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于是越北,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象,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此赋既书成,王献之声名大震如乃父当年。诸名士前往观瞻。
因见王献之书法实在美妙,顾恺之岂甘落后于小儿辈,亦作《洛神赋图》,笔法精妙,意态天然。画中神女仙气飘飘,山石云水皆灵动轻盈,大有真意。
顾恺之笔法如“春蚕吐丝。”“春云浮空。”又如“流水任地,纯任自然。”盖因此先生自幼生长江南,濡其灵气之故。
谢安见而叹曰:“此画如斯之美,自苍生以来未有也。”
孙绰道:“君之鉴赏自是不差。”
谢、顾二人皆傲然。
顾恺之指王献之曰:“此儿大不凡!可惜其父犹在!”
诸友皆笑。
王献之微笑无语,静观顾恺之笔法,默思书道。
顾恺之轻抚其画,慨然曰:“吾近师卫夫子,远师曹大师,(指曹不兴,三国吴人。魏晋江南画派始祖。曾画赤龙,孙皓藏于秘府。)笔法断古废今,宜乎今日为圣。”
乃收吴郡陆探微为弟子,陆探微后亦为大师。
王献之读庄子文,悟“虚室生白。”读佛书,又悟“空花”之说。乃创“飞白”之技。
其法:当运笔正酣然时,忽将笔尖腾空,滑翔落下。如此则笔断意连,虚幻出一段空白来,“以无有入于无间。”无笔处是妙笔,神韵无限。
王羲之见而评曰:“子敬飞白大有意。”
王献之书《洛神赋》后,不久又作《十二月帖》,创行草。
行草何谓?行于草中也。
王献之曾对王羲之道:“古之章草未能宏逸,颇异诸体。今穷伪略之理,极草纵之致,不若藁行之间,于往法固殊也。大人宜改体。”
王羲之见儿子让他“改体”,笑曰:“愚父老矣,恐难新创,还是守拙吧。”
王献之知道老父笔法已是炉火纯青,古极新极,无所谓改体,遂不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