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史记》学生活
3924800000053

第53章 萧相国世家(2)

【原文】

数日,王卫尉侍,前问曰:“相国何大罪,陛下系之暴也?”上曰:“吾闻李斯相秦皇帝,有善归主,有恶自与。今相国多受贾竖金而为民请吾苑,以自媚於民,故系治之。”王卫尉曰:“夫职事苟有便於民而请之,真宰相事,陛下柰何乃疑相国受贾人钱乎!且陛下距楚数岁,陈豨、黥布反,陛下自将而往,当是时,相国守关中,摇足则关以西非陛下有也。相国不以此时为利,今乃利贾人之金乎?且秦以不闻其过亡天下,李斯之分过,又何足法哉。陛下何疑宰相之浅也。”高帝不怿。是日,使使持节赦出相国。相国年老,素恭谨,入,徒跣谢。高帝曰:“相国休矣!相国为民请苑,吾不许,我不过为桀纣主,而相国为贤相。吾故系相国,欲令百姓闻吾过也。”

【译文】

几天以后,一个姓王的卫尉侍奉高祖时,上前问道:“相国犯了什么弥天大罪,陛下把他拘禁得如此严酷?”高祖说:“我听说李斯辅佐秦始皇时,有了成绩归于主上,出了差错自己承担。如今相国大量地收受奸商钱财而为他们请求占用我的苑林,以此向民众讨好,所以把他铐起来治罪。”王卫尉说:“在自己职责范围内,如果有利于百姓而为他们请求,这确是宰相分内的事,陛下怎么怀疑相国收受商人钱财呢!况且陛下抗拒楚军数年,陈豨、黥布反叛时,陛下又亲自带兵前往平叛,当时相国留守关中,他只动一动脚,那么函谷关以西的地盘就不归陛下所有了。相国不趁着这个时机为己谋利,现在却贪图商人的钱财吗?再说秦始皇正因为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而失去天下,李斯分担过错,又哪里值得效法呢?陛下为什么怀疑宰相到如此浅薄的地步!”高祖听后不太高兴。当天,高祖派人持节赦免释放了相国。相国上了年纪,一向谦恭谨慎,入见高祖,赤脚步行谢罪。高祖说:“相国算了吧!相国为民众请求苑林,我不答应,我不过是桀、纣那样的君主,而你则是个贤相。我所以把你用镣铐拘禁起来,是想让百姓们知道我的过错。”

【原文】

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译文】

萧何一向不跟曹参和睦,到萧何病重时,孝惠皇帝亲自去探视相国病情,趁便问道:“您如果故去了,谁可以接替您呢?”萧何回答说:“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主了。”孝惠帝说:“曹参怎么样?”萧何叩头说:“陛下得到合适的人选了!我死也不遗憾了!”

【原文】

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后嗣以罪失侯者四世,绝,天子辄复求何后,封续酂侯,功臣莫得比焉。

【译文】

萧何购置田地住宅必定处在贫苦偏僻的地方,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他说:“我的后代贤能,就学习我的俭朴;后代不贤能,可以不被有权势的人家所夺取。”孝惠二年,相国萧何去世,谥号为文终侯。后代因为犯罪而失去侯爵封号的有四世,每次断绝了继承人时,天子总是再寻求萧何的后代,续封为酂侯,功臣中没有谁能够跟萧何这种情况相比。

【原文】

太史公曰:萧相国何於秦时为刀笔吏,录录未奇节。及汉兴,依日月之末光,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奉秦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后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

【译文】

太史公说:相国萧何在秦朝时仅是个文职小官吏,平平常常,没有什么惊人的作为。等到汉室兴盛,仰仗帝王的余光,萧何谨守自己的职责,根据民众痛恨秦朝苛法这一情况,顺应历史潮流,给他们除旧更新。韩信、黥布等都已被诛灭,而萧何的功勋更显得灿烂。他的地位为群臣之冠,声望延及后世,能够跟闳夭、散宜生等人争辉比美了。

【活学活用】

忠心耿耿是获得信任的首要条件

在中国封建社会,君臣一直是相辅相成的。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又必须通过宰辅来实现自己的统治。皇帝依靠宰辅治理国家以巩固统治,宰辅则依靠皇帝的信任重用方可以施展才华以安居高位。

公元前201年,刘邦打败项羽,夺取天下,登上皇帝位,刘邦为了酬赏跟随他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们,决定论功行封。然而,由于“群臣争功,岁余功不决”,后来刘邦以萧何功劳第一,首先封他为酂侯,食邑八十户。同时,“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的殊荣。刘邦对萧何的封赏立即引起了他手下将领的不满,他们喧然大哗,愤愤不平:“臣等身被坚执锐,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尝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反居臣等上,何也?”面对这些有着赫赫战功的将领们,刘邦说了一番既粗莽但又有哲理的话语。刘邦说:“诸君知猎乎?”众将答曰:“知之。”又问:“知猎狗乎?”回答:“知之。”刘邦严肃地说:“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群臣听后,个个面面相觑,无敢再言。

刘邦对萧何的行封与评价,是十分公允的,萧何在辅佐刘邦平定天下的事业中,确实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君臣两人在创建和巩固汉皇朝的过程中,一直相辅相成、配合默契。

远在刘邦尚未发迹时,萧何作为秦沛令主吏掾就多次周济刘邦,脱刘邦于困境之中。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又辅佐刘邦起事响应,拥立刘邦为领袖。在近三年的反秦战争中,萧何不离刘邦左右,日夜操劳,谋划军务,督办众事,是刘邦最有力的辅佐大臣之一。公元前206年十月,刘邦统帅起义军攻占咸阳,秦王子婴投降。起义军一入咸阳,诸将就纷纷涌向秦府库,掠取金帛财物,刘邦也被胜利冲昏头脑,一头扎进秦皇宫中,贪恋宝货美女而舍不得离开。这时候,惟独萧何对金帛财货不屑一顾,急忙赶往秦丞相御史府,收取秦朝的律令、图书和各种档案材料,表现了一个政治家治国理政的远见卓识。在随后爆发的楚汉战争和刘邦初创帝业的艰难时期,刘邦之所以能够对天下的山川要塞、户口多少、形势强弱、民生疾苦了如指掌,并据此采取相应措施,全赖于萧何这一及时收取秦图书档案之举。

十二月,项羽率大军打进关中,裂地分封,把刘邦封于西南巴蜀地区,为汉王,企图将刘邦阻隔在封闭的山坳里,使其无法进入中原与自己争天下。对此,刘邦非常恼怒,决心与项羽决一雌雄。手下大将周勃、樊哙等也主张与项羽抗争。此时此刻,萧何却冷静地分析形势,对刘邦进行耐心地开导。萧何说:“虽王汉中之恶,不犹愈于死乎?”即在汉中称王,即使条件再差,也比白白送死好些。萧何一句话,使暴躁的刘邦猛然惊醒。他忙问萧何:“何为乃死也?”萧何说:“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接着又为他分析了刘、项双方实力对比悬殊的形势,劝刘邦能屈能伸,不要急于与对方发生正面冲突。应先屈居汉中,安抚百姓,招贤纳士,积聚力量,然后以巴蜀为基地,伺机出师关中,逐鹿中原,与项羽争天下。经过沉稳的萧何耐心的劝导,暴怒烦躁的刘邦镇静下来。于是,刘邦听取萧何的意见,并拜萧何为丞相,率师入汉中。萧何作为刘邦的得力助手,在关键时候为刘邦日后的勃兴奠定了基础,他明确提出了“收用巴蜀,还定三秦”的进军策略,并协助刘邦,加以具体实施,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更深远的一统天下的宏图,为实现这一宏图,除了自己兢兢业业地辅佐刘邦外,他还特别注意为刘邦物色智勇双全的大将。萧何通过与当时任小吏的韩信交谈和接触后,看出他的才能,并决定推荐给刘邦。当韩信见重用无望、愤而出走后,萧何便不顾一切,将其追回,并劝刘邦拜这位“国士无双”、当时还默默无名的小卒为大将。刘邦相信萧何的知人之明,便听从其建议,择日斋戒,设坛场具礼,隆重地拜韩信为大将。后来,韩信在楚汉战争中果然屡建巨勋,为汉王朝的建立立下大功。

从上所述,可以看到,君臣相得要默契、不疑。萧何本人并没有身随刘邦参与攻城略地的楚汉大战,而是留守后方根据地,为前方输送士卒粮饷。在刘邦率兵进攻关中的岁月,他“留收巴蜀,填抚谕告,使给军食”。当刘邦挥兵出关、乘胜东进时,萧何又留守关中。他身居关中,心系天下,为治理好关中,辅佐刘邦创建帝业,他倾注了自己全部的心血。他一边侍奉太子,修治临时国都栎阳(今陕西临潼栎阳),建宗庙、社稷,一边制定法令规章,安抚百姓,发展生产,使满目疮痍的关中很快成为富庶兴旺之地,源源不断地为刘邦输送去充足的兵士和粮草。刘邦对后方的萧何也给予了极大的信任,对他的意见特别尊重。后方的军国大事,甚至一些法令的制定和颁布,刘邦也都放手让萧何“便宜行事”,或“先斩后奏”,事后并都予以认可肯定。这样,君臣二人,一位坐镇前线,指挥将帅攻城略地;一位身居后方,足食足兵,不断为前线补充给养。虽君臣分居二地,但两地一心,配合默契,对取得楚汉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巨大作用。如公元前205年的彭城之战中,刘邦前后死伤二十多万人,“睢水为之不流”,项羽将刘邦重重围了三层,最后刘邦只与数十骑兵逃出重围,困守荥阳。在此紧急关头,萧何又紧急动员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补充军力,使汉军军威再振。刘邦这次与后来的几次几乎全军覆没的战役,全赖萧何在关中后方的大力支援,使刘邦重新振作起来。实际上,萧何在关中的所作所为,牵动着刘邦定立天下的全局。

萧何不仅对刘邦始终忠心无二,同心同德,赢得了刘邦的信任和尊宠,而且直到惠帝时,萧何对君王的忠诚也一如既往,君主对萧何也同样倚重。萧何临终前,惠帝还就继任丞相的人选征求他的意见,而萧何仍从整个汉王朝的利益出发,临死前再三嘱咐把丞相位传给曾与他有过结的曹参。结果“萧规曹随”,使西汉国力日益强盛。

【智慧金言】

萧何是中国历史上宰辅的典范,他的成功首先就在于“忠心”二字,有了忠心,让帝王认识到这种忠心,他才可能放手发挥才干,才可能成就一番功业。

赵黑不负知遇之恩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他破格起用赵黑,就表明了他的用人观。

拓跋宏执政初期,怀朔、雍州、定州三大重镇,骚乱频繁,急需派三位能力强的大臣前去镇守。拓跋宏从他祖父一辈的王爷中,挑选了两位老臣分别去镇守怀朔和雍州。只有定州,一时还找不到合适的人选。

孝文帝把目光放到更宽的范围,他跳出皇室国亲的圈子,鼓动人们放宽眼界,大胆荐贤。有人举荐说:“如果不是非王爷、本族的话,在宫中伺候您吃饭的那位汉人赵黑是个了不起的人才。”

赵黑,出身于僮隶户,后来入宫当了宦官。他从小博闻强记,很善于为大家排难解纷,在宫中受到上上下下的喜爱,孝文帝也有耳闻。为了表示对赵黑的尊重,孝文帝亲自找他面谈,并摆上了丰盛的宴席。君臣二人边吃边谈,孝文帝说:“寡人想派你去镇守定州,望你把满腹才学都毫不保留地拿出来,不要辜负了我的一片苦心。”赵黑站起来说:“我出身微贱,才疏学浅,又是汉人,恐怕不能胜任。”正说着,厨师将一道热菜送了上来,不想一只苍蝇掉进菜盘里。正在厨师左右为难之际,孝文帝笑了笑,毫不在意地用筷子把苍蝇挑了出来。然后让赵黑坐下,诚恳地说:“你不要这样说了,你越说我越感到惭愧。周文王渭水访贤才,姜子牙老来遇英主,这个故事还是我小时候最先从你那里听到的呢!你这样的贤才,就在我眼皮底下,却一直不得重用,我和文王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啊!”这时,厨师又端着一碗热汤进来了。厨师越是倍加小心,精神越是紧张,手微微地颤抖着,碗一倾斜,热汤正好泼在孝文帝的右手上。这一下,厨师脸都吓白了,连忙跪在孝文帝面前请罪,赵黑也为他捏一把汗。谁知孝文帝不但没有发作,反而和颜悦色地请那位厨师起来,宽慰地说:“人有失手,马有失蹄,这点小事算不了什么,你不必把它放在心上。”厨师被皇帝这一番话感动得热泪盈眶,感激涕零地退了下去。赵黑被眼前的情景打动了,他声泪俱下地向孝文帝表示决心说:“主上对我这样信任,又这样体恤下情,我一定尽心竭力把定州治理好,决不辜负您对我的知遇之恩!”随后,赵黑就走马上任了。

过了一些时候,为了考察地方官的政绩,孝文帝到各地巡视。到了怀朔、雍州地区,只见城乡一片衰败的景象。孝文帝经过了解才知道,在任的大臣依仗自己是皇亲,营私舞弊,巧取豪夺。孝文帝毅然将他们一个撤职,一个削除卦爵。孝文帝一入定州境内,就看出一派百业兴旺、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大好景象。孝文帝非常高兴,随即将一千五百石谷、五百匹帛奖给了定州刺史赵黑。他说:“我们就是要人以才用,官以劳升,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只有这样,正气才能上升,邪气才能下降。百姓才能富裕,国家才能兴旺。”

后来,孝文帝拓跋宏一直把赵黑破格提拔为大将军,还把他晋封为王。

【智慧金言】

启用人才一定要有眼光,而且要跳出现有的圈子,大胆启用,才能将天下人才尽收入囊中为我所用。