‘林无静树,川无停流’。一切自然变化,你我又有何憾?”

二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一齐颂着郭璞的《游仙诗》,携手下山去了。

此次王羲之之游远近皆闻,因见谢安高深莫测,大隐如孔明,人皆叹曰: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谢万性情浮躁,士林中早有“攀安提万”之说。“攀安”谓攀仰谢安,“提万”

谓提携谢万。兄弟二人一官一隐,无论是声望还是真才实学,世人都道“万不及安”。

不过从兄弟情份上讲,谢安很喜爱谢万,远过于谢石、谢铁。

谢石为人钝朴,沉着有将才,谢安着意培养谢石,以待他日之用。

谢万酷似谢奕,一为“方外司马”,一为“任诞将军”,皆以风流自赏。

谢万的岳父即王述,字蓝田,也是王氏族人。为官古板,性情急躁,人多谓“痴”。

谢万新作王家女婿时,有一天头戴白纶巾,坐着平肩舆,(平肩舆,东晋时的一种由四个人抬的轻便轿子。)施施然去见王述,迳入前厅,劈头就问:

“喂老头子,人人都说你痴,你真的痴吗?”

王述见这女婿煞是可爱,哈哈笑道:“我哪里是痴,只不过是大器晚成而已。”

谢万又逼问:“你现在已是晚年,那你的大器成了吗?”

王述怒极转笑:“谢郎可称最佳损婿也。”

吃晚饭时,夫人殷勤上菜。菜中有鸡子。

王述性急,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碾子,又不得。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王右军闻而大笑曰:“使安期有此性,犹当无一毫可论,况蓝田邪!”

王述闻之生恨,二人由此相鄙。

王谢两族世代交好,自从王导、谢鲲以来来往亲密。王羲之与谢安亲如兄弟,谢尚、谢万与王悦、王荟、王章都是好朋友。

当然,因为家风不同,有时王谢相轻,外人多不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