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毕业时。高校的大四学生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工作忙碌起来。说到找工作,最重要的环节是什么呢?就是面试。参加一次面试不像投递一份简历那样简单。在面试的过程中,应聘者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成为自己是否被录用的关键。
笔者采访了某大学的大四学生,有的学生很幸运,经过一次面试就成功地找到了工作,但是在找到理想工作之前,大多数人都经历过几次面试,甚至有的学生经过多次面试,至今仍然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
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看着别人找到心仪的工作,仍然奔忙在面试路上的学生们可能会问,为什么我的面试总遭拒呢?
迟到或无故缺席
案例:小张去公司面试,因为走得比较晚,加上第一次去地点不熟悉,所以迟到了几分钟,当小张气喘吁吁地来到考官面前,考官看了看表问:“路上堵车了吗?”小张想这考官还挺不错,给他个解释迟到原因的机会,于是略带不满地回答:“是有点堵车,加上你们公司提供的地址有点不清楚,所以找了好半天才找到。”听完这句话,考官的脸上也显出了不满的神色。随便问了小张几个问题,面试就结束了。那次面试小张当然没有被录取。
殷谦点评:迟到只能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求职者对面试的不重视。第二,求职者是个不守时的人。不管面试时间是几点,做好充分的时间预算,起码给考官一个不错的第一印象,才能使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而不至于让自己败在迟到那几分钟上。至于无故缺席,考官连人影都见不到,那还有什么机会可言呢?
试前准备不充分
案例:曾同学听说一家公司招聘就去面试了,见到考官她竟然问:“你们公司是做什么的啊?都招聘什么职位?”考官有点惊讶地反问:“你不知道我们公司的业务就来应聘了吗?那你应聘什么职位?”曾同学老实地说:“我听同学说你们公司招聘就来了,您看有适合我的职位吗?”那位考官还算不错,看了她填写的简历决定给她一次机会,就说,请你用一分钟自我介绍一下。可是曾同学的表现实在很令人失望,说话没有中心,显得逻辑混乱。考官以为她很紧张忘记了自己要说什么,就提示性地问了她几个问题,她给的答案也很简单,并且不能充分说明理由,也没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考官最后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让她以后尽可能地准备充分些再去面试。
殷谦点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曾同学这样的现象在面试中比较常见。面试中不能打没准备的仗。但是如果准备得过于充分也会适得其反,比如把简历做得像书一样厚,抱着一大堆获奖证书出现在考官面前,考官会认为你在给他压力,也同样不会聘用你。
不良习惯及修养
案例:糖果公司一位负责招聘的经理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事,一个男生来面试业务员,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这位经理一直在一旁默默地听着,而这男生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离题万里。要不是这位求职者的手机响了,真不知道他会说到什么时候。
这位应聘者当着经理的面接听了电话,然后回到座位上问:“请问你在公司里是做什么的?你打算聘用我吗?”
经理对这位应聘者的行为本来已经很反感了,现在连自己的职位都被问,真是无奈,只好压着火气说:“我们再考虑考虑,你回去等消息吧。”
一般考官说等消息也不过是委婉的拒绝,谁知那位很不知趣地补充:“如果你们公司录用我,我希望我的年薪至少在五万以上。”
经理当然感觉他的话很可笑,于是只好对他说:“我还是现在告诉你面试结果吧,你可以准备其他公司的面试了。”
殷谦点评:虽然你不能控制世界是战争还是和平,但是面试的时候把手机关机,不要询问考官在公司的职位也不要急于追问面试的结果总能做到吧?
穿着打扮不得体
案例:小丹去应聘水产公司的经理助理,因为自身条件不错,小丹认为自己很有希望得到这份工作,于是出发前着实打扮了一番,花枝招展地就去面试了。谁知高兴而去败兴而归,经理委婉地告诉她:我们公司要求经理助理有很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并且穿着得体。小丹很后悔,早知道不打扮了,还省时间了呢!
殷谦点评:面试不是选美,但是衣冠不整给人吊儿郎当的感觉同样也是不会成功的。建议多学点有关面试着装及礼仪方面的知识,不要因为着装而影响了面试的结果。
心态紧张或松散
案例:江同学第一次去面试的时候很紧张,虽然报纸招聘上写的联系人是王小姐,她却叫成了张小姐,这让她和考官之间显得很尴尬。面试结束后,考官很善意地对她说以后面试的时候不要把考官的姓氏弄错了,因为即使考官可以大度地原谅你,但是谁能保证将来与客户谈业务的时候不会把客户的名字叫错呢?
还有一种和案例中相反的情况,学生在面试中表现得很随便,对应聘的结果流露出无所谓的态度,在学生本身可能以为这是放松的一种表现,但是给考官的印象往往就成了对工作不积极,不热情,不主动争取。从而导致面试失败。
殷谦点评:面试前做几个深呼吸或者在心理上暗示自己不要紧张,会起到很不错的效果。至于表现随便的应聘者,既然面试结果对你来讲不可能无所谓,那么不如态度认真一些,而不至于让考官误解你是个不积极的人。
性格太内向或太外向
案例:某同学去面试,考官问什么她就回答什么,考官不问她就沉默。考官问她是否有问题时,她回答说没有。最后考官问她是否能适应出差?她说,回去和男朋友商量一下再决定吧。
还有个同学过于情绪化,当考官问他对加班的看法时,他就开始批判,好像政治家在台上演讲一样。考官最后只能无奈地说:“年轻人,我很欣赏你的口才,但是你应聘的这个职位需要缜密的思维和严密的逻辑能力,而不是意气用事。”
殷谦点评:太内向或者太外向对应聘者来讲都是不利的,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更是要不得的,因为很少有需要偏激性格的工作。而没主见则反映了一个人的不独立,很难想象这样的人能在工作中独当一面。
缺乏或过于自信
案例:有的学生去面试的时候,因为过于自信,还没等考官开口,就对考官问这问那,因为面试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到最后成了他问考官。或者干脆信口开河,表现出任何工作自己都能胜任。与上面的情况相反,还有的学生在面试的时候缺乏自信,不敢正视考官的眼睛,这很容易让考官对其能力产生怀疑。
殷谦点评:过于自信和缺乏自信都是主观上可以解决的事情,要想面试成功,首先要给自己适当的自信。
人品考验不过关
案例:曾经有公司在求职者的必经之路上放一个纸团,谁把它捡起来谁就被录用。如今,这样的面试不会再重演了,因为几乎所有求职者都已经把这个故事背得滚瓜乱熟。一个人的品质问题往往关系到职业道德和对工作的责任感,虽然纸团那个题目过去了,但是用人单位会设计出新的考核办法,因为在用人单位的考核因素中,人品问题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了。
殷谦点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永远是博弈的关系,与其费尽心思去猜人家的题目,不如好好加强修炼自身的人品,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人际合作能力差
案例:杜同学去面试,考官看他条件还不错,各方面都很符合单位用人要求,于是准备问他最后一个问题就让他周一来上班,那个问题是:你们寝室同学之间关系怎样?杜同学于是把同学之间的矛盾都说给考官,并且表示另外七个人没有一个值得交往。然后开始抱怨其他人的不好。考官不仅皱起了眉头,一个连和自己生活了四年的同学都处不好关系的人,和同事之间能有合作吗?而且七个人和他都有矛盾,虽然不一定是这个人不好,但是不管怎么说,至少他缺乏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样的人,还是不用为好。
殷谦点评:杜同学的经历看起来满可惜的,但是站在考官的立场上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考官并没有冤枉他,因为任何一个公司都不会为了一个人而冒险,那样很可能弄乱整个公司。
“默默无闻”少经验
案例:大四学生小李去面试一家公司的科研人员,考官看到他的简历上几乎没有社会实践的相关信息,就问他在校期间是否参加过社团,他回答只参加过一次志愿者活动,是系里组织的每个人必须去的那种。最后,小李的面试没有成功,考官的理由很简单:科研人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求动手能力强,并且有创新精神的人。在大学里“默默无闻”的人当然不合适。
殷谦点评:虽然经历不等于经验,但是没有经历就一定没有经验。用人单位看中的是应聘者的能力而非学历,如果在大学期间不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那么面试失败后只能空叹毕业证不过一张废纸。
应聘专业对口难
案例:虽然跨专业就业已经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普遍现象,据统计,从全国来看,只有30%的人毕业后从事专业对口的行业。但是所谓的跨专业也只是从自己的专业跨到相关的行业,至于那些专业性要求很强的职位,外行人要从事此类职位还是很困难的。
在考官以专业为由拒绝应聘者的时候,应聘者为了工作,一般会争取一下。可能拿以前做过与此有关的兼职工作来证明自己有一些经验,或者说喜欢这个工作自己有天赋等。反正就是肯定自己有哪方面的优点能够胜任这个工作。甚至有的应聘者直接说:“专业对口的人也不一定就能比我干得好啊。大学里还不都是混日子,不定学到什么。”
殷谦点评:专业不对口对于求职者来说是一个劣势,但是笔者建议,除了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确认自己的确不能胜任以外,只要是自己喜欢的行业,都应该争取一下。
总之,人不能把自己局限在一个领域内,让专业束缚了自己。
外表长相也要看
案例:陆同学去面试一家电台的播音主持,凭着过硬的专业知识她占了很大优势,面试结束后一星期以内出结果,本以为自己一定能拿到这份工作,但是却迟迟等不到录取的电话,给电台打电话才知道人家新招聘的人已经去上班了,她很不解就问自己为什么没被录取,结果给她面试的那个考官说:虽然你的专业素质很不错,但是我们认为你的形象不适合做主持。
殷谦点评:除了模特等对外表要求比较严格的行业外,不排除有些用人单位存在以貌取人的现象。
话说回来,以貌取人的单位是否值得你去争取它的职位呢?
性别歧视待消减
案例:很多女同学去面试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被用人单位直接告知这个职位不适合女孩子,你还是找其他工作吧。作为应聘者,当然很无奈,但是用人单位说不适合女孩子,自己好像也找不出什么理由反驳。
部分用人单位考虑到如果聘用女性那么将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比如结婚生子,于是就找各种借口拒绝女性应聘者,当然,在社会的发展和各项社会制度的不断健全之下,虽然部分单位存在对应聘者性别歧视的现象,但这种情况毕竟还是向着越来越少的趋势发展了。
殷谦点评:如果所求工作的确不适合女生,那也没办法。如果是对方故意刁难,可以说明自己其实也可以做的很好。如果无论如何都不要女生,那么不如暂时放弃,为下一次面试早作准备。
总结:面试中被拒绝,原因可能是一种,也可能是多方面的,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学会找出自己的不足并且努力,那么,下次面试中被录取的那个人就是你。
我有个做人力资源主任的朋友,前几日向我大倒苦水:别相信那些刚毕业的大学生,招多少走多少。这不,刚招的5个人一周不到就全走光了。都是嫌工作苦,待遇低。我很纳闷,她们那个公司起薪1100元,在青岛这个城市怎么也不算太低啊?而且工作就是店面销售,不用风里来雨里去的,也不算太累。为什么几次三番的招人都会失败?她说,你没有去招聘是有所不知。
前几日,朋友在人才市场招聘时遇到一个应届毕业生,她在听了工资薪酬标准后,怒目相视地说,国家规定本科生工资不得低于多少多少,你们怎么能给这么低的工资?那个女生的条件朋友其实也不是很中意,竟被气得说出句:“既然国家有这个规定,您可以找国家为您解决工作,您!我们用不起!”。
我不禁笑骂她:怎么搞得像泼妇骂街一般?再说人家想多挣点钱,何罪之有?你不也是天天抱怨钱不够用吗?
“那要她值!”想不到朋友更加气愤,“现在的大学生啊,动手能力差,在学校生活单纯散漫,跟社会很多地方格格不入。一个新人刚踏上社会,就倚仗着学校里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知识,业务上的一切都要重新学习。前段时间,公司招了几个大学生,公司专门给提供的培训都没结束,却嫌起薪少半途就离开了。你要问我要高薪,这要看你的价值,不是你狮子大开口随心所欲。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一个销售人员一个月给公司赚10万,公司给你1万丝毫不多;一个月给公司赚99块,给你100都是多,这就叫物有所值。
现如今的大学生、硕士生遍地都是,公司每年也来不少,却很少有人干出成绩来,大部分都是心不在焉的混上几个月就跳槽了。其实我们公司的中层经理最高也就是个本科而已,甚至还有个中专学历的大客户经理呢,为什么?新来的就只会抱怨公司不委以重任,他们怎么就不想想,这些上司们哪一个不是从新人一步一个脚印的做到现在的?他们很少要求待遇,可恰恰是他们的待遇最好,为什么?因为公司知道他们是中坚,公司没他们不行,待遇要是不满意了,真要走一个,瘫痪的最少也是一个部门。那么多本科生、硕士生哪个敢站起来拍着胸脯说:我走了,公司哪部分就要瘫痪?不敢?那你还有什么抱怨的资格,整个一个多你不多,少你不少。
你也别说人家是资历老,你熬个看看,人家那叫拿着青春换明天,脚踏实地陪着公司从小做到大,当初赚的还没你今天拿的一半多,你要是也能坚持下来,绝对混得比他强,你信吗?信?!那不就结了!天上没有免费的午餐。也别说公司没有给你们发展的机会,哪个新人不是这山望着那山高,恨不得全去大公司。可是,真要让他们去,又有几个人真有能力迅速胜任职位?”
“喝口水,喝口水。”看朋友这么激动,我真担心她一口气没赶上背过气儿去。平静下来的她,最后给我来了个总结性发言:“做人力资源这么久,面对刚出校门的毕业生们一句话就打遍天下无敌手了——别问我能给你多少薪水,先告诉我你能给我带来多少利润和效益?真要有个新人敢告诉我,不要固定工资,以他为公司创造的纯利润30%做工资,我明天就让他上班,部门任他挑,一年给他十万我还当他是个宝,你信不信?”
送走了朋友,我感触良深:现在的大学生不像90年代初那么稀缺,再加上大多数人都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在就业上的优势其实已经没有高级技工甚至体力劳动者那么明显。就业环境已经风云突变,如果还固守以前的观念,必定在竞争猛烈的环境中居于劣势。她的话应该引起新一届毕业生们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